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于1984年建成通车。[1]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 17年来,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截止到2000年底,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8724万吨,发送旅客3573万人,完成进藏物资运输达875万吨。这条铁路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团结线、幸福线、生命线。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加快,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远远不适应需求。经过铁道部组织的精心论证,国家计委于1999年11月,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批复,工程总投资为7.4亿元。去年年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上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扩能改造工程建设。 工程计划于2001年10月完工,工程设计为一级铁路。扩能改造后,青藏铁路西格段年通过能力将大大提高。 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建成使用,为格拉段入藏铁路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翔实的技术资料。 西格段于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预计2012年完工,届时,该段运输能力会有大的提高。
编辑本段青藏铁路二期工程
青藏铁路于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青藏铁路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九点全线建成通车,届时可望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经过青藏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全线所有站线、辅助线轨道已铺设完毕。至此,青藏铁路全线所有轨道铺设全部完成。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2. 中国重要的七条铁路线分别是什么名称
京沪线
京沪铁路北起北京,经天津、德州、济南、济宁、徐州、蚌端口、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达上海,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全长1462千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所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人员和物资交流频繁。
京广线
京广线北起北京,南止广州,横贯我国中部,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流域,连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全长2324千米。
京九线
京九线北起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南至香港九龙,跨越9省市,全长2364千米。京九线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
宝成—成昆线
起于陕西宝鸡,穿秦岭山地、达“天府之国”成都。是联系关中与川内西北与西南的重要干线。后北起成都,南至“春城”昆明,是我国西南的又一重要干线。
京秦—京包—包兰—兰青—青藏线
这是我国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铁路干线。东起秦皇岛,经丰润到北京的铁路线为京秦线;从北京向西经张家口、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到达包头的铁路线为京包线;从包头向西经银川到兰州的铁路为包兰线;自兰州到西宁的铁路线为兰青线;从西宁经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为青藏线。
陇海—兰新线
陇海线东起黄海之滨的连云港,西止于黄土高原的兰州,全长1754千米,连通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沿线经过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重要城市。
兰新线起自兰州,向西经张掖、酒泉、嘉峪关、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乌苏、博乐至阿拉山口,全长2459千米。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组成了一条横贯我国江南地区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它东起东海之滨的上海,西到云贵高原的昆明,全长2598.5千米,贯通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五省一市。这条铁路线对加强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青藏高原铁路介绍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冬季,冻土在负温状态下就像冰块,随温度的降低体积发生剧烈膨胀,顶推上层的路基、路面。而在夏季,冻土随着温度升高而融化,体积缩小后使路基发生沉降,这种周期性变化往往很容易导致路基和路面塌陷、下沉、变形、破裂。
青藏铁路创造九大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1: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在青藏铁路沙盘上,代表高原铁路的红色线条在沙盘中曲折延伸。
