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核电站现状如何

中国核电站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2-07-13 06:54:00

Ⅰ 中国核电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核电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中国核电装机容量0.88亿千瓦。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与此战略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2019年过去的12个月中,人们重新认识到核电在缓解气候变化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小型替代反应堆的开发越来越重视。预计之后我国核电行业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
02、电源工程建设投资规模逐年递减
2013-2018年,我国核电的电源工程投资完成额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8年,全国核电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达437亿元,同比下降3.74%。据最新统计,2019年1-11月,中国核电电源工程投资为265亿元,较2018年同期下降了29.80%。
03、核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
2013-2018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2018年为4466万千瓦时,相较2017年同比增长24.70%。根据中电联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1-11月,中国核电装机容量为4874万千瓦,相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16.70%。

Ⅱ 中国的核电事业最近几年发展状况如何

核电站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核电技术的发展程度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该国高新技术水平的高低。
核电站就是用反应堆将核燃料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核电站由核岛(主要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常规岛(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和配套设施组成。核电站与一般电厂的区别主要在于核岛部分。
核电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能源支柱之一,是由它的安全性、运行稳定、寿期长和对环境的影响小等优点所决定的。大部分核电发达国家的核能发电比常规能源发电更为经济。核电在我国也具有较强的潜在经济竞争力,目前它的经济性已可以与引进的脱硫煤电厂相比较。
据科学家分析,我国煤电燃料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为1302.3等效CO2克/千瓦时,水电燃料链为107.6等效CO2克/千瓦时。核电站自身不排放温室气体,考虑到它在建造和运行中所用的材料,其燃料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为13.7等效CO2克/千瓦时。可见,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温室气体,只是同等规模煤电厂的百分之一。
各种能源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也相差很大。科学家调查证实,从对公众和工作人员产生的辐射照射看,煤电燃料链分别是核电燃料链的50倍和10倍。
我国在1971年建成第一艘核潜艇以后,立即转入了对核电站的研究和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迄今已经建成核电机组8套,还有3套正在建设之中,到2005年将全部建成,届时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千瓦。从我国的第一套核电机组———秦山30万千瓦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核发电总量已超过为1500亿千瓦时。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原型压水堆核电站,于1985年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已有十多年安全运行的良好业绩,被誉为“国之光荣”。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二期核电站,装有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于1996年6月2日开工建设。1号机组于2002年2月6日实现首次并网,2002年4月15日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它的建成为我国核电自主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山三期核电站是中国和加拿大合作建造的我国第一座重水堆核电站,装有两台72.8万千瓦核电机组。它于1998年6月8日开工建设。1号机组于2002年11月19日实现首次并网,2002年12月31日提前43天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也于今年6月12日提前91天并网发电。
田湾核电站是从俄罗斯引进的2×10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核电站采用了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和双层安全壳,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它于1999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两套机组预计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投入商业运行。
位于我国广东省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引进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它装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8.4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两套机组分别在1994年2月和5月投入商业运行,每年的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20年合营期内上网电量的70%送往香港。自1994年投产以来到2003年5月,已向广东和香港两个电网输送1173亿千瓦时电量,其中向香港输送785亿千瓦时的电量。“九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位于深圳的岭澳核电站,装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9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分别提前48天、66天投入商业运行。该电站于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1号机组第一个燃料循环就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332天的优异成绩。
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了一座核电站,功率为30万千瓦,于2000年6月投入运行,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核电的巨大优越性,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核电总装机容量3200万千瓦,从而使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上升到4%左右。“十五”期间,我国将启动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国产化依托项目。目前,正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进行核电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今后核电还要向更高层次的快中子增殖堆、高温气冷堆和聚变堆迈进。核电的发展必将为中国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Ⅲ 中国的核能利用状况

核能利用的不多,我国只有四座核电站,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核电站。目前还有几座在建的核电站。

Ⅳ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到2005年在建机组全部投产后,我国核电将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届时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会议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努力落实国务院领导"不走错一步"的要求,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确保核电自主化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努力形成自主设计、设备制造和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核电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Ⅳ 中国核电怎么样

