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知道中国关于古代诅咒的文化
蛊
古代传说可以害人的毒虫。
——《新华字典》
蛊,音同古,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传说放蛊是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过去,在中国的南方乡村中,曾经闹得非常厉害,谈蛊色变。文人学士交相传述,笔之翰籍,也俨然以为有其事;一部分的医药家,也以其为真,记下一些治蛊之法。
制蛊法:多于端午日制之,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蛊、蜈蚣之属来制,一触便可杀生。
蛊之种类有十一种:蛇蛊、金蚕蛊、蔑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
其余有些特殊的,分说如下:
癫蛊:传说多是壮族所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蛊:又谓之“放疳”、“放蜂”。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蚰蛊、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
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有毒的泥鳅。
石头蛊: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
蔑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
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金蚕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
据说,蔑片蛊害人,是将竹蔑一片,长约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过之,蔑跳上行人脚腿,使人痛得很厉害。久而久之,蔑又跳入膝盖去,由是脚小如鹤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会一命呜呼。
石头蛊的害人:将石头一块,放在路上,结茅标为记,但不要给他人知道。行人过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内,初则硬实,三四月后,更能够行动、鸣啼,人渐大便秘结而瘦弱,又能飞入两手两脚,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鳅蛊的害人:煮泥鳅与客吃,食罢,肚内似有泥鳅三五个在走动,有时冲上喉头,有时走下肛门。如不知治,必死无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后,额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见邪鬼形,耳闻邪鬼声、如犯大罪、如遇恶敌,有时便会产生自尽的念头。
疳蛊的害人:将蛇虫末放肉、菜、酒、饭内,给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着即入人身。入身后,药末粘在肠脏之上,弄出肚胀、叫、痛、欲泻、上下冲动的症状来。
肿蛊的害人:壮族旧俗谓之放“肿“,中毒后,腹大、肚鸣、大便秘结,甚者,一耳常塞。
癫蛊的害人:取菌毒人后,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俨如癫子。
阴蛇蛊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则吐泻,然则肚胀、减食、口腥、额热、面红。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蛊行动翻转作声,大便秘结。加上癫肿药,更是没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蛊的害人:中毒的情况,与阴蛇蛊害人相似,但也有些异点。即肿起物,长二三寸,跳动,吃肉则止;蛊入则成形,或为蛇、或为肉鳖,在身内各处乱咬,头也很痛,夜间更甚;又有外蛇随风入毛孔来咬,内外交攻,真是无法求治。
B.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1)规矩
战国末期,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有着述《韩非子》,形成了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法家思想,其中“法”,指的是法律,条文。法就是规矩的代表,社会都是由利害关系组成的,所以他认为艺术是非功利的,比较漠视艺术的价值,提倡以实用为美。因此,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是这种政治思想的体现,这种标准化的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继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这种统治思想也是传统观念的体现,天圆地方是古人经过对客观自然的观察,通过想象推测出的认识观念,不难发现,以方圆为特征的器物非常普遍,钱币尤为典型。不仅如此,方圆代表了阴与阳的结合,方是地,圆是天,方圆就是干坤,也就代表了阴阳两极,有阴有阳就是完整的,并且阴阳两极是互相转换的。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朴素的思想也是最朴素的设计思想。
(2)礼的文化表征
从夏到周的三个朝代是青铜礼器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对天道的崇拜和敬畏所融合形成的工艺形式。青铜器代表的是凡人对神明的屈服和崇拜,是沟通地与天的一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奴隶人民的一种象征性的标志,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礼的文化形态的代表。因此,我们从青铜器的造型和花纹装饰上都能看到这种文化的表征:庄严,肃杀,甚至有恐怖的意味。礼,可以美化外表,是古代等级社会中区分阶级的一个形式,国有国礼,有修养的人必须懂礼仪,所以应用的器物也被打上礼的烙印,可以说是对礼的一种推广途径。当然,古人对这种精细分析出文与质的区别,文是表,质是里,文是役人耳目的罪魁祸首,而质也就是它的实际用途是古人所推崇的内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设计的思想具有功能性的文化特点,在设计中重质而轻文,功能第一的思想。而这种质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表达,也就是古代统治阶级思想的传达,文则是对神的一种想象和创造,是统治阶级传达思想的一种形式上的需要。随着朝代的变迁,礼崩乐坏,青铜器艺术逐渐由天上转向人间,具有了世俗的倾向,纹饰也逐渐显得亲切,柔和。