青藏铁路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由西宁至格尔木段和格尔木至拉萨段合成,全长1956公里。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从青藏铁路起点格尔木市南山口车站前行,雪山巍峨,河流纵横,草原茫茫,湖泊遍布。有着“亚洲脊柱”、“龙脉之祖”之称的昆仑山高大雄伟, 平均海拔5500米 至6000米,这里被人称作“道教第一山”,也是昆仑 文化的发祥地、昆仑神话的摇篮。翻越昆仑山,就进入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这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素有“高原动物王国”之美誉,藏羚羊、 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给亘古荒原带来了无限生机。
雪域铁脉跨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穿越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进入藏北地区和当雄大草原,途经水雾氤氲的羊八井地热带,最后到达神圣“日光城”拉萨。
历经4年艰难挺进,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钢轨稳稳地安放在拉萨河畔,标志着这条雪域长龙实现全线贯通。
青藏铁路格拉段标高全部在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高度4000米的地段有965公里。当年国家领导人在青藏铁路开工典礼上曾经感慨:修建青藏铁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
世界之最2: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
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奋战,10万名筑路大军在“世界屋脊”抒写了壮丽诗篇,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青藏高原施工区一年四季高寒缺氧,气候复杂多变,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5摄氏度,每年有115天到160天刮六级以上大风,最大积雪厚度超过40毫米,平均氧气含量还不到内地的60%,这里一半以上的区域为不适合人居住的“生命禁区”。
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也影响着这个区域的大型施工机械的质量与效能。面对严峻考验和极端困难,广大铁路建设者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要求更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挑战生命极限,挥洒万丈豪情,在雪域高原上创造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高原,有“世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在我国境内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工人们在青藏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处工作(2005年6月6日摄)。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
世界之最3:穿越冻土里程最长
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这是青藏铁路穿越的昆仑山冻土地段(6月18日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青藏铁路:冻土攻关就像治病 CT皮试一个不少
青藏铁路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
青藏铁路穿越550公里冻土区
青藏铁路冻土监测系统月底启动
如果说"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只是笼统地用长度的衡量给青藏铁路戴了顶世界之最的帽子的话,那么,这第二项世界之最也许更为实在,因为青藏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攻克了世界铁路筑路史上困扰人类多时的冻土难题。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穿越冻土区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区里程达550公里。
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类,由于冻土中含有冰,因而它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且性质不稳定的土体。冻土层冻结时体积增大,形成冻胀现象。冻土层融化时,形成融沉现象。冻土中含冰量越大,冻胀、融沉现象越严重。严重冻胀、融沉病害,可能导致工程结构变形,使铁路线路失去平顺性,影响列车正常行驶。在冻土上修铁路,其难度可想而知。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多年冻土面积占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70%。与高纬度冻土相比,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具有温度高、厚度薄和敏感性强的特点。青藏铁路穿越的正是多年冻土最发育的地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铁路科研部门就组织科技力量在青藏高原冻土区开展科研攻关,经过40余年的试验和研究,积累了大量冻土观测数据,取得了许多宝贵成果。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工后,铁道部高度重视冻土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在冻土理论研究、现场试验、勘察设计和科学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冻土理论与冻土工程实践的结合上取得重大突破。
青藏铁路是世界冻土区工程建设领域第一次大规模地、全面地综合应用多种工程措施解决冻土问题的典范。这些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工程科技创新,标志着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实践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之最4: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