中国火电为主 水电为辅 新能源刚起步。。
核能在中国的和平开发算虽然很早就有了
但是每年发电量真是一点都不成气候 现在中国准备扩建 增加几个核电站
不过还是小巫不成气候。。
中国的现状看来 这种能源结构肯定还要持续很久。
不过新生事物毕竟有其可观的前景

Ⅵ 中国核建的负面研报中国核建最新现状中国核建牛叉评分

经过"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非碳能源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大家都知道,非碳能源涵盖了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等,当中,核能的能量非常充足,一般来说是用不完的,很多股民都是很看好的。


中国核建的核心业务是"核电"工程建设,与此同时是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领域的主力军,大多数小伙伴都好奇中国核建到底是不是优秀的股票,投资会不会亏。下面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下中国核建。


在深入了解中国核建股票前,可以了解下这份核建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链接即可进入传送门:宝藏资料:核建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核建的发展历史悠久,它被认为是全球仅存的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代表着我国的核电工程建造企业。如今,在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在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的影响下,中国的核电现在已经成长为了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核电工程建设企业了。


大致聊了聊中国核建,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中国核建有哪些亮点,看看有没有投资机会。


1、中国核建业绩平稳增长


2021年上半年,中国核建实现营业收入425.44亿元,同比增长29.11%,同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5.57 亿元,同比增长 33%,扣非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32.15%。


由数据可知,在目前上来看,我们中国核建业绩一直是呈现着稳中有升的状态。


2、新签合同增长比例高


2021年上半年,中国核建新签合同额达到634亿元,同比增长24%。截至 7 月,公司新签合同 728.32 亿元,同比增长 20.6%。


由签订的合同可以窥见,中国核建未来的发展是会很好的。


由于篇幅有所限制,更多和中国核建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有着密切关联的信息,我撰写成了这篇研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戳开下方链接浏览哦:【深度研报】中国核建点评,建议收藏!


介绍完了公司,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核建所处的行业,是否值得投资。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1、核电建设市场广阔,行业集中度高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有4.42%来自于核能,发电量达到总发电量的10.2%;目前世界有13个国家的核电发电总量比重在20%以上,很多欧洲国家对于核能发电高度依赖。


"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会越来越清晰,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 6-8 台持续稳步推进,核电建设的市场占有率会日益提升。


2、城市更新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核建的业务除了包括核电建设外,还关联到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那么这方面表现怎么样呢?我是极其看好的,因为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开始推行以后,未来的城市更新更加会重视"存量房改造",增量模式反而不会采用。细数细分市场,对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生态环保、电信设施等领域是很有利的,公路、铁路的建设需求也会一直在高位。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核建身为行业的领头羊,有望在"碳中和"的前提下,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文章一般都是推迟于时间发布的,要是想深入了解中国核建未来行情,不要错过下面的链接,将会有专门的投顾为你诊断股市,看下恒顺醋业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中国核建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2-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Ⅶ 那位行家说说我国当今核能的利用现状

今核时代——世界核能发展和中国核能利用状况

一、 世界核能发展的动向
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是一个科技成果丰硕的世纪,其伟大科技成果之一,是人们打开了核能利用的大门。1905年,爱因斯坦在其着名的相对论中列出了质量和能量相互转换的公式:
能量=(质量)×(光速)2
这一公式表明,少量的质量能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揭示了核能来源的物理规律。
1938年,科学家们发现了铀-235的裂变现象:铀原子核裂变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来源于原子核内核子的结合能,它恰好相等于核裂变时的质量亏损。这一发现,使核能的利用走向现实。
核能的和平利用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1951年美国利用一座军用反应堆的余热试验发电,电功率200kW。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电功率5000kW。之后,英国和法国相继建成一批军民两用的气冷堆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了电功率9万kW的世界上第一座压水堆核电站。那时,各有核国家在抓紧核武器竞赛的同时也竞相建造核电站。至七十年代进入了发展核电站的高潮,那时核电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火电和水电。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核电发展建设的速度相对缓慢下来了,但由于核电站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法国、日本、韩国等仍坚持了以发展核电为主的方针,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也坚定不移,自行设计建造成功的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并网发电,进口的大亚湾核电站也于1993年并网发电。“九五”期间已开工建设的八套核电机组中,有二套已于今年投产发电。
近十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发达国家对核电的前景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美国电力研究院根据其研究成果于九十年代发表了《先进轻水反应堆用户要求文件》,认为根据核电已有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是能设计出新一代核电机组,使其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显着提高,是能取得广大公众和用户的充分信任的。之后,欧洲各国电力界也相继提出了《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文件,表达了与美国相同和相似的看法。去年(2001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能源政策报告》中再次表明了美国政府支持发展核电的决心和信心,指出:发展核电是美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10月在里约日内卢召开的世界能源大会再次肯定了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核电已开始在国际上复苏。

