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的中药在国外那些国家比较有发展,包括中药的生物提取.....
你好,东南亚各国,非洲、内蒙、印度等以及有华人的地方,日本、韩国等被改了称呼、、、
⑵ 甘肃中药材出口至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地区,甘肃有着怎样的别称
甘肃又被称为天然药库。
一,甘肃中药材出口海外。
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能种药材,只需要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甘肃的药材为什么这么出名呢?这是因为甘肃省还有一个另外的别称,甘肃省又被我们称为天然药库。板蓝根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中国约60%的板蓝根都来自甘肃,产量非常大。除了板蓝根之外,还有十几种中药材也特别出名。现在,甘肃省的中药材产业链建立的非常的完善,在提升品质的同时,也比较注重销路,这样才能让甘肃省的药材远销海外。
⑶ 谁能给我一份关于目前中国中药材进出口的分析情况,谢谢!
2010年1-11月我国中药材进出口情况分析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6%,其中中药材饮片进出口额达到7.9亿美元,同比增长25.8%。2010年1~11月,中药材饮片出口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额1.3亿美元,同比增长30%,整体实现了高速增长。
进出口比较平衡
2010年1~10月,我国中药材饮片出口相对平稳,11月出口大幅增长。
2010年1~11月,中药材饮片进口基本平稳,除了4月份进口额急剧增加外,其他月份进口比较稳定。4月份进口大幅增长是由于当月从加纳进口“未列名主要用作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单月进口额达501万美元。
大宗产品出口大幅增加
2010年1~11月,中药材及饮片大宗产品出口量增减不一,但出口额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比如枸杞、冬虫夏草、菊花和甘草,出口额同比增幅都超过40%。
人参一直是我国中药材饮片出口的最大宗商品。2010年1~11月,我国人参出口额达到3622万美元。今年人参市场整体呈现量跌价升的现象,出口额同比增长13%。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如日本、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
2010年1~11月,人参出口额波动较大,整个二、三季度人参出口额都在低位徘徊。第一、四季度出口额相对较高,全年价格同比小幅上升。
枸杞属于大宗的常规药食两用药材,价格比较稳定。经济形势的好转,激发了国外市场需求的回升。另外,欧美市场近几年对枸杞保健作用的广泛认同进一步催生了我国枸杞的出口,出口额连续两个季度节节攀升。
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我国中药材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亚洲,如我国香港地区、日本、韩国及越南。中药材出口到香港地区,一部分加工成中成药,大部分是以药材形势转出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日本和越南是我国中药材最大的消费市场。出口到香港地区的主要产品为“未列名主要用作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冬虫夏草、菊花、茯苓和党参。出口价格上涨比较快的主要是贝母、田七、冬虫夏草和枸杞。
我国中药材饮片出口日本的月均出口额约1000万美元。由于日本汉方药市场比较稳定,汉方药的原料药材80%以上来自中国,目前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中药材及饮片品种为“未列名主要用作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未列名人参、半夏、茯苓和甘草,价格上涨较快的品种主要是田七、姜黄、白术和茯苓。
我国中药材饮片出口韩国的月均出口额约800多万美元。目前出口韩国的主要品种为“未列名主要用作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鹿茸及其粉末、甘草、白术和茯苓。
我国中药材饮片出口越南主要通过广西宁明进出口贸易总公司,以边境贸易为主。越南市场对中药材饮片的需求比较稳定,2010年基本与上一年持平,我国对越南出口主要药材及饮片为“未列名主要用作药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白术、大黄、籽黄、菊花和黄芪。
2010年1~11月,最引人注目的是部分中药材的价格,不管是内贸还是外贸,部分中药材价格犹如坐上“过山车”,一路飞涨,很多药材价格上涨了几十倍。其中,出口价格涨幅较大的药材有:贝母(价格同比增186%)、田七(价格同比增132%)、冬虫夏草(价格同比增102%)、黄连(价格同比增60%)等。