(3)先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方圆的形态可以说贯穿着中国古代的器物设计,同样,这种古老智慧的认知方式也体现着它作为符号的力量。在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中,陈汉民教授的设计整体上采用了一个隐形的圆形方孔钱币,中间是一个“工”字,这个工是对古代钱币中方形的一种变化,整体上还是方圆的结合。所以,图形的再创造是最直观和直接的。在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个人标志中,用的是一只做兰花状的手形捏着一枚茶叶,手的图形包含了禅宗中手的表达风格,简单,温婉,有力;而茶道也是他本人很喜欢的一项文化,也是个人修养的一种表达,是很成功的一项个人标志设计。从简单的标志中不难看出对中国思想文化的传达,整个图形给人的感受是深厚和信任。设计不仅是设计师自己的事,它必须是符合设计的目的的,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承认,设计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的交流方式也翻天覆地,但是古代的设计思想的先进性在于,任何设计都要审时度势,设计需要创造,就需要吸收新的元素。特别在汉字的设计上,中国举行的方正汉字设计大赛,就是对传统汉字的再创造。
三、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1)饕餮纹(兽面纹),夔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传说中猛兽的形象,凶猛恐怖。饕餮纹的使用,增强了整个青铜器的神秘感和恐怖气氛,特别是一些青铜礼器,这种装饰纹样不仅可以震慑奴隶,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同时也体现了商人“先鬼而后礼”的思想。饕餮纹的造型是许多回形纹和型似猛兽的眼睛组成的纹饰,许多直线遇到边界皆卷曲回还形成勾状。而兽面纹基本上是对称的饕餮纹,夔纹的勾折从中央成上下左右反向对称,形似躺倒的S,上下各有一柄利刃。整体看去形制锋利,棱角分明。从纹饰上看,他们都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可以说象征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图案上显示最具特色的特征,包含了不同文化方面的象征。都是对自然神明力量的崇拜,既是力量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而且纹饰常分布在器物的腿部,或布满这种纹饰,彼此紧密并有界格。青铜装饰根据浇铸工艺的特点,形成利用浅浮雕形块和线刻相结合的装饰手法,有的还运用多层次的装饰。这种多层次的装饰被称为“三层花”。并且在装饰上也有一定的比例权衡,并非是简单的排列,而是根据器形富有生理比例的美感进行安排的。
(2)鸟纹,凤纹
随着时代的推移,除了形似兽面的纹路,鸟纹和凤纹也是青铜器物装饰纹样之一,并被越来越频繁的应用于青铜器。凤纹被发现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雏形,是猪首蛇身,鬃毛飘逸翻卷。鸟纹则是对鸟的象征性概括。凤纹在春秋晚期开始,就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反复演变,极尽变化之能,融合了自然美和抽象美,结合了现实性和浪漫性于一体的经典图形。经历几千年的变迁很生动的显示出“再造想象”的能力,而这种再造想象的能力就是传统图形可以演变的生动例子。从上面提到的夔纹上来看,就有对于鸟纹和凤纹的融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躺倒的S形的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时间上看,凤纹的表达多种多样,也有抽象为卷曲的涡形,也有较为几何的双勾形,形状和夔纹的很类似。因此从凤纹的演变中,可以看出纹饰的变法方法有具象形,变象形以及高度抽象形。(1)具象形是以比较写实的手法模仿现实的禽鸟,从战国中晚时期凤鸟的特点看,昂首,矫健,飞扬,具有高贵的特点;(2)变象形是从具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保留凤头,尾部逐渐简化成勾状;(3)抽象形则是更加高度概括后的图形,甚至完全几何化,变化趋近于云纹。这些变化手法是图案创意的方法之一,对应用传统图案的现在设计来说,也是借鉴的方法之一。
(3)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这些图案具有中国的特征,但对现代设计来说应该创造出什么新的中国图案呢?传统图案充满着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他们之所以可以一眼被望之具有中国特色,更深层次的是思想,但也说明他们有共同的相通的特征。虽然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但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这就在于中国人要求完整性,求全,求平衡性上。中国的设计思想自认知思想起就是辩证的,所以必然是内敛,考虑全面的。传统图形只是一种借鉴的形式,他们的笔法,纹路是一种表达形式而已,但这种形式不应局限于在现在设计中割裂的运用。对于信息社会来说,到处充斥的是复杂无序的文化符号,设计师也急于在其中找寻自己的表达符号,因此更多的结果是忽略了民族符号的传达,并没有植根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当然,中国的设计领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香港一批设计师靳埭强,陈幼坚等等都在努力的探索,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标志和标识也传达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四、结语
