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哪些地方苗木受灾了

中国哪些地方苗木受灾了

发布时间:2022-07-09 18:45:42

① 因高温而受灾的文章

从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高温少雨导致旱情迅速蔓延。据中国气象局统计,西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五成,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的旱情持续加重。云南大部地区干旱等级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贵州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总体旱情50年一遇。贵州部分地区农民受灾严重,生产生活用水艰难持续数月的干旱少雨天气,使贵州部分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发生困难。近日,记者在旱情较重的盘县部分农村看到,农作物受灾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当地干群积极抗旱救灾,奋力战“旱魔”。在盘县板桥镇,记者看到,农民的小水窖已干枯,地里的泥巴因为干旱,一捏就变成了粉末。一些竹子和蔬菜、小麦已枯死,农民种植的蚕豆、豌豆、油菜等冬季农作物已开花。盘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毅说:“按照冬季农作物种植规律,一般应在3月份才开花,因为干旱和天气持续晴热催使这些农作物提早开花。”板桥镇银汞山村65岁的村民蒋泽芬说:“从我出生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干旱的年份。好几个月没下雨了,村里唯一一口水井也干涸了,人喝水成了难题。”同村的王正英家中有3亩土地,10月份种上了小麦,“现在已经干死了。如果没有受灾,每年能收1000多斤干麦子。”王正英说。英武乡革纳铺村不是全县受灾最重的,村民廖荣祥家住在马路边,记者在他家看到,蓄水缸已经没水,扭开水龙头,滴水未出。廖荣祥说:“干了好久了,3亩多麦子旱死了。”云南八成花卉面积受灾全国鲜切花有八成来自云南,记者从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了解到,受持续干旱影响,云南80%面积的花卉受灾,受灾面积达46.5万亩,成灾16.28万亩,绝收2.44万亩。其中绿色观赏苗木、鲜切花、地方特色花卉和种用花卉受灾最重。据云南省花产办预测,花卉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一半。同时,干旱导致花卉的病虫害增多,生长缓慢,优质花比例明显下降,消费者明显感受到花价大幅上涨。综合新华社电 已经盼了226天,45岁的胡忠祥还是没盼来一场痛痛快快的雨。“再等1个多月,若还不下雨,公司将不得不停掉一半的生产线。”胡忠祥是云南文山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调度部的主任,自去年8月至今,他所在的地区已经持续干旱大半年。

② 全国哪个省洪水灾害最严重2020年洪水受灾严重地区

全国哪个省洪水灾害最严重
到目前为止,今年我国水灾主要发生在: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目前是吉林省.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其中钢材、水泥、墙砖用量最大. 还有工程机械.
贵州
记者从国家防总获悉,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

近期南方暴雨洪涝灾害
据湖南省防指统计,截至5月15日下午,湖南省已有娄底、怀化、湘潭、长沙、株洲. 中国南方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暴雨洪涝造成中国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江.
两湖平原(即湖南洞庭湖平原与湖北江汉平原)历年来全国受洪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为长江中最为险要的荆江就在这,且这里江河湖泊众多,发洪水时,由于水位的落差(从三峡出来),又平原广阔,往往形成灾害性洪水,例如1931,1954,1980,1998年的洪水都使这里损失惨重; 南方这次受到洪灾的地区有: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以及安徽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广东等地.
近日南方持续发生的强降雨导致湖南、贵州、江西等多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部分地方暴雨引发山洪及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各地防汛指挥及交通部门正切实采取有力措.
2020年洪水受灾严重地区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质特性差异很大.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作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
我国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持续不断的强降雨,使长江、珠江、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目前,暴雨洪水已造成受灾人口3800多万人,因灾死亡和失踪200多人,倒塌房屋超过1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60亿元
今年我国受洪水灾害较多波及多个省市 主要有: 江西省、吉安(我家乡)、抚州(唱凯决堤) 陕西、安康 吉林、永吉(7000余只化学桶冲入河道) 重庆、四川、辽宁、.
2020年水灾最严重的省
贵州
到目前为止,今年我国水灾主要发生在: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目前是吉林省.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其中钢材、水泥、墙砖用量最大. 还有工程机械.
今年我国受洪水灾害较多波及多个省市 主要有: 江西省、吉安(我家乡)、抚州(唱凯决堤) 陕西、安康 吉林、永吉(7000余只化学桶冲入河道) 重庆、四川、辽宁、.
2020洪涝灾害分布图
黄淮地区,可能会有干热风、洪涝 今年的北部地区,因气温较以往高,小麦可更好的越冬,其降水量比以往偏多,有利于小麦的生长.3-5月份,冬麦区大部区域的气温要高一些,降水利好,有利于产量的增收,不过黄淮大部以及华北东可能有热干风,6-8月份降水量较多,可能随时会有洪涝灾害.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中国洪涝分布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1)河流中下游平原(2)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河流沿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口、经济密度大.(3)加强监测;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③ 2010旱灾情况报告快急用,不要太长!!!!!