二、 核能在能源中的地位
能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一个国家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在十九世纪产业革命之前,人类消耗能源的增长,相当缓慢。产业革命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能源耗量也迅速增长。近一百年来,世界能耗增长了二十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能源年耗量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至八十年代初已超过年耗量100亿吨标准煤。2000年世界能源的年耗量已超过180亿吨标准煤。但是,迄今为止,世界耗能的85%均来自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有机燃料。大量燃烧有机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烟灰等物质,给人们带来深感忧虑的环境影响问题。而且,这些有机物质消耗量的巨大增长,使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日益面临枯竭。人类已经面临选择后续替代能源的问题。
自然界中,除有机燃料外,核能、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也都是可资利用的能源。水力是无污染的能源,应充分开发使用,但水力资源终究有限,且受地理条件限制。水力发电量又随季节变化很大,故光*水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能源要求。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地热等受多种条件限制,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开发,很难大量使用。多种预测资料表明,即使做较乐观的估计,上述这几种能源中每种在能源总耗量中的比例,都很难超过1%。现在,技术上已较成熟,且能大规模开发使用的,唯有核能。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发电的核电机组已有438座,总电功率为三亿五千多万千瓦,核电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法国核电占全国总电量的比例已达76%。故从人类对能源要求的前景来看,发展核能将是必由之路。这是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

三、 核能的优点
(一) 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度浓集的能源。一吨金属铀裂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70万吨标准煤。按照地球上有机燃料的储量和人类耗能的情况来估算,地球上煤的储量大概再过200多年即将耗尽,石油则只够用约40年。人类已经面临如何选择后续能源的问题。地球上已探明的核裂变燃料,即铀矿和钍矿资源,按其所含能量计算,相当于有机燃料的20倍,只要及时开发利用,即有能力替代和后续有机燃料。更进一步说,地球上还存在大量的聚变核燃料氘,能通过聚变反应产生核能。一吨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29万吨标准煤。氘即重水中的“重氢”,自然界中无论海水或江、湖水都有七千分之一的重水含量,故地球上存在约40万亿吨氘。所以聚变反应堆成功以后,能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将不再为能源问题所困扰了。
(二) 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世界上大量燃烧有机燃料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燃烧后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比较起来,核电站就没有这些危害。核电站严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规范和卫生规范设计,对放射性三废,原则上是回收处理储存,不往环境排放。排往环境的只是处理回收后残余的一点尾水尾气,数量甚微。故核电被誉为“清洁的能源”。
(三) 核电在经济上也有优势。发电厂每度电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比火电厂高,一般要高出30%~50%,但燃料费则比火电厂低很多,火电厂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5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30%,总的看起来,一般来说核电厂发电成本与燃煤电厂成本相当,而在需要远距离运煤的地方,则要低15%~30%。我国台湾省核电厂成本仅是那里烧石油电厂成本的二分之一。
(四) 核电厂燃料的运输量只及相同容量煤电厂煤炭运输量的十万分之一。以田湾核电厂为例,它两套机组的总容量为200万千瓦,每年只需核燃料48吨。如果是相同容量的烧煤电厂,每年就需烧煤600万吨。“北煤南运”一直是我国交通运输的沉重负担。可见从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来看,发展核电也很有必要。
(五) 以核燃料代替煤和石油,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煤和石油都是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宝贵原料,能以它们制造出多种产品。它们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很有限的;作为原料,它们要比作为燃料的价值高得多。所以,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来说,也应逐步以核燃料代替有机燃料。总之,核能的优点终将为人们所确认。它的利用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由之路。