传统文化的艺术渊源是很深厚的,不仅要从纹饰上纵观演变过程,也需要对催生他们的思想根源有所觉悟,这也是在对待现代设计时需要思考和研究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源到分化形成了整个传统艺术的宝库,我们应该深入浅出,去粗取精结合时代的特征,努力创造出属于中国的新时代的艺术设计。
C. 中国古代神秘文化怎么样,中国古代神秘文化好不好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神秘文化的传承至今也没有断绝,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支持你去了解一下
D. 造成中国古代文化神秘感和未知论的终极原因是什么
是中国不注重自己的文化,你可以想想,你的文化课内还有中国文化的时间吗,中国的十年寒窗现在能比吗?是国家教育的问题,世界的接轨也就意味着家里的放弃
E. 中国古代到底有多神秘
10.堪舆
堪,天道;舆,地道。堪舆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分为罗罗、日课、玄空学、葬法及形家五部分,在民间亦称风水。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风水之学是一种[url]http://环境心理学[/url],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运气。风水上所说的“气”,是能源、流气,是物理中的场气,看不到,却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气有好坏之分,所以人们用风水来召唤福气,赶走晦气。
阴阳论是风水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把世间万物均划分阴阳两极,风水的宗旨就是要实现阴阳调和。而[url]http://太极[/url]便是阴阳调和的最佳状态,有安定气势的效果。另一重要概念则是五行思想。将世间万物以五种性质划分,五行之间彼此相生相克,维持均衡的状态。
古代风水多用于阴宅的选择,中国至东汉出现“葬地兴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是阴宅风水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风水则多用于[url]http://阳宅[/url]格局,如抬轿屋,是指楼房顶端有小屋,前后留空地,或中间宅地高,左右二屋低陷,有如轿柄的屋型,这种屋型,两侧的电磁波会延屋脊传导过来,连续不断的改变场内离子状况,是居住者产生[url]http://判断力[/url]失误的情况。
风水学因为它的神奇,直到现在,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将更完备,更科学。
9.占星
暗黑的夜色像一块巨大的幕布,将无数的星辰衬托的像钻石般熠熠生辉,相信几乎没有人能抵制那样的美丽,我们都曾在某个深夜,仰起头,注视着那星空,出神地思考。
而在古代,这片星空同样也延伸了那样一些人的思维,这些人发现了星空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日月星辰的分布与运行对判别[url]http://时间[/url]、季节和方位十分重要。
[url]http://《易经》[/url]有云“观乎[url]http://天文[/url],以查时变”。远古时代世界的各民族,从畜牧时代进入农业时代,必然伴随对天象的观测,中国古代天文预测主要涉及星象。最迟在汉代,我国已把[url]http://天文学[/url]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了。
在古代[url]http://天文[/url]学中有这样几个重要概念,“[url]http://黄道[/url]”即[url]http://太阳[/url]视运动轨迹,“白道”即[url]http://月亮[/url]视运动轨迹。古人在黄道两侧各延宽八度,共十六度宽,称黄道带,古人把黄道、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星空区,是为“[url]http://二十八宿[/url]”,并以此作为坐标,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
金(太白)、木([url]http://岁星[/url])、水([url]http://辰星[/url])、火([url]http://荧惑[/url])、土([url]http://镇星[/url])五颗星因为是除[url]http://地球[/url]外距[url]http://太阳[/url]最近而与日、月被合称“七政”,又称“七曜”。北极星被古人认为是天的中心,称它为“中宫”。而最接近北极星的七颗星:[url]http://天枢[/url]、[url]http://天璇[/url]、[url]http://天玑[/url]、[url]http://天权[/url]、玉衡、[url]http://开阳[/url]、摇光组成了[url]http://北斗星[/url]。《史记-天官书》说北斗是“帝车之象”。
人们根据观测制作各种各样的占星盘,希望通过星运来避免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而占星术随着[url]http://天文[/url]学的发展而发展,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奇门遁甲
据说,很多人学习奇门遁甲,最后都会走火入魔然后疯掉,而另一些人会解释道“天机不可泄露”,事实是,奇门遁甲之术晦涩难懂,没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是很难领会其中之要的。
该术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术之一,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是论天体、人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着。应用天干、地支、[url]http://八卦[/url]、[url]http://九宫[/url]、九神、[url]http://九星[/url]、八门等元素,永远将自己处在高屋建瓴的方位,运筹帷幄。