一、旱灾基本情况

去年7月以来,我县气候较为异常,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库塘蓄水大幅减少,全县遭遇了6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全年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1.4摄氏度,城区累计降雨量为623.4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161毫米,其中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降雨量仅294.3毫米,是会泽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值。

此次旱灾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较大困难,给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即将开始的春耕生产造成极大威胁,也给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截止2月25日灾情如下:

(一)冬季作物受灾严重。全县68.3万亩冬季农作物受灾53.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8.5%,成灾37.68万亩,绝收11.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23.5万亩、占74.9%,成灾17.6万亩,绝收5.9万亩,预计减产1819.7万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8亿元。

(二)人畜饮水极为困难。因持续干旱、少雨,地下水水位降低,部分山泉水干涸,大部分山泉水出水量减少,山区、半山区人畜饮水管道效益发挥不充分,县城和者海、迤车、娜姑等坝区集中供水设施来水极为不足,农村和集镇人畜饮水极为困难。全县因旱造成12.26万人、12.44万头(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

(三)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水补给和水库来水偏少,库塘蓄水量极为不足,特别是承担全县重要供水和灌溉的重点水源地的毛家村水库蓄水严重不足,会泽县城和乡(镇)集镇供水紧张,金钟、娜姑、者海、迤车等坝区农业灌溉矛盾突出。全县塘坝以上蓄水工程蓄水13209万方、占正常库容的24.4%,其中:毛家村大(二)型水库蓄水9749方、仅占正常库容的20.7%,跃进中型水库蓄水1856万方、仅占正常库容的42%,长海子小(一)型水库蓄水55万方、仅占正常库容的14.9%,分布在者海、火红、乐业、纸厂等9乡(镇)的13座小(二)型水库蓄水100万方、仅占正常库容的36.8%。

(四)大春生产严重受阻。持续干旱不仅给小春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也给大春作物播栽带来了严重影响,田间水分蒸发量加剧,旱地土壤墒情急剧下降,工程及农田蓄水急剧减少,存在无水育秧、无水栽秧的问题,等雨栽秧现象突出,大春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五)护林防火形势严峻。持续高温干旱致使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森林火灾频发,护林防火工作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干旱造成核桃育苗基地苗木受灾262亩、云南松等造林绿化苗木受灾2.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578万元,全县受害森林面积59.39万亩,已发生森林火灾8次、火场总面积1372.65亩。

二、抗旱减灾采取的措施

面对特殊的旱情和严重的灾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人员力量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全县上下全力以赴,强化措施,积极应对,迅速组织力量抗旱减灾、生产自救、稳定民心,切实做到了抗旱保春耕、保生产、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全面动员,积极组织开展抗旱救灾。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灾情发生后,县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全县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进行紧急部署,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指示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确保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明春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2月1日全面启动防汛抗旱预案,2月3日组织召开全县抗旱救灾和护林防火工作视频会议,2月10日召开全县第一把森林火灾现场会议,认真分析旱情,对做好全县上下抗旱减灾工作作了明确部署,提出了严格要求,强化了责任、明确了任务、完善了措施。二是各级部门通力合作。各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协调配合,并肩合作,及时组织开展有效的抗旱减灾工作。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2名副职轮流下到挂钩村带班指导,2名工作人员驻村工作,确保随时有1名领导、2名工作人员坚守在抗旱救灾保民生保春耕一线,指导和帮助群众进行抗旱救灾。并结合部门职责,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抗旱救灾工作,在项目安排、资金下达时与抗旱救灾保春耕有机结合,统筹安排。三是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省市驻会单位、社会各界都纷纷举行抗旱救灾献爱心捐款仪式,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及时对接,真帮实扶,与灾区群众携起手来,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旱救灾,目前已募集资金327万元,形成了大灾当前、匹夫有责、齐心协力抓抗旱的浓厚氛围。四是广大群众不等不靠。大灾面前,广大群众克服“靠天等雨”的松懈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及时动手,不等不靠,疏浚渠道、打井、筑坝引水、购买小型抗旱机具,开动一切水利设施,抽、引、提相结合,渠、井、塘一齐上,多引、多提、多拦、多蓄水,增加抗旱水源,积极开展抗旱保苗活动,多渠道开展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确保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

