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年画四大产区是哪里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河北武强
❷ 中国木版年画的着名产地有( )、( )、( )、( )、( )、( )等。
中国木版年画的着名产地: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端口、苏州桃花坞、以及广东佛山、 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汉中、山西临汾等。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发展历史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 。
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而汴梁(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之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刻印年画取代了手绘门神画,并且官办与民办作坊齐开,多达三百余家。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的精美绝伦的木刻版画,它是现存最早的木版画 。
道光年间,在李光庭着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所谓“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❸ 年画产地在哪里呢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端口。民间年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用于避邪的“桃符”之类的门画。
1、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干隆年间。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
2、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干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3、山东潍坊杨家端口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
年画到了明朝(1368-1644)末年至清代(1368-1911),达到兴盛,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些年画色彩鲜明,喜庆热闹,题材多样,比较多的像《春牛图》、《年年有鱼》、《五谷丰登》等。这就是在这时,中国出现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几个木版年画的制作中心,中国三大民间木版年画就是代表,它们是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县杨家端口年画。到了晚清,由于西方石印的传入,各地年画逐渐衰落下来。
❹ 中国的年画的四大产地都是哪
中国的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于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每值岁末,城乡家家户户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等,焕然一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此种习俗至今在中国广大农村依然流行。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区别于其它年画,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起源于北宋,在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清代乾良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曾有年画作坊300多家。产品销售云、贵、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鲜明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干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干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都绘制年画。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潍坊杨家端口年画杨家端口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用传统方式制作,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杨家端口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❺ 年画产地在哪里
产地如下: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着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端口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简介: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
产地,某种物品的生产、出产或制造的地点。常指某种物品的主要生产地。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产地标准英文名为Place of Origin 或 Made in。
❻ 我国年画的三个重要产地,分别是哪里呢
分别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这三个地方的年画都各有特色,而且形成了不同流派。
❼ 中国年画的主要产地有哪些地方
提到年画,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可爱的胖头娃娃。的确,这是大部分人对于年画的印象,这也是年画当中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除此之外,传统的门神也属于年画的范畴,最常见的就是秦琼和尉迟恭这两位。但是,实际上,年画里的门道可多着呢!
除了张贴对联和福字,过年的时候,大家不妨也贴上几幅自己喜欢的年画,应该会让春节更有年味儿。游品也在此祝福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新年。
❽ 年画的四大产区是哪儿
年画的四大产地:朱仙镇,杨家端口,桃花坞,杨柳青。
1、河南开封的朱仙镇、山东潍坊的杨家端口、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最为悠久,可谓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和发祥地。
2、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着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3、苏州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代,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画工与雕工结合,版刻已臻完美,被称为“姑苏版”年画。
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桃花坞年画盛行于清代雍正、干隆年间,年产达百万张以上,行销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与天津杨柳青并称我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中心。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到日本、英国和德国,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4、杨家端口村距山东潍坊三十里,是山东东西部的交通枢纽。杨家端口年画约始于明代中后期,清朝中叶形成规模,至清朝后期已有画店近百家。
杨家端口年画远销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生意兴隆。兴盛时的每年秋天,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端口。当时,卖画兴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词有:“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啰嗦。赊账如同三结义,要账就像请诸葛。”形成了杨家端口村十分热闹的气氛。杨家端口年画浓彩,重喜庆,多反映风俗和日常生活,其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
杨家端口年画在制作技法上受到杨柳青年画一定的影响,同时与桃花坞年画也互有影响。因此,杨家端口年画兼具北方的质朴明快与南方的雅致秀丽等艺术特点。
❾ 我国年画的四大产区是哪四大产区
我国年画的四大产区是: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端口、天津杨柳青年画、四川绵竹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端口、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潍坊杨家端口年画:潍坊杨家端口木版年画是山东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工艺品。杨家端口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木版年画是中国社会的缩影,其田神、仓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丰年的祈盼,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生产发展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价值。
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着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天津大学为杨柳青年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绵竹年画: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200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