部分药材价格的飞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我国物价指数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劳动力成本和中草药种植成本都在不断上升,药材涨价在所难免;其次,部分药材主产区2010年上半年气候异常,先后经历冻灾、干旱以及洪涝灾害,药材产量受到较大影响,药材价格总体涨势明显。另外,部分药材批发商“囤积居奇”也是推高药材价格的因素之一。业内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中药材价格将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⑷ 为什么说中国大力扶持中医药已传播至183个国家和地区
4月21日,在人类的发展和演变进程中,传统中医药不仅为这片古老土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去年,中国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国官方数据称,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⑸ 中药材起源于中国,为什么被日本卖向全世界
近年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媒体和微信朋友圈都会被“日本的中药侵略战”、“神奇的日本汉方药XXX”等网文刷屏。这些文章往往盛赞日本的汉方药风行世界,技术如何先进,质量如何优异;此外,文中还指出“日本汉方药出口量占世界中药市场的80%以上”,“日本改造中药‘六神丸’,开发为汉方药‘救心丹’,年销售额上亿美元”……这样的报道令许多国内中医药界人士感到不安和忧虑。事实果真如此吗?多位专家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这种过分夸大日本汉方药影响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嫌。
数说现实中的汉方药
汉方医学是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汉方药是在汉方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与我国的中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在很多报道中,汉方药占据国际市场的主流。如今国人出国出境渐多,经常出国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日本以外,从美国、欧洲到日本周边的韩国、东南亚、香港、台湾,包括中国大陆都很难见到汉方药的影子。那么,传说中占据国际市场主流的汉方药到底出口到了哪里?
其实,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显示,1992年汉方药的产值达到17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峰,后因“小柴胡汤”事件影响而陡然下降,2000年以来基本维持在每年10亿美元。汉方药生产企业中,津村制药一家独大,长期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如钟纺、小太郎、帝国等规模都不大。因此,了解津村制药的现状,基本就能掌握汉方药的大体情况。
其次,中医药界夸大甚至神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科技领先优势,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知识界、媒体界的传统。在过去,这样的观念有其合理之处,毕竟中国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确实很大,而且几乎是全方位的。如今,此消彼长,天翻地覆,中国在产业链的很多领域、环节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有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在世界领先。但很多人对这一变化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感知,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神话汉方药,如同夸大日本电饭煲、马桶盖的神奇一样,成为另外一种“日吹”。
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么就不能取得进步。但如果我们不能看清楚自己的优点,那么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会出现错误。过分夸大汉方药,反映出对中医药缺少自信和自觉,发展理念和发展决心不坚定。客观分析、理性看待汉方药的不足,摒弃夸诞虚饰之词,是应该甚至必须的。
⑹ 我国的桂皮主要销往哪些国家
