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
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是比愚和病更普遍的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一说到公家,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义务了.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水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这个网络像一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家庭所形成的固定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关系网,与其说是团体,不如说是势力范围.所谓差序格局,具有伸缩的能力.在乡下乡土社会,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西洋社会,承认的是团里的界限、进入资格.在他们那里不是认清问题,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确实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像石头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了.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伦——人与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等差的次序.
在这种富于伸缩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中,一方面是平等的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建议参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和路威教授的《文明与野蛮》
⑵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就是与时俱进的哦!君且看,中国本土的老庄之道发展而起的道教,及孔们渊源之儒教,在特定时代满足不了统治者的需要时,中国乃引进西方的佛教.此后.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混血的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特大教派.其后,中国在不能抵挡西方的枪炮之后,又引进了西方的基督精神,虽然有点勉强,比不上引进佛教那么自觉自愿,但基督精神仍然由于西方现实得看得到的强大和先进,使基督一派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人数最多的教派哦!伴随基督的恩典,就来了圣诞老人铺天盖地的和蔼微笑哦!再看中国革命,当传统的农民起义已不能再起积极作用时,在南海边,有人开始用美国革命为榜样启用"三民主义"来革命了."三民主义"实乃借美国总统林肯"民有,民治,民享"之另一术语耳!当三民主义不行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引进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这些主义无不是来自西方,但都又和本土文化精神有了有机结合.使得目的更容易达到!我们今天再来看他们在中国的面目时,甚至好多人不会想到,这些东东竟有外国血缘,我们早已把他们当作我们天然就有,或者说天然就应该有的东西了.哪还要费劲去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⑶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里面有一个基础的信仰是非常好的,是我们中国人所没有的,就是不承认人有等级之分,在主神的下面我们都是他的儿女.所以说主内兄弟,就是因为大家完全相等.这个平等观念在基督教里是信仰的基础.假如否定了主内还有弟兄的话,你就一个人是老大,这就不是基督的信仰,是另外一种信仰.在中国没有这个思想,在儒家思想里人是分等级的.中国文化里缺少一个东西,就是中国人没有终极的关怀.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到底爱什么?真正爱自己的君王吗?那是假的唉!所以中国人不诚实,爱自己的父母这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不能超过自己的血缘.中国人的爱不能超过血缘,中国人的能力也不能超过血缘.一旦超过血缘,你的事业你的学问都崩溃了.因为我们没有终极的关怀,我到底是为什么?西式的话就是我到底为谁而战,我为谁而活着,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基督徒很简单,我荣耀上帝.你可以笑他,但是他有终极的关怀. 上帝的使者们却默默地将生命献给了中国.‘’
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里,儒家文化主讲究上下尊卑的.是大家努力争当人上人,出人头地,取得高于他人的身份地位,然后相应取得一种剥夺与侮辱他人的资格.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欺负与被欺负,凌辱与被凌辱,压迫与被压迫,就是人际的常态.所以,在中国即使还在幼儿园里,父母们对孩子的关注不是要求孩子为他人服务,而是如何防止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在成年世界,欺负与被人欺负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所谓的礼仪,也只是巩固与强化这种上下尊卑的秩序之用的工具.通过这种礼仪,让在上者耀武扬威、趾高气扬;让在下者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在这种社会里,一旦跳出了血缘关系与熟人圈子,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十分冷漠,严重缺乏诚信.在传统的农业文明里,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非常单一落后,社交范围非常小的情况下,这是可能实现的生存方式.然而,在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同于过去的传统农业社会,而是进入到市场经济与商业文明里.然而,经济上部分进入商业文明与政治上的传统等级专制,使得中国社会进退维谷,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礼仪制度因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得不被人们丢弃.
