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父母特别容易“养废”孩子
中国与西方因所接受的文化不同导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比如我们最关注的的育儿问题上,中国与西方可谓是完全不同。我们并不能评价谁的育儿观念好?因为文化观念的不同自然导致育儿观念的不同。只是很多事例却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中国式父母会容易“养废”孩子?
现在年轻人甚至这样“威胁”父母:“你不给我带孩子,我就不给你养老”,强迫父母牺牲掉自己的晚年生活来看孩子。他们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盼到孩子成家,还未休息却需要继续看孙子,令人颇感心酸。
不得不说,人有时候“自私”一点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太过无私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会很累。
Ⅱ 大家怎么看待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我认为中国式的家庭教育类型比较多样,但普遍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中国目前比较常见的家庭教育分为四种情况:一部分家长通过某种渠道了解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养方式,认为应该给孩子自由,于是盲目推崇“快乐教育”,认为自己在给孩子自由但其实是在放纵孩子。一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要严格要求,甚至不惜使用暴力使孩子屈从,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在这样的高压下必将成大器。
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会发生很大改变,中国的教育环境也会日渐好转。
Ⅲ 中国式育儿怎么样
生于斯,长于斯 ——《中国式育儿》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在古代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一种教育环境问题。而本书的《中国式教育》也已经内在的定性了中国教育的大背景,大环境。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作为无儿可育的我,只是想看一下书中是如何介绍隔代宠的现象的, 而且是以一本漫画的形式展开,多少能够给书籍增加点乐趣。 可是看完以后,我原本那颗想要批判的心放松了下来,书中对于中国式的育儿教育还是提出了一些问题,而且区分了不同的教育方式,通过父母,爷爷奶奶四个人,四种性格介绍了面对教养儿童的不同方式。 中国曾经有这样的说法,一种是女儿要富养,还有一种是将女儿当做男孩子养会比较好养,这一类情况在儿时学琴的一个小朋友身上得到了体现,她的父母将她头发剃的跟个假小子似的,后面还留了一根长长的小辫。当时觉得十分奇怪,现在倒是有了合理的解释。这是由于古老习俗老一辈传下来的习惯所决定的,就如酸奶(这作家真会起名儿)教养麻团儿似的,愣是将一个好习惯的孩子培养的本性外露。 而这一家子的很多问题在中国的家庭中是普遍存在的,虽然我一直不承认我们家是隔代宠的现象,但是也不妨碍隔代亲这个现象。其实,像这种问题,还是与环境有关,知识有关。很多家庭因为缺少文化素养,所以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教养问题,只会一味的恩宠,而作为幼儿的模仿能力又很强,因此作为父母的生活习惯往往会成为孩子们有样学样的现实教材。因此,作者最后的话说的很好,“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肯定能调整自己,让孩子的小环境好起来!” 是呀,我们只会纠正孩子的错误,观察孩子的举动,却往往忘记我们自己也是一本活的教材,我们任意的行动都是对于孩子的一种教授行为。记得很久之前从读者上读过一篇文章,讲述一个母亲对青虫的怕与对孩子的爱。这个母亲做的很成功,她压抑住了自己的害怕,去扫除了孩子以后成长的心理阴影。而面对关键问题时,每个家长都有可能会注意,但是在小事上,却往往会不曾留意,这也是一种环境问题! 那么,既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无法改变社会,那么就改变自己吧,改变自己才是教养健康宝贝的开始!
Ⅳ 你如何看待中国养儿防老的概念
我觉得中国养儿防老的这个概念太主观了,其实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养儿防老,自己老了完全可以去养老院。
Ⅳ 为什么中国人养孩子那么累五大原因,你中了几个
很多婚后的夫妻都说:结婚其实并不是生活改变的原因,生娃才是!
在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一旦有了孩子,夫妻的二人世界就会被彻底打破。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择校就业,父母天天围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为他打算筹谋,甚至从孕期到孩子结婚,然后又开始为孩子的孩子筹谋,没有尽头。
这期间的辛酸苦辣,真是不足以为外人道也。往往心力交瘁几十年,对孩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的各种期待。
甚至得不到孩子的谅解,各种吃力不讨好,身体累垮了,心里也倍感疲劳。中国的父母为什么养孩子会这么累?