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
一列货车在唐古拉山下的冻土地段行驶(6月14日摄)。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速将达到10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全世界在多年冻土区修筑铁路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但已建成的多年冻土区铁路病害率很高,行车时速只有60至70公里。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俄罗斯贝阿铁路,1994年调查的线路病害率为27.5%。运营近百年的西伯利亚铁路,1996年调查的线路病害率为45%。我国东北森林铁路多年冻土地段线路病害率也较高,病害地段列车必须慢行通过,使铁路运输效率受到很大影响。而青藏线专用列车将来能够以100至120公里的时速在青藏铁路上一路狂奔。青藏铁路开工之前,多年冻土与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成为铁路建设者面临的三大世界性筑路难题。为了破解困扰世界高原铁路建设领域的冻土问题,我国铁路科研部门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组织科技力量在青藏高原海拔4800多米的风火山一带,建立了冻土科研基地——风火山观测站。40余年来,科研人员在雪山下的冻土试验段坚持观察、记录气象和冻土变化,为青藏铁路建设积累了1200多万个宝贵数据。
2006年3月1日,青藏铁路开行货物列车进行工程运营试验;5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开行不载旅客的旅客列车。通过试验,客、货列车运行效果良好。
据了解,即将行驶在青藏铁路上的客车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车体采用耐候钢焊接结构。
世界之最5、6:最高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青藏铁路开工前,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因为风火山地下全是长年冻土,冰厚达150多米。加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对参建者的身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在风火山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员相继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含土冰层热融控制与喷护等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方面的重大科研难题。2002年10月19日,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
2002年记者走进风火山隧道施工现场,在隧道外曾看到铁路建设者写下的一副对联:“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踏清风邀明月洞穿世界最高隧”,表现了建设者的壮志凌云,豪情满怀,令人肃然起敬。
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
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附近,坐落着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
昆仑山高大雄伟,横贯亚洲中部,被称为"亚洲脊柱""龙脉之祖"。昆仑6月飞雪,盛夏时节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昆仑山隧道地处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质结构复杂,自然条件严酷,隧道穿越多条断裂带,进口处有厚层地下冰,出口处为乱石堆积体,中间有裂隙水、地下水、融冻泥流等,被称为高原地质的“万花筒”。
据了解,当初在修建昆仑山隧道的时候,由于缺氧,施工人员背着5公斤重的氧气瓶,边吸氧边工作,一年光氧气就能消耗12万瓶。
经过一年艰苦施工,2002年9月26日,昆仑山隧道顺利贯通。
世界之最7: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068米
海拔5068米的世界最高火车站――唐古拉车站。
4. 交通线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京广线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它沿途经过了几个省会城
答案D
京广线自北向南经过的省会城市有: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是我国经过省会城市最多的铁路线。
5. 青藏铁路的资料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6. 中国哪列火车过海,就是哪一列火车从海上过,车里的人可以看到大海,是火车。
粤海铁路自广东省湛江至海安,经琼州海峡跨海轮渡到海南省海口市,沿叉河西环铁路途经澄迈县、儋州市至叉河车站,全长345千米,与既有线叉河至三亚铁路接轨。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是世纪之交中国建设史上一项标志性工程,表明中国在建设跨海铁路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多项中国国内空白,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粤海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将对中国跨海铁路的建设、运营、管理,提供经验。
中新网1月7日电 18海里波腾浪涌的琼州海峡,曾经阻隔了交通,也曾经阻隔了文明。如今,一条跨越琼州海峡的粤海铁路就要通车了,困扰几代人的百年梦想即将成为现实。随着举世瞩目的粤海铁路通道工程近日通过验收,火车也将于今天“乘坐”渡轮从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穿越琼州海峡开进海南岛。这标志着海南将结束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
——铁路是海南的生命线
说起修建粤海铁路的缘起,蔡庆华的话题回到抗日战争年代。