四、 我国核电发展的情况
我国是重视核能发电的。早在1955年中央制定原子能发展计划12年大纲中就提出:“用原子能发电是动力发展的新纪元,是有远大前途的。……在有条件下应用原子能发电,组成综合动力系统”。1974年周恩来总理批准了30 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方案,作为科技开发项目,列入了国家计划。这就是秦山核电站的由来。这座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经过成功的研究、设计和建造后,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从法国成套进口的广东大亚湾两台9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也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并网发电。这两个核电站为我国核电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九五期间我国已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有八套,其中:
1. 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二期,有二套6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已于1996 年6月正式开工,其第一套机组已于2002年2月并网发电,5月达到满功率运行。
2. 广东岭澳核电站,与法国合作建设二台9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已于1997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其第一套机组已于2002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
3. 秦山三期核电站,与加拿大合作建设二台重水堆70万千瓦级机组,已于1998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其第一套机组将于2002年11月并网发电。
4.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与俄罗斯合作建设二套100 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已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其第一套机组将于2004年建成发电。
这八套机组全部建成后,连同现已建成发电的三套机组一起,将使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约900万千瓦,约占全国总发电能力的3%。
党中央在“十五”规划中已确定了要“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目前国家各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发展方案,并研究解决大型(单机功率100万千瓦以上)核电站的国产化问题,即实现:“自主设计,国产设备,自行建造,自主运行管理”,为今后更大的发展创造条件。
此外,我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的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在秦山经验和科技储备的基础上设计建造,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这是我国第一座出口的核电站。

五、 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
核能的利用将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由之路。它在能源生产中所占分量必将逐步加大。然而,核能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一般说来应按其科技难度的不同,分为三步发展:即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堆和可控聚变堆三步。
第一步是热中子反应堆的应用。这是指堆芯内有慢化剂,将快中子慢化为热中子工作的反应堆。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核电站装备的都是热中子反应堆。
热中子堆的主要缺点是它的核燃料利用率很低。在开采、精炼出来的铀中,只有约1%能在热中子堆中裂变产生核能,99%都将作为贫铀(其中含铀-235约仅0.2%,其余99%以上都是铀-238)积压下来,要等待快中子增殖堆方能大量利用。
第二步是快中子增殖堆的应用。快堆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充分利用核燃料。在快堆里,不易裂变的铀-238能在吸收中子后转变为易裂变的钚-239。也就是说,快堆在消耗裂变燃料以产生核能的同时,还能生成相当于消耗量1.2~1.6倍的裂变燃料。这样,就可以把热中子堆所积压的铀-238在快堆中充分利用。五十年代以来,美、英、法、苏等国都集中相当力量研究建造快堆。至八十年代陆续建成了几座快堆核电站,基本上证实了钠冷池式快堆在工业技术上的可行性。然而,通过这些快堆的研制,专家们也认识到,快堆在工艺技术上的难度,如防止钠积渣和钠水反应等问题,都比当初想象要复杂得多。 由于要对付这些难题,使得快堆的工艺系统相当复杂,投资甚大,发电成本甚高,因此就冲击了它在燃料上的优越性。如何促使快堆技术成熟,工艺简化,从而使经济性提高,是反应堆专家们在快堆上的主攻任务。估计要到2030年后,快堆才有可能取得对热堆的优势,从而逐渐取代热堆,成为二十一世纪核能利用的主力堆型。
第三步是可控热核聚变堆。聚变堆成功后,水中的氘足以满足人类几十亿年对能源的需求。然而,实现持续的可控聚变,难度非常大。主要问题是怎样把温度高达几千万度以上的等离子体约束在一起,使其起聚变反应。
各国已建造多种类型的试验装置 200多台,向上述多种途径聚变点火目标探索前进,已露出胜利的曙光。预计到2050年前后能实现原型示范的可控聚变堆,发展到经济实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艰辛的道路,但它的前景是光明的。
当前,我国已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核电站,主要采用压水堆,也有两套重水堆,它们都是热中子反应堆。预计到二十一世纪前50年,热中子反应堆仍将继续建造,并在安全、功能和经济效率上进行改进,着重研制具有“固有安全性”和“非能动安全系统”,能抗御严重事故,无需厂外应急的反应堆,并将核电机组寿命由目前的40年延长到60年。核电机组单机功率可以是30万千瓦、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乃至100万以上千瓦,以发展100万和100万以上千瓦的机组为主,实现国产化。
快堆的优点也为我国领导人和专家所共识。为了给核电的第二步发展创造条件,“863”高科技规划决定,把研究、设计、建造一座热功率6.5万千瓦、电功率2.5万千瓦的快堆试验性电站作为重点高科技项目列入,现已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863规划还决定设计、建造一座热功率为一万千瓦的高温气冷堆。这是一种先进的热中子堆型,其冷却堆芯的氦气温度可达800~1000℃,除了能高效发电外,还可用于炼钢、煤的气化、氢气生产等;但其技术难度也高,一系列高温工艺和氦密封技术有待克服。
可控热核聚变堆的研究,已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理研究所同时进行了多年,已取得研制成功“环流一号”、“环流二号”和“HT-7”三座托卡马克装置等令人瞩目的成果,并正在扩大国际合作,以期能与国际上的研究接轨,同步进行。
总之,我国核能开发利用的前景是光明的,但这终究是一个长期的大系统工程,既要解决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大量工程技术问题,又要为下一步发展进行系统的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牵涉到的学科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必须远近结合,高瞻远瞩,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认真落实。我们相信,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扶植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我国核能的开发利用,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Ⅷ 为什么中国核电站安全性世界一流