(二)立即行动,认真落实各项抗旱措施。一是抓核查保实情。全县迅速组织人员,加强灾情的核查、统计和上报工作,全面掌握全县旱情灾害实际情况。挂钩乡(镇)的县级领导、分片包干的县水务局班子成员、蹲点乡镇的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与乡(镇)一道深入实地核实灾情,加强值守报灾情。县水务局、防指办2月4日启动24小时抗旱应急值班,灾情由去年11月1日以来的周报改为日报。各乡(镇)也启动24小时抗旱应急值班,并抽调业务精通、工作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作为旱情信息员,有效地确保灾情能及时准确上报。县防指办加强灾情动态监测,以《旱情通报》的形式,每5天通报一次全县旱情。二是抓宣传保节水。县乡召开视频会议、工作会议60余次,张贴标语80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开展节水宣传,切实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对旱情灾害的形势认识,确保全民节水。抓住旱情初始阶段有水可引、可提、可蓄的有利时机,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提、引、拉等措施做好人畜饮水和抗旱小水窖、小水池的蓄水,全县82%的小水窖、小水池蓄水充足。动员干部群众广泛开展清淤排障和蓄水设施防漏阻漏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小输水损失,确保有限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抓调度保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工业”的原则,全力保障县城、集镇和农村饮水需求,优先保障生活用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灌溉和大春生产。根据全县水库、坝塘蓄水情况,科学制定了供水方案,使供水保障工作有据可依。致函以礼河发电厂减少或停止发电用水,全力保障县城和金钟、娜姑、老厂等乡(镇)13万居民生活用水、10余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金钟水厂筹资180余万元增设增压泵、改造原有供水管网,以确保县城供水正常。马路、火红、大海、大井、鲁纳、大桥等乡(镇)投资120余万元购置抽水设备、建设提水工程和租用运水车辆,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金钟、迤车、五星、娜姑、者海等乡(镇)采取提水、限时定量供水等措施解决人畜饮水。同时,为保障者海坝区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者海花渔洞水库已停止对驰宏公司的供水。

