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认为中国如何才能更好的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艺术
A 中国的文化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当代中国的艺术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表情,艺术是社会状态的寒暑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体现,是帮助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动当代中国艺术,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艺术成果走向世界。
近年来,中国艺术由“旧时王谢堂前燕”走向了广阔的国际舞台,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在国际交流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隐患:
首先,我们“走出去”的艺术文化产品偏重于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传播力度、广度、深度则远远不够。国外民众常常通过三星堆、兵马俑以及中国古代经卷、书法来了解中国,而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却严重匮乏或者偏颇、误解。那些在西方当代主义意识下产生的扭曲领导形象、丑化中国人面貌的作品堂而皇之陈展于外国艺术殿堂。恰恰相反,不少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只能在一般画廊展示,文化的尊严被严重损伤。
其次,我们始终处于“被选择”的状态,大规模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并没有确立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艺术话语权,当今的国际艺术规则与标准仍是西方的一统天下。中国艺术品获得西方关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然而其中也充满着“被看”的危险。倘若我们不能确立中国立场,仅仅因袭临摹西方的前卫艺术,那么就会与中国文化内部深厚的传统底蕴发生断裂。
再次,目前中国很多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走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同时还较多地受到了盈利策略的驱使。艺术家往往被误导,似乎只要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扬名世界。艺术家对国际资源的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只能以个人名义与海外画廊或其他艺术机构合作,推向市场的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因为以上的种种不足,导致当代中国艺术被过分政治波普化,“文革”意识或“文革”产生的作品被视为主流,或者是将中国传统的元素转化为其有商业价值的标志而泛化、产业化。导致简单、平庸。甚至某些畸形表现、格调低下、哗众取宠的艺术人士得到热捧,使得世界一再“误读”中国。
B 从上述所看,建构价值标准体系是中国艺术品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十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坚持多元、开放、创作自由的前提下,要增强对文化艺术品主动输出的甄选标准,形成健康发展和谐生成的中国当代艺术评定机制。在甄选中应当把握三个原则,即健康高尚的思想、普世的情感和高水准的艺术性。有步骤地将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中国优秀艺术作品推向国际舞台,培养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国文化走出去,逐步拓展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市场。
要加强官方机构、正规艺术品经营机构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艺术品输出机制。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是隶属于文化部的两大艺术机构,那里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文艺理论专家,应当充分发挥他们在当代中国艺术国际交流中的引领作用。
要让中国艺术家了解世界。要组织海外考察,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系统性研究。同时培养孕育一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与西方接轨的艺术经纪机构,从而形成一个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艺术体系,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建构全球话语权的过程中得到最为有力的支撑。
要发现并培育品牌级的艺术大家。一个国家的文化复兴离不开艺术巨匠,只有在国际舞台上对一流的艺术家进行全方位推介,才能有效地树立起国家的文化形象。西班牙政府曾以重金聘请毕加索为纪念西班牙内战创作绘画,由此催生了享誉世界的名作《格尔尼卡》;英国政府曾委托亨利·摩尔担任“战时官方艺术家”,亨利·摩尔利用这一机会创作了着名的《防空洞素描》,历史性地记录了伦敦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坚忍不拔;日本政府于1937年购买并收藏了东山魁夷的画作《残照》,才使得他的艺术为社会承认,从此大放异彩;美国政府在匹兹堡为安迪·沃霍尔建了专门的博物馆,推动了波普艺术在全世界的传播。总之,一位国际艺术大师的产生离不开其祖国所给予的支持和推助,而当艺术家蜚声国际的时候又可以为他的祖国创造无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要让世界深刻地理解中国艺术,向海外有计划地翻译经典作品。这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还将对推进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与翻译引进西方艺术理论着作及艺术家作品的繁荣局面相比,向海外系统翻译和推介当代中国艺术理论着作及艺术家代表作品的工作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显得颇有差距。缺乏组织性,没有一个机构来统筹管理对当代中国艺术理论着作及艺术家代表作品的翻译推介工作;缺乏系统性,对外翻译工作没有长远综合的规划,对于哪些着作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理论的经典,哪些艺术作品可以代表中国艺术的最高水平缺乏相对统一标准,更没有清晰的名录;缺乏专业知识,致使高质量的译本犹如凤毛麟角,无法产生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要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挑战。在与世界的博弈与合作的过程中,当代艺术作为多重文化冲突中的重要角色,能以其独特的身份促进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认识、沟通和协调。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正面临一次重大的变革,一个文化发现及其艺术价值重构的重要时机。我们应当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富有策略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走向未来。
C 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已经不能满足于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简单参与,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所追求的目标。
我从事艺术创作、教学、研究30年,在梦与现实间穿越。其梦在于通过塑造中国历史杰出人物展示中国精神,建立时代丰碑,化深厚的传统为今天艺术创造的资源,融入人类文化的洪流,在国际社会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
近20年来,我在两岸三地举办艺术展,继而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英国、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巡回做展。以《老子》《孔子》为象征的文化人系列雕塑、以《睡童》《母与子》为代表的表现人类普世情怀的作品、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群雕》表现祈求世界和平的作品,获得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国际人士的赞誉。潘基文认为:“这些作品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且以工整的颜体亲笔书写“上善若水”以赠。这进一步证明通过中国文化人系列塑像的艺术,获得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巡展到了世界雕塑之都罗马,《孔子》《老子》《李白》等雕塑第一次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与米开朗基罗、曼祖的作品对话,其中组雕《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经意大利文化部批准,永久收藏并陈列于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宫,这幢具有570年历史的宫殿见证了意大利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深情。
2012年12月,作品《天人合一——老子》到法国卢浮宫展览,在国际美术展中获得了唯一雕塑金奖。该作品选择了类似于文化之鼎的造型,内部刻满《道德经》,以其深邃的慈容向世界叙述中国的和谐思想……
同时,韩国建立了“吴为山雕塑公园”,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收藏并陈列我的《孔子像》,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巴黎大学,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等艺术殿堂收藏并陈列了我的中国杰出人物系列雕像……他们分布于世界。
在以作品本身传递中国文化的同时,我还在世界多所大学的演讲中传播中国文化。2011年参加了中美第二届文化高层论坛,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阐述中国文化的基因,阐述中国文化是祖国母体内最纯净、最甘甜的乳汁。我在母亲的怀抱里梦想,在吮吸母乳时生长,以德的风尚和体、智的劳作实现梦想。
