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玻璃什么时候传到中国

玻璃什么时候传到中国

发布时间:2022-07-14 09:00:13

Ⅰ 玻璃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当初发明的目的是什么

玻璃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当初发明的目的是什么?五六千年前,埃及人发明了烧制玻璃,后来传到了欧洲大陆。起初,人们认为中国的玻璃也来自西方。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古老而传统的玻璃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各种具有独特功能的玻璃制品相继问世。想知道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艺术玻璃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它的生产和加工方法与普通玻璃有什么不同,请阅读文章了解。


将平板玻璃洗净晾干,然后用石蜡覆盖,再在石蜡上刻成各种图案。用浓度为1:5的氢氟酸溶液腐蚀玻璃表面。最好在倒完氢氟酸去掉石蜡后,用清水清洗玻璃为止。其它如有色玻璃可采用镶嵌或喷涂的处理方法,具体方法省略。在地面和墙面上弹线,使下层墙体结构,骨架柱梁固定,玻璃加工切割安装上层和所有木质(金属)骨架,玻璃安装,边缘油漆和清洗。

Ⅱ 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

看《庆余年》,灵魂穿越的男主范闲建议他爹范建制造玻璃来发家致富,没想到范建立马拿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原来范闲的母亲叶轻眉早已经在那个时代制造出了玻璃,这让范闲大吃一惊。然而,庆国虽然已经掌握了玻璃烧制技术,但还是不能在平民之中普及,只能在富贵之家使用。

那么,中国历史上,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玻璃在中国是怎样发展的?

事实令人遗憾,严格来讲在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来完整的玻璃制造技术。

《红楼梦》中,贾母身边有一个丫鬟就叫玻璃。贾母身边的丫鬟都以名贵材质命名,如珍珠、琥珀、翡翠、玻璃,袭人从前侍奉贾母时就叫做“珍珠”,后来宝玉为她改名叫的袭人。可以看出,在曹雪芹所在的清朝前期,玻璃非常珍贵,与琥珀、翡翠等物同价,故作为丫鬟名字与琥珀、翡翠珍珠等齐名。

清代时期,宫廷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玻璃厂,其制造的玻璃非常贵重,只能用作皇家赏玩,或被皇帝作为赏赐品,奖赏给亲信官员。直到1922年,中国第一家玻璃厂在青岛建成,中国的玻璃制造业便开始蓬勃发展。

Ⅲ 中国玻璃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春秋末年。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最早的玻璃出现在春秋末年。勾践剑上的蓝色玻璃。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保存完好的越王勾践剑震惊了学术界这把剑剑长55.7厘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十一道极细小的同心圆圈;剑身饰菱形暗纹近格处有二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耸(剑)”。

这把剑出土时寒光闪闪仍很锋利最令研究中国古玻璃的学者惊喜的是,这把剑剑格两面镶嵌了玻璃和绿松石构成精美的图案。镶嵌的玻璃块仅剩2块呈浅蓝色半透明内含较多小气泡两块玻璃形状不同,一块呈球冠形另一块形状不规则直径都不足1厘米。

越王勾践是春秋末越国的君王,在位之年为公元前496年至前464年。越王勾践剑及剑上镶嵌的玻璃块也应是春秋末年制造的。该剑上的玻璃块经过质子X一荧光无损分析,从能谱图上可以看出玻璃中含有一定量的钾和钙。由于测试手段上的原因,对钠元素很难测出。所以不能确定该玻璃中是否含有钠,但不含铅是肯定的,应是碱玻璃。

玻璃发展历史: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Ⅳ 玻璃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

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中,人们曾经开采出过小玻璃珠,这说明玻璃在四千年前已经出现了。

直到1688年,有一个叫做纳夫的人,研制出大块玻璃的生产技术,玻璃才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的物品。如今科学发展的越来越快,玻璃已经是很平常的物品,甚至被细分为很多种类,钢化玻璃,泡沫玻璃,防弹玻璃,防火玻璃,都被运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Ⅳ 玻璃是哪个朝代传入中国的

清初,当欧洲制造的晶莹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颇受统治者的喜爱。乐于接受外来科学技术的康熙皇帝决心生产和制造中国自己的优质玻璃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请来德国传教士兼技师纪理安作技术指导,建立了清宫玻璃厂

Ⅵ 玻璃从什么时候传到中国....