奇:乙丙丁三奇,表示日月星;门:休死伤杜开惊生景,表示[url]http://八卦[/url]各有一门;遁甲:是把六甲隐藏于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之下。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创始于[url]http://轩辕黄帝[/url],由[url]http://风后[/url]演绎成文,是古代人民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的磁场作用在每年、每月、每日对[url]http://人体生物钟[/url]运动曲线影响,以及趋吉避凶的最佳方法。
奇门遁甲分为天、人、地三盘,天盘[url]http://九宫[/url]有[url]http://九星[/url],中盘八宫布八门,地盘八宫代表八个方位,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巳、庚、辛、壬、癸六仪)。根据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来占测。
这种在高处掌控一切的状态当然是所有人想要并追寻的,但正因为此术的神奇,它才成为一种秘术,只被少数人掌握。
7.大六壬
大六壬,三大秘术之一,是以天道运行之客观天象,做天人之际百事预测的学问。六壬术是中国古代用式盘来算命的方术,天干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url]http://壬申[/url]、[url]http://壬午[/url]、[url]http://壬辰[/url]、[url]http://壬寅[/url]、壬子、[url]http://壬戌[/url]),故名六壬。
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称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称地盘。一旦有事,转动天盘,使用时太阳所在的宫所对应的天盘地支对齐地盘的时支,以判吉凶。
六壬术推算难度很大,其容纳了[url]http://阴阳五行学说[/url]、易经理论、占星术以及军事思想,千变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很难完全掌握。
6.太乙神数
[url]http://太乙[/url]神数也是三大秘术之一,是古代高层次预测学,相传太乙术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太乙行九宫法,采用五元六纪,甲子元、丙子元、[url]http://戊子[/url]元、庚子元、壬子元、五元共三百六十年为一大周期。
据[url]http://太乙[/url]神数推算,上古有一年冬至,恰好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称为太极上元。甲子以来的年数称太乙积年,由太乙积年再求出太乙流年和太岁值卦,以断本年气运。
这些秘术到现在基本已经失传,但它仍然是古代人民智慧高度发达的象征,是我国文明的重要成果。
5.历法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学源远流长,相传三皇五帝时已有历法,《易纬·通卦验》说:阴阳律历皆祖于《易》。明确指出古代历法存在的原始形态是卦,可称之为卦历。伏羲六十四卦先天圆图即是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后天八卦方位图是神农创制的古老八月大火历。
中国古代历法都有两套系统,一为岁,一为年,岁用太阳回归年,而年则以农作物生长周期为依据。
夏主参历,参历是夏代的历法,以参中为年首,参历是十[url]http://月历[/url]《史记·天官书》说“参为[url]http://白虎[/url]”参历又称虎历。
殷历的岁首为冬至,有人称之“殷正建子”,一岁为365.25天,殷历的年首,本来是大暑,称“殷正建末”,后把大寒改为年首,称“殷正建丑”。过年日称为火神日或火把节(彝族还有火把节,彝族中确实流传着后天八卦火历图和先天八卦火历图,彝族很好的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一年为360天,用六十甲子系统计日。
《周正建子》记载,周代的历法是以十二地支计月的子月为正月,所以周历很可能就是十二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阳历以冬至为岁首,子月为正月,以雨水为年首,岁为365.25天,年为360天。
传统历法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发展到今天,我们在使用公历的同时,依然也在使用着传统的农历,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春节也依然采用农历记。
4.阵法
在中国古代,带兵作战特别讲究排兵布阵,而阵法的好坏可以影响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下面介绍三种着名阵法,八阵,是战国时着名军事家[url]http://孙膑[/url]创造的,据说受[url]http://《易经》[/url]八卦图的影响,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阵势,散布成八,复而为一;[url]http://撒星阵[/url],是南宋名将岳飞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此种阵法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散而不聚,等敌人后撤时再聚拢,猛力扑击;[url]http://鸳鸯阵[/url],是明代将领[url]http://戚继光[/url]为抗击[url]http://倭寇[/url]所创,士兵被分为三队,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士兵发射火器,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进到十步时第三队士兵用刀矛向敌人冲击。
[url]http://小说[/url]中常常把阵法夸张的无与伦比,几块石头因为特别的摆法就会使人被困,现实的阵法虽没有那么离奇,却也可以因令对手出其不意的布阵而大大提高战斗力。
3.解梦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而梦可以说是一种潜意识,我们的梦总是来源于现实,有时却总具有创造性。而解梦表面来看是对梦象的注解,但从深层次来看,却是借梦对命运的探知,对自然的探知,对科学的探知。
不管怎样,每个人的梦都不会相同,梦总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这些联系,人们开始了漫长的解梦、释梦,想要以此得到一些“天机”,哪怕只是心理上的安慰。
