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2、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3、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5、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B.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日期排列有哪些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1月11日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发动步伐和西征,捻军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
1853年-1876年 云南彝族人民起义
1855年-1872年 贵州苗族人民起义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云南回族人民起义
1957年-1863年 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抗击中外反动军队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1859年 洪仁\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 北京政变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61年 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中国第一台蒸气机制成,陕西、甘肃回族人民起义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新疆维吾尔等族人民起义
1868年捻军起义失败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
1885年 《中法新约》、《中日天津条约》签订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中国军民反抗日本占领台湾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国民党成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5年-1916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1918年 护法运动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束
6月3日 上海工人大罢工
1920年夏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
秋 毛泽东在湖南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1月-3月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7月 中共“二大”召开
9月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二七”大罢工
6月 中共“三大”召开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先生逝世
5月30日 发生“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5年6月-
1926年10月 香港工人大罢工
1926年3月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蒋介石策动“中山舰事件”
5月 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
7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6年10月-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1月 武汉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月 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
第 二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义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在汉口)
9月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
12月11日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9年12月 古田会议召开
1930年3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冬-
1931年秋 中央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11月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3月 日本操纵的伪“满洲国”成立
1933年春 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1934年10月 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召开
2月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
10月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爆发
12月 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6年5月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
10月 全国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2月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 日 战 争
1937年7月7日 “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
7月15日 中共提出国共合作的抗日宣言
8月13日 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
8月 中共洛川会议,颁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9月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10月 八路军创立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胜利
5月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0月 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
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9年底 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1月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8-11月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941年1月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采取“三三制”原则,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进行反“扫荡”斗争,保卫解放区
1943年6月-7月 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
1944年9月 林伯渠代表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开
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第 三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8月28日-
10月10日 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0月中下旬 上党、邯郸战役,粉碎国民党的局部进攻
12月 昆明学生发动“一二·一”爱国运动
1946年1月10日 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
政协会议开幕
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
12月 北平学生发动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
1947年2月28日 台湾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
3月-7月 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5月 全国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6月30日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7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0月 《中国亿解放军宣言》发表
中共宣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1948年9月-11月 辽沈战役
11月-
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12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9年3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而进军令,解放军渡江作战
4月23日 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结束
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C. 中国近代史的大事年表(1840年至1949年)
1、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3、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5、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
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一南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四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第一次鸦片战争
D.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Opium War),即第一次鸦片战争(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5、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四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一南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中国成立
E. 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到1949),重要事件如下: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 北京政变
1861年 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F. 中国近代史发生的大事
1、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2、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Opium War),即第一次鸦片战(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4、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5、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G.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年
1月29日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水勇夜袭长沙湾运销鸦片的走私船,烧毁烟船23艘。
2月25日 英军向虎门发起攻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守卫炮台,与敌人殊死格斗,身负重伤,后壮烈殉国。
6月22日 英国东方远征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大炮540门,集结于广东珠江口海面,宣布28日封锁广州。战端遂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7月6日 英军攻陷浙江舟山岛上的定海,后英军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恫吓北京清政府,致使清政府答应撤办林则徐、邓廷桢。