5
攀比成风,消费不理性
爸爸们说过最豪气的一句话,大概就是“别人家孩子有的,咱家也一定不能短缺。”
广告上说高级的孩子都吃某某进口奶粉,分分钟就下单购买了;
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买了高级的玩具,回头就给自己的孩子也买一个;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一个有名的辅导班,马上就带着自家孩子去报名……
总之一句话,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
部分爸妈片面地认为要倾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消费不够理性,这样下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
俗话说“一个孩子十亩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养育成人,要说一点都不辛苦,肯定不现实,但辛苦不等于压力、疲惫。
当父母既不需要被过载的信息冲击、淹没,又能够在育儿生活中采取简洁、有效、恒定的方式,整个过程,会简单、轻松很多。
如果爸爸妈妈能剔除那些让育儿生活疲惫不堪的因素,相信养育孩子会变成一段相当愉快、美好、轻松的人生旅程。
Ⅵ 中国人养个孩子到底有多“累”
中国养个孩子很累,很大多数父母不愿要二胎,就是因为养一个孩子太累了。大多数父母承受不了这么大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觉得一个孩子就够了,真的不想再养第2个了。我们中国式的父母总是对孩子的一切都特别的操心,才造成了特别累的情况。
中国人养孩子的这种方式真的应该适当的变革了,对孩子太过于溺爱。太过于在乎什么事情都要管,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对孩子来说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压力。因为孩子不见得都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有的时候觉得沟通出现代沟,觉得和父母之间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说这都是因为孩子受到了父母太多的关注。
Ⅶ 妻子和老公都过得不轻松,中国式育儿该如何破
在《女人三十加》节目中,世界冠军李娜怒老公姜山,只因两个孩子同时叫妈妈,而父母却在沙发上玩手机。她怒说:“有些事情爸爸也可以帮忙的!”
其实,李娜家庭的样子,即使绝大多数家庭的样子,往往就是妻子洗衣做饭带孩子,甚至同事兼顾着上班,而丈夫去砸养娃育儿路上缺席,导致妈妈每天疲于纠缠于家庭和工作之中,焦虑抱怨满腹。
在纵艺所写的《养孩子,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儿》中,她明确地呼唤养娃育儿应该是多人参与,老公、长辈都参与,但不是乱参与。
这就是一种共同成长的爱。
第三,放手自由,分开也是圆满的爱
幸福的婚姻,是一个人的、一个家的锦上添花,但是不幸的婚姻,却会害了自己,伤了娃。
如果经过多番努力,两个人还是无法将夫妻关系,改造成稳定、良性的关系的话,那么,就坚定的放手吧。
好的家庭关系,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独木难成只。
放手让彼此自由,彼此都会轻松一点。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在没有爱的家庭中生活,孩子便会缺少感受爱的能力。
Ⅷ 新型中国式带娃是什么样的,孩子会受到哪些影响和后果
1、你家里的带娃模式是不是这样的?
妈妈生孩子,爸爸回家上网,外婆忙着带孩子,外公搞定菜市场,至于爷爷奶奶?只需要负责“看”孩子,欣赏欣赏就够了。
现在中国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有工作或者长时间在外工作,生下孩子以后多半是由外婆外公或者爷爷奶奶来养育,当然,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是,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由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传统好像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浪潮。相反,越来越多的外公外婆反而逐渐成为了带娃的主力军。
其实以前中国新闻网就曾经做过一次数据调查:你家谁负责带小孩?其中,一半以上的网友的反映是外婆带小孩,其次就是自己带孩子,最后才是奶奶带。
同样重要的是,外婆更加心疼自己的女儿。身为女人都知道带孩子的苦和累,于是很多的外婆因为心疼自己的女儿,宁愿主动承担带娃的事情。
我们要记住的是,从来不是说老人就天生,理所应当应该帮助成年人带小孩的。他们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更好,家庭美满,都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甚至为此放弃了晚年的养老生活。因此,不管是外婆带小孩还是奶奶带小孩,我们都应该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在带孩子的事情上发生的意见分歧的话,应该耐心的和老人沟通商量,相互理解。
Ⅸ 中国式富养,害了多少家长和孩子
很多人都说“女孩富养”,也就是要养育女孩,就要创造足够优厚的物质环境,以免长大后为金钱迷糊做了错误选择。
李湘家就是遵从富养女的态度,王诗龄从小到大都被李湘捧在手心里,每次亮相的穿戴都是奢侈品,李湘还爆出给王诗龄每个月添置衣物那些都要花费65万。
她还在在一节目中还自爆一家人的每月伙食费要7万元。读的是国际贵族学校不说,上下学还有加长林肯这样高大上等级的豪车接送,并且还随车配备了保镖。
自从王诗龄参加爸爸去哪儿爆红之后,李湘就带着女儿参加各种商演,小小年纪,就被父母安排的工作填满了自己的童年。
金星在一期节目中曾经点评过李湘的这种教育方式:“小孩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品牌概念,这样做都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心而已。
而李湘回应说:“王诗龄的衣服里确实有比较贵的,因为她妈妈有这个能力!我要让孩子长大后回忆时是快乐的。”
孩子是没办法分清名牌与否的,这样的快乐更多是给孩子的还是给父母的?这样的富养会不会又会不会把快乐完全建立在了物质之上?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真正的富养吗?
