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的主要成就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
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1)中国如何实现绿化面积增加扩展阅读:
1、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
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
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3、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B. 中国城市绿化面积
这个......只有一个05年得数据!您看看有木有用?
2005年,各级绿化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唱响“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大力提高全社会的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着力推进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着力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生态建设进入又快又好的发展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造林绿化快速发展。全国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79.65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56.96万公顷,造林合格率、保存率保持较高水平,封山育林和灌木造林比重进一步加大,林业碳汇、林木生物质能源、森林健康等工作相继展开,林种结构得到优化,林分质量明显提高,新造林的非公有制比重超过47.5%。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显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117.69万公顷,工程区9533万公顷森林得到了有效管护。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森林面积净增800多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4.6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增长量的43%以上;66.5万富余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妥善的分流安置;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营造林任务54.44万公顷,特别是着力加强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十五”期间,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累计完成近600万公顷的建设任务。据监测,工程区2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65%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
退耕还林工程(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退耕部分)全年完成退耕地造林84.59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32.85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10.68万公顷,同时,后续产业发展得到加强。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087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868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84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35万公顷,3000多万农户1.2亿农民直接受益。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全年共完成各项治理任务98.04万公顷,其中林业建设任务68.39万公顷,完成草地治理任务19.96万公顷,完成小流域治理9.69万公顷,实施生态移民7889户。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各项治理任务1073万公顷(含禁牧566万公顷),其中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67.12万公顷。与2000年相比,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三成,风沙天气与2000年相比平均减少了17天,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达标天数增加了3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成效明显。全年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重点濒危物种救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圈养大熊猫21只,是繁殖成活最多的一年。工程实施4年来,新建自然保护区790个,使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1699个,面积1.20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5%,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80%。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湿地保护成为亮点,目前,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3个,45%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79万公顷。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营造速丰林面积39.28万公顷。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共和国部长植树、百名将军植树、各级党政领导植树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广泛开展、蔚然成风,成为绿色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不断拓展,绿地认建认养、古树名木保护、义务宣传绿化等被纳入义务植树范畴。据统计,全国全年有5.4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2.3亿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4万余个。“十五”期间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7.5亿人次,植树120.4亿株,新建各种义务植树基地6万多个。
城市绿化步伐加快。许多城市结合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和旧城改造开展绿化工作,有效增加了绿地面积;园林化街道、小区和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6.3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设方兴未艾,大多数省会已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沈阳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草原保护与建设成绩突出。截至2005年底,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面积达2亿多公顷,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0%;全国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超过26.7万公顷,草原围栏超过33.3万公顷,全国禁牧面积超过33.3万公顷;2000万头牲畜改为舍饲圈养,干草产品200多万吨,牧区和半牧区依赖天然放牧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区植被得到明显恢复,牧草产量提高40%以上,草原生态明显改善。