为什么中国核电站安全性世界一流
【解疑释惑话核电】
近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的超高量辐射,再次引发公众对核电站安全性的关注。
我国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二十多台,它们是否安全?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有哪些安全特性?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国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揭秘我国核电站的安全现状。
记者: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是否有采用福岛核电技术的核电站?
叶奇蓁: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采用沸水堆,是20世纪70年代建的,它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落后技术的核电机组严重超期服役。不同于福岛核电站,我国在运行的核电站,除了选址对地质条件严格把关以外,核反应堆以压水堆为主,与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的沸水堆有很大区别。
从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我国始终坚持以最高的国际安全标准来设计、建造、运行核电站,中国核电站的发展特点之一是有后发优势。我们现在建成和运行的核电站多采用二代改进技术,例如,在秦山核电站里有消氢系统,这一系统能将氢跟氧复合,在达到爆炸浓度之前就能消除隐患,不会出现5年前福岛核事故时氢爆的情况。
我国核电设备制造水平相比三四十年前有质的变化。现在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5%~90%,大设备、关键设备都在国内制造,比如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等,我们坚持用国际最高标准来制造和检验,所以中国的核电设备相当可靠。
现在,我国还自主开发了“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能提高了一个量级。可以说,中国核电站的安全性是世界一流的,我对此非常有信心。
记者:中国的核电站从二代核电到三代核电,有哪些改变?
叶奇蓁:众所周知,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全世界的核电建设敲响了警钟,各国纷纷对核电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建核电厂的核安全标准更加严格,第三代核电成为当今世界核电发展的主流技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华龙一号”也不例外,不仅消化吸收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还充分汲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
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改变最大的一个指标就是安全目标提高了一个量级,也就是说发生堆芯熔化,发生大型事故、影响环境事故的概率要低一个量级。
记者:安全性是我国“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基石,我国第三代核电具体有哪些安全措施?
叶奇蓁:“华龙一号”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体说来,“华龙一号”反应堆采用了177堆芯,不仅可使发电功率得到提升,也降低了堆芯线功率密度,提高了安全性;还采用能动加非能动两种形式的安全系统。一旦出现事故,很快就能切断电源。
此外,“华龙一号”设计了双层安全壳,内层安全壳内径46.8米,新增的外层安全壳内径为53.0米,与之前的核电堆相比有了明显加强。不仅可抗9级地震,外层还可以防如A380那类大飞机冲撞、爆炸等,里层可以防放射性事故。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技术产品。
记者:我国核电站运营安全吗?核电站周边的辐射安全吗?
叶奇蓁:国际原子能机构把核事故事件分7级,4级以下的就叫事件不叫事故,像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最高的7级事故,中国核电站至今没有发生2级以上的核电事件,说明核电站运行很安全。
而核电站周边居民生活接收的辐射量,不会比在家看电视或使用手机的辐射量大,不会对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Ⅸ 中国目前的核电站的大致状况

