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红星照耀中国写的诗有哪些

红星照耀中国写的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1 00:38:56

⑴ 红星照耀中国里海伦写的诗

美国青年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⑵ 红星照耀中国好句,3句以上,一定要有赏析。

1、 在“红星”向世界传播的7多年时间里,斯诺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一个真实的“红色中 国”,还包括大量的新闻照片、毛**的长征律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等。

2、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星”为顺利出版而化名的中译本《西行漫记》,以及相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红旗下的中国》等都曾被查禁。直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上海和香港又出现了《长征25里》等几个新版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多场政治运动中,出自外国人之手的“红星”一度在中国国内渐受冷落,但在世界各地依然风行畅销。直至上世纪7年代初,斯诺的再一次访华,“红星”得以作为“内部刊物”再度印发。

3、 改革开放后,“红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复社胡愈之团队的译本外,又多了董乐山的新译本。到1984年新华出版社推出《斯诺文集》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得以恢复,“西行漫记”转为副题,这一年仅文集征订就超过285册。

4、 “红星”畅销世界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都曾阅读这本书,它成为促使他们下决心来华工作的主要动因之一;从二战时期,到上世纪末,美国多任总统承认曾阅读“红星”,这本书也成为他们决策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参考;在日本、韩国,学者也把阅读“红星”作为了解2世纪中国的“一把钥匙”。

⑶ 红星照耀中国里的经典名句

01、 在“红星”向世界传播的70多年时间里,斯诺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还包括大量的新闻照片、毛**的长征律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等。
02、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星”为顺利出版而化名的中译本《西行漫记》,以及相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红旗下的中国》等都曾被查禁。直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上海和香港又出现了《长征25000里》等几个新版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多场政治运动中,出自外国人之手的“红星”一度在中国国内渐受冷落,但在世界各地依然风行畅销。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斯诺的再一次访华,“红星”得以作为“内部刊物”再度印发。

03、 改革开放后,“红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复社胡愈之团队的译本外,又多了董乐山的新译本。到1984年新华出版社推出《斯诺文集》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得以恢复,“西行漫记”转为副题,这一年仅文集征订就超过28500册。

04、 “红星”畅销世界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都曾阅读这本书,它成为促使他们下决心来华工作的主要动因之一;从二战时期,到上世纪末,美国多任总统承认曾阅读“红星”,这本书也成为他们决策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参考;在日本、韩国,学者也把阅读“红星”作为了解20世纪中国的“一把钥匙”。

⑷ 《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最让人感动的细节括古诗是什么

周恩来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一个特点,善于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呼。如,他称黄炎培为“黄任公”、称齐白石为“齐老先生”、称炊事员为“某师傅”,等等。对同一对象,有时候也采用不同的称呼。如,新中国成立前,周恩来尊称宋庆龄为“孙夫人”;她成为国家领导人后,称其为“宋副主席”;向她通报党内重要情况时,则称其为“庆龄同志”。周恩来以此来表达自己亲切、热情或者严肃的情感。
周恩来与郭沫若相识在1926年3月。两个人从此结成了深厚的情谊——既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政治部第三厅负责宣传工作,周恩来推选善于鼓动宣传的郭沫若担任厅长。郭沫若虽然敬重周恩来,但是却不愿担任这一职务,认为在国民党领导下工作是耻辱之事。周恩来耐心地说服郭沫若:“我们拿着第三厅这个招牌,就可以用政府的名义组织团体到前线去,也可以到后方的城市、乡村去,公开地、合法地、名正言顺地进行宣传。”郭沫若答应“考虑考虑”。但是在老朋友的宴席上,郭沫若喝醉了,大骂了一通“政客”,包括他自己。为此,周恩来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不寻常的信:“沫若同志:你不是滑头,你太感情了一点。廿七·一·卅一 周恩来”。
之前,周恩来给郭沫若写信,都是亲切地称“沫若”、“沫若兄”,落款自称“弟豪”(注:周恩来,曾用名伍豪)、“弟恩来”。这封信只有一句话,开头则称“同志”,落款写全名,表明了周恩来严肃的态度,并温和地批评他不要任性,要用革命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郭沫若阅信深思后,决定接受周恩来的建议,就任第三厅厅长。
称呼是人际关系中传情达意不可缺少的手段。领导者对不同的对象讲话时,要注意其身份、职业、年龄以及场合等差异,恰当地使用称呼,该亲切的时候就亲切,该严肃的时候就严肃。这样,可以有效地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还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⑸ 《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着。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美国着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5)红星照耀中国写的诗有哪些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着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

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⑹ 《红星照耀中国》每章的精彩片段,名言警句,诗词句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⑺ 《红星照耀中国》共有几篇

《红星照耀中国共》十二篇
十二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性。

(7)红星照耀中国写的诗有哪些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着,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⑻ 《红星照耀中国》里的好词佳句和好段有哪些

好词
视死如归 忠勇双全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舍生忘死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威风凛凛 意气风发 爱生如子 孜孜不倦 滴水穿石 志存高远 手足情深 锲而不舍 文质彬彬 两袖清风 冰清玉洁 不耻下问 持之以恒 学而不厌 精益求精 通宵达夜 精忠报国 碧血丹心 一言九鼎 忧国忧民 忠心耿耿 虚怀若谷 礼贤下士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才华横溢 兰质蕙心 才高八斗 着作等身
好句好段
1、 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2、 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但当时他的大军已经完全溃不成军,军心涣散。

3、 有一个很有造就的社会科学家名叫列宁。他曾写道:“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4、 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先的先锋队也这能表达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

5、 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至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文化据为己有,以此来作为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文化,而且甚至要把大众理想化。

16、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的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剿匪。

17、 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得跟在他旁边走得“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

18、 他似乎很像子南开大学时期演讲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9、 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文化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文化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

20、 没有什么人给他出主意,因此他到上海的时候唯一的武装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

⑼ 红星照耀中国第六章好段加赏析,只用一段,赏析长点,急

好句1.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迹。

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在这里饱食终日的外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小的世外桃源里,过着喝威士忌酒,掺苏打水,打马球和网球,闲聊天的生活,无忧无虑虑的完全不觉得这个伟大城市的无声的绝缘的城墙外面的人间脉搏,许多人也确实是这样。
2.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着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阅读全文

与红星照耀中国写的诗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星座精灵什么功效 浏览:125
印尼进口喜达怎么样 浏览:77
去英国看时装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653
印度女演员怎么选的 浏览:876
印尼为什么在印度 浏览:549
中国企业如何发展存缺口 浏览:765
意大利停工工资怎么办 浏览:69
伊朗的博客是什么意思 浏览:569
自驾去越南怎么住宿 浏览:180
伊朗的大使馆是哪个国家 浏览:858
越南买一瓶矿泉水多少钱 浏览:354
一块钱换算多少越南盾 浏览:63
出口伊朗需要什么产地证 浏览:718
乐陵在中国哪个方向 浏览:13
英国为什么有妥协性 浏览:184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确诊后怎么办 浏览:936
意大利什么东西最值得买 浏览:894
中国的花一共有多少品种 浏览:483
印尼煤矿上班什么情况 浏览:247
美国ems寄到中国要多久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