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史学名着有哪些
尚书》 《春秋》 《春秋》三传 《左传》(附《国语》《国策》) 《史记》上 《史记》中 《史记》下 《汉书》 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 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 《高僧传》、《水经注》、《世说新语
② 中国古代经典着作有哪些
《三海经》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红楼梦》
《世说新语》
《史记》
《资治通鉴》
《淮南子》
《封神演义》
《儒林外史》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长生殿》
《聊斋志异》
《浮生六记》
《论语》
《大学》
《中庸》
《墨子》
《孙子》
《劝学》
《天论》
《九歌》
《九章》
《天问》
《离骚》
《国风》
《战国策》
《楚辞》
《诗经》
《书经》
《礼》
《周礼》
《仪礼》
《礼记》
《易经》
《春秋》
《大学》
《中庸》
《孟子》
《左传》
《国语》
《吕氏春秋》
《山海经》
《战国策》
《玉台新咏》
《乐府诗集》。。。。。。
③ 中国的经典名着有哪些
1、《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3、《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着。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4、《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着。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5、《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④ 中国历史名着哪些
中国历史名着汇总
1、《贞观政要》、(唐朝)吴兢——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和资治手册,康熙、干隆视之为座右铭,日本最高统治者的必读教材,韩国总统金泳三就任之前反复研读。号今天下,莫敢不从。
2、《反经》、(唐朝)赵蕤历代统治者避而不谈,但又不得不读的一部经世致用之书。
3、《官经》、(清)载淳——总结千年政治权术,诠释历朝官训谋略。
4、《盐铁论》、(西汉)桓宽——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政治学术着作。
5、《盛世危言》、(清)郑观应——一部系统论述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振兴中国,影响中国几代志士仁人的重要政治着作。
6、《商君书》、(战国)商鞅——中国最伟大的变法家的兴邦定国之书,虽遭五马分尸,但名垂革新青史。
7、《鬼谷子》、(战国)鬼谷先生——中国先秦时代游说、纵横之学的登峰造极之作,一部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奇书。
8、《人物志》、(三国)刘邵——选贤任能,陈力就列,第一部集名理学大成的人才学专着。
9、《政训》、(南宋)朱熹——一部集中反映儒家为政之道的从政者必读之书。
10、《康熙政要》、(清朝)张——一部记录康熙雄才大略,展示名臣风节的优秀权谋名着兵法名着。
11、《六韬》、(西周)姜太公——独具体系和特色的一部集先秦军事理论之大成的兵家典籍,千百年来武举武科的必读教材。
12、《孙子兵法》、(春秋)孙武——“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中国古代最着名的军事着作,国外多家军事院校的教材,海内外企业家以兵法经营管理的“圣经”,广为流传,备受推崇。
13、《孙膑兵法》、(战国)孙膑——“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中国古代对战争观、战略战术和军队建设有独到见解的不朽军事着作。
14、《诸葛亮将苑》、(三国)诸葛亮——中国军事史上专论为将之道的兵学专着、“将才学”,“统军带兵的将领的必读之书”。
15、《练兵实纪》、(明朝)戚继光——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事训练专着“撼山易,撼戚家军难”,痛击日冠,还我河山。
16、《三十六计》、(南朝)佚名——一部充满玄机的军事谋略学专着,出将入相者必读之书,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商政。
17、《刘伯温百战奇略》、(明朝)刘基——一部集文学价值和军事价值于一体的不朽兵学专着。
18、《八阵图合变说》、(明朝)龙正——中国西代阵法集大成之作。
19、《曾胡治兵语录》、(民国)蔡锷——记录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思想、治兵之法,蒋介石亲笔为本书补辑《治心》、一章法治名着。
20、《唐律疏义》、(唐朝)长孙无忌——中国历史上现存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21、《洗冤集录》、(南宋)宋慈——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着历史名着。
22、《尚书》、(春秋)孔子——“上古之书”,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素以文辞古奥难懂着称。
23、《战国策》、(西汉)刘向——一部展示战国风云历史画卷最精彩的历史着作。
24、《史通》、(唐朝)刘知己——中国史学的网络全书,一书在手,历史全通诸子百家。
25、《周易》、(商朝)姬昌(文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察人事”中国历史上内容博大精深的不朽哲学着作,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
26、《道德经》、(春秋)李耳——又称《老子》、,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对中国人立身处世之道影响最大的“阴谋”哲学,被译为数十种文字,海外发行量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首。
27、《论语》、(春秋)孔子及后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中国儒家学派的基本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中国二千年的“东方圣经”,世界文化史上的不朽丰碑。
28、《孝经》、(春秋)曾参——一部罕见的奇书,帝王将相们多次为其作注,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法宝,“参两仪,长四德,冠五伦,纲维百行,总会六经”,“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令子亡,子不得不亡。”
29、《大学》、(战国)曾参及其门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历史上最系统的政治哲学。
30、《中庸》、(战国)子思——为政者的最高境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范畴中的哲学方法论,能守中庸之道者,必能成安邦定国、振衰起废之大业。
31、《孟子》、(战国)孟轲——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启明星。
