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10 12:32:54

① 中国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博大精深
一个字代表的意思有很多,不想英语啊之类的,一个单词所表达那么狭义
还有就是认为中国的诗篇啊,都是经典的,看外国的也是不错,但就少了那种味道
中国语言还有地域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精神交流都是靠他,别的,暂时想不起来什么了

② 中国方言有什么特点

中国方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端口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湘 方 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通行地域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 邵阳、 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 东安、 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 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分区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从地理上看,新、老湘语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这就是湘语的两个方言片。新湘语和老湘语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南片老湘语比较保守,古全浊声母字一般仍多念浊声母;北片新湘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而有逐渐靠拢官话的趋势,语音上突出的表现是由繁到简,古全浊声母字一般都已念为清声母字了。北片新湘语主要通行于湘北、湘中一带,如长沙、株洲、益阳等;南片老湘语广泛通行于湖南中部、沅水东南、 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 如湘乡、双峰、邵阳、武冈等。

吴 方 言

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江苏省境内属吴语或以吴语为主的县市共有21个:丹阳、金坛、高淳、溧阳、宜兴、武进、常州市、江阴、沙洲、靖江、南通、海门、启东、常熟市、无锡、无锡市、苏州市、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溧水县南部孔镇、新桥、白马等乡镇也属吴语区。上海市以及所属的10个县: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贤、崇明、南汇、川沙、宝山、嘉定都说吴语。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旧遂安)和建德(包括旧寿昌)两县外,基本上都在吴语区的范围之内,但浙江南部洞头、玉环、平阳、苍南、泰顺、庆元等县是吴语和闽语的交错分布区。建德县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东的各乡镇,南部唐村、里叶、大店口等地仍在吴语区内。江西省东北玉山、广丰、上饶3 个县和上饶市也是吴语区。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县县城及其以北的乡镇,安徽南部郎溪县北部的梅渚、岗南一带和广德县的下寺、芦村等地也说吴语。
分区 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 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
太湖片 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吴语21个县市,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浙江旧杭州、嘉兴、湖州 3府,以及浙东旧宁波、绍兴两府,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这一片分布面积最广, 使用人口最多, 可再分 6个小片:①常州小片,包括沙洲、江阴、武进、宜兴及其以西苏南吴语各县市和安徽郎溪、广德的部分乡村,江北靖江的老岸话,南通东部、海门和启东北部的通东话也属这一小片。②苏沪嘉小片,包括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常熟市、无锡市及其以东苏南吴语各地,浙江省的嘉兴市、平湖、嘉善、海盐、桐乡、海宁,江北南通、海门和启东南部的启海话属这一小片。③湖州小片,包括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和余杭。④杭州小片,即杭州市及其郊区。⑤临绍小片,包括临安、富阳、桐庐、萧山、绍兴市、上虞、诸暨、新昌、余姚、慈溪和建德县的下包、乾潭以东乡镇。⑥明州小片,包括宁波市、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定海、普陀、岱山。
台州片 包括天台、三门、临海、仙居、黄岩、椒江市、温岭、玉环,宁海县岔路以南和乐清县清江以北地区也说台州话。这片以临海话为代表。
东瓯片 即温州片,温州话旧称瓯语,通行于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以及洞头、苍南、青田的部分地区。这片以温州话为代表。
婺州片 包括浙江中部金华地区的金华市、兰溪、浦江、义乌、东阳、武义、永康、磐安,以金华话为代表。
丽衢片 包括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①处州小片,包括缙云、丽水、云和、青田等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武义县南部旧宜平县部分、文成县的南田区、泰顺县北部和庆元县的东北部也属这一小片。②龙衢小片,包括龙泉、庆元、松阳、遂昌、江山、常山、开化、衢州市、龙游。福建省浦城县的北部,江西省的玉山、广丰、上饶和上饶市也属这一小片。这片以丽水话为代表。