绿色通道工程稳步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坚持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要求,坚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方向,多部门(系统)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通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十五”期间,全国绿色通道建设里程达50多万公里;湖泊、水库绿化面积17920公顷,江河沿岸绿化18650公里。在全国6.1万公里国家铁路营业线上,宜林铁路3.73万公里,已绿化达标2.03万公里。
部门绿化作用明显。各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成为国土绿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铁道系统累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996.3万人次,植树3843.9万株,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62个,面积达1752公顷。水利部门义务植树1940多万株,绿化荒山、荒沟、荒滩1663万公顷,庭院绿化870多公顷。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妇联等部门坚持组织开展了“三八绿色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生产技能和本领。解放军一直走在义务植树的前列,大力开展荒漠、荒滩、荒山造林绿化,近年来每年植树13万公顷以上,同时还有力支持了地方绿化工作。武警部队营区绿地率平均达到32%以上。石油系统坚持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石油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覆盖率已达23.8%。
资源保护力度加大。2005年,全国征占用林地管理日趋规范,林地确权发证面积已经超过90%,林木采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取得明显进展,全国林政案件查处率达98.30%。全年共查处破坏草原案件4000多起,资源保护工作显着加强。
全国森林公安全年共查处行政和刑事案件205239起,处罚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71805人次,收缴木材90.16万立方米,野生动物193万多头(只),野生动物制品32974件。“十五”期间,相继开展了“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绿剑行动”等一系列集中统一行动,有效遏制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高发的势头。
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1524起,受害森林面积73701公顷,因火灾死亡人数92人。发生草原火灾500多起,受害草原面积5万公顷,损失维持在较低水平。
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933万公顷,防治面积700万公顷,防治率为75%,其中无公害防治率64%,成灾率5‰。农业草原鼠虫灾防治面积953万公顷,减少经济损失近10亿元。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登记建档、围栏挂牌、远程监控、宣传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一级古树(500年以上)5.1万多株,二级古树(300-500年)104.3万多株,三级古树(100-300年)175.3万株,国家级名木5281株。
绿色产业发展迅猛。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7269亿元,比上年增加376亿元。人造板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目前,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573万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29%;林产品年总产量达9400万吨,比“九五”期末增长36.5%。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超过64万公顷,年产值超过431亿元。竹林面积超过480万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15%。“十五”时期,全国共生产各类林木种子1.26亿公斤,合格苗木1549亿株;林木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由“九五”期末的30%和20%提高到目前的37%和43%;社会育苗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5%提高到目前的80%。
2005年国土绿化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依然严重。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多种林产品、畜牧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缺口越来越大,对国土绿化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毁林毁绿的现象时有发生,生态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还比较低,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有待进一步拓展;绿化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国土绿化任重而道远。
C. 中国在绿化地球方面所贡献的中国智慧
美国航天局NASA的最新报告中,与20年前相比,地球表面新增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的植被面积,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NASA得出结论——中国的造林行动是主要贡献之一;中国和印度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由此,国外的网络评论区里,全球网友都在“感谢中国”;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中,亿万民众都自豪“有我一份功劳”。地球绿色版面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32%来自集约农业。集约农业可使人们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农作物,而北半球大规模植树造林等护林活动更加显现了人为因素的重要性。例如在中国,人为管理的森林的面积增速比自然生长的森林的面积增速要大29%。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绿化地球,中国是榜样。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良好范例,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诸多植树造林项目,努力绿化这片土地。
中国通过科技创新,采用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也推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
中国实施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环保工程来保护环境和扩大森林面积,例如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等,有效地减少了土地沙漠化、降低空气污染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这将为全球绿地面积增加继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D. 中国现在的森林的覆盖率是多少有没有增加森林面积的打算和措施
中国森林资源(2004-2008年)(2011年1月28日公布)
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有
对策措施
今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