32、《庄子》、(战国)庄周——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伟大着作,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寓言文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小说创作的鼻祖,先秦诸子散文中思想性、艺术性最高的作品。
33、《荀子》、(战国)荀卿——先秦诸子学说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哲学、学术思想史上继往开来的不朽丰碑。
34、《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中国先秦杂家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吕不韦说“谁能增删一字,赏赐千金”。
35、《韩非子》、(战国)韩非——法、术、势并重,以“法”治国,弄权之“术”,君王成“势”,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
36、《礼记》、(西汉)戴圣——先帝儒家礼乐治国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中国作为礼义之邦的重要标志佛道名着《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中国最早的道教炼丹专着。
37、《抱朴子内篇》、(西晋)葛洪——一部完整、系统、包罗万象的道教理论专着,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权威着作。
38、《妙法蓬华经》、(北朝)鸠摩罗什——“三乘归一”,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立宗经典。
39、《维摩诘经》、(北朝)鸠摩罗什——中国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作,中国佛教宗派形成的理论依据。
40、《百喻经》、(南朝)求那毗地——东方的《伊索寓言》、,文义浅白易解,喻义广博精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41、《坛经》、(唐朝)六祖慧能——中国佛教史上的经典名着、中国禅宗的奠基之作,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标志之作。
42、《太极图说》、(北宋)周敦颐——中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理学着作、中国儒、道、释三教合一的直观反映。
43、《太上感应篇》、(北宋)李昌龄——中国道教内丹学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研究的重大突破蒙学名着。
44、《千字文》、(南朝)周兴嗣——中国最早问世的一部优秀童蒙读物,文笔优美,语言洗炼,流传海外,独领风骚。
45、《百家姓》、(北宋)钱唐老儒——与三字经、千字文鼎足而立的优秀童蒙读物,千古传诵,琅琅上口。
46、《增广贤文》、(清代)周希陶——凝聚前人智慧,代表百家思想,处世、经验、智慧、原则的总结,通俗易懂,流传至今。
47、《幼学琼林》、(明朝)程登吉——“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读本,蒙学读物的网络全书。
48、《龙文鞭影》、(明朝)萧良有——一部颇富鞭策、启迪意味的优秀童蒙读物。
49、《声律启蒙》、(清朝)车方育——一部专门训练儿童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一部独具一格,历久不衰的优秀童蒙读物。
50、《三字经》、(清朝)区适子——“人之初,性本善”,代表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最高水平的一部经典读物,流传最广、家喻户晓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51、《格言联壁》、(清朝)山阴金——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凝聚古代先哲智慧的优秀蒙学读物家训名着。
52、《孔子家语》、(西汉)孔安国——与《论语》、相映成趣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孔氏家学的珍贵文献。
53、《颜氏家训》、(北朝)颜之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专着。
54、《袁氏世范》、(南宋)袁采——一部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于立身处世之道反复详尽”的家训经典。
55、《温公家苑》、(北宋)司马光——一部因《资治通鉴》、名气太大而不太为人注意,但又“有补于世道人心非浅”的家训经典。
56、《治家格言》、(清朝)朱柏庐——“微言大义”,深得治家之道的精髓,一部不可多得的害训读物。
57、《郑板桥家书》、(清朝)郑板桥——扬州八怪之首,难得其家书也是一怪。
58、《曾国藩家书》、(清朝)曾国藩——中国历史上一部前无古人,垂鉴后世的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家书,毛泽东、蒋介石均备加推崇。
59、双节堂庸训》、(清朝)汪辉祖——一部融“圣贤书”与“人间事”于一炉,对普通家庭产生重要影响的家训经典处世名着。
60、《菜根潭谭》、(明朝)洪应明——一部融汇我国传统名家名派言论精华的优秀格言书,入世出世、修心养性、心人为善者必读之书。
61、《小窗幽记》、(明朝)陈眉公——一部广博精微的立身处世之学。
62、《围炉夜话》、(清朝)王永彬——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秘笈文学名着。
63、《诗经》、(春秋)孔子——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4、《楚辞》、(战国)屈原、宋玉等——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
65、《文心雕龙》、(南朝)刘勰——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划时代作品,第一次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起中国文学理论体系,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
66、《千家诗》、(南宋)刘克庄——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唐宋诗选本、不可多得的童蒙读物。
67、《绝妙好词》、(南宋)周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新代词选之一,集南宋婉约、格律派词作之精华。
68、《郁离子》、(明朝)刘基——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中国古代寓言的不朽丰碑。
69、《曲品》、(明朝)吕天成——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曲论专着。
70、《唐诗三百首》、(清)孙洙——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71、《人间词话》、(清)国王维——中国最后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古典词学专着,代代传阅,历久不衰学术名着。