⑷ 问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吸收外来文化与外来文化杂交。大唐文化是当时公认的强势文化。长安人口百万。有20万的胡人当时胡服盛行。可见一种强势文化从来不惧怕外来文化并且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⑸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保护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建设中国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汉开辟的丝绸之路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奘西天取经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许多志士仁人、高僧学者、工役商贾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把热汗和鲜血洒在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交流史话,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中国经历了**,也经历了改革开外,在这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宣传与交流也一道与共和国茁壮成长。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来文化充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现状已经对新时期的青少年们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面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传统文化,它应该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然而当代青年在面对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带来的冲击时,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人。 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西方文化,主要是美国文化在青年所接触的外来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影视片还是音乐,美国大众文化产品对中国青年的渗透力都是其他文化所无法企及的。外来文化之风吹入神州大地的时间远远短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形成历史,然而它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拥有相当数量的青睐人群,甚至可以向本土传统文化挑战。外来时尚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青年拥护的原因,并非由于其内涵的丰富或深远,而是通过宣传、包装、造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突破,打造出来的鲜亮形象博得了青年的偏爱,而这恰恰是传统文化自身所忽略的。我国传统文化单以内容上的博大精深为傲,而忽视了外在包装与其他必要的宣传手段,造成形式上逊人一筹的现状。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近年来,洋人的情人节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日渐流行。我们青年为什么过情人节?是纯粹追求一种节日的浪漫,还是认同其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七夕”节代表的也是爱情,为什么不受追捧?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并积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其实“七夕”也有人过,只是人少一些而已。单就这两个节日来讲,确实有点意思。“七夕”的来龙去脉大家都清楚,而情人节则清楚的不多。知道“七夕”的人,都清楚这个节日其实并不浪漫,还带有感伤的情调,不过也罢。重要的是,但凡节日,总要有点仪式,有象征物,而“七夕”是没有的。 另外,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称星巴克开进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呼吁要将星巴克赶出故宫,认为其“破坏了故宫的“神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附和者人言汹涌,反对者更是此起彼伏,大有冲决一切罗网之气势。反对者认为,星巴克进入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故宫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这里开了6年。“星巴克”是美国消费主义精神的代表符号,更多的是与小资、时尚联系在一起,这与暮鼓晨钟、苍凉威严的紫禁城能和谐地搭配吗?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会互相交集,而国外的消费文化与本土文化遗产之间也很容易产生对峙与冲突。星巴克与故宫,就是这么直接地“交上了火”。星巴克在故宫里已开了6年,6年间,人们已习惯了它的存在,虽说它和紫禁城的堂皇之气总有些不相调和。 针对这个事件,星巴克全球总裁做出了以下的回答:6年前,应故宫博物院的邀请,星巴克在故宫开了分店。我们是抱着对紫禁城文化历史传统的尊重和高度敏感开设这家分店的。我们一直并且会继续表达我们对(紫禁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尊重。我们也为让这家店适应紫禁城的环境作了认真的努力。 而中国的学者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孙晓忠教授认为,当故宫失去皇权后,这个空间对内形成传统文化的象征,对外则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是当代最为中国化的符号。而星巴克咖啡店是一种外来的消费文化,它入驻故宫已经不是商业经营层面上的问题,实际上宣告着全球性的消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空间的挪用。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主导性,在各种文化思潮纷至沓来的今天,纯粹文化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故宫里的星巴克”则侵犯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然而,看到这众说纷纭的局面我有了很多感慨。我认为不管是热爱故宫的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当然希望能够看到一个“不管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是和谐的、美丽的、完整的故宫,而不是一个被广告牌或者是店铺扭曲了的地方。” 这些简单的事实,就很大程度上表明文化的传承与回归,是社会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的传统文化虽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中国人对它的宣传力度不够,并且缺乏创新精神。全球化面前,文化的传承与回归主要靠我们青年人。我们要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节日的传说、由来以及它的源远流长,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我们应该做到继承本土元素,不断创新,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兼具时代感的文化产品。同时适当吸收外来艺术中的精髓,融合中西方优势,更好地顺应时尚潮流;争取传媒最大限度地配合,加强本土传统文化的宣传。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建立强有力的文化输出机制。 然而,我们也不必计较哪些是传统,哪些是时尚。需知今日的传统,亦是昔日之时尚。现在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只要是有益的,可以不论中国、外国,传统、现代。这样做,其目标还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设我们的国家,丰富我们的文化。**同志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因此,我们对当代西方思潮决不能不加区分地全收,而必须有所鉴别,有所选择,在吸收优秀有益的文化成果的同时坚决丢弃颓废有害的文化垃圾,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我们在复杂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会审视和明辨,学会取各家之精华,丰富自己的头脑和阅历,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
⑹ 唯物辩证法阐述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⑺ 毛概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学习毛概的体会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犀利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麻醉的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迫切学要新的本阶级的思想武器的知道和革命政党的领导,这就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基矗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萌芽。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在时间上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关于《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已初步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这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基本形成;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即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到达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领导全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⑻ 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关系
