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节日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7-10 04:42:33

‘壹’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更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二如何保护传统文化

(1)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进行系统性的文化教育。既包括由国家组织的小学、中学、大学及以上的国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备基础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制定相关教育制度,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阶段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2)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的意义,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对传统文化做出当代表述,为文化发展开辟出更大的空间。

‘贰’ 传统节日文化该如何传承与创新

传承中国的节日文化,我们应该要树立正确的节日观念。节日是团聚、喜庆、祥和和敬老爱幼,我们应该将其从家族文化传统中引向社会,从而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培植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吃的习俗,需要优化,不要把节日仅仅当作吃喝豪饮的日子,节日应该是在于增进亲情友好,满足人的感情需要,把文化方面的丰富底蕴和内涵充分发挥出来。要继承和拓展节日的多项功能,特别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通过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使自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弘扬中国的节日文化,应当注重形式的创新,必须对原有的传统进行加工和改造,提取它的精华部分,增添新的时代元素。一方面要强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提倡诚信正直,尊老爱幼,重视血缘关系和亲情凝聚;另一方面则要随着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吸收和融合外来节日中的热闹、谐趣的成分,注重交往交流和人文关爱。传统节日的某些习俗也应当有所改变,除了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样的简单形式之外,具有新意的文化活动应当成为节日的主潮,比如我局近期开展的包粽子比赛,春节我们也可以举办毛笔手写春联比赛,中秋节可以举办“月圆人圆两团圆”摄影展等等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在节日文化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

‘叁’ 在现代社会中,怎样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上,应注重对传统节日所有权的保护。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节假日,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传统节庆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结合也备受游客欢迎。春节期间,各式各样的庙会吸引人们走出家门观赏演出、购买年货、祈福祭拜,表达对新年的希冀。

中秋佳节的诗会、赏月、放灯等活动,表达对阖家团圆的美好希望;清明节人们除了祭祀先人外,也会踏青插柳,体验乡野之乐。在节庆活动中,祭祀仪式、巡游、餐饮、祈祷字符、庆典爆竹、戏剧舞蹈、雕刻绘画等形式,都可以转化为供游客参与体验的文化旅游项目。

让游客在参与节日娱乐活动过程中提升旅游体验,近距离体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自然遗产的了解与认同。专家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游客对旅游项目体验性、文化内涵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

节庆活动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契合了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更应挖掘好节庆文化的“宝藏”,为旅游产品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不少地方,传统节庆文化与当地的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让地方特色文化更生动地展现出来。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除了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祭屈原、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活动,北方一些地区,还保留着踏柳吟诗、射箭、打马球等当地流传的节日活动。

体现了北方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中秋节,除了多数地方的祭月、赏月、拜月活动,有的地方挂灯笼、猜灯谜、舞草龙,在北京传统里,拜兔儿爷是最有特色的中秋习俗,部分地方还有“走桥”的习俗。

在我国广阔的地域上,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更是赋予了民族节庆更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云南,彝族有火把节、插花节、赛装节,白族有三月街节、开海节、绕三灵,傣族有泼水节、送龙节,多元民族的特点让云南的节庆文化格外异彩纷呈。

随着当地旅游发展和节庆文化宣传,这些活动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百年的传承中,这些节日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加强挖掘、整理、普及和传承。



让民俗文创产品走进现代生活

当前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创面临着形式单一、同质化等问题,旅游市场的热度让商家重消费、轻文化,包装豪华的月饼、粽子或景区售卖的低端、相似的纪念品遮盖了应有的文化价值。人们的审美需求、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对民俗文创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民俗文创产品的深度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

节日等民俗文化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俗节日饮食、节庆仪式、节庆物品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凝聚着先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人们的生活方式已与古代农耕时期大不相同,传统节日的文化语境发生改变。

要创新性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就要寻找其与当代社会的结合点,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将节庆文化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这也更需要通过灵活新颖的表现形式,创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创产品,努力打造我国的民俗文创产品品牌。