而占梦也就是解梦第一步要明白梦的形成,梦的来源有三部分,现实空间、潜意识和未知空间。已发生的事加上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加一定的心理暗示便会在梦中呈现画面。所以它是能够反映人在某段时间的思想、处境及愿望的。
在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解梦就是[url]http://《周公解梦》[/url],其根据人梦中出现的事物场景解注吉凶,谓之“夜有纷纷梦,神魂预吉凶。庄周虚化蝶,吕望兆飞熊。丁固生松贵,江海得笔聪。黄粱巫峡事,非此莫能穷。”
人们相信通过解梦可以探知一个人心底隐秘的思想,可以预知人事吉凶。不管是不是迷信,一个人所拥有的梦也是值得珍惜的财富。
2.符咒
最初的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神的祝词,黄帝时期曾设官职祝由,符咒是人们将自己的希望向神灵诉说的工具,并依靠强大的意念力试图改变境遇的媒介。
符乃神佛之法令,符代表精神意念力,意念与精神空间,符的效应主要来自意念波的存在,施符者的墨水、咒语和手印等都是在加强意念,此意念与次元波产生抗衡作用,减少不当的次元波的干扰。
抛去一切迷信的外衣,我们会发现符咒有其科学依据,而它也不应该被全盘否定,毕竟它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卜筮
一提到占卜,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算命,但是卜筮作为一种古老术数,有其存在的实际意义。中国远古最早的巫术活动当推殷商之际的占卜,它有两种形式,一曰卜,二曰筮。
卜,即龟卜,将经过钻、凿等加工处理的龟甲兽骨在火上烧灼,再由专门的太卜观看龟甲兽骨经灼烧形成的纹路和图像,并推断人事吉凶;筮,以蓍草或其他可数物为工具,按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所得的一系列数字构成卦,根据这些数字占卜吉凶。
在卜筮中有一种特殊的占卜方法称梅花易数,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着,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可产生声音、方位、时间、动静、地理、天时等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感知的事物异相,作为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此种易数,是为先天之心学。太极者道也,因心即道,故可于心中默演其数理,正所谓“人与心上起经纶”。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迷恋着各种各样的占卜,我想,可能人总是不自觉的想要控制自己的命运。不过,卜筮是有一定规律依据的,也是《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宇宙形成时,万物的生成遵循共同的规则,因此各个独立系统在信息传递上有“共振”关系。也就是说,占卜事情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
这些古代的术数包罗万象,从天文到数理,从哲学到农事,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科学,这些是古代人民探知自然,探知科技的科学成果,更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去了解,去保护,去发展的文化宝藏。
F. 如何看待今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是由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决定的.(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恐怕是一个历史事实,是无法否认掉的.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贡献又不完全一样.有的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对周围的民族或国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积之既久,形成了一个文化圈或文化体系.根据我个人的看法,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总共形成了四个大文化圈: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从古希伯来起一直到伊斯兰国家的闪族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在这四个文化圈内各有一个主导的、影响大的文化,同时各个民族或国家又是互相学习的.在各个文化圈之间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关系.这种相互学习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前进.
倘若我们从更大的宏观上来探讨,我们就能发现,这四个文化圈又可以分为两大文化体系:第一个文化圈构成了西方大文化体系;第二、三、四个文化圈构成了东方大文化体系.“东方”在这里即是地理概念,又是政治概念,即所谓第三世界.这两大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学习的关系.仅就目前来看,统治世界的是西方文化.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二者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文化,欧洲史学家早有这个观点,最着名的代表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他在他的巨着《历史研究》里(索麦维尔节录,曹未风等译,上、中、下三册,1986年第5次印刷,上海人民出版社),从世界历史全局出发,共发现了二十一个或二十三个文化(汤因比称之为社会或者文明):西方社会、东正教社会(又可以分为拜占庭和俄罗斯两个东正教)、伊朗社会、阿拉伯社会、印度社会以、远东社会(又可分为中国和朝鲜、日本两部分)、古希腊社会、叙利亚社会、古印度社会、古代中国社会、米诺斯社会、印度河流域社会、苏末社会、赫梯社会、巴比伦社会、埃及社会、安第斯社会、墨西哥社会、尤卡坦社会、马雅社会、黄河流域古代中国文明以前的商代社会(见原书上册,页43).