首先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发展到现在还依然不断延续和变化的文化,都是有他的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都有他们的长处。我们无法否定这些文化的魅力,从建筑,文学到绘画音乐以及服饰,舞蹈,饮食等等各个方面的文化,中西方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风格,是可以得到融合的。
但是还是以音乐距离,西方的很多古典音乐,却有着很强的兼容性。我们很多人对古典音乐的印象就是在优雅的音乐厅中以天鹅般的姿态,演奏着管弦乐器或者钢琴等键盘乐器。但其实古典音乐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很近,一个广告的配乐,或者一个电视节目的插入乐曲,都有可能是经过了改编的古典乐作品。所以中西文化合璧一定是可行的,但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个问题要六个文化艺术界的工作者来解决,同时也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⑼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公元1793年,大西洋东海岸的霸主英吉利派出了一个特殊的使团,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遥远的东方帝国——大清。这个以马嘎尔尼爵士为首的使团刚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向大清朝廷提出了“开关、通商、割地”的请求,遭到了当时的世界“霸主”——82岁的大清皇帝干隆的严词拒绝。但是干隆皇帝在揭露英国人狼子野心的同时却也附上了一句傲慢无知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马嘎尔尼一行人只能带着对东方文明的疑惑与敌视沮丧地离开......67年后,当年使团的后裔以侵略战争胜利者的身份攻陷北京并占领圆明园时,他们惊人地发现,当年作为礼品送给干隆皇帝的科技设备,武器装备与舰船模型都原封未动地封存在府库里,任其腐朽...... 这已经不是东西方文化的首次碰撞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生产力提高,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开放的祖国继承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从海外带来了西方文化?那么作为新世纪主宰一代的我们要如何对待呢?我的回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人向来都是主张”经世致用“的,通俗而言就是吸取传统文化的智慧服务于当下,为现时代服务。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智慧与杰出艺术,都应该为我们所继承和弘扬。而由于时代局限产生的封建糟粕与腐朽思想,我们应该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剔除出去。这就比如,吃鱼的时候,不吃鱼骨,你不能说人家不会吃鱼;吃马肉的时候,不吃有毒汁的马肝,你不能说人家不会吃肉。对于我们本民族自身继承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像保护我们的孩子一样保护好它,但是凡是要阻碍它继续发展的”负能量“,我们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改造与剔除。 中国古代成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便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争议的代表。从古至今,儒家思想的发展几经曲折: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一生周游列国,着书立说,以此宣扬”正统“,但未受重视;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儒家学派,使其同韩非之法家、墨翟之墨家并称为战国三大”显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文化遭到极大冲击; 汉初奉行黄老之学,与民休息。直到汉武帝时期,武帝为加强皇权,纳大儒董仲舒之“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遂发展成为“外儒内法”的统治阶级正统思想; 东汉时期佛教东来,道教建立,两家思想都曾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一时间呈现出“三教并立”的局面; 宋代程朱理学将儒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儒家思想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均暴露无遗; 明代的心学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则是儒家思想的一种创新与变革; 清末民初,“批儒反孔”的思潮兴起,虽然袁世凯、溥仪复辟又抬出了孔子的幌子,但也不能抵挡住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思潮; 解放后的“文革”时期,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人民群众”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批林批孔“,对儒家文化以及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人民对儒家思想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客观、崭新的时期。如今在世界文化界,世界人民兴起了一股学习儒家优秀文化,进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潮流。 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往的历史时期对儒家思想及文化的认识
与做法都太过片面、狭隘甚至粗鲁:”人们无数次地把孔子供上或拽下神坛,有用了供起来,没用了就揪下来,用脚踩用板砖砸!“(袁腾飞语)而只有今天人们的做法,才是比较可取的。 严格追溯起来,自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开始,西方文化便以各种各样的载体或形式向中国传播。从那时起至改革开放之前,很多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崇洋媚外,全盘西化,要么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对西方文化采取拒绝甚至是敌视的态度(且这种余毒至今仍然残存)。而随着中国的开放,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而中国也更清楚地认识了世界。因此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完全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做到”洋为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正是这一原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么? 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认真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才能为自身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竭的动力之泉!
⑽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我们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批判其错误的东西,继承其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对待外来文化,应
该有鉴别的,有选择的学习,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闭关自守和全盘西化。要努力走出
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能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横向空间上看,随着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这个有机整体而获得其应有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从纵向时间上看,
它都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历史来进行建设。所以,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也必须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
理成果,但关键在于如何吸取。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学风方法论的视角上看,这一吸
取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能因以往教条主义地对待马
克思主义的失误而走到另一个极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