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绘画特点有哪些

中国绘画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1 23:31:34

❶ 中国绘画风格艺术特点有哪些

古老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及优良传统的中国画艺术发展到现代,从内容到形式及各种表现手段,都可谓五花八门、绚丽多彩。门类之多自不必说,光在风格上就成千上万。“风格”在中国画里指的是作品的“艺术风格”。 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面目,如黄宾虹的厚润、李可染的苍雄、傅抱石的潇洒、潘天寿的老辣等等。—个画家在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审美追求。同样的题材,由不同的画家去表现,风格也会各不相同。例如画马,唐代韩幹的马具雄健丰满的风骨,宋代李公麟的马则有俊健不凡的风貌,现代徐悲鸿的马则表现出刚健奔放的风格。这些都印证了石涛所说“画中有我”始能“自成一家”的道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阅历学养、气质个性等千差万别,生存环境或师承等也不一致,这些都是产生不同艺术风格的根源所在。比如:由生存环境所致,得意的皇帝赵佶,作品富丽典雅;而亡明皇室后裔朱耷,满腹的哀怨与伤感,画风则狂怪冷峭。另有五代的两位画家,“黄筌富贵、徐熙野逸”。黄筌是皇家画院的画家,画的是禁御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之类;徐熙是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画江湖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所以二人作品就呈现出“富贵”与“野逸”之别。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南北有着相对的差异,并一直贯穿体现到人文世相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性格上南细北爽,语言上南繁北简,文学上南骚北风,居宅上南敞北实,饮食上南甜北咸……鲜明对比的南北风土人情,使中国文化形态的整体构成格局如“阴阳”相反相成、互逆互动、美妙绝伦。这些自然、人文以及地域的差异性,在中国画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地域而言,许多画家的艺术风格都明显地受到地域的影响,带有地域特色,尤其是南北特色更为明显。如五代至北宋,“北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画风刚健,气势雄浑,磅礴浩大,笔力遒劲,多画全景,多用面皴;“南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气象清润,景象空灵,笔法灵秀,韵味悠长,平淡天真,意趣高古,善写平淡浑朴景致,善用线皴。由于地域或师承等原因,除了个人风格有差异之外,还具有许多共性之处。如“岭南画派”虽然画家不少,也各有面目,但他们有重视生活、重视写生、吸收西洋营养等共性,因而产生了流派风格。 除了个人风格、流派风格之外,在一个历史时期内,还有一个总的艺术特征,这就是时代风格,也叫时代气息。时代风格是多样性中统一的主导风格。由于艺术家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风尚、艺术思潮等等必然对艺术家有所影响,必然反映在作品之中。例如秦汉艺术淳厚质朴、深沉雄大;唐代艺术豪华壮丽、雄浑奔放,尤其是盛唐绘画,形象丰满,构图宏伟,色彩绚丽,线条遒劲,展示出太平盛世、国富民强的进取精神;清代的山水则表现出气韵苍润,简淡清秀。时代的风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而民族风格是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的本民族的艺术特征,由本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尤其是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和艺术特点等因素决定。中国画不论从内容到形式、从笔墨到技法、从材料到装潢,都不同于西洋画,这是与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人民气质、审美观念等共同孕育而逐渐形成的。可以说,中国画就是体现着民族风格的绘画。 比较、分析现代中国画,不管风格有多少,但技法上总离不开点皴、线皴和面皴以及勾、皴、擦、点、染相结合的传统方法,而最后产生的是不同的感觉,或曰风格。如按创作思想及艺术倾向分,中国画大体有三种形态风格。一种是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等为代表,坚守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同时对西画也进行吸收。这是一条大器晚成、长水有源、大树有根的成功之途。一种是以高剑父、高奇峰、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等为代表,在中西绘画融合中求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科学地吸纳西画好的东西,补中国画的不足,特别是对画面构成性和视觉冲击力的吸纳。因中国社会现实与文化大氛围的需要,这种以提倡写生来诠释传统画学中。

❷ 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有:

①、追求神似,注重意境;

②、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③、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

1、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2、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3、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4、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着。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2)中国绘画特点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

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

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着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❸ 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着。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着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着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中国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❹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的构思

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的造型规律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

三、多点透视、计白当黑的构图法则

中国传统绘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

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的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

六、诗书画印纸笔的独特形式

只有中国传统绘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传统绘画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中国传统绘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效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

(4)中国绘画特点有哪些扩展阅读

欣赏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画工

画家作品,可表现出作者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印章

画面上常见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装框

中国画装裱独具一格,常见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表现,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

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画家张宏所作的《村径柴门图》,画家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

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折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❺ 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中国绘画艺术
艺术特点: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
兼工带写
三种形式。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一般来讲,人物画是最难画的,山水画次之,最简单的是花鸟类。
从构图上来看,
中国画的构图
一般不遵循
西洋画

黄金律
,图象中的长宽比例经常是“失调”的,因为中国画历来重视表现图画的意境画者的主观情趣,而对构图的把握往往不够重视。
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西洋画多用
焦点透视法
,好比照相一般,固定在一个点上,摄进
取景框
里的便可以显现出来,没有摄入的也便不可能表现在图画上。
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
散点透视
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
张择端
的《
清明上河图
》,用的就是
散点透视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中国绘画非常讲究。用笔方面,什么时候该重、轻、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中国绘画都是很讲究的。要达到用笔的流畅准备以及运用自如,很重要的在于平时的绘画训练和经验积累,非一时能全面掌握。