蔡庆华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日本侵略者为了镇压海南琼崖支队,掠夺海南石碌铁矿,修建了250多公里的铁路。这条铁路标准非常低,线路条件很差,到1945年就停运了。
解放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逐步改造这段铁路。但毕竟基础太差,只能改造成三级铁路,运营状况一直很差。同时,这条铁路与大陆并不相连,改造后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海口和三亚开通了到全国各地的航线,海南与大陆联系日益紧密,但作为大宗货物和农产品反季节瓜菜的运输仍然受到制约:轮船受时间限制,飞机受成本限制。
蔡庆华说,海南富有四大资源:铁矿、农产品、旅游和水产养殖。有一年冬天,我去海南,那里的柿子椒,又大又漂亮,才四分钱一公斤,我听了以为是开玩笑。岛内四处碧绿葱葱,气候宜人。环岛皆是水产养殖,石碌铁矿天下少有。但是,正因缺少与大陆相连的铁路,这些资源优势很难迅速变为经济优势。从1988年海南建省,至今14年多,海南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是海南的生命线。
——挖隧道、架桥,还是摆渡,曾经有过争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粤海铁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摆上了议事日程。蔡庆华说,火车如何通过琼州海峡,是挖隧道、架桥,还是摆渡,曾经有过争论。
有人提出要挖隧道,可以着眼长远,大大提高通行能力。这在国际上也是有先例的,比如英吉利海峡的英法隧道。我们经过分析发现,琼州海峡地下情况很复杂,两岸海底比较浅,但是在中间有一个很深的海沟,最深处120多米。如果建隧道,从海底硬岩通过,这首先要打很深的隧道,起码在120米以下。同时,坡度不能太陡,隧道就要挖得很长,否则火车上不去。这个方案至少需要四五十亿元。
还有人提出,可以在琼州海峡上架一座大桥。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因为架桥墩子需要很高。在海底地质情况不明下,技术问题尚难解决。
蔡庆华说,从技术、时间、资金三个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用船摆渡火车。造船的成本低,技术难度小,时间也比较短。根据测算,每年进出海南岛的货运量在1000万吨。建造两艘渡轮运送火车过海,每天对开几个来回,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而两艘渡轮的造价只在4亿元左右。
蔡庆华说,当然,随着形势的发展,货运客运量增加了,技术问题解决了,投入的资金加大了,我们也可能考虑用架桥或者挖隧道的办法。不过,从目前来看,渡轮运送火车无疑是最符合实际的办法。
——火车渡轮能够抗击八级大风
跨海铁路是不是安全,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蔡庆华表示,安全问题是有保障的。
蔡庆华说,运送火车的渡轮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抗击八级大风。如果遇到八级以上的大风,我们就会停运。而在琼州海峡每年出现八级以上大风的时间只有五六天,最多不超过10天。
渡轮的平衡性能非常好。船上有四对钢轨,当最靠边上的钢轨装载货车时,渡轮的倾斜度不超过两度。渡轮还非常灵活,能够原地打转。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我们先易后难,先上货车后上客车,先白天后晚上,取得经验后再推开。
渡轮上还配备了完善的救生设备。除了在主甲板上设有两艘60人的常规救生艇外,还在上甲板两舷设有两套垂直降落撤离装置,在主甲板设置两套充气滑道式撤离装置,可确保在意外情况下,所有乘客能在半小时内安全撤离到救生艇与救生筏上。
——跨越琼州海峡只需50分钟
“从北岸到南岸,火车渡轮跨越琼州海峡只需要50分钟。”蔡庆华说,“与飞机相比省钱,与普通轮船相比省时,这为货物、旅客进出海南岛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蔡庆华说,过去,外地的货物进海南,一般是先用汽车运到广东湛江,再经过国道,到海安南。坐轮船渡过琼州海峡,一般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这些轮船不但吨位小,而且最多抗击6级风浪。海南的货物运往大陆,要到沿海各个港口,然后再搭乘火车、汽车,耗费时间很长。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经过这些周折,“黄花菜早凉了”。火车轮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至于说价格,蔡庆华说,坐火车渡轮肯定要比飞机、汽车便宜。现在很多人去海南岛旅游要坐飞机去。但是,也有很多人坐不起飞机。乘坐火车渡轮,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可以沿途观看琼州海峡的风光。
蔡庆华说,粤海铁路打通了海南与大陆的铁路联系。它是海南人民的致富路,也为全国的货物、旅客进出海南提供了方便。来源:新华社
中国首条跨海铁路即将通车粤海一号投保二亿
中新社北京一月六日电中国首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将于一月七日正式开通。据此间有关报道,工程开通方案日前已基本确定,目前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目前,“粤海铁一号”已整装待发,南北两港的码头也都准备就绪,只等明日正式开通。粤海铁路开通后将于今年元月二十八日首开货运,具有热带风情的火车客运站也已基本完工;今年四月,“粤海铁二号”造成后,两船将实行对开,从海口到海安,单程仅需一小时十分钟。火车轮渡已于今日清晨七时开往海安北港待命。据了解,轮渡载火车到达后,将有二百人参加各项对接工作。正式开通后,从海安首发的火车将载有汽车和装有货物的列车。
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海南分公司与粤海铁路有限公司还专门为“粤海铁一号”签订了一份投保协议书,投保金额为两亿元人民币。此举创目前海运营船舶中投保金额最高一单,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火车轮渡保险项目。
经济观察:粤海铁路——海南经济腾飞的翅膀