没分没吸引力,资料不好找,大部分项目还在启动阶段。目前已有的在新闻上都能看到。现在的核电站是全国布局,很多地方都有。

Ⅹ 中国核电站发展现状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能力和市场前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

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到2005年在建机组全部投产后,我国核电将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届时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会议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努力落实国务院领导“不走错一步”的要求,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确保核电自主化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努力形成自主设计、设备制造和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核电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1.核电设计。我国核工业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的设计技术;能自主设计建设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核电设计院,开展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设计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

2.核电技术研发。我国核工业建立了专业齐全的核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的核电科研队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各种试验台架、科研设施齐全,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的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中,解决了核电站工程设计的许多技术难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核电工程设计分析的骨干程序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套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手段,提高了我国先进压水堆设计开发的能力。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3.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无论是国产化项目,还是中外合作的项目,都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项目业主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全面负责。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通过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和设备采购,有效降低了成本,确保了施工质量。在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核电设备制造。通过“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和核电设备国产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核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除了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少部分设备以外,国内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大部分设备的能力。哈尔滨、上海、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和第一、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已经成为加工制造大型核电设备的骨干企业。

5.核燃料保障。在核电建设的带动下,核燃料循环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技术进步,初步形成了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管理等环节的较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工艺技术的跨越提升。

铀地质勘探通过对装备的技术改造,勘探能力得到加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不断取得突破;铀矿冶形成了以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为主的新型生产体系;铀同位素分离实现了从扩散法向离心法的过渡;全部核电站燃料元件均实现国内生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生产出合格的高燃耗燃料元件产品。

6.建立了完善的核电安全管理、核事故应急和技术后援体系。我国政府特别关注核能的安全问题,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核安全法规,形成了一支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技术队伍。核安全保障贯穿于核电站的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调试、运行直到退役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从电厂、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的核事故应急体系,为保障核电站的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同时,我国核工业经过近五十年实践建立起来的核安全后援与技术支持体系,在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7.核电站厂址资源。经过20多年的勘探和规划,我国已确定了相当容量的核电厂址。目前,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厂址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可以满足2020年前再建约30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需要。秦山核电基地还可以再安排2台百万千瓦机组,江苏田湾核电基地还可再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浙江三门厂址可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广东阳江、福建惠安、山东海阳都具有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条件。

8.中国核电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满足经济的持续发展,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和要求,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在2010年和2020年,需要达到6亿千瓦和近10亿千瓦。

2003年底,全国电力装机3.85亿千瓦,其中燃煤机组占74%,水电机组占24%,核电机组只占1.6%,风电仅占0.14%。我国煤炭资源储量虽然占世界第一位,但环境、生产和运输能力却严重制约了燃煤机组的过多发展。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目前已建和在建水电装机有1.3亿千瓦,预计到2020年只能达到2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各类新能源,至今尚未解决规模化生产及经济性问题。大力发展核电,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根据专家预测和有关部委的规划,到202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核电投运规模将达到4000万千瓦,需要在2004-2015年期间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级核电机组。核电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阅读全文

与中国核电站现状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枪击案从哪里来 浏览:479
美国人去印度有多少 浏览:506
印尼盾工资多少 浏览:792
印尼盾2条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139
印尼四纹虎在哪里 浏览:582
large相当于中国哪个国家 浏览:476
中国工程院院士怎么获得 浏览:447
谈谈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浏览:710
印尼椰子什么时候开花 浏览:986
塔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 浏览:47
伊朗死的是什么级别 浏览:150
印尼巴士什么时候更新 浏览:580
英国外国人什么工作多 浏览:633
中国最早村庄是哪个 浏览:361
印度多少个少数民族服装 浏览:266
脱欧如何投资英国 浏览:862
意大利阿利卡灶具怎么样 浏览:242
葡萄牙跟伊朗怎么买 浏览:377
在印度为什么不能玩手机 浏览:102
为什么海湾国家和伊朗不和 浏览: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