一是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确保2020年实现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的目标。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进程。加快构筑北方防沙治沙和沿海防风消浪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保护网络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大力推进“身边增绿”,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增长潜力。
二是全面推进森林经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工作。建立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推动森林分类经营向纵深发展,以科技支撑森林经营。改革和完善采伐管理,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
三是立足国内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科学制定林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布局,强化森林资源培育,有效提高木材供给能力。在南方集体林区,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基地建设,形成我国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在东北内蒙古林区,尽快将木材产量调减到合理定产水平,加大森林抚育经营和保护管理的力度,建成大径材和珍贵用材战略储备基地。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和四旁植树,建成以人工林为主体的补充木材供给的新兴产业基地。
四是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保障林业发展空间。坚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严加保护,建立基本林地保护制度。尽快颁布《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08-2020年)》,编制并落实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早出台《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办法》,对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加强监管。
五是大力增加森林固碳总量,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大力培育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严格林业行政执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行为,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尽快建立森林碳汇计量标准和监测体系,提高森林固碳监测能力。
六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强化各级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建立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的专门机构,增强综合监测与评价能力。加快林业数表修编进程,构建实物度量、效益评估和经营评价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建立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机制。
E. 如今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3.04%,中国是如何悄然变绿的呢
如今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3.04%,中国是如何悄然变绿的呢?中国变绿了,这是中国长期植树造林,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成果,还有很多的沙漠植树人努力的成果。我们进行沙漠植树,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沙漠里面种树成功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我们沙漠植树人每年在沙漠的绿化面积是可观的,并且这个不是一蹴而成的,是长期植树造林的成果,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一起保护地球。
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树木或者是一些植物的存活率也高了,以前的时候,我们的科技不发达,在一些沙漠或者干旱的地方,很多的植物都活不了,就算是植树,我们的树木生存下来的也比较少了,但是科技发达,一些在沙漠或者是干旱的地方不能存活的,经过一些列的处理,现在沙漠也是绿油油的,很多人在沙漠种树成为了自己的事业,大家素质提高,觉悟提高,以后中国会越来越绿。
F. 你觉得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增加市内屋顶绿化的面积
您好
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空间环境,改善城市高楼和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取代自然土地和绿色植物的现状,改善因过度砍伐树木、硬化铺装面积增多、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减少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植物是屋顶绿化的主体,在屋顶栽植的植物和平地的植物一样,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等作用。此外,由于屋顶的特殊环境,屋顶植物能在城市空间中多层次地净化空气,起到地面植物所达不到的效果。雨水被屋顶植物吸收,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扩散到大气当中,调节空气湿度,洁净城市空气,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空气与生态环境的目的。
目前城市中一般生活建筑约占城市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如果把生活建筑的屋顶进行绿化,就可以偿还建筑所占的绿化覆盖面积,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关于将绿色融入建筑空间的观点,以建造生态型建筑,因此屋顶绿化将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化城市景观
亮丽城市空间环境与主体建筑的几何空间相比,屋顶花园具有柔和、丰富和充满生机的艺术效果,通过植物的形态及色彩的季相变化,赋予建筑物不同的季相美感,形成多层次的空中美景,使绿色空间与建筑群体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丰富和美化了城市景观。屋顶花园把大自然的绿色景观移到建筑物上,把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芳香美、韵律美展示在人们面前,增加绿视率,对减缓人们的紧张度、消除工作中的疲劳、缓解心理压力、保持正常的心态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3.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1) 缓和周边小气候,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空气因交通工具及住宅、写字楼的空调设备等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一大环境问题,绿化屋顶的植物覆盖层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屋顶绿化可以抑制建筑物内部温度的上升,增加湿度,防止光照反射、防风,对小环境的改善有显着效果。而绿化场地周围的若干“小气候改善”的交叉作用使城市整体的气候条件得以改善,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屋顶绿化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城市屋顶绿化率达70%以上,城市上空二氧化碳含量将下降80%,热岛效应会趋于消失。