❻ 中国画有什么特点

‍‍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

‍‍

❼ 中国画有哪些特点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其所用墨讲求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❽ 中国绘画的特点

一 · 中国画的特点
1·首先,中国画同西洋画相比,在使用材料、工具方面不同。中国画所使用的笔、墨、纸、砚、色等传统工具材料,经过数代劳动人民及书画家的努力,不断改进完善,已达到高度的和谐完美的程度,设想要完成一幅中国画离开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浓黑而具有光泽的墨,洁白而细腻的宣纸,淡雅而又富于装饰效果的矿、植物颜色,是绝对办不到的。虽然,现代我国的成千上万的画家,都在绞尽脑汁不断探求各种新的材料、工具和技法的创新,但也只有局部的一两个方面的变化,同时也不是主流。大量考古及资料证明,传统材料工具的使用已经在中国延续数千年,其民族特色历久不衰,根本就在于其强大的生命力。
2·中国的笔墨技法与西画不同,引中国书法用笔入画,追求绘画的形式意味和个性表现。正所谓“书画同源”,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从初始以来,一直是亲如联袂,密不可分。笔墨作为中国画艺术表现手法,虽然只是局部,而不是全局,但笔墨作为中国画关键一环,却在每一笔、每一划中浸透了中国画的全部特征。如中国画线条追求的是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虫蛀木的艺术效果;追求书法用笔、刚柔劲健、毛涩圆厚、快慢轻重、提按顿挫的变化;追求用墨的干、湿、浓、淡、重、焦、枯、润的韵味;追求笔、墨、色在宣纸上出现的自然复杂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情趣。一幅好的中国画,无论从整体欣赏或从局部欣赏,每一个线条讲究意在笔先,意到笔不到,每一块墨迹甚至每一个苔点,它的抽象美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画家的功力,都会给观者以无可言状的感染与享受。
3·中国画的意境追求的是诗的意境,空阔流动的意境,不受真情实景的制约,不受光源、透视、投影的约束,讲究以线界形,散点透视,写其意而不重其形,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似与不似之间”。敢于用浪漫的手法删繁就简,大胆提炼取舍,以小胜大,以少胜多,计白守黑,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4·中国画有独特的表达思想内涵的方法,画家可以通过熟练驾驭笔墨的能力,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怒、或歌颂、或宣泄,通过大胆的以意写形,大胆的夸张变形,在笔下得以自然的流露,直抒内心情感,而被描绘的客观实体却退归次要地位。如清初‘四僧’画鸟画鱼,常画成白眼看天,借以体现其傲世不群的气质和隐喻地抒发其对清政府愤懑不平之气。历代文人喜画清瘦的梅、兰、竹、菊,寓意自己的清高、无为。透过恬淡的笔墨,体现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在野文人和士大夫的人生观和处世思想。笔墨当随时代,运用传统的笔墨,挥写现代丰富多彩的画卷,反映新时代的生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同样的笔墨工具,同样的题材,又可以赋予它不同的思想内涵,如:山水表现时代风貌,画竹表现虚心向上,画梅表现傲骨风姿,画牡丹表现欣欣向荣等等不一而足。
5·中国画有其独特的构图手法,根据内容和题材需要安排画面,苦心经营。在穿插引破、疏密聚散和大与小、多与少、纵与横、长与短中造险破险,在和谐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一幅画的定局首先要有势,即总的趋势。特别是花鸟画构图,还要注意适当运用引、伸、回、堵、泻的手段,防止出现花木枝条的平行、对称、相等、均衡的通病。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集中四时花卉于同一画面,聚险峰、奇树于一体,根据画面需要安排布局。
6·中国画熔诗、书、画、印为一炉,也是其它绘画所绝无仅有的。宋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当时许多画家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又擅治印。将诗书、题跋、篆刻引入画面,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完美性。使诗书画印结合的浑然一体,从而奠定了中国民族绘画的基本特点。
7·此外,中国画的独特的装裱方式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本来皱褶不平的画幅,经过装裱,使画心的颜色、墨色衬托得鲜艳醒目。特别是加上古色古香的绫子,再配上天地轴,顿使画面生辉,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更使其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得以增值。
以上是对中国画特点的一点浅薄认识,中国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又经历代名家不断完善,已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其艺术价值也是广泛久远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绘画特点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ems寄到中国要多久 浏览:678
意大利血清怎么做检测 浏览:868
中国马犬在哪里可以买到 浏览:176
南印度佛僧有多少 浏览:627
印尼的拼音怎么写的 浏览:451
中国戏曲有哪些种类 浏览:546
印度的大米是哪里的 浏览:792
印尼3月穿什么衣服 浏览:940
英国为什么扶植日本 浏览:875
伊朗打下的是什么无人机 浏览:887
伊朗世锦赛门票多少钱 浏览:693
中国建行产假多少天 浏览:626
古印度的文明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浏览:134
去印尼旅游要多少钱可以过海关 浏览:73
中国高铁多少钱一架 浏览:600
意大利十年后回国有什么发展 浏览:944
意大利情侣哪个视频是真的吗 浏览:814
旅游完中国各大景点需多久 浏览:281
意大利位于什么山脉以南地中海 浏览:224
印尼手机怎么交费 浏览: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