汤因此明确反对只有一个社会——西方社会这一种文明统一的理论.他认为这是“误入歧途”,是一个“错误”.虽然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政治的面貌都已经西化了,其它的社会(文明)大体上仍然维持着本来的面目.文明的河流不止西方这一条.(原书上册,页45-48)(2)科技方面的贡献.
四大发明、天文历法、中医药学、农业科学、算盘,二进制:数的一种表示法,十进制是逢十进位,二进制是逢二进位.二进制只用“0”和“1”两个记号,现代电子计算机大都用二进制.
炼丹术:中国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生长,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炼丹术的世界意义:“中国炼丹术的基本思想,经印度、波斯、阿拉伯和伊斯兰教西班牙向西推进的结果,传遍了整个欧洲.葛洪的理论和方法,甚至他所用的术语,在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普遍地被这些国家的炼丹家所采用.……如果我们承认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那么中国炼丹术原有的理论,便可看作制药化学最早的规范”(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第322-333页)
中国瓷器和丝绸制作技术的传播,古代丝绸之路.(3)中国艺术
中国神秘而又多彩的艺术,曾使几代西方哲人和艺术家为之倾倒.18世纪欧洲启蒙大师伏尔泰把东方称为“一切艺术的摇篮”,并认为“西方的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它”.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认为:“中国艺术有一种无边无涯的富饶性.”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的100年间,欧洲风靡罗科科风格,而罗科科风格的核心是崇尚、追求包括丝绸、瓷器、漆器、园艺、建筑在内的中国艺术情调.
中国情趣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在园林布置方面.欧洲人认为,中国园艺兼有英、法二国之长.他们说,中国国艺匠心独运,崇尚自然,不像欧洲那样整齐呆板.于是中国式的庭园一时流行于欧洲各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地都出现了中国庭园的模仿物,遗迹至今尚能见到.
中国绘画也传入欧洲,主要是中国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在瓷器上表现最为突出.有一些画家也作有中国情趣的绘画,比如孤岛帆影、绿野长桥之类.据说梵高也学过中国泼墨书.(4)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在国外影响广泛.《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获得外国学者的高度评价.德国文豪歌德在谈到中国文学时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黑格尔则认为:中国诗词可以“比较欧罗巴文学里最好的杰作”.(5)中国哲学
中国的哲学亦在17-18世纪的欧洲产生深刻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莱布尼茨是第一个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于西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家.他在为《中国近事》所写的导论中说:“我们从前谁也不信世界上还有我们的伦理更美满,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以一大觉醒!”他的这一论断开启了以后启蒙思想家借重中国文明鞭笞欧洲旧传统之先河.莱布尼茨又比较中西文化说:“欧洲文化之特长乃数学的、思辨的科学,……但在实践哲学方面,欧洲人实不如中国人.”因此,他极力主张进一步扩大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倾向也引起欧洲思想家的广泛注意,他们认为,“伦理与政治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不可分离”.而在世界上,“把政治和伦理首先紧紧相联的国家只有中国”.直到法国大革命,中国哲学中的德治主义还对雅各宾党史人发生影响,罗伯斯庇尔起草的1793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第六条说:“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事的权利,其原则是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德国驰名全球的社会哲学戏剧家布莱希特,便专注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墨翟的“非攻”、“兼爱”等思想,老庄修身治国的哲学理论以及“柔弱胜刚强”的学说,均为布莱希特所特别关注.中国哲学不仅给布莱希特与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家的哲学论争提供了有力的论据,而且大大开拓了他的哲学眼界,推进了其哲学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从一个欧洲学者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巨人.
中国传统哲学在19世纪的俄国也颇有影响.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对中国哲学便极感兴趣,他研究过孔丘、墨翟、孟轲等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学说,而对老聃着作的学习和研究一直持续到暮年.他曾说:“我被中国圣贤极大地吸引住了,……这些书给了我合乎道德的教益.”他认为,孔子和孟子对他的影响是“大的”,而老子的影响则是“巨大的”.托尔斯泰主义的核心——“勿以暴力抗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聃“无为”思想的启迪.
钱穆(1895-1990)先生说: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从来世界人类最初碰到的困难问题,便是有关天的问题.我曾读过几本西方欧洲古人所讲有关“天”的学术性的书,真不知从何讲起.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一观念的发展,在今天,科学愈发达,俞易显出它对人类生存的不良影响.