(三)全力以赴,抓好抗旱减灾和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抓组织强领导。县委、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县级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万名干部下基层抗旱救灾保民生保春耕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县的抗旱救灾工作。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全力抓好抗旱救灾保民生保春耕活动。二是抓落实强责任。下发《关于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抗旱救灾保民生保春耕活动的紧急通知》,安排43名县级领导、100家县直部门抗旱救灾挂钩到21个乡(镇)、376个村委会(社区)。各乡(镇)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乡(镇)领导包村、站(所)负责人及村干部包组。县纪委、监察局定期不定期对抗旱救灾人员到位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到一日一督查、十天一通报,确保全体干部群众真正沉下身子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三是抓投入强保障。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县委、政府从县级预备费中安排抗旱救灾保春耕补助经费到各乡(镇)、各单位,主要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森林防火和保春耕生产。各乡(镇)在广泛动员、组织发动群众生产自救的基础上,也安排了抗旱救灾专项资金。县委、政府在民政局设立抗旱救灾捐款接收站,倡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各尽所能,积极主动捐资捐物参与抗旱救灾保民生保春耕工作。全县上下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关心灾情,向灾区群众伸出热情援手,慷慨解囊,及时捐赠,帮助灾区群众共克时艰、共渡难关。截至2月25日,共争取中央省市抗旱经费135万元、防火经费6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抗旱救灾和防火经费214万元,下拔救济粮25万公斤,组织16.34万人投入抗旱救灾,投入抗旱设备584台(套),出动机动运水车辆325辆,抗旱用电16.15万度、用油45.38吨,实现抗旱水浇灌面积6.7万亩,临时解决12.26万人、12.44万头(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四是抓春耕强生产。围绕粮食播种面积135万亩、总产37万吨,经济作物播种25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0%的目标,重点抓好种子、农膜、化肥等农用物资的储备、调运、供应工作,因地制宜做好大春备耕工作,抓住时令,落实改种任务,做好改种补救工作,切实做到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上季作物损失下季作物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辟水源抗旱保苗,最大限度减少小春生产损失。目前,全县已就位玉米杂交种605吨、水稻优良品种65吨、农膜255吨、化肥5.2万吨、农药40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效解决饮水困难群众的供水问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抗旱救灾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上下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但是,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雨季在5月以后才陆续开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蔓延,灾情仍在进一步加深、加重。随着旱情的加剧,全县抗旱救灾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工作中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由于长期的高温干旱,全县库塘偏少,江河来水偏枯,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泉水干涸,大面积耕地缺墒缺水,塘库无水可用,用水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人畜饮水解困难度加大。我县人畜饮水困难的农民绝大部分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由于这些农民居住条件恶劣,居住分散,群众抗御自然灾害和生产自救能力弱,拉水、运水成本高,解决人畜饮水的困难越来越大。三是抗旱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本次旱情严重,抗旱救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正常的人畜饮水、降低小春作物损失、正常开展春耕生产,抗旱经费严重不足。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大灾”的思想,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紧紧围绕确保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不渴死大牲畜、确保不出现重大森林火灾、确保抗旱救灾一线干部群众的生命安全、确保搞好春耕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六个确保”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动员大会精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打好抗旱减灾攻坚战。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深入发动全县各级各部门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党委政府抗旱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上,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舞斗志,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广大群众一起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把灾害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增强抗旱救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组织部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866”扶贫挂职干部、“小康示范村建设”挂职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检查、监督、考核工作,督促指导员和挂职干部积极参与指导农户进行抗旱生产自救。由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干部作风的督促和检查,对在抗旱救灾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从严查处。由宣传部门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引导,加强抗旱救灾的宣传报道,引导公众增强节水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由水务、农业、烟草、林业、民政等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及时深入乡村帮助指导抗旱工作,指导群众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措施推广、抗旱保苗。由畜牧部门指导做好畜禽春防工作。由林业部门督促指导做好森林防火和新植树苗保苗工作。由农业、供销等部门做好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用物资的储备、调运和供应工作。由农村信用联社做好支农资金的组织和放贷工作。由气象部门监测天气变化,抓住时机实施人工增雨。由工业部门组织全县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从车辆、设备、资金等方面积极参与和支持抗旱救灾工作。由商务部门组织做好抗旱救灾所需燃油等物资的供应。由工商联、招商局动员商会和民营企业积极支持抗旱救灾工作。由民政部门做好困难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由水务、卫生、环保等部门加强水源水质监测、消毒和水资源调配。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办督查科、县抗旱防洪指挥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加强对各乡(镇)及县直挂钩单位的督促检查,确保人员、措施、工作三到位。

(三)加强调度,进一步合理调配资源。妥善处理生活与生产、农业与工业、小春与大春用水的关系,在确保城乡居民和大小牲畜饮水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正确处理发电用水与城乡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调度方案,加强毛家村水库蓄水调度管理,确保毛家村水库下游会泽县城和金钟、娜姑、老厂3个乡(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合理调节富水地区与缺水地区、不同村镇之间的水源,避免因水源问题引发抢水、争水等社会矛盾的发生。加强区域内抗旱资金、抗旱物资的协调管理,确保抗旱资金、抗旱物资得到合理安排、合理分配,及时满足抗旱救灾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工程按期或提前完成投入使用,有效解决项目区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四)周密谋划,进一步抓好春耕备耕。从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做好抗旱工作,增加抗旱救灾的经费和物资投入力度,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帮助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加大生产自救,适时播种栽插,做好病虫害防治,大力培育和发展有市场前景、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和主导产业,扩大种养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增产增收。督促职能部门搞好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强化科技措施配套推广的指导和培训,满足春耕生产需求,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各项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夺取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确保会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④ 2019年中国哪些地方发生了较大的自然灾害

1. 1998年特大洪水。1998年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2. 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3. 汶川地震、2008年的冰冻雨雪灾害、玉树地震。