粤 方 言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 、梧州、玉林 、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 、浦北、灵山 、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分区 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③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属各县和江门市所属的阳江县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 、浦北县 、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 、昭平县 、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它的语音比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内部的异同又可以分为四个方言小片:广府片、邕浔片、勾漏片和钦廉片。

闽 方 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 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 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 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电影阿无?"(你看了电影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 "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 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赣 方 言

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通行地域 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方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 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波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使用人口约3000万。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郑张尚芳呼吁:要像抢救濒危动物那样,抢救浙江濒危的方言,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专家指出,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方言的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濒危方言需要抢救,也是有抢救价值的。

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曹志耘)

1.1 什么是濒危方言?
汉语方言中究竟有没有濒危方言?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并不明确,或者说并不一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濒危方言,应当如何判断濒危方言。
“濒危”意为“接近危险的境地”(《现代汉语词典》) ,对语言或方言来说即濒临消亡。据此理解,汉语方言中无疑存在着并非个别的濒危现象。
从语言的变化消亡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在汉语方言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突变型和渐变型。突变型,是指弱势方言在强势方言的强大冲击之下,最终彻底放弃弱势方言,改用强势方言。突变型变化消亡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完成,中间一般还要经过一个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并存并用的双方言的过渡阶段。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突变型汉语方言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老年人只使用弱势方言;中青年人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并用,其中中年人以弱势方言为主,青年人以强势方言为主;少儿就基本上只用强势方言了。渐变型,是指弱势方言在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和冲击之下,逐渐磨损、丢失自己原有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成分,同时不断吸收强势方言的成分,使自己的语言系统朝着强势方言的方向发展演变。
我们这里所说的濒危汉语方言主要是指处于突变型过程中的方言。不过,实际上,渐变型的方言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濒危方言,只是这个过程很漫长,一般不易观察得到。
1.2 濒危方言与濒危语
在一些人看来,语言濒危现象只发生在一些使用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语言当中,而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多达数亿,不可能出现濒危现象。或者认为某些汉语方言的濒危以及汉语方言迅速整合趋同的现象只是汉语内部语言调整和标准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能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相提并论,也用不着大惊小怪。
对于第一种看法,我们认为,跟语言濒危与否直接相关的因素并不是使用人口的数量,而是使用群体的势力——尽管这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濒危语言与弱势群体相联系。汉语方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内部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划分到什么程度算“一种”方言,现在尚无定论。如果把汉语方言当作是一个整体,或即使按现行的办法分成10 种方言,那么可以预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语方言不会有“濒危”之虞。但汉语方言尤其是东南地区汉语方言内部的巨大差异是有目共睹的,所谓“吴语”、“闽语”等等,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方言区”,而不能看作是“一种话”。如果我们可以把吴语区各地的方言看作是“许多种话”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看到这些“话”之间人口多寡不一,势力强弱不等,生命力大小也不同,其中有些“话”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或濒危的边缘了。当然,我们也承认,在实际操作中,认定濒危方言比认定濒危语言要困难得多。
对于第二种看法,我们认为,方言是一定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和一定地区的地域文化相联系的。因此,跟民族语言一样,一种方言的消亡,就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那种交际和思维工具的永远丧失,就意味着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那种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永远丧失,也意味着人类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濒危方言现象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然,由于汉族各地文化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改用其他汉语方言或普通话的人并不至于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这一点上,濒危方言与濒危语言有所不同。
1.3 为什么会有濒危方言?
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不会停止说话。另一方面,任何地方的方言都具有丰富而完善的表达系统。方言消亡的根本原因,是这种方言的“用途”越来越少,“作用”越来越小,简而言之,是因为这种方言“没用”了。在当今的汉语方言中,方言“没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没用”的方言越来越多。事实上,与处于同一境地的那些弱势的民族语言比起来,弱势汉语方言的处境更为艰难,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语言政策中对方言缺乏明确的规定,方言的语言地位低。
(2) 使用范围极为有限,如目前学校、公务、传媒等正规场合一般不允许使用方言,甚至在不少家庭里方言的用途也在减少。
(3) 有言无文,无书面语和书面文献(粤语除外) 。