B. 简述国家形象文化传播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状况的综合认知和整体评价。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能够提升一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且能够增强本国公众的凝聚力。现阶段,文化传播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日趋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传播之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利用文化传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机遇期,应当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思想、行动、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构建。
构建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国家战略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梦伟大战略构想,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内心的热烈期盼,也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指明了方向。对中国而言,塑造一个自信、开放和成功的国家形象与构建以中国梦为目标的国家战略体系不谋而合,这不仅能够让世界看到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定意志,也能够让世界看到一个新兴大国的正面形象。而文化传播本身所具有的通俗易懂、辐射面广等特点,能够帮助国内外公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利益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中国梦”的提出和传播,激励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干劲,凝聚了人心,也成为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宣言书。
构建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国家战略体系,在国际社会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通过文化传播和文化外交的手段,将中国的自信、自强、团结和理性展现给世界,从而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要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基础上,秉承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通过文化传播将中华文明中“包容”“开放”“以人为本”等内在诉求体现为行为行动,在国际社会塑造中国“发展、和平、合作”的正面国家形象。在保持与国家战略体系高度统一的前提下,采取通过文化外交塑造国家形象的“柔性手段”,为国家使命服务。
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思想理论体系
塑造国家形象,必须有思想理论体系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和灵魂,塑造国家形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和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助于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思想理论体系,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灵活运用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在重视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和利用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坚持全面、客观报道。要讲究文化传播艺术,积极融入世界话语体系,提高对外文化传播的实效。要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区别,结合国内外实际,适当转换对外宣传模式,实现从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对外宣传转换成开放性的大众传播。在文化传播中要尊重文化差异,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播,必须采用适合其民众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的传播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外国政府和人民产生对中国的亲近感,增强国家的亲和力。
构建以政府、组织、公民为主体多层面参与的多元行动体系
维护国家利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绝对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多元力量的共同推进。但长期以来,国家形象的塑造或者对外宣传,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党、政府以及外宣部门的独立职能或专门业务,与其他人毫无关联。实际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自上而下各层次多主体的全方位参与,其主体不仅应包括党和政府,同时也应包括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公民。
构建以政府、组织、公民为主体多层面参与的多元化行动体系,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充分调动党、政府、组织以及公民的积极性,整合全部优势力量,统筹安排和调度。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做好塑造国家形象的表率。政府需要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做好监督、引导和资金支持工作,而具体实践工作则可交由半官方或民间机构实施。从国际角度讲,政府要注意维护国家形象,积极参与世界格局的调整,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从国内角度讲,政府要起带头作用,做塑造国家形象的表率,积极引导和监督各种组织以及公民做好本职工作。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参与国家形象的塑造,这尤以外向型企业更加明显。因此,必须引导和监督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树立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形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每一个公民理应成为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主体。以国民出境旅游为例,如果中国公民在国外旅游过程中,遵纪守法谦逊文雅,必将使得当地公民对中国人产生极其美好的印象,从而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要引导和推动公民的文明意识,提升文明道德素质,以良好的言谈举止展现文明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
构建以整合传播为特征的立体化传播体系
塑造国家形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以整合传播为特征的立体化传播体系的核心,是坚持以和平发展为导向,加强文化传播。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缺乏系统化的战略规划和路线图,亟须引入“整合传播”的理念。换句话说,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不能依靠某一个单独的部门实施,必须建立一个多种传播渠道、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体系,综合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逐步实施。
构建以整合传播为特征的立体化传播体系,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高度重视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整合、经济外交与文化外交的整合、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的整合,政府、组织以及个人行为的整合。在“整合传播”理念的指引下,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战略框架,探索成立国家级的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协调机构;制定科学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及切实可行的对外传播总体方针和策略;对政府、组织以及公民在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的责任进行合理分配;充分发挥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组织传播的最大功能,整合不同类型的传播渠道、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构建以整合传播为特征的立体化传播体系,实现各种资源的相互补充与合作,最终实现整体传播效果。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要在把握文化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尽早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文化传媒基地,有效整合电视、广播、网络等不同传播手段的作用和功能,注重发挥互联网的重大作用,使其成为对外交流的新平台、文化传播的新阵地和公共服务的新战场,尽快由主导国内舆论向影响国际舆论转变。要坚定不移地走媒介集团化、产业化和多样化的道路,鼓励和支持更多富有现代气息、反映时代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标志以及文化符号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媒体的话语权,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