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天命”“人生”和合为一,这个观念,中国古人早有认识.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6)中国经籍西传(录自季羡林先生论文《从宏观上看中国文》)
四书、五经在中国历史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中国经籍西传,首当其冲的理所当然也就是这些书.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利玛窦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寄还本国.天启六年(1626),比人金尼阁将五经译为拉丁文,在杭州刊印.到了清朝,殷铎泽与郭纳爵合译《大学》为拉丁文,康熙元年(1662)刻于建昌.殷氏又将《中庸》译为拉丁文,于康熙六年(1667)和康熙八年(1669)分别刻于广州及印度果阿.《论语》之最早译本亦出殷、郭二人之手,亦为拉丁文.康熙二十年(1681),比教士柏应理返回欧洲.康熙二十六年(1687)在巴黎发刊其着作《中国之哲学家孔子》.中文标题虽为《西文四书解》,但末译《孟子》,名实实不相符.康熙二十六年(1687),奥国教士白乃心用意大利文写的《中国杂记》出版.康熙五十年(1711),布拉格大学图书馆出版卫力济(Francois Noel)用拉丁文翻译的四书及《孝经》、《幼学》,一七八三年至一七八六年译为法文.卫氏又以拉丁文着《中国哲学》,与上书同时同地刊出.白晋着有拉丁文《易经大意》,未刊.康熙四十年(1702),白晋自北京致书德国大哲学家莱勃尼兹,讨论中国哲学及礼俗.现在梵蒂冈图书馆中尚藏有西士研究《易经》之华文稿本十四种.宋君荣曾译《书经》,刘应译《礼记》的一部分.康熙末年,马若瑟节译《书经》、《诗经》.康熙四十六年(1707),马若瑟自建昌府致函欧洲,讨论儒教.雷孝思参加绘制《皇朝一统与地全国》,对中国古籍亦有研究.傅圣泽有《道德经评注》,为拉丁文及法文合译稿本.他又用法文译《诗经》.赫苍壁于康熙四十年(1701)来华,亦曾从事翻译《诗经》.(7)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学界和商界有很大影响.(8)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重大影响
梁启超曾分中国史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阶段,而以秦统一至清干隆末年为“亚洲之中国”时期.从秦至清约2000年间,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的主角,中国文明如同水向低处奔流,气体由浓聚点向稀释区扩散,强烈地影响着亚洲国家,日本、朝鲜和后来独立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大规模地受容中国文化.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交往由来已久.4世纪中叶,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公元600年,日本派出第一次遣隋使,新兴、强大的隋帝国给日本使节留下了深刻印象.7世纪初,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推行了“推古朝改革”.革新初见成效,使日本国统治者更坚定了移植中国文化的信心.唐帝国建立后,政制的完备、军事的强盛、文化的发达都呈现出罕有的壮观,日本国统治者对唐文化敬慕万分,公元623年,自唐回国的留学僧惠齐、惠光等人上奏朝廷云:“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三十一年条)朝廷接受了这一建议.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8次.在返日的留唐学生的策动下,公元645年,日本发生着名的大化革新.正如明治维新以“西洋化”为最高理想一样,大化革新是以“中华化”亦即唐化为最高理想.在奈良朝约80年间,遣唐使达于全盛.使团组织庞大,团员常多达五六百人.使团中除大使、副使外,包括留学生、留学僧和各种技术人才,他们“虚至实归”,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将盛唐文化引入日本.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往亦溯源久远.还在古朝鲜时期(前5世纪——前1世纪中叶),儒学与汉字便输入朝鲜.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时期(前1世界中叶——7世界中叶),朝鲜三国从不同渠道大规模吸纳中国文化:高句丽从陆路传入儒教,以汉儒的典章制度为重点;百济从海路传入中国南方文化,吸收了六朝的多样性学术思想;新罗则是经过高句丽、百济间接地吸收中国文化.
迨至唐代,高句丽、百济、新罗积极向唐遣送留学生,入国学习中国文化.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制为立国轨范.
汉字曾是东亚世界的通用文字,中国境内各民族、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都曾以它为正式甚至唯一的书写系统.
汉字成为东亚世界的通用文字,与儒教(中国周边地区对于儒学的称呼)、佛教等的传播密切相关.在朝鲜半鸟,汉字的传入与使用,与儒教经典的传入与使用同步.在日本,最早的汉字传入的记载,也就是最早的儒教经典传入的记载.在越南,汉字随“化训国俗”的儒教《诗》《书》传入,所以古代越南人又把汉字称作“儒字”.