我国的桂皮产品大致80%出口,20%为国内销售,是传统的出口物资之一。国际市场上90%的桂皮用作香料,用于药用的10%只限在日本、南韩等使用中药的国家和地区。从近几年中国桂皮出口贸易情况上看,一是每年出口贸易数量都在215万吨以上,总的趋势是增加,尤其是1999年突破315万吨大关。二是主要出口在亚洲和非洲,占出口量的95%左右。1995年我国桂皮出口贸易额为3773万美元,2000年下降到1866万美元,每年有所减少(见表2,表3)。其中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肉桂商品从1985年起由二类出口商品改为三类出口商品,开放了肉桂产品市场,已经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二是与外贸企业过度竞争出口,打价格战,互相压价有关;三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数进口国经济不景气;四是国内有些外贸企业在海关报价中有所隐瞒。我国桂皮的出口离岸平均价格从1995年的1500美元/吨下降到2000年的1200美元/吨(最高为3200美元/吨)。近3年总的趋势是桂皮出口价格相对稳定,未见大起大落的现象。1995年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35个,而2000年达到39个,增加了4个,拓宽了销售市场。出口销售量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孟加拉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摩洛哥、香港地区、日本、韩国等。其中香港地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新加坡三个国家和地区是桂皮国际贸易的中转站。对这前十名国家和地区的每年出口贸易数量约占全年总出口量的90%左右。不过,出口市场分布相对集中,出口依赖性强,有时会对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⑺ 有先进前辈能谈谈中药在欧美国家的状况吗
、中药在美国的市场现状与潜力
[日期:2009-01-1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在美国市场上,中药基本上就包括在草药行业之中。那么,中药在美国的市场状况怎样?对此,一种比较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是统计美国进口中药的量值。
(1)美国从中国进口中药的统计分析
我国中药对美出口贸易自建国前就已有之,不过当时出口额很小。建国以后中药对美出口贸易逐渐有所增长,进X80年代以后增长幅度很大,而且增长势头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自1986至1993这七年间,我国中药直接出口美国的量值如下表所示:
美国直接从中国进口中药材、中成药量值表(1986—1993) ①[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年鉴:1986—19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材 中药材、中成药合计
数量(吨) 比上年增长(%) 总金额(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1986 657.7 442.8
1987 647.0 -1.6 605.2 36.7
1988 720.8 11.4 777.9 28.5
1989 1070.9 48.6 955.3 22.8
1990 3593.4 235.5 1408.0 47.4
1991 3735.0 3.9 1467.2 4.2
1992 4077.0 9.2 1169.3 -20.3
1993 7375.0 80.9 2135.4 82.6
————————————————————————————————————
表中数据是出口时按中药向海关作了申报,并进入了海关统计的数据。如果考虑到携带出境、不按中药申报等未进入海关统计范围的出口,中药的实际出口量值应比表中数值大。不过,海关的统计数据应能反映我国中药出口美国的基本量值及增长率。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美国从中国进口中药以药材为主,药材与成药之比约7:3;在这七年间,中药的进口量迅速上升,1986年进口中药材653吨,1993年为7375吨,七年间增加了10倍以上,年均增长率高达41.2%。
1986年美国进口中药的总金额为442.8万美元,1993年递增到2135.4万美元(其中中药材为1600.3万美元),增长了3.8倍,年均增长率为25.2%,但远低于进口中药材数量的年均增长率41.2%。特别是1990年,进El中药材数量比上年增加2.4倍,而总金额却只增长了不到0.5倍,这表明美国自中国进口中药材价格趋于下降。
除从中国大陆进口中药外,美国还从香港、台湾乃至日本、韩国进口中药。而经香港转口进入美国的中药(特别是中药材),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是较多的。从下表看出, 1993、1994年,经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中药金额分别占转口总金额的10.8%和9.9%。如下表所示:
经香港向美国转口的中药量值 单位:万美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3年中药材 1994年中药材 1994年中成药
数量(吨) 金额 数量(吨) 金额 金额
4494.8 1676.2 4673.9 1808.7 94.3
(6.3) (10.8) (6.0) (9.9) (3.8)
根据粗略的估算,1994年度美国进口草药(含药材与成药)大约11亿美元,从中国(含香港转口)进口的中药约4千万美元,中药进口约占美国草药进口的4.5%,进口中药约占美国草药市场供应的3.3%。
(2)中药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情况
美国中药的主要消费者是华裔,特别是来自台湾、香港及广东一带的移民,其次是韩裔、日裔和越南裔;现在部分西裔也开始接受中药。
中药在美国主要通过专业渠道,即中医针灸医师而销售,最常见的销售场所是在中药店及中医针灸诊所附设的中药房;其次是华人社区由华人所开的超级市场,健康食品店、杂货店。日裔、韩裔、越南裔也经营中药,方式与华裔相似,主要服务其社区同裔。此餐,在少数的主流超市、健康食品店和杂货店也出售少量比较知名的中药补品,如人参蜂王浆等。
全美现有约10000名有执照的针灸医师,他们当中有多人不同程度地懂得中药,会开中药处方;此处,还有相当数量的,尚没有针灸师执照的中医师,他们虽不能合法为人针灸,但却可以为人开药方一一中药在美国通常视为健康食品,开中药方相当于食品建议,不属医疗行为。这些中医针灸师主导着美国的中药消费。
患者往往根据中医针灸师的中药处方或建议购买中药,在设有中药房的诊所,患者直接凭处方购药;那些没有中药房或中药品种不足的诊所,患者凭处方到中药店购药。很多中药店聘请中医师坐堂,为顾客诊病开方,指导购药。
当然,也有部分顾客凭广告或自己所掌握韵中医药知识自行到中药店选购中药。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休斯顿等地的华端口(中国城),中药店及中医针灸诊所的密度实际上比我国城市中药店、中医诊所的密度大;韩裔、日裔、越南裔社区的中药店、中医诊所(名称上不一定称“中药”、“中医”,而称“韩药”“韩医”、“汉方药”“东洋医学”、“东方医药”等等,但实际上属中药、中医)密度也不低。大部分中药即在这些华裔、亚裔社区流通。
下表反映1994年中药在美国通过专业渠道销售的一些基本情况
美国中药专业人员市场情况简表
有热照的专业人员数 8,000至10,000名
开中药处方的人员比例 70%至80%
全年就诊病人数 10,000,000
患者购买中药总额 $30,000,000
使用的单味中药数 约400种
使用的方剂数 约400种
主要针对的病种或问题
免疫性疾病 15%
妇女保健 20%
紧张症 20%
虚症 20%
(3)市场趋向
近年来,美国中药市场逐渐显露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有利趋向:
其一,针灸从业者中学习、懂得和使用中药的人越来越多。附设中药房的针灸诊所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一般民众,还是针灸医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针灸并非中医的全部而只是中医的一部分,中药比针灸有更广泛的效用与适应症,应该重视。这样,使得中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销售额呈比较迅速的上升趋势。
其二,中药在美国现阶段虽然以服务华裔及亚裔人口为主,但近年来已开始渗入主流社会。这也主要归功于中医针灸师。在许多中医针灸诊所,特别是开在西人社区的中医针灸诊所,以及由西人开的设有针灸科的诊所里,中医针灸师往往建议来就诊的西人不仅接受针灸,而且也服用中药,甚至仅仅服用中药。不少西人患者接受了医生建议服用中药,包括中药汤剂。那些服用中药的西人往往比华人更加认真地对待中药。此外,有些西人也到超市、药店、天然食品店购买知名的中药,特别是人参蜂王浆类的中药补剂。
其三,经营中药的企业虽然绝大部分是华人和韩裔、日裔、越南裔,但西人企业也开始涉足中药。中国的冬菜也进入美国本土草药企业着名品牌Natur@Made的产品系列之中。闻名遐迩的银杏制剂已成为美国多家草药公司的产品,并是一家在美国的德国着名草药公司的拳头产品。在美国草药界有一定知识度的俄勒冈州东土草药公司(East Earth Herb Inc.Eugene,Ore.)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美国白人所开的公司,其创始人Peggy Brevoort女士曾是美国草药产品协会的主席;该公司从经营产品而起家,也以经营中药产品而见长并以此闻名于美国草药界;并且该公司开发草药产品也往往采用中药学的理论、思路与方法。
(4)我国中药在美国的境况及其分析
综前述中药在美国的基本市场状况外,我国中药在美国境况的以下几点值得特别加以提出:
其一,来路不正及由此造成的困境。美国市场上流通在中国大陆出产的中成药大部分是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入国,或者说,来按美国有关部门的法定要求来操作中药产品的进口与营销,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非法进口。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这些中药只能在华人社区的中药店及中医针灸诊所里销售,无法进入主流销售渠道。这些产品既不能在主流媒体上作广告宣传,也不能购买产品责任保险。而且,这些中药由于是非法进口,存在着许多美国法律所不允许存在的问题,使得它们始终面临着被FDA及州政府卫生部门查抄罚没的可能性。尽管联邦及州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仅在少数民族社区流通的商品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但几乎每年都要采取一次例行扫荡行动。扫荡期间。这些业路不正的中药只得从货架上拿下来以避风头。万一被逮着,则财货两空。而且,一旦有顾客投诉,或者发生了严重的产品责任事故,则进口商、销售商难脱干系,轻则赔偿,重则承担刑事责任。中药流通量最大的加州卫生局及FDA总部都有禁止或限制进口及在美国销量的中药名单。名单上的这些中药都是已被认定有问题的,进口与经营这些中药均属违法行为。在高度法制化的美国,很难想象这种偷偷摸的业务能作大。经营这些中药上不了规模,成不了气候是必然的。
其二,外观较次,价格低廉。按照中国的中药质量标准来衡量,从我国出品到美国的中药其实大多数质量不仅合格,而且较优。但与美国当地出产的草药产品,或从欧洲进口的草药产品相比,美国市场上的中药产品可以说是一流的疗效,二流的外观,三流的价格。我国的中药无论从其临床经验基础,还是从实验室研究基础来说,在美国草药界称得上疗效上乘,功用确切。但我国中药产品的外观与欧美产品相比就相形见拙。外观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产品的剂型,二是产品的包装。我国中成药的剂型较之以前已有较大改进,但与欧美草药产品的剂型相比,总体要落后不少。不要说传统的丸、散、膏、丹难以为西人所接受,即使是现代的胶囊、片剂、酊剂等,与美国草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相比也有相当距离。在产品外包装方面的差距就更大。我国中药产品的外包装在材质、造型、规格的标准化、密封性能、标签印制质量等各方面总体上不如欧美产品,尽管近年来我国也有少数中药产品包装质量改进很大,基本接近欧美产品。我国中药产品与欧美草药产品差距最大的还是价格。美国市场上的进口中成药价格平均约3美元一瓶,而欧美产品的平均价格约12美元一瓶,相关达4倍之多。尽管价格相差这么大,但中成药的销量却远远不及欧美草药产品。大概“便宜无好货”是中外人们共有的偏见。在美国,经营中药进口及销售的商家多是华人,而华人最常使用的竞争方法就是况相杀价,其最终结果就是价格一落再落,以致于谁 药外次、价格低的结果是大大削弱了中药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因为经营者无法从产品价格中留出市场促销费用,陷于恶性循环。这也是中药难以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三,市场份额与草药大国地位不符。按产源地及市场销售额而论,美国草药市场上势力最强的是美国本土的草药产品,其次是西欧(主要是德国)的草药的产品,再次是韩国、日本的草药产品,最后是中国、印度、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地区和国际的草药产品。中国中药产品约占美国草药产品供应市场的3.3%,由于中药零售价低,中药占美国草药零售市场的比例不会高于3%,而且集中在销售规模最小了专业市场及华裔社区圈子内,基本上也进入主流市场。我国全国对美国的中药出口量仅相当于美国一个中等草药生产企业的厂销量(5千万至1亿美元之间),中药在美国零售市场的年销售总额还不及仙妮蕾毛这样一个家族性公司在美国本土年销售量的1/3。
中国的中药产业无论是从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开发能力、还是产品品种、产量、原材资源以及行业的经济实力,在当今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堪称草药界的超级大国。然而,我国中药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如此之少,竞争力如此之弱,与草药大国的地位实在相关太悬殊。以我国中药产业的综合实力,我们无论是对美国本土草药企业,还是对德国、韩、日本等国在美国草药企业,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凭我国中药产业的综合实力,我国中草产品在美国草药市场的份额应可达到30%;以当前美国草药市场的进口额及零售额而论,中国中药出口美国的年出口额应可以超过3亿美元,中药在美国草药市场的年零售额应可以达到l0亿美元,实际上,这个数字只是美国一家饮食补充剂大企业年销售收入值。我们以全国中药行业的力量能力敌一家美国饮食补充剂企业吧!
美国中药在美国市场上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差距如此巨大,原因是什么?归根到底,是我国中药行业主动开拓美国草药市场的意识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