二 濒危汉语方言的几种类型
2.1 如上所说,由于汉语方言内部的划分远未具体化,要认定哪些方言属于濒危方言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某地的一种话”或“一种某地的话”是濒危方言。但濒危汉语方言的具体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濒危程度等等,一时还无法描述。在这里,我们只能大概地归纳一下濒危汉语方言的类型,并作一些举例性的说明。
2. 2 目前,最显眼的濒危方言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少、处于强势方言包围之中的弱势方言岛,例如笔者所接触过的九姓渔民方言和浙江的一些畲话方言岛。
九姓渔民是我国旧时的一类贱民。他们以浙江省西部三江交汇的建德市梅城镇(旧严州府府治)为中心,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七里泷一段)上,即建德、兰溪、桐庐一带。
传统的九姓渔民在家里使用船上话,跟当地人交往使用当地方言。今天,真正地道的船上话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会说。中年人受当地方言影响很大,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当地方言的成分混入船上话。青少年主要生活活动在非九姓渔民社会里,他们已经说不好船上话了,而且使用船上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估计再过十来年,船上话就会基本消亡。
绝大部分畲族使用一种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畲话。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分布在汉人的汪洋大海里,如今,他们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与当地汉人打交道,必须学习使用当地的强势方言。据笔者观察,现在分布在浙江省金华、遂昌、云和等县的畲族的年轻人使用畲话的机会已越来越少,在一些畲族村青少年已经不学习使用畲话了(如金华县大坑村) ,在个别畲族村已经没有人会讲畲话了(如金华县鸽坞塔村) 。如此发展下去,预计这些地区的畲话方言岛将会逐渐消亡。
2.3 在两种方言交界的地带,如果这两种方言的势力不均等的话,一般会发生如下的情况: (1) 强势方言影响、冲击弱势方言,弱势方言向强势方言靠拢; (2) 弱势方言萎缩自身的用途和地盘,逐渐被强势方言所“蚕食”; (3) 弱势方言的使用者成为弱势方言和强势方言双语使用者,其中在有些情况下会逐渐向强势方言单语使用者转变。在官话方言与其他方言交界的地带,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例如原吴语北部与官话交界的地带,现在有些(如南京一带) 已经转变为江淮官话了;在今湘语与官话交界的地带,有些湘语方言正处于“西南官话化”的过程当中,如湘语西北部

③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是什么


中国语言文字有三个特质,一是独体单音,二是单音四声,三是一字多音。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④ 现代汉语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印欧语系语言比较,现代应用汉语在结构上有许多显着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现代应用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像英语boss(老板)那样的辅音连缀现象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
现代应用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除hm( 口音欠)、hng(哼)、m(呒)、n(嗯)等少数音节由辅音构成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应用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读准汉语多音字的五条规律
汉语拼音名词解释:调值、调型、调类、调号
汉语的定义及汉语简介
我与汉语拼音
汉语注音符号详细介绍
汉语读音音变字词训练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应用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山”“电视”等,其中“火”“山”“电”“视”分别都是词根)。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应用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汉语里,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到现代应用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有些多音节短语也逐渐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多音节词的双音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
汉语叠词读音变调情况一例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汉语影响其它语种
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
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都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由语气词。

⑤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

普通话是优美、丰富的语言;语言方面,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音节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特点是普通话富有抑扬、和谐、悦耳的音乐美;词汇方面双音节占优势,构词法灵活多样,词汇丰富,能够反映纷繁的社会现象和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

现代汉语既是一种语言,又是一门学科,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现代汉语指五四运动后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它不仅包括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而且包括汉语各方言,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分支

现代汉语方言差异显着。关于方言的分区,学术界的观点还不统一,有7区说、10区说等。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联合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方言分为官语、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晋语、徽语、平话10个区。