随着东亚各国传统教育制度的确立,儒教经典成了东亚各国的通用教科书.这样的历史延续了一二千年,学习汉字的历史便也同步延伸.当然,后来还得加上佛教乃至道教的作用.
在使用汉字的同时,有些民族或迟或早也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时汉字往往会成为参照的样本.日本的“假名”利用了汉字的偏旁,而“假名”的说法与“真名”(汉字)相对,显示了浓厚的汉字尊崇意识.朝鲜半岛的“谚文”虽然是拼音文字,但也利用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方式,而“谚文”的说法也与“真书”相对.越南的“字喃”(又称“喃字”,即“南字”),利用了汉字的构件(偏旁)和构字法(假借、会意、形声等法),读音依据“汉越音”(唐代传入越南的汉字读音),以“南字”与“中字”或“北字”(汉字)相对.中国历史上的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都利用了汉字的偏旁和笔画.
汉字曾经比各民族文字更高级,更时髦.在古代的朝鲜半岛,汉字级别最高,“谚文”次之.古代日本人写文章,善用假名的,不如善用“真名”(汉字)的;男人多用汉字,女子多用假名,文字等级暗示性别差异.越南的汉文学作品,远多于“字喃”文学作品.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风东渐,也由于中国积弱,在东亚各国,汉字的地位空前的挑战.有的限制使用汉字,有的禁止使用汉字,有的走上了拼音化道路.然而,随着中国走向伟大复兴,近年来汉字在东亚各国重新受到重视.可以预见,以后中国人去东亚各国旅行,会像古人一样方便,因为到处都有汉字.
在东亚各民族语言中,都存在大量汉字词汇.比如在韩语、日语、越语中,它们都占到词汇总数的六成以上.所以汉字对于这些语言的影响便也依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着.
在些古汉语词还活在东亚各国的现代语里,成了“活化石”.如韩语里叫未婚小伙子为“总角”(出于《诗经》),日语里说车站还用“驿”越语称博士为“进士”,院士为“翰林”,钟表为“铜壶”……古代中国人把大门叫作“玄关”,它在日语里一直保存着本义,但近年来回传中国,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门厅”.汉字的影响此消彼长,风云诡谲,汉字词汇的表现神出鬼没,气象万千,它们共同构成了东亚文化史的厚重一页.
G. 中国古代文化很有意义,你知道为什么吗
古代文化对今人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纸张上的油墨对于走马观花的读者,在颜小二看来,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今人,犹如灵魂之于躯壳。
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不仅蕴含了本民族的特色,更是有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精神,这种精神会给我们的生活赋予意义。因为这种意义,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危机,我们总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许多时候,比起疲惫的躯壳,我们的丰富而饱满的精神境界,才是我们“苦中作乐”、一次又一次突破的动力源。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H. 中国有哪些神秘文化
巫蛊、占卜、风水、婚俗、招魂、驱邪等。还有五行文化也很神秘的,事事都可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I.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底蕴这么高深
因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距离现在已经有了四千多年的长河,在这段长河当中,变革了很多次的朝代,发生了数次文化的激烈碰撞,并且不断地在摸索和寻找。中国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重,文化既在像血脉一样传承,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文化大多数都是人创造的,人的思想却绝对不会拘泥于同一个时代,就比如说我们熟知的春秋战国,当时的文化思想大碰撞就是思想活跃性与挑战性、创造性的最好证明之一。
2.历史名人思想文化层出不穷我国历史上文化思想的杰出代表层出不穷,之所以说是底蕴深厚,并不是单单说最初的那个版本,而是经过不断地传承其内涵愈发深厚,内容也更加完整,更加贴合时代风气。这里拿儒家思想举例,在孔子的努力之下,儒家思想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而后来前前后后经历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同一个文化都能够在不同的时代出现不同的领衔者,更何况我国的文化精彩纷呈,自然到最后文化底蕴深厚。
J. 中国古代为何有鬼怪一说,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在里面
早期的鬼怪一说是在原始社会,古人对当时的自然灾害不理解,以为是鬼怪制造的,所以就慢慢的流传了下来。鬼怪之说在各个国家的文化中都有出现,就我国的文化中,人在去世以后,有黑白无常来勾魂,还有百鬼夜行的说辞,所以在中元节,家里的老人都会告诫小孩儿晚上不要出门会遇到鬼怪这些的。鬼怪文化从古流传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特有的文化。
虽然在历史中鬼怪多数代表的是不好的,让人厌恶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来战胜邪恶。现在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已经让鬼怪融汇到了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