8月6日 英军抵达天津大沽口外炫耀武力,并致函清政府,诬称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凌辱”、“残害”了英国官员,要求“昭雪”。同时,提出割地、赔款等无理要求。
8月30日 琦善与查理?义津在大沽海滩帐棚会晤。琦善转述道光帝答复英方的内容,强调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办理不善”,今后一定“秉公查办”,为英国“代伸冤抑”。英方得此答复后,决定撤军南下。
1851年
1月11日 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
1852年
11月24日 厦门市1500余华工,抗议英商合记洋行掠骗华工,在合记洋行门前示威。英海军向群众开枪,打死8人,激起厦门人民的愤怒。民众愤起拆毁英国洋行,迫使其终止掠夺华工的活动。
1853年
4月23日 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4年
2月16日 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占汉口、汉阳,并分兵南下,直逼长沙。曾国藩因损兵折将曾投水寻死被救。后西征军在湘潭战败,退守岳州(今岳阳)。
1856年
2月29日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省西林县境内进行间谍活动,该县知县张鸣风将马赖等26名不法教徒逮捕,并将马神南等3人处死。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打着“为保卫圣教而战”的旗号,次年勾结英国向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0月8日 清朝广东水师从停泊在广州黄埔港的商船亚罗号上查出海盗嫌疑犯梁明太等12人,并将其逮捕。该船是中国人苏亚成的商船,为走私方便,曾向香港英国当局领过一个通航证。广东水师在船上搜查时,该证件已过期失效,船上不应再悬挂英国国旗。但是,英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故意挑起事端,诬称中国水师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此即“亚罗号事件”,英国以此为借口,派军舰进入珠江、炮轰广州,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0月21日 英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向两广总督叶名琛送交最后通牒,要求叶名琛放还因亚罗号船事件逮捕的全部水手,并赔礼道歉。叶名琛被迫答应全部条件,将12名被捕中国走私船水手交还。但巴夏礼借口礼貌不周,拒不接受。后英舰开入珠江,炮轰广州。此事英侵略者纯系寻找侵华借口。
1858年
1月5日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清廷两广总督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定”,同广东政府要员一起被俘,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囚禁。后病死于加尔各答。
4月13日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派兵舰抵大沽口,在大沽口外驻兵。英、法、美、俄四国公使亦先后到达大沽口外,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恫吓和外交讹诈。
5月28日 沙俄用武力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其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中国黑龙江省瑷珲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等条款。当时,清政府一度拒绝批准该约,至1860年被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时才承认该约。
5月20日 英、法联军20余艘军舰炮击大沽炮台,清朝驻防军奋起还击,激战2小时,击伤敌舰3艘,毙、伤敌军百余人。后清军溃散,提督张殿元等不战而逃,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直逼天津城下。恭亲王奕?说:大沽未败之前可以抵抗,也可以和谈;大沽失败之后,只能求和而不可抵抗了。清政府被迫派使臣求和。 2楼
6月12日 沙俄军队强占乌苏里江口的伯力,改名为哈巴罗夫。1893年,又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6月13日 清政府钦差大臣桂良等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允许俄国在上海、广州、台南、宁波、福州、厦门、琼州等7处口岸通商与停泊兵船;若别国在中国开设口岸,沙俄享有最惠国待遇;沙俄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实行领事裁判权,沙俄可在中国内地传教等条款。
6月18日 清政府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中美和好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清政府倘允许其它国家公使驻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增开潮州、台南为通商口岸;耶稣教教士可在中国自由传教;确定领事裁判权;扩大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6月26日 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英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事;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清廷向英国赔款400万两白银;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6月27日 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法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岸设领事;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南京为通商口岸;天主教教士可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清廷向法国赔款200万两白银等条款。
1860年
5月23日 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1864年,在昆山解散。
8月21日 英法联军一万余人向大沽炮台发起攻击,清军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后因炮台火药库起火,敌军趁势猛攻,炮台失守。
9月18日 随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额尔金侵华的翻译主任巴夏礼,在北京通县被清军捕获,后释放。巴夏礼竭力支持额尔金焚毁圆明园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9月22日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等逃往热河,派恭亲王奕沂留京媾和。
10月6日 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面对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自由抢劫3天。园内收藏的所有金银珠宝、文物古籍、国宝奇珍,被洗劫一空。一些搬不动的古铜器、名瓷器、珊瑚屏风、象牙雕刻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18日,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3000余名英军手执火把冲入园内,千焰万火腾空而起,使之变为残垣断柱,一片废墟。
10月24日 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中英北京条约》。该条约将《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400万银两增加到800万两;英国可以在华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将天津开为通商口岸等。
10月25日 清廷钦差大臣奕沂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中法北京条约》。该条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有效外,又扩大了法国的侵华权益:将《天津条约》赔款200万银两增加到800万两;赔偿过去没收的天主教产;法国可以在华招募华工出国;将天津开为通商口岸等条款。
11月14日 清廷钦差大臣奕沂与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该条约除确认《瑷珲条约》有效外,沙俄又获得如下侵略权益:清廷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将喀什噶尔开为陆路商端口,并准许沙俄在喀什噶尔、库伦等地设领事;沙俄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等。
1871年
7月4日 沙俄出兵强占伊犁,野蛮屠杀当地居民,并宣布永远占领伊犁地区。
1872年
4月30日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着名日报《申报》,由美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刊。1909年,该报刊被席裕福收买。1913年,转给史量才接办。“九·一八”事变后,曾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和进步倾向,后史量才被国民党暗杀。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南京国民政府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后,《申报》停刊。该刊历时78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1874年
5月23日 沙俄拒不交还伊犁,清廷命左宗棠率部西进,收复失地。
10月31日 清政府派恭亲王奕沂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其内容主要有:规定日本从台湾撤军,清政府付白银50万两给日本等。由于该条约中载有台湾居民对“日本国属民”(琉球船民)等“妄为加害”字样,后日本以清政府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为依据,以武力吞并琉球。
1875年
2月21日 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和柏朗未经清政府同意,擅自率193人的武装“探路队”从缅甸闯入中国,经过云南腾越(今腾冲)地区的曼允时,受到当地群众和清军阻挡,马嘉理开枪打死中国居民,致使愤怒的群众自卫还击,马嘉理被打死,英军被逐回缅甸。此即马嘉理事件。
5月3日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旋即进军南疆,霸占我国新疆十二年的外国侵略者阿古柏贩亡。至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左宗棠西征,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新疆的阴谋,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
1876年
9月13日 中、英两国政府代表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增辟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国可派员“观审”等条款。
1878年
11月14日 德国以2名传教士在曹州巨野(山东)被杀为由,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攻占胶州、即墨等地。史称胶州湾事件,又称巨野教案。
1881年
2月20日 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了伊犁地区。在这之前,沙俄出兵强占中国新疆伊犁地区,长达11年之久。
1883年
5月19日 刘永福率黑旗军与法侵略军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展开激战,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军官30余人,士兵200余人,法军司令海军上校李威利被黑旗军战士砍死。后黑旗军在临洮又大败法军,收复州县10余个。
12月11日 法军突然向驻红河三角洲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于是爆发了中法战争。该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至1884年5目,战场局限在越南北部和红河三角洲;第二阶段从1884年8月至次年4月签订停战协定,战争在越、中两个战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