72、《论衡》、(东汉)王充——秦汉时期最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专着。
73、《近思录》、(南宋)朱熹——中国儒学史上理学的经典之作。
74、《传习录》、(明朝)王守仁——一部同程朱理学叫板,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的着名哲学着作。
75、《焚书》、(明朝)李贽——中国封建时代异端学说的滥觞。
76、《闲情偶寄》、(清明)李渔——清初学术界的《吕氏春秋》。
77、《金圣叹读批〈水浒传〉》、(清朝)金圣叹——一部扑面而来,颇具真人气息的评点。
78、《清代学术概论》、(清朝)梁启超——中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的着作异域风情。
79、《大唐西城记》、(唐朝)玄奘——现存规模最大的反映周边列国状况的风土人情专着,真“唐僧”的“西游记”。
80、《岛夷志略》、(元朝)汪大渊——中国元代航海家的壮举,历述九十九国社会,政治、经济、风土人情概貌,被译为英、法、日等多国文字,蜚声海内外的一部异国风情录中医名着。
81、《黄帝内经》、(战国)佚名——中国最早的中医学理论专着,奠定中国数千年中医理论的基础,指导中国数千年医疗临床的实践。
82、《神农本草经》、(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着。
83、《脉经》、(西晋)王叔和——中国现存最早系统叙述脉学的医学专着网络名着。
84、《考工记》、(西周)周公——中国最早的一部科学文献。
85、《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农书。
86、《梦溪笔谈》、(北宋)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着之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87、《新仪象法要》、(北宋)苏颂——领先世界水平,内含世界上最早的星象图、最早的跟踪观测星体的天文仪器图、中国最早的机械图纸的天文学着作。
88、《教书九章》、(南宋)秦九韶——世界数学史上最传大的数学理论专着之一。
89、《农桑辑要》、(元朝)司农——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90、《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科技网络全书,“国故有最值得赞许的一部科学典籍”,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着之一综艺名着。
91、《乐记(西汉)刘德毛生——先秦至汉初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92、《茶经》、(唐朝)陆羽——中国第一部茶叶专着。
93、《书谱》、(唐朝)孙过庭——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瑰宝。
94、《桔中秘》、(明朝)朱晋桢——中国象棋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棋谱。
95、《园冶》、(明朝)计成——一部文化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造园学专着。
96、《芥子园画传》、(清朝)王概等——中国书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启蒙教材。
97、《景德镇陶录》、(清朝)蓝浦郑廷桂——中国第一部全面阐述景德镇古瓷业的专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
98、《弈理指归》、(清朝)施定庵——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围棋专着。
按照类别来分
一、权谋名着:《贞观政要》、《反经》、《官经》、《盐铁论》、《盛世危言》、《商君书》、《鬼谷子》、《人物志》、《政训》、《康熙政要》。
二、兵法名着:《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诸葛亮将苑》、《练兵实纪》、《三十六计》、《刘伯温百战奇略》、《八阵图合变说》、《曾胡治兵语录》。
三、法治名着:《唐律疏义》、《洗冤集录》。
四、历史名着:《尚书》、《战略策》、《史通》。
五、诸子百家:《周易》、《道德经》、《论语》、《孝经》、《大学》、《中庸》、《孟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礼记》。
六、佛道名着:《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百喻经》、《坛经》、《太极图说》、《太上感应篇》、《性命圭旨》。
七、蒙学名着:《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三字经》、《格言联壁》。
八、家训名着:《孔子家语》、《颜氏家训》、《袁氏世范》、《温公家苑》、《治家格言》、《郑板桥家书》、《曾国藩家书》、《双节堂庸训》。
九、处世名着:《菜根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
十、文学名着:《诗经》、《楚辞》、《文心雕龙》、《千家诗》、《绝妙好词》、《郁离子》、《曲品》、《唐诗三百首》、《人间词语》、《东周列国志》(余邵鱼)、《西游记》(明 吴承恩)、《三国演义》(明 罗贯中)、《水浒传》(明 施耐庵)、《桃花扇》(清 孔尚任)、《红楼梦》(清 曹雪芹 高鹗)、《官场现形记》(李宝嘉);“儒林”指《儒林外史》(吴敬梓)、《金瓶梅》(兰陵笑笑生)、《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 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 凌蒙初) 、《今古奇观》(包翁老人)、《聊斋志异》(蒲松龄)、《史记》(司马迁)、《西厢记》(王甫实)、《镜花缘》(清 李汝珍) 等等。
十一、学术名着:《论衡》、《近思录》、《传习录》、《焚书》、《闲情偶寄》、《金圣叹读批〈水浒传〉》、《清代学术概论》。
十二、异域风情:《大唐西域记》、《岛夷志略》。
十三、中医名着:《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脉经》。
十四、网络名着:《考工记》、《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新仪象法要》、《数书九章》、《农桑辑要》、《天工开物》。
十五、综艺名着:《乐记》、《茶经》、《书谱》、《桔中秘》、《园冶》、《芥子园画传》、《景德镇陶录》、《弈理指归》。
⑤ 中国历史巨着
一、《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着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其派驻国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后人根据左丘明的讲史记录和其他史官留下的各种材料整理成《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三、《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四、《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