⑤ 巴中干旱有多严重

巴中林业遭受严重旱灾 自今年7月以来,巴中市一直持续高温、干旱,林业生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育苗死亡苗木828万株,两大工程新造林地损毁4.5万亩,往年度造林地及补植地块苗木死亡面积8.5万亩,加之职工自营经济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960万元。一是育苗受灾严重。因严重干旱缺水,全市所有苗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苗木严重死亡的苗圃面积达510多亩,死亡各类苗木828万株,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万元。其中,南江县苗木严重死亡的苗圃面积225亩,死亡各类苗木178万株(核桃嫁接苗25万株),经济损失320万元;通江县苗木严重死亡的苗圃面积70亩,死亡苗木200万株,经济损失100万元;平昌县苗木严重死亡的苗圃面积182亩,死亡各类苗木350万株,经济损失200万元;巴州区苗木严重死亡的苗圃面积40亩,死亡各类苗木100万株,经济损失80余万元。二是两大工程造林受灾严重。因严重干旱缺水,造成2005年和2006年两大工程新造林地苗木严重死亡,死亡率80%以上的损毁面积达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5万亩,天保公益林1万亩);造成往年度两大工程造林地苗木死亡30%的面积3.5万亩;造成往年度两大工程造林补植地块苗木死亡80%以上的面积5万亩。共死亡苗木123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三是其它受灾严重。国有林场有500余职工饮水困难。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种植的玉米、向日葵等经济作物有200余亩无收,种植的大黄有35万多株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

⑥ 中国的灾害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时间

1、2008年中国雪灾

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

⑦ 最近中国都有哪些地方受到自然灾害了

南方很多省市都是下雨的。广东又是台风,陕西好像有洪灾。
我觉得还是华北和华东比较好,毕竟经济发达,遇到灾害也有足够的防范措施。

⑧ 中国自然灾害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台湾. 四川. 安徽. 内蒙古.

2008年:
1月10日,雪灾殃及中国19个省份
2月17日, 中四川特大沙尘暴
3月20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杭锦旗奎素段发生决堤
3月21日, 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5月12日,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5月30日, 青岛市暴发浒苔水污染事件
6月11日,南方洪灾(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12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
7月18日, 今年最严重的台风“海鸥”重创台中市
7月23日,新疆遭遇自197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
7月28日, 台风“凤凰”袭击台北
8月30日,四川攀枝花6.1级地震
10月6日,西藏当雄县6.6级地震
11月2日,云南省楚雄县受到泥石流和洪水侵袭
3月份,新疆、四川、河南、河北、湖北、甘肃等省(自治区)先后发生6次地震,四级以上地震4次,震级偏强. 贵州、云南、广西、新疆等地先后遭受风雹灾害,甘肃省酒泉市遭遇沙尘暴袭击. 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局部地区先后发生9起崩塌、滑坡灾害.

还有很多损失轻微的自然灾害,但是能找到些资料的就只有以上这些了!
------------------
2009年的
民政部发布2009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2010-01-12 14:18

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统计局、地震局、气象局和海洋局等部门对2009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核定。核定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干旱、洪涝、地震、风雹、台风、高温热浪、低温冷冻和雪灾、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森林和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部分地区重复受灾,特别是区域性极端暴雨、阶段性严重干旱、局地性强风飑线、高频次登陆台风和大范围雪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一、总体损失情况

经核定,2009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其中,四川、湖南、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江西、辽宁、甘肃、河北等省(自治区)灾情较重。

二、灾害主要特点

总体而言,2009年的自然灾害表现为三个“突出”:一是粮食主产区干旱和低温雪灾突出;二是汶川大地震灾区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突出;三是黄淮等人口稠密地区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风雹灾害突出。2009年我国大江大河总体平稳,但全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气温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降雨(雪)之多、气温之高、旱情之重、风力之强、台风登陆之频多年罕见。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灾害发生在粮食主产区、人口稠密区、经济发达区和汶川大地震灾区,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概括而言,2009年自然灾害有以下特点:

(一)部分地区受旱程度历史罕见。

今年我国总体偏旱,而且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时间集中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冬小麦主产区年初出现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局部地区旱情达50年一遇,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旱情严重;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国家商品粮主产区发生严重春旱和伏旱;8月末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旱情迅速发展,许多江河和水利工程蓄水偏少2至4成,其中湖南、广西、贵州等省(自治区)旱情较为严重。旱灾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损失重于常年。

(二)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历史罕见。

入汛后,全国先后发生30多次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广东桃园3小时,甘肃玛曲80分钟,湖南深渡、四川米易6小时,广西泗维24小时降雨量均超过当地同期历史暴雨极值,重庆市50多个乡镇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第8号台风“莫拉克”导致浙江、福建等地出现强降雨,浙江九峰过程降雨量高达1242.2毫米,超过历史记录。大范围持续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湖南、四川、重庆多次受灾;江西、广西个别县城和乡镇街道进水;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因短时强降雨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特别是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汶川大地震灾区山洪灾害频发,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三)部分中小河流洪水历史罕见。