总之,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关系密切。合理利用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和方法,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应该以国家软硬实力为依托,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内容做出科学、合理的总体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并需要整合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宣传资源,力争早日建成民间与官方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传播体系和网络,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而努力。
C. 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应该怎样做
首先要学习好自己国家的文化,然后再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同时在推广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要保持与外国人同等交流的地位,不要骄傲,也不要谦卑,在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保持信心的同时也要虚心的接受其他文化中美好的部分,这样才能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包容的情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以及有趣的风俗习惯,我们也可以向外国友人多多介绍这些风俗习惯,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甚至也会来到中国亲自去体验中华的文化,这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其深厚的包容性。
D.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怎样向世界推广呢
世界的共同语言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公认的语言有六种: 英语、俄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因此,汉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汉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具有以下重要影响: 第一,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和传播,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是使中国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之窗”,建立最必要的语言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第三,它提高了汉语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流行度。
相反,我们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并从中受益。这也是中国向世界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初衷。中国使用的汉字是方形字,这些字诞生于3000多年前的 Shang Dynasty。与世界上大多数的书信不同,它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她是我们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我们古老的文明延续至今。中国古代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只是文明的历史。(当我说人类历史时,我不包括5000年的文明。)他们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当然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E. 怎么做才能让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呢
首先就是国人一定要了解一下中国的文化,在国外通过留学生给周围人传授,需要在平台上面多发一些这样的视频,这样才能够让所有人都了解到。
F. 如何利用国际传播组织更好的宣传中国
我想到的有如下几点:
一、和国际传播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包括政府和国际传播组织的关系:政府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把中国政府发布的信息第一时间让他们能得到,外国媒体来采访时尽量少设一些限制;国内新闻媒体也应该与国际传播组织搞好关系:加强与国际传播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互换信息平台。
二、邀请国际传播组织到中国来采访,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现代化的中国、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不发达的一面(让别人感受到中国还是有不发达的地区,减少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其实许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但他们对中国很感兴趣,所以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是非常必要的。
三、中国政府也应该出资拍摄一些高质量的宣传片包括:旅游宣传片,中国制造宣传片,中国文化宣传片,并且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上打广告,同时也应该鼓励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国外做好宣传,特别是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宣传。
四、中国应该鼓励国内的文化事业走出国门和世界交流,并建立相关的鼓励制度,包括:电影、中国功夫、文学作品、中国国画等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中国文化;这样一来外国媒体也会主动的报道相关的信息,也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积极申办并组织好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论坛,研讨会,领导人峰会,如:奥运会(你看这次北京奥运会就组织得很好,让外国人刮目相看,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各种体育赛事的世界锦标赛、科学技术的交流会等。
六、中国自己创办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论坛、体育赛事、会展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比如:亚洲博鳌论坛就做的很好,影响力在逐步上升,在这些有影响力的平台上通过国际传播组织向全世界传播中国。
我认为:在想利用他们宣传中国时,我们先要思考我们能给别人提供什么,什么是他们最想要的,怎样才能互惠互利持续的合作。这些做好后,我想这个命题最终应该是大家互惠互利的事情,他们得到了信息,我们传播了中国。
G. 身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传播中国形象
注意语言。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活动的基本工具。人们靠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文明的语言树立人文明的形象,雄辩的语言树立人雄辩的形象,幽默的语言树立人幽默的形象,虚伪的语言树立人虚伪的形象。
H. 现在的人怎样做,才能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
我们都知道现在文化传播是比较重要的,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到外国,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国家的文化也可以传播到国外,我觉得传播自己国家的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很多孩子也就是留学生,他们会到外国去留学,那么他们既然是中国人,身上肯定也带着中国的文化,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文化带到国外和外国的人一起分享,作为一个留学生,虽然是中国的小小一份子,但是到了国外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中国的气质和文化,那么就一定要用合理的方法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到国外,让国外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喜欢中国的文化。
也就是说我们想传播自己的文化,首先要做到文化自信,喜欢上自己国家的文化,在喜欢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在和外国人接触时,努力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给外国人,让他们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I. 作为中国人,如何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首先,你得把中国文化传承下去。如果后继无人,也就别谈什么传播到全世界。
其次,你得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不能与时俱进的文化,迟早会被历史淘汰,所以要不断发展。
最后,你得把中国文化展示出来。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地球人都去追捧,才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J. 怎样向外传播中国文化
向外传播中国文化要做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平等、积极传播中华文。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是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文化平等
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积极传播中华文
要更加积极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