‘肆’ 如何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进

1、在广泛参与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工业化及信息化的发展,让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文化除了要适应当前文化土壤,也要包容新兴节日和外来节日带来的影响,因此,包括端午文化在内的传统节日文化面临重大挑战。
民众参与是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途径。让群众自觉、积极地过传统节日,应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思路。过节不是放一两天假的事情,要让每一个公民以切实行动参与到节日文化中去,在参与中保护和传承我们的节日。
2、弘扬端午文化,要与时俱进,要把传统节日的文化基因同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它们发生嬗变。
可对节日性质、外在形式进行调整,适当将传统节日活动范围由家庭向社会扩大。例如,在现代居民社区中,开展社区范围的节庆习俗,增强居民间公共文化空间的意识与责任,培植社区良好的意识共识。蔡靖泉也举例说道,如端午节也叫诗人节,因此,在举办纪念活动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在挖掘端午文化资源、建构新型节日形态方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顾久幸建议,要在教育方面,展示端午文化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在生活方面,把食粽习俗扩展为饮食文化的展演习俗,形成端午饮食的系列产品;在娱乐方面,发掘民族特色浓厚、娱乐性强的体育和娱乐活动,宣传健身养生意识,开发端午养生健身系列产品;在旅游方面,把节俗当作一种地方旅游项目来开发,拓展和发掘新的内涵。
3、相较于形式的继承,弘扬端午的文化精神内涵更为重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罗杨认为,传统节日是劳动人民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创造,多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对幸福的美好期盼,鲜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望和性格特征。传统节日的共性中又包含着个性,端午节日的文化内涵大致包括几方面:人类与自然既和谐相处又主动调节的生活智慧;尊重一种舍身报国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信仰;崇尚一种刚正不阿如明月清风的道德人品。这就是为何端午节附丽了很多古人而后定格在屈原身上的原因所在。中华民族尊崇的是将个人梦想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维系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崇高与伟大。
4、形成民族间文化共识
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各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在他乡传承发展已不鲜见。每逢传统节日,在国外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中国特色民俗,如除夕全家团圆吃年夜饭,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
“人类历来"迷信"于数字,认为数字有某种力量。我国先人认为,五月五日内含着一个阴阳转换的节点,为了平安度过这一日子,各地民众驱毒避邪,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说。
不仅在国内,因为各地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端午节民俗;在端午文化传出去之后,也因各国文化的不同,融入了当地独特的地域特色。“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中国端午文化传到那里后,同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在韩国学者的研究和着作中,对此有很明确的论述。”刘魁立说,由于长期的历史演变,尽管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文化形态各有特色,但这依然可以展示中国“软实力”的实力,能够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5、端午文化因素传播到世界各地,融入当地人的文化生活,能够让这些地方的人们与我们拥有同样的文化概念,让大家达成一种文化共识,促进各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往来。刘晓峰认为,应该立足于地域文化共享的立场,把端午节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作是地域共同的文化财富,从而促进区域认同、双边合作与文化发展等。

‘伍’ 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传统节日,传统习俗,该继承的继承,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第二,通过文字,影像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保存下来。
第三,基础教育里面多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陆’ 是什么原因导致端午节习俗改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节日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沿袭过节的习俗,继续倡导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习俗消失的原因:社会的进步。猫头鹰是国家保护动物,百姓不会去杀生为了吃枭羹。古人用兰草泡水沐浴,现在已经有沐浴露等可以替代清洁身体。而饮菖蒲酒也逐渐替代了其他酒品饮料等!

‘柒’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来年,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不为?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菊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喜不自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捌’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意义是什么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在传统节庆里,元宵观灯、中秋赏月、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是要竭力渲染和尽力营造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历代先人们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产物。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承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

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信念。古老节日是人们基于原始信仰以及为了适应生活需要而创造的民俗文化,古时代一些流传的节俗活动,清晰地记录着古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

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是构成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

阅读全文

与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节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人是什么人种后代 浏览:371
英国现在的钱哪里来 浏览:245
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哪个聪明 浏览:128
中国养蚕技术如何传入西方 浏览:364
与越南国足踢得如何 浏览:510
印尼黑色boss烟多少钱一包 浏览:496
印尼吃饭多少钱一份 浏览:211
中国最大天眼是哪里 浏览:886
韩国疫情怎么评价中国 浏览:558
印度街边椰子多少钱 浏览:159
中国有哪些上古神鱼 浏览:439
伊朗古代的文明标志叫什么 浏览:946
伊朗用什么社交软件类似微信 浏览:432
中国航空师有多少人 浏览:389
印度飞饼加什么菜 浏览:278
中国药监局多少工作人员 浏览:545
东帝汶如何分辨中国人 浏览:574
意大利口罩哪个国家最严重 浏览:822
越南房子100万租金是多少 浏览:160
伊朗人的创新能力怎么样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