你好,祝你新年快乐!
/这是相关的资料:
我国的玻璃本是柏来的一种宝石,最早是罗马时代的玻璃传到中国,用于帝王与贵族之饰物,其技术也逐渐由西方移向东方,相传是产自名叫"颇黎"的地方,所以古时称之为"颇黎°或玻璃,尔后则以相似之发音"玻璃°称之。古时使用之陶瓷袖(Glaze)、珐琅釉(Enamel)、景泰蓝袖(Cloisonne)等,皆属玻璃。琉璃或琉璃则是玻璃的别名。古代日本的玻璃则来自中国,现今曰文之"玻璃"是以汉字的"硝子"称之。"硝子"这一语词源自本草纲目,其中记载有".….药性烧成者,有气眼而轻谓之硝子。…"一般说来,中国的玻璃技术深受西方的影响,但是玻璃成分是属于含钡的“铅玻璃”,与西方不含铅或钡的“钠玻璃”有所不同。而在台湾,玻璃的发展约有近百年的历史。日据时代,日本在新竹设厂“台湾高级玻璃”,据文献资料显示,设厂的原因是因本省产矿产矽砂及丰富多产的天然瓦斯,促使日后也陆续有玻璃厂的增设。
第一节
中国部分
在中国,战国时代(西元前403-221)以降就陆陆续续有玻璃制品出现。从早期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些像玻璃珠和类似翡翠玉的玻璃仿制品。之后,又陆续发现一些玻璃容器,很引人注目。虽然这些被发现的玻璃制品中,有些是来自罗马和近东地区,但绝大部分已被证实是在中国本土制造的。1985年,在唐朝接近锡兰的昆泉寺的遗迹处,发现了二个绿色的小玻璃瓶,镶着白色的水晶,被当成“圣物”,象征佛陀不朽的身躯(玻璃和佛教实践与信仰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在宋朝寺庙的遗迹所出土的遗物也依然可见)。在这些被发现的玻璃制品中,有些很明显的是在中国制造的,有些则是以罗马式做装饰。其后,在1987年,也是在锡兰地区发现了一个彩绘二种颜色的玻璃瓶,可能是由东罗马传入的。

Ⅶ 玻璃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玻璃是在清代传入我国的。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玻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解答了这个有趣的历史问题。

雍正年间,广州的对外贸易日渐繁荣。每年夏秋之际,计有进二十条西洋贸易大船到港,分别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奥地利和瑞典。这些大船前来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虽然船上带来的基本上都是白银,一般是三至五吨重的西班牙银币,但是也有一些西洋物产,比如呢绒,钟表等,其中有一样比较特别的物产,就是玻璃。

当年承接外洋船广州贸易的洋货行行商,基本上都是来自福建的熟手商人,家资巨富,在广州城外西南角所建造的洋货行,规模十分巨大。行外有店铺,行内有巨大的仓库,货场,还有靠江边的专用码头。洋货行旁边,还建造了专门的庭院,既有对外的独立门户,有可以直接通往洋货行。庭院内至少是一栋两层建筑,格局和当时的民居大不相同,乃是专供外洋船租用,作为外洋之人在广州贸易时候的居停购物之所。

既然是夷馆,所以建筑格局相当洋化。洋货行依江而建,所以靠江边,通常还建造有一个很大的阳台。两层楼房,也是当年广州城内外绝无仅有的新颖形式。洋货行的行商最早进口玻璃,大概就是为了建造夷馆所用;二楼窗户装上玻璃,十分气派洋气。这种夷馆建造得相当完美,也很值得;当年外洋船租用这样的一个庭院,一个贸易季节,要花近一千两白银。

玻璃用起来之后,自然是有人眼馋。但是行商们一来都是没有功名的白丁,二来都是来自福建的土佬,雍正朝初年,官府和广州的士绅,基本上是看不起他们的。用现代的话说,那些和洋人打交道的福建人,包括行商、通译和买办,都是主流社会之外的人。因此玻璃一物,虽然在雍正初年即有进口,但是使用十分局限。

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雍正皇帝起复遭到罢免的原广西巡抚,满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祖秉圭,出任粤海关监督一职。祖秉圭之前,粤海关监督一职,一直由广东巡抚兼任;从祖秉圭起,单独任职,名义上是户部所派遣的官员,其实是直接秉承内务府的指令;祖秉圭官居二品,兼监察御史衔,而且有密折直奏之权,无论是权势地位,均不亚于广东巡抚。