(2) 创造城市内的生物共栖空间。人与自然的共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而节能、可自我循环、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的过度扩张扰乱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破环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很多当地原有物种消失,减少了绿化的自然面积,相反增加了硬化的面积。系统化的屋顶绿化以及垂直绿化设施可以偿还大自然有效的生态绿色面积,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新的生活场所,从而增加城市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实施屋顶绿化来促进绿地的多样化,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
4.增加建筑节能效应
屋顶绿化对于建筑来说,是冬暖夏凉的“绿色空调”,大面积屋顶绿化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城市的能源危机。
(1) 夏季隔热作用。绿化覆盖的屋顶可以吸收夏季阳光的辐射热量,有效地阻止屋顶表面温度升高,从而降低屋顶下室内温度。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夏季,北京地区绿化屋顶可保持室内温度比未绿化室温平均低1.3~1.9。C;在冬季,绿化屋顶可以使室内温度保持比未绿化室温平均高1.0~1.1℃。低层大面积的建筑物,由于屋面面积比壁面面积大,夏季从屋面进入室内的热量占总围护结构的热量的70%以上,绿化的屋顶外表面最高温度比不绿化的屋顶外表面最高温度可降低15℃以上。
(2) 冬季保温作用。冬季,室内热量由于种植层的作用而不易散失,外界低温不易侵入,从而可以起到防寒保温的作用。在北方,屋顶绿化如采用地毯式栽植地被植物,则地被植物及其下的轻质种植土组成的“毛毯”层完全可以起到屋顶保温层的作用,达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效果。
(3) 隔声作用。因为植物层对声波具有吸收作用,因而绿化后的屋顶可以隔声和减低噪声,按照霍希尔·施密德原理,绿化后的屋顶与砾屋顶相比,可减低噪声20~30dB。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屋顶土层12cm厚时可隔声大约40dB,20cm厚时可隔声大约为46dB。
(4) 建筑节能效益。根据研究机构最新测算的结果,在炎热夏季,如将全北京市的建筑顶板所增加的热量利用空调降温,总耗电量折合约为9557万度/天,假定按照民用电费0.48元/度进行核算,则能耗约为4574万元/天。反之,在寒冷冬季,如将建筑顶板所散失的热量利用空调升温,总耗电量折合为887.7万度/天,能耗总计约为426万元/天。那么,冷暖季总能耗约为5000万元/天。若将7000ha平屋顶面积的30%进行绿化推算,则可节约能耗1500万元/天。
5.减少屋面泄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经过绿化的屋面可以把大量的自然降水储存起来,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一般来说,普通的屋面约有80%的雨水流入下水道,在雨季,这给下水道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屋顶绿化后,50%的雨水滞留在屋顶上,储藏于植物的根部和栽培介质中,待日后逐渐蒸发,从而减轻了下水道的压力,对城市环境起到了平衡作用)。
6.对建筑构造层的保护作用
平屋面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破坏,多数情况下是由屋面防水层温度应力引起的,还有少部分是承重物件引起的,通过温度变化引起屋顶构造的膨胀和收缩,使建筑物出现裂缝,导致雨水的渗入,而形成屋顶的渗漏。
建筑物屋面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夏季日光暴晒,冬季冰雪侵蚀,温差变化相当大,所产生的大的热应力较易破坏屋顶结构,使建筑物出现裂缝,导致雨水的渗入。绿化覆盖的屋顶避免了太阳直接照射和冰雪侵蚀,减小了屋顶结构层的温差变化,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屋面板由于热胀冷缩引起开裂的几率,从而起到保护建筑防水层及屋面的作用,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7.拓展游憩空间,宣传、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
绿色建筑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又丰富美化了环境,对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聚集商业设施和娱乐设施及吸引游客有很大的作用。建筑物上实施的立体绿化,使城市的立面街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创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城市景观的同时,可以软化硬质建筑线条给人带来的烦躁感,使城市更自然、更人性化,为人们开拓更多的休闲空间。屋顶绿化不仅为城市增添了风采,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在工作生活之余能在自然和谐的绿色平台上活动、休息的休闲场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精神家园的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建设一栋楼房,等于破坏了一块自然的土地,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及其他各种立面空间进行绿化,就能把占用的绿地补偿回来。这样不但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还能将城市更好地融于自然之中。
G. 如何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1983年,广州市城市种植乔灌木64.94万多株,为计划的129.88%;种藤本33。9万株,为计划的84.75%;盆花107万多盆,为计划的107%;绿篱3.68万米,为计划的368%,并铺种草坪11万多平方米。为了提高城市绿化艺术水平,以法政路为标准,在环市路、东风三路、先烈路、新港路、昌岗路、江南大道、登峰北喷水池、大北立体交叉桥、广九车站、珠江大桥东广场等地,增加花基、花坛和色彩,获得了群众的好评。白云山风景区继续进行林分改造,植树216万株,营造了大片木棉林,丰富了山林色彩,为将来举办红棉节打好基础。郊区植树造林213万多株,为计划的105%;另直播马尾松916亩,种果树18.3万株。6县造林46.8万亩,为计划的146%;四旁植树155万株,为计划的75.5%。到1983年底,广州市区有乔灌木2,091.5万株,草地310万平方米,盆花超过300万盆,藤本植物80多万株,绿篱130多公里,花基、花坛4.7万个。市区绿地面积已由1980年的10.27平方公里增加到12.75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27.8%。1982年和1983年,广州市均被评为全国义务植树先进城市之一。
取得这些成效,主要是做好下列几件工作:(1)加强宣传,层层发动。1983年初,市人民政府召开有各行业、各风景区、各系统领导干部和先进代表参加的义务植树工作会议,层层发动,调动群众参加绿化活动的积极性,努力把广州市建成名副其实的花城。各街道也主动邀请绿化科技人员为居民群众讲绿化课,还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以市花——红棉为主题的美术、工艺作品大型展览和《红棉颂》文艺晚会,参观人数达61万人次;市和各区、街、学校、机关相继举办花卉、盆栽、盆景、绿化影、家庭环境美等评比展览;市有关部门编印了《广州绿化》、《爱鸟》、《保护鸟类》、《绿化政策法令汇编》等宣传资料,免费发给单位和群众。经过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许多单位主动请求参加义务植树和绿化工作,为保护城市绿化作出了贡献。(2)明确重点,做好规划。1983年的义务植树,郊区以广州至从化公路沿线山头、城市以白云山风景区为重点,分别作出绿化规划,把任务分配到各系统组织实施。(3)保证质量,讲求实效。义务植树任务的分配,采取按系统划分地段、包种保活的办法,并实行常年种植,规定一年最少劳动2次(春天种植,夏、秋抚育和补植),因而效果较好。
H. 中国植被面积增长的原因
中国植被面积增长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研发了一个新的技术,可以在啊沙地。沙土的地区,然后种植一些啊!水稻或者是一些那个玉米所以说现在的植被面积就增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