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谈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是如何展现大国情怀的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具有的大国风范是别个国家比不了的比如说疫情期间,为了抗议中国愿意去支援,帮助很多国家来抗议,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别的国家。
⑵ 中国应该如何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彰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盛,逆之则衰亡。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方愿同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世贸成员落实协定谈判成果,支持最不发达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大幅提升。
在贸易方面,中国积极参与与做大全球经济贸易“蛋糕”,与贸易伙伴各得其利。
在关税方面。
2018年,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包括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营商环境,大幅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大幅降低1449种日用消费品、1585种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实现进口抗癌药全部零关税。
⑶ 中国是如何彰显大国担当的
如向世界分享抗疫经验,一带一路等
⑷ 如何看待中国在疫情防控中所彰显的大国担当
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怎么应对、应对效果如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党为我们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强大力量。中国力量筑起抗击疫情最牢防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面对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多个省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防疫应对上步调一致,织密织细疫情防控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武汉以外湖北各地市,为湖北撑起一片天。
铁路、公路、邮政、电力、油气、食品、金融等部门纷纷行动,上下协同,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切实做到了抗击疫情,物资先行。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奋战在“抗疫”一线,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起强合力,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中国精神凝聚抗击疫情最强信心。“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见证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兄弟省市的守望相助对口支援,到人民解放军的闻令而动,勇挑重担。
从医务工作者冒着牺牲性命的危险与死神争夺生命,到各级党员干部靠前指挥,排查消杀,筑起一道道守卫生命、维护安全的坚实屏障。在这场战争中,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一个集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做出努力和贡献,14亿中国人民团结奋进,风雨同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就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最强信心。
中国效率释放抗击疫情最快速度。“日夜奋战,为了每一个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统一集中领导。
医药研发、医疗支援、医院建设、运送物资等各条战线立即发动起来,中国争分夺秒的跟疫情赛跑、与病毒作战,经过十余天的突击施工,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相继建成完工。
此后国家迅速出台多项措施,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开学时间、关闭景区等等迅速减缓了病毒的扩散与蔓延。从应对疫情爆发到找到病毒,再到测定基因序列并分享给全世界,只用了短短的两周时间,为全世界做出了榜样。正如谭德赛所说“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凡的措施来阻止病例输出,为此中国值得我们感激和尊重”。
(4)中国如何彰显大国形象扩展阅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确要求扩大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防控疫情取得的显着成效,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扬。
⑸ 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作为反映在媒介和人们心理中的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其中既包含着对于国家的认识,同时也包含着理性评价和感性态度,“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进程中,“国家形象”已经并仍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国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国际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本民族每个个体对于国家共同体的认知、认同,从而影响到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也复杂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中国政府、民众以及所有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的接受和评价,从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主观印象,实际上构成了人们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心理预设。负面的国家形象,会使人们对这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所有相关信息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带有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敌对性、排斥性和刻板印象;而正面的国家形象则往往使人愿意用更理解、更亲和、更接纳的方式对待该国及其民众的信息和行为。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正面预设的塑造。
⑹ 什么是相对大国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是如何体现其大国形象的求大神帮助
冷战结束以后,关于今后的世界到底是一强主宰还是多极共治,一直有各种各样的预测和期待。近20年的发展表明,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要想实现按自己的意志和理念单独“领导”整个世界的企图,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离开了其他力量的认可和支持,它在这个世界上简直就寸步难行,更不要说为所欲为了。现实是,世界上的事情由一家两家说了算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种多极共治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逐渐形成。而在这当中起主导作用的,按照萨科齐的说法,应该是一批“相对大国”。 自信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海外媒体和中国问题专家这样评价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现在有了一个新的主题。短短一年时间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说,中国不但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并在外交政策上体现了中国尊重他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文化多样性上。因此,可以理解为中国是通过拒绝西方的价值观,奉行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相反的外交政策模式。 美国的一家主流媒体则认为, “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两大价值观。中国现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亚于上世纪70年代前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一篇题为《中国开始在联合国内尽自己的责任》的文章中说,中国在联合国已表现得更加自信。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两次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就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提出的强硬决议。两次都是艰难的决定,而中国的举动让许多观察家感到吃惊。事实上,这是十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内越来越自信的表现,而这个过程是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增长曲线相吻合的。 该报还认为,中国加快了与联合国的互动步伐,它在联合国比美国做得还好。现在,中国面临着一个新的考验——加紧承担一个全球性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据一位联合国观察家说,为了能长期保持竞争力,北京需要再次改变策略。未来,人们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说,与美国存在矛盾的那些国家似乎对和谐世界的“软”纲领很有兴趣,这尤其是因为,它来自一个不在人权问题上指手画脚,并正在上升的世界大国――中国。中国以一个与美国完全相反将“不干涉”原则奉为信条的大国形象示人。 该报认为,令中国的“和谐世界”纲领具有吸引力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它还配合着成为中国经济崛起一分子的前景。因此,作为“软”领导力量,中国也比俄罗斯更具吸引力,后者很长时间以来在经济上拿不出太多的东西。 舆论普遍认为,从长远来看,“和谐世界”这一主题的影响力和作用不可低估。将来,东南亚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和非洲国家也可能加入到中国定义的“和谐”当中。那就将是它所迈出的第一步。
⑺ 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大国形象
■塑造繁荣发展进步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致力于全面进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塑造改革创新进取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发展;以创新带动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体制,创新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各项事业保持旺盛发展势头,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塑造民主法治公正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塑造文明开放现代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是人类文明古国,曾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坚持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中国与世界相联系,既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又广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开放意识、改革精神和现代观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塑造和平和谐稳定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宽阔视野和世界眼光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树立全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团结和睦、稳定有序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致力于与各国一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塑造谦虚包容自信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心对待已经取得的发展成绩,清醒认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勇敢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民主、平等,不歧视小国弱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坚持文明多样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广泛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塑造团结友爱自强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有着同心同德、互助互爱、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有着不畏艰险、共克时艰、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有着扶危共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文精神,有着诚实守信、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的优良品格。
■塑造合作共赢负责的国家形象
传播、展示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负责任的作用;与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解决各种问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⑻ 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如何体现其大国形象
大国?中国象吗?其实中国现在主要的精力并不在让中国成为主导世界的大国,而是尽量在国际舞台上不得罪人,从而面面趋圆,尽量取得其他国家的支持,暗中积蓄实力为日后成为大国做准备。。 LIZHITAGE所大国要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但是如今中国连领土都要和小国家“共同开发”(任人开发),在国际问题上大多数都是附和其他国家表态,毫无主导国际局势的大国形象。中国要有大国形象还是要再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