中新社海口月一月六日电(记者 顾时宏)被誉为海南人民“生命线”的粤海铁路通道即将于本月七日开通,这条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的开通,标志着海南岛从此不再孤立于中国铁路网之外,海南的经济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海南岛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南临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和南海,西临北部湾及东南亚国家,东临国际海运航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岛上矿产、热带经济作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岛上经济发展需要以大陆市场为依托,也需要从大陆运入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由于陆岛之间没有一条安全、便捷、能量大的运输通道,使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该通道与大陆铁路联网,将完善海南对外交通体系,满足建设新兴工业基地如石化、建材、纺织化纤工厂的需要及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热带海岛旅游业的需要。
岛上的农业官员永远不会忘记:拥有着中国热带资源的海南,就因运输瓶颈卡住农业发展的脖子。仅二00一年,海南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岛总量约四百九十七万吨,其中新鲜瓜果菜为三百四十万吨。大约百分之四十的瓜果菜没能及时出岛而被迫低价销售,或白白烂在地里。海南瓜果菜出岛运输百分之九十以上靠汽运,海运、空运不足百分之十。一项统计显示,海南前年瓜果菜卖了五十三亿元人民币,而运输行业靠运瓜果菜收入了十七点五亿元,相当于瓜果菜收入的三分之一。海南大学社科中心教授詹长智说,“依靠火车运输,可以将这个三分之一压下来,变成海南的绿色竞争力。”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前年来海南的人数突破一千一百万人次;去年突破了一千二百万人次。这些人上岛的方式只有两种:飞机,或者轮船。而海南目前已经具备年接待二千万人次的能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的旅游客源调查显示,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希望到海南旅游,海南已成为公认的中国内地冬季首选度假旅游目的地;但是在全国旅游目的地排行榜上,海南不见踪影。原因很明显:乘飞机上岛的游客占了总旅客数量的一半左右。在旅游费用中,飞机票等交通费用占旅游开支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这无形中就把一些观光型的游客挡在海南的门外。据预测,到二0一0年来海南旅游的人次将超过一千八百万,铁路因其安全、快速、价廉等优势将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首选。
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运输部工程师艾杰初说,铁路的开通为海南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他说,已建成的海口南站是粤海公司最大的综合性货运站,依托火车站将建设一批综合性的货仓、专业市场和批发中心,逐步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集批发、加工、包装、仓储、运转五大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建成海南农副产品、工业品通向全国各地的物流中心,同时进岛的货物也由此低成本流向海南各地。
目前海南的日用品百分之七十五从岛外调进,物流不畅,经济难旺。海南“岛屿经济”的天然局限,呼唤着现代物流业的强大支撑。
据统计,目前海南省工业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年平均为一点一四次,而全国平均水平为一点五八次。
“如果海南的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能达到全国水平,每年可以在流通领域节约资金二十七亿元,相当于该省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该省经贸厅办公室副主任杨谦感慨说。他称,这条铁路通道将串起海南百分之九十以上港口吞吐能力,联系着两大机场以及全省公路网,还有全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息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商贸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仓储业。粤海铁路通道为全面整合海南物流业资源带来了新的动力。
铁路运输也给海南西部工业走廊带来新的希望:经过几年的培育,从北边的澄迈老城开发区,到洋浦经济开发区,往南就是东方化工城,海南“西部工业走廊”已经成型。“走廊”给铁路提供了运输基础,铁路也将以自己的服务,为“西部制造”降低流通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此间经济专家说,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起飞的翅膀,粤海铁路一通,就像一条丝带,把海南与整个华南地区绑在了一块,两地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市场和技术的共享。同时借助内地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海南的产品将进一步深入到祖国的广大腹地。现在汽笛一声,天涯不再遥远,海南经济腾飞蓄势待发。(完)
7. 连接我国三大直辖市的铁路干线是什么
你应该指的是京津沪,连接它们的是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又名京沪客运专线
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总投资约2209亿元,设23个车站。基础设施设计速度为380公里/小时,目前运营速度降低为300公里/小时。
8. 哪几条铁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 生命线”
主要的大干线铁路应该都是,一般以大城市为中心。比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沪、京广、京哈等等。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昆、上海到重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以郑州为中心的京广和陇海铁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