官话

官话方言也称官话,官方方言通行范围很广,从东北三省到云贵高原,从江苏的连云港到新疆内陆的汉族居住区,都有官话分布。

吴语

吴语也称江南话,江浙话。吴语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以及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和安徽皖南的小部分地区。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



⑥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那它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

中国语言文字有三个特质,一是独体单音,二是单音四声,三是一字多音。

独体单音:一个字有且只有一个空间并占一个音节,所以中国自古就有韵对、对偶,形成整体的句式和诵读节奏的美感。因而便有了中国的古诗,即使是在古文中也离不开对仗工整。

单音四声:在古代就是平上去入,在现代就是阴阳上去四个音调。在英语里,单词有重音,句子有升降调,这些在汉语中也有,但汉语的音调是英语中所没有的。

一字多音:即多音字,一个字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几种事物或意思。因而汉字虽然比英语单词少(对比下新华词典和牛津高阶╮(╯_╰)╭),但是汉字所表达的意境更开阔。一方面,一个字可以不同的意思;另一方面,同一个意思能用不同的字词来表达。

比如形容一个人美丽:漂亮、端庄、优雅、妩媚、柔美、婉丽、清新、天生丽质、如花似玉、娇婉、气质非凡、秀而不媚、明艳动人、天生尤物、美若天仙、风华绝代、秀色可餐、粉妆玉琢。

(6)中国语言的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是汉族的语言, 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我国除占总人口91.51%的汉族使用汉语外,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的兼用汉语,有的民族还转用汉语。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经完全使用汉字,同时汉字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文字。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由古汉字逐渐演变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文字。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语言文字系统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事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增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坚持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华经典诵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载体,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语文素养,加强了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弘扬了中华美德,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

⑦ 中国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文化功能

一、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
(一)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
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2)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3)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所以由它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3)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代替,如“目——眼睛”、“石——石头”。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彩色电视机——彩电”。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离休”。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但
双音节词仍然是多数。
(三)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是一个代词“她”(或“我”),做主语时和做宾语时词形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主语是第三人称时要加“s”,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不加。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形都不变化;动词“爱”,不管作主语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没有相应的形态变化。相比之下,汉语呈现出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例如“不很好”和“很不好”,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在“我和弟弟”“我的弟弟”中,“和”表示并列关系,“的”表示偏正关系,由于虚词“和”与“的”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词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词“地震”,短语“身体健康”,句子“火车开动了”等都是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4)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都需要在数词的后面加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一粒米”等。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是他吗?”、“是他吧?”、“是他呢。”

二、汉字的文化功能

汉字除了具有各种文字的共同功能之外,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殊功能。
文化功能就是特殊功能中的一种。
特殊功能来源于汉字的特殊结构。
人们在利用
汉字进行交际的实践中,
发现汉字在文学艺术、
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的特殊价值,
通过拆字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其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构思奇巧,具有突
出的民族特色。

汉字历史悠久,
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

阅读全文

与中国语言的特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的家具有哪些 浏览:279
中国播音学是属于什么样的专业 浏览:618
5万越南币等于中国多少钱 浏览:901
印尼医疗和中国哪个好 浏览:661
印度白糖什么时间种植 浏览:829
越南春卷里的猪肉如何做 浏览:130
去印尼怎么打电话便宜 浏览:899
伊朗总理和总统哪个权力大 浏览:286
伊朗最高战略是什么 浏览:523
中国式离婚冷静期多久 浏览:56
唱中国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浏览:669
意大利英语音标怎么写 浏览:834
意大利vs西班牙在哪个场地 浏览:373
怎么评价印尼这个国家 浏览:999
印尼市场适合卖什么 浏览:922
印尼椰蒂盘了是什么颜色 浏览:376
大连海中国房子怎么样 浏览:627
越南斗鸡体型多少钱一只 浏览:98
在意大利生活拍自媒体的有哪些人 浏览:859
印尼要用什么转换插头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