祖秉圭和前任粤海关监督,广东巡抚杨文干的作风大不相同。一是专心为内务府搜罗奇珍异宝,二是因为要办好差使,加上贪心大炽,所以和这些富裕的福建佬,打得十分火热;特别是和当时最大的洋货行,广顺行的行商陈寿观,关系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这样一来,行商那里有什么好东西,祖秉圭自然都十分熟悉。一来二去,这玻璃就成了祖秉圭进贡的好东西了。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九年,祖秉圭送往宫中“大玻璃片一块,长五尺、宽三尺四寸,随白羊绒套木板箱”。这等大块玻璃,万里迢迢来自欧洲,再由陆路小心运到京城,倒也实在是不可多得之物;皇上龙心大悦,不在话下。雍正年间皇宫之中开始使用这种进口的洋玻璃,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直用纸糊窗户的历史。如此说来,这祖秉圭算是相当有功劳的。

但是万里迢迢,专人护送大块平板玻璃到北京,毕竟是劳师动众的大事情;只有皇上才享用得起。祖秉圭在北京,皇亲国戚当中的三大爷四大妈向来对之十分照顾,现在有了海关监督这样的美差,自然十分想着报效些特别的好玩意。这样一来,进口的平板玻璃,终于摇身一变,成了北京城富贵之家的玩物,称为玻璃围屏。

所谓玻璃围屏,就是雇用精细的广东木匠,用上等硬木,如紫檀花梨等,制作一个木头架子,精雕细琢。然后把进口的玻璃片镶嵌起来,这就成了一幅围屏。然后再请高明的画匠,在玻璃上面画上山水人物,栩栩如生。这样的一幅围屏送到北京,那些王公贵族无不喜爱。这围屏制作最早是否出自祖秉圭的主意,倒也不得而知,但是祖秉圭数次进贡玻璃围屏,另外大量制作,分送北京的三大爷四大妈,的确是有稽可查的事情。如雍正九年四月,给皇上送去玻璃围屏二架,计二十四扇;皇上想来很是喜欢,特意下旨,交内务府总管海望收藏。一时之间,玻璃围屏成了王公贵族家中最显赫的摆设。

这种把进口的西洋玻璃,改成珍玩的办法,倒也十分别出心裁。日后广州出了不少着名的木匠,甚至有进宫中造办处,成为一代名匠之人。有清一代,广州的玻璃画居然蔚为大观,特别是仿照西洋笔法,在玻璃上描画人物肖像,更是成就不斐。如干隆年间广州的着名行商,三品顶戴的潘振成,他在干隆中叶送给瑞典东印度公司大班的玻璃肖像画,至今挂在瑞典哥德堡的历史博物馆里,画工十分精良,人物栩栩如生。木器制作和玻璃画的成就,和玻璃围屏的大量制作,应该也有相当关系。

却说祖秉圭,因为将玻璃围屏大量送往北京的三大爷四大妈,自己倒是落下了巨大的亏空。雍正十年秋天,祖秉圭被革职锁拿,追查出来的贪贿总数有十五万两之巨,但是抄家追索,祖秉圭却只能归还二万二千两银子。许多银子,都变成了玻璃和玻璃围屏,送到了北京。这自是后话。

档案记载,其实康熙三十四年内务府曾经设立过玻璃作坊,由传教士指导技术,仿西洋之法制造玻璃。但是这个大内作坊技术很不过关,做出来的玻璃一塌糊涂,想来这玻璃作坊也就很快流产了。宫中真正使用玻璃,并且在北京富贵人家流行用玻璃制作的精致围屏,当是粤海关监督祖秉圭一手推动,使用的乃是广州进口的西洋玻璃。时在雍正七年至十年之际。

Ⅷ 玻璃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之后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直到明朝中后期西方眼镜玻璃制品流入中国

阅读全文

与玻璃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阿利卡灶具怎么样 浏览:242
葡萄牙跟伊朗怎么买 浏览:377
在印度为什么不能玩手机 浏览:102
为什么海湾国家和伊朗不和 浏览:982
如何理解中国道路1000字 浏览:702
越南生蚝一般多少钱 浏览:424
印度口罩库存多少 浏览:36
去越南办健康证需要多少钱 浏览:497
伊朗怎么惹美国了 浏览:384
越南首都是哪个人的名字命名的 浏览:749
越南掏耳朵服务多少钱 浏览:40
看中国如何超越世界 浏览:883
为什么骂印尼 浏览:301
意大利2000gs美白针怎么样 浏览:414
印尼指纹怎么算有效 浏览:476
新型肺炎越南有多少人死亡 浏览:735
越南红旗的名称叫什么 浏览:843
伊朗的盟友国是哪个国家 浏览:472
意大利u型扣是什么 浏览:771
意大利美术专业哪个好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