今年洪水呈现“次数多、量级大、涨势猛”的特点。入汛后,全国160多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210条河流涨幅3米以上,最大日涨幅15米以上;200余条多年断流或小流量的河流出现罕见的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2004年以来最大洪水,太湖出现1999年以来最高水位。

(四)台风登陆比例历史罕见。

全年有9个台风(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大陆地区,较常年偏多2个,而且时间集中在6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90天时间内,台风活动呈现“登陆集中、路径诡异、强度持久、雨量充沛”的特点。其中,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和第8号台风“莫拉克”在不到半天的时间内相继生成,接踵登陆,影响十分集中。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后强度再次加强并长时间在海南近海徘徊,第5号台风“苏迪罗”和第8号台风“莫拉克”均两次登陆我国,其中“莫拉克”给福建、浙江两省和台湾造成严重损失。

(五)华北地区暴雪历史罕见。

11月上中旬,北方地区先后出现暴雪过程,其中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达到60年一遇,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遇。强降雪造成华北地区多条高速公路阻塞,民航班机延误,高峰期有2万多车辆受困,疏散滞留旅客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达16万多人,大量蔬菜大棚和圈舍倒塌,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三、分灾种损失情况

从分灾种自然灾害情况看,旱灾、洪涝(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和风雹灾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旱灾是造成受灾人口众多的主要原因,将近全部受灾人口的一半;洪涝(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和风雹所造成的死亡(含失踪)人口,占全部灾种的九成以上,同时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也是导致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占全部灾种的六成以上;台风和洪涝(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最多,占全部灾种的九成以上。

四、分地域损失情况

从主要灾情指标的分省分布来看,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自治区)遭受旱灾最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国半数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接近全国一半;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5省(自治区)因洪涝(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和台风导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较多,占全国半数以上;云南、四川、湖南3省倒塌房屋均超过10万间,3省倒塌房屋合计约占全国倒房总数的四成。

应该四川,四川不是平原地区,山丘比较多,洪灾,滑坡,地震多发地区!

⑨ 你知道中国最近哪些地方发生了旱灾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据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有旱灾,因为人们对环境破坏的自然反应。

⑩ 湖南永州雪灾情况.

去年12月底以来,我市连降3次大雪,尤其是元月12日遭暴风雪袭击,全市林木及苗木受到重大损失。初步统计,全市林木损失面积133万亩,受灾株数1.37亿株,直接损失1.56亿元,其中中幼林(不包括毛竹)受灾面积90万亩,受灾株数9482万株,直接损失5053万元(桉树受灾面积7.3万亩,受灾株数817万株,直接损失726万元);毛竹受灾面积43万亩,受灾株数2381万株,直接损失10235万元。苗木受灾面积1815亩,受灾株数1788万株,直接损失318万元。受灾最严重的县区是蓝山、双牌、金洞、东安;受灾林木中,损失最严重的是毛竹,有的断梢、有的腰折、有的翻蔸,场面令人倍感痛心。

灾情发生后,林业部门各级领导对林区广大干部群众十分牵挂,风雪未停就纷纷亲自带队深入灾区一线调研走访,直到确信林区群众无一伤亡后才陆续返回。为了抗灾就灾,在暴风雪当夜市林业局就赶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领导,采取领导分片包乡镇,干部包村的办法,及时了解灾情,认真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各县区也积极行动起来,对损毁林木进行清理抢救。受害不重的采取了扫雪、打冰等措施;对大棚育苗,采取了保温、扫雪、加固等措施;对危房户及生活困难人员,积极救助,确保无人员伤亡,尽量降低了损失。

阅读全文

与中国哪些地方苗木受灾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浏览:795
越南到中国过海关要交多少税 浏览:971
英国公民移民多少钱 浏览:646
伊朗导弹伤美军多少人 浏览:175
为什么伊朗客户不及时回信 浏览:649
中国四大古姓是哪些 浏览:232
伊朗人是什么人种后代 浏览:371
英国现在的钱哪里来 浏览:245
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哪个聪明 浏览:128
中国养蚕技术如何传入西方 浏览:364
与越南国足踢得如何 浏览:510
印尼黑色boss烟多少钱一包 浏览:496
印尼吃饭多少钱一份 浏览:211
中国最大天眼是哪里 浏览:886
韩国疫情怎么评价中国 浏览:558
印度街边椰子多少钱 浏览:159
中国有哪些上古神鱼 浏览:439
伊朗古代的文明标志叫什么 浏览:946
伊朗用什么社交软件类似微信 浏览:432
中国航空师有多少人 浏览: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