不单很多豪门富养孩子,很多“非豪门”也坚持孩子一定要富养的思维。
武汉一位并非大款的“80后”父亲在今年春节长假给四岁女儿七天花掉了3万元的年终奖,但他认为很值得,用他的话说,“女儿一定要富养,全部给她最好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女孩叫小Q,她换过好多的宿舍,因为她总是无法和室友相处。她喜欢使唤同学干活,又不爱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身的公主病,大家都不喜欢她。
开学的时候,他的父母送她,把行李一点一点扛到宿舍,我和班长也来帮忙,可是她就坐在一边玩手机。他的爸爸看上去年纪比较大,想必也是老来得子,对她特别爱护。
小Q从小就以自己为中心,上学后大家似乎并不会围绕着她转,她觉得很受伤,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她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毕业后,小Q很快结婚生子了。可是她和他老公的教育理念很不一样。他的老公认为孩子不应该太溺爱孩子,可是她坚持要让孩子像一个“小王子”一样生活,孩子要什么都有求必应。
孩子上幼儿园后变成问题小孩,不好好吃饭也不好好睡觉,动不动就哭。小Q对孩子的过度富养正一步步扼杀着孩子的成长。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会移植到他们对下一代中。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舍不得打骂,舍不得批评,最后孩子长大后又变成他们的样子去教孩子。
这就是富养思维的接力赛。也有人说,当下中国正流行一个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富养”的女孩,固然不易为了金钱出卖灵魂,可是就能保证她们经受住一切的诱惑吗?
韩国三星公主李富真跟丈夫任佑宰离婚,李富真被对方追讨相当于70亿人民币的分手费,闹得举世震惊。
李富真当年放着青年才俊不爱,偏偏爱上了小保安任佑宰,不管父母反对,坚决嫁之,收获了一个既无能又家暴的老公。
22年后,李富真忍无可忍提出离婚,结果任佑宰以撕她为己任,并声称丝毫没有爱过她,当年是她逼嫁,云云。三星公主的脸,就这样丢光了。
所以,富养的女孩也不不会被富丽堂皇所诱惑,反而会为从没接触过的贫穷所诱惑!唾手可得的不珍惜,得不到的却永远在骚动。
更极端的例子是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一个富养的女孩,父母把她保护得太好了,她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阴暗,有肮脏,有陷阱,有人性的丑陋,更不知道,受穷是什么滋味。
马卡连柯说过,一切的教育都是人格的教育。
对孩子的真正富养,是培养孩子的人格独立。
要说家庭富裕,很少有人能堪比李嘉诚,但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享尽荣华富贵,理所应当做“富二代”。
现在的孩子上学,家长都是车来车送,甚至连书包都替孩子背。而李嘉诚很少用私家车送孩子上学,让孩子们自己做电车、巴士,更别替拎书包了。
现在的孩子回到家里,什么都不用干,最大的劳动怕是用手指滑滑手机,开开电视遥控器。而李嘉诚则要求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小就开始做杂工、做侍应生,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
也是在最近,香港演员蔡少芬在网上晒出自己两个女儿做家务的照片,还配文:“两位姐啊,能节约用水么”。蔡少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6岁,小女儿4岁,小小年纪已学会洗碗了。不少网友纷纷为蔡少芬的教育方式点赞。
人格的独立,更是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不存在尊卑贵贱。
记得小时候,奶奶会恐吓我,不好好读书,就去扫马路,就去当小贩去。可是长大了才明白,职业不存在高低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得先尊重别人。
儿童教育类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她自己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经验是:“把富养理解成舍得花钱就行,这太简单了。而是要用心呵护,对女儿的理解,给予她足够的关爱。
富养就是尽量不给她制造障碍,让她在生活上无忧,幸福感强,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富养。”
富养的正确打开方式,从小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增强她的见识,让她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有智慧,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她自然懂得洁身自好,雍容雅步。
所以,要想实现真正的富养,请你不断的充实自己,先做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父母。
先富养你自己,再来富养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