❶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❷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的"十六字方针"是什麽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❸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自主创新需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自主创新的“自主”是自己做主的意思,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看是指企业,从国家层面来看是指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群体;第二,企业主体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在人力、资金投入上的增加,而要正确认识官、产、学的分工与作用,通过对企业投入研发的减税鼓励和有限财政科技经费在创新投资中的引导、放大作用,提高企业研发经费使用量和研发效率,进而引导人力资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集中,变“后发优势”为“竞争优势”;第三,“自主”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自己做,而是自己起主导作用,各企业根据资源条件和创新能力采取相应合适的技术策略,立足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创新,进而将我国造就成创新型国家;第四,创新人才和企业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韩国“三星”确立提升科技竞争力战略后经历了连续7年亏损才赢得第8年的成效和今天的成就,中国企业要达到韩国“三星”的效果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的磨练;第五,官、产、学结合是成功创新的要求,其中政府居首要的关键位置,因为尽管政府干预经济存在许多需要商榷之处,但在处罚权、禁止权、节约交易费用等诸多方面,政府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政府采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自主创新不仅仅是经济和科技问题,其政策目标涉及经济、科技、政治、国防等诸多方面,我国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当然,自主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网络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1.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前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振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围绕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民生科技工作,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支撑引领发展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国内和国际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
5.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凝聚各方面科技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科技工作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❹ 什么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指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既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