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乡土中国是怎么样的

乡土中国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2-07-16 01:30:39

❶ 《乡土中国》主要内容是什么

《乡土中国》主要内容是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

在该书中,作者把乡土中国看作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具体系,支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的。以土地为本的乡土社会人口流动率极低,从而导致村落之间的孤立和隔膜,“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❷ 乡土中国概念是什么呢

中国的乡土社会。

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他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

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其二,不流动性。

其三,熟人社会。这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基层社会的社会根源都在于“乡土性”。

基本概念:

1.村落:依附于土地的人们因为耕地面积小、需要合作、为了安全、平等继承等诸方面原因而聚集在一起居住的社区。

2.熟悉社会:因见证了每个人的生长过程从而使人和人、人和物形成了最为熟悉的社会关系的村落式社会形态。

3.面对面社群:由于人们终日面对面相处而形成直接交流会意有时甚至无需语言这一媒介的社区形态。

4.文化: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5.差序格局:是指乡土社会里的人际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依据私人关系向外不断延伸而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变化的具有差等次序的关系圈。

6.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

7.团体格局:是指由各种各样由若干人组成的关系平等界限分明互相合作的团体构成的社会形态。

8.小家族:以父系关系为主线沿亲属序差向外扩大而形成的具有经营事务功能的团体性社群。

9.家: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

10.感情定向:文化规定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

❸ 《乡土中国》是怎样的一本书

《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着立的一套社会学创作,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首次出版于1948年。

费孝通先生一生的研究课题,就是寻找一条最适宜的中国城乡发展之道路,他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走南闯北,在我国的乡间地头、田间浩野,无数次的考察调研,为中国的城乡建设提出了即符合实际又关联全局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中国的根在农村,城乡发展城市建设离不开根的输送、滋养和繁衍,当我们掐断这种根的连接或者选择忘记根本,那么我们的城市建设就是空中楼阁。

费老贯穿历史,连接中外,融通城乡,课研地理,超越思想,理清脉络,为我们探灼了一条中国城乡发展核心致远的道路,他从农村的“土气”入手,以土地滋生出来的气息,衍生出这片乡土上的人文气质,社会结构,权利分配,道德法礼以及血缘和地缘等各方面作出深度解析,而这种解析并不滞留于那个时代,同时还一直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改革和创造,城市是乡村血缘分裂和地缘分裂的的延续,同样那种社会结构和权利影响以及道德法礼一直游拽在我们今天的城市空中,当我们不负5000年的古国文明,又要超越西方成就时,《乡土中国》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这种参照随时随地不能回避。有时是顽固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和不知不觉的行动中,只是取舍和继承,转化和利用,要靠我们后人的努力。

❹ 乡土中国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着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着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❺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是什么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

1、乡土本色:以农为生的人,时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讲解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其信用并不是并不是依靠契约。

2、文字下乡:从空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中没有文字的需要。

3、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需要。

4、维系着的私人道德:介绍了不同的社会格局构成不同的道德体系。

5、家族: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

6、男女有别: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7、礼治秩序:"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维持礼的规范是传统,与"法"不同。

创作背景

《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

❻ 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乡下人在不断地进城,然而却难以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并且进城务工人员的年龄越趋低龄化。然而我们的目的和费老是一样的,即改善他们的生活,推动农村的发展,费老已经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感受和理解“中国问题”是我们一生的使命。

《故乡》的艺术成就

首先,他塑造了符合于时代要求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金喜俊,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金喜俊是作家早期创作同类革命知识分子的继续和发展。

《故乡》就是这一课题的回答。”应该说,这一光荣任务,首先由李箕永胜利地完成了。

其次,《故乡》中生动地展示了朝鲜农村的民俗风貌。如:农乐队的歌舞、婚礼的欢庆和生日的祝贺以及其他民间习俗的描绘,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

❼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内容是什么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

1、《乡土本色》。该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2、《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

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

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3、《差序格局》。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观点,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中国人独特的“私”的个性,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

4、《家族》、《男女有别》。这两篇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是生儿育女。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当其扩大成为氏族和部落时,其功能显然不只于生育,而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

《乡土中国》其主要内容概括:

1、乡土本色:以农为生的人,时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讲解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其信用并不是并不是依靠契约。

2、文字下乡:从空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中没有文字的需要。

3、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需要。

4、维系着的私人道德:介绍了不同的社会格局构成不同的道德体系。

5、家族: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

6、男女有别: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7、礼治秩序:"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维持礼的规范是传统,与"法"不同。

阅读全文

与乡土中国是怎么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红旗的名称叫什么 浏览:843
伊朗的盟友国是哪个国家 浏览:472
意大利u型扣是什么 浏览:770
意大利美术专业哪个好 浏览:439
意大利哪里包多 浏览:164
我住在英国很久了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535
在哪里能买到印度榴莲 浏览:274
英国穷人都在什么地方 浏览:695
印尼35rb是多少钱 浏览:859
印尼什么牌子的奶粉最好 浏览:915
英国伦敦的小学生怎么上学 浏览:496
电脑版穿越火线越南服如何改模型 浏览:341
哈利波特英国有多少魔法师 浏览:446
意大利哪个银行卡最好 浏览:343
印度加入什么联盟 浏览:793
印度恒河价格多少 浏览:505
意大利为什么能打赢德国 浏览:191
美国如果和伊朗开战会怎么样 浏览:180
英国脱欧要付出多少 浏览:422
去越南玩妹子哪里多 浏览: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