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口普查查些什么
人口普查主要查的是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和迁户口无关,迁户口需要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办理。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十二条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1)中国人口普查都是什么人在查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三条 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1、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
2、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
3、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⑵ 2020年人口普查是什么
2020年人口普查是第七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在2020年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彻查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
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要求
1、确保数据质量。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和普查数据真实准确。
2、提升信息化水平。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探索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推进大数据在普查中的应用,提高普查数据采集处理效能。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⑶ 我国将迎来第七次人口普查,哪些人是人口普查对象
目前我国自10年以来,再次启动人口普查,目前准备进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目前的人口普查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电子化记录,包括智能手机的入户登记。
作为公民,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口普查到底是什么,人口普查的对象是什么,人口普查的内容,意义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什么是人口普查
最后,人口普查的准备阶段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到2020年,11月后开始正式人口普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遵纪守法,积极配合人口普查的工作,这是一项漫长和浩大的工作。
看完这篇关于人口普查的科普,你现在了解了吗?
⑷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正式开始,普查的对象不包括哪些人群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在很多人都对生育这方面的意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多生孩子,再加上社会对于生育这方面的政策的改变,现在我国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是我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所以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正式开始,普查的对象不包括哪些人群?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下面我们具体来解释一下。
在普查的这么多的范围当中,一般是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的,这不能够代表这部分人群就是中国的居民,他们只是在中国境内短期和暂时的居住。对于这个人口普查,其实也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这需要每个单位的相关配合以及真实的材料。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关于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
⑸ 人口普查员都是什么人
人口普查员是人口普查的主要工作者。普查员身着统一服装、佩戴统一证件进行入户调查。普查员工作时应配备印有中国人口普查字样和标志的背包、垫板、尺子、签字笔等工作用品。
为了选拔合适的人口普查员,通常是由社区专门成立人普领导小组,社区党总支、社居委、社办企业负责人各自在自己的条线内选择合适的人员来担任。比如社区负责人、工厂技术骨干、联防队员、熟悉情况的抄表员、环卫工人等。熟悉情况,文化程度较高,工作认真负责,身体条件适合,是成为合格人普员的“必备”条件。
⑹ 人口普查对象包括哪些人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这里的“境内”指的是海关关境以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根据这一规定,凡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国境内的自然人,无论是大陆常住人口、港澳台侨人员还是外国人,原则上都属于人口普查对象;在中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包括驻外使领馆人员、出国留学人员、外派劳务人员等,也属于人口普查对象;已经在境外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属于人口普查对象;来华出差、旅游等在中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也不包括在人口普查对象范围内。 我国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明确将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也作为普查对象。将居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纳入人口普查,是各国人口普查的通常做法,也是联合国的建议。《联合国2010年轮人口和住房普查的原则和建议》将人口的国际迁移作为人口普查的核心内容之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对境外人员(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进行普查,采用与内地居民相同的调查登记方法,即由普查员入户进行普查登记。普查内容方面,要求境外人员填报的项目少于中国居民,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来华目的和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身份或国籍等。对中国公民和境外人员的普查内容都不包括收入、宗教信仰等。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在普查中将会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尊重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
⑺ 什么是中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指由人口普查人员在同一时间,按照相同的标准,采取相同的方法,以相同的项目和调查表对全国各个地方的人口进行普遍的、不遗漏的的登记调查。
【法律依据】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十二条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十三条
人口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
人口普查采用国家统计分类标准。
⑻ 人口普查表 二三款人是指哪些人
指普查标准时点(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
1、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2、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全国人口普查
⑼ 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间,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
普查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全国人口普查属于国情调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人口普查的意义
积极参与人口普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申报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也影响到公民所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镇住房供给、城乡道路建设等,与生活息息相关。
普查将提供有关中国人口最准确的变化信息,并被用作进行未来规划的关键依据。人口普查工作面临不少新挑战,但“摸清家底”依然重要,在有的国家,人口普查结果直接决定政治和经济资源如何分配,而对于几乎所有国家来说,人口及相关信息都是一国发展并提升竞争力的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