五、《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着,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其不完整,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
⑥ 中国十大名着有哪些
链接:
《世界名着》指2000年,根据《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组织的横跨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精选出的十部经典长篇名着
⑦ 中国名着有哪些
中国名着有非常多部分如下:
1.《烈女传》(西汉)刘向
2.《搜神记》 (晋)干宝
3.《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
4.《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
5.《莺莺传》唐元稹
6.《西游记》吴承恩
7.《三国演义》罗贯中
8《水浒全传》施耐庵
9.《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10.《醒世恒言》冯梦龙
11.《警世通言》 冯梦龙
12.《喻世明言》 冯梦龙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着,简称四大名着,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着。
【1】《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⑧ 有关中国近代史历史的名着有哪些
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全书约70万字。198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然后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字体较大(4号字)的版本,不久红旗出版社还出了这部书的简本。
2、《中国近代史新编》
《中国近代史新编》是2007年6月1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苑书义。本书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历史。
3、《帝国主义侵华史》
《帝国主义侵华史》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丁名楠、余绳武、张振鹍、沈自敏、贾维诚、康右铭、李明仁。本书包括了从1840到1895年,即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这个历史时期。
4、《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
《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是199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孟雪。
5、《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本书是李育民从事中外条约研究的第一部着作,旨在从国际法和制度的角度探讨不平等条约,解析中国主权所遭受的侵害,揭示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内涵。
⑨ 我国古代的历史名着有哪些
《四书》《五经》 《诸子集成》 《诗经》
《左传》 《国语》 《晏子春秋》
《楚辞》 《春秋三传》 《吕氏春秋》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老残游记》 《红楼梦》 《懦林外史》
《聊斋志异》 《拍案惊奇》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金瓶梅》 《古今小说》
《清忠谱》 《西游记》 《桃花扇》
《汉宫秋》 《长生殿》 《牡丹亭》
《墙头马上》 《赵氏孤儿》 《梧桐雨》
《救风尘》 《望江亭》 《西厢记》
《霍小玉传》 《莺莺传》 《 窦娥冤》
《枕中记》 《柳毅传》 《李娃传》
《永乐大典》 《古文观止》 《四库全书》
《太平御览》 《梦溪笔谈》 《资治通鉴》
《搜神记》 《文心雕龙》 《全唐诗》
《三国志》 《玉台新咏》 《史记》
《列子》 《乐府诗集》 《世说新语》
《汉书》 《四史》 《后汉书》
《二十四史》 《淮南子》 《古诗十九首》
《山海经》 《战国策》 《论语》
⑩ 中国四大古典名着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着,简称四大名着,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着。
1、《水浒传》
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
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
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着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西游记》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着,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
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10)中国历史名着有哪些扩展阅读:
“四大名着”名称来源
“四大名着”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
西游与金瓶梅也……”当时已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和流行。
后来,清干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逐步取代了《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书”的说法。
“四大名着”全称“四大古典文学名着”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自然也不会早了。因此,“四大名着”(四大奇书)的提法一定是出现在《红楼梦》成书之后。
相较于“奇书”,“名着”的称呼更有文化意味,更强调在文化上的成就,四大名着不是某个人定下来的,而是在流传过程中广大读者研究、解读、衡量后评定出来的。
四大名着承载了许多文化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对许多人的思维智慧、为人处世方式产生了影响,对往后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政治生态变化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的四大名着公认为:《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是上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四部名着的时候定名为“四大名着”,从此定名)。
四大名着是中国名着之一现乃至全人类共同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大创举。
研读中国四大名着,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