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上涨
二、城镇化带来的巨大人口在刺激房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0%,这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带来的房价的上涨。因为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楼市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市场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例如大家经常就能见到售楼处有排队买房的购房者,最后的结果就是开发商趁机涨价。
三、开发商和炒房者希望房价上涨,总会联手炒作
开发商和炒房者是房价上涨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房价上涨的理由。以炒房者为例,为什么炒房者会一次性购买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还不就是要制造出一种楼市供应不足的假象,让购房者都争抢房源。而且更多的时候,炒房者会通过相互交易把价格哄抬上去,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这么讨厌炒房者的原因。
实际上这几年为什么三四线城市的涨幅会超过一二线城市,也就是因为大量炒房者在政策的限制下,根本没办法在一二线城市炒房,只能跑到三四线城市去炒作。所以在炒房者和开发商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房价才会一直上涨,直到现在涨到这么高的水平。
四、银行、中介机构和购房者这些楼市里的参与者对房价上涨起到促进作用
银行和中介机构就是靠着房地产市场吃饭的,房价上涨他们就能赚到更多钱,他们对房价上涨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是购房者也对房价上涨起到刺激作用,因为所有人在买房之后都希望自己不会亏本,都希望房子能跑赢通货膨胀的速度,最好是能带来财富上的升值。例如现在就有很多业主抱团涨价的消息,其实也证明购房者对房价上涨的作用。
❷ 近10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为什么持续猛增
一、供求因素
自1998年开始推行住房改革政策以来,我国逐步取消福利分房,推行住房市场化,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自然离不开其供求因素。
(一)供给因素
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特点、土地供应的限制,致使房地产供给有限,在住房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房价上涨。
1. 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特点,致使房地产供给有限,跟不上同期需求。一个楼盘的开发时间一般需要3~5年,动辄上亿元资金。这就使房地产供给需要较长的时间,供给有限,跟不上同期房地产需求的增长,也成为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2. 土地供应的限制,致使房地产供给有限。房地产开发多集中在城镇或城镇周围,要占用大量优良的可耕地,这就往往与中国“18亿亩耕地不动
摇”的政策红线相冲突。加上农地的征用与补偿,国有土地的招标拍卖,耗时耗力。
3. 房地产业具有半垄断性质,房地产开发商往往变相减少住房供应,囤积提价。为了维持垄断利益,房地产开发商往往通过捂盘、捂地等手段,变相减少住房供应,加剧了房价上涨。
(二)需求因素1. 居住需求
我国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每年都有大量劳动人口进入城市,这些新进人口都会形成对所在城市的住房需求,并带动对配套服务设施及商住楼的需求,房地产的价格上涨空间大。
我国保障房制度起步较晚,保障房建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发挥影响房地产市场供求的作用,一些不具有购房能力的中低收入者,在市场房租过高的情况下,被迫加入购房大军。
2004~2011年间,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尤其是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反而出现了“越调控、越暴涨”的奇特现象。一些本来不急于改善住房的居民提前购房,出现了房价多年持续上涨形成的“恐慌性购房大军”,甚至出现了一些家庭购房户主为未成年人的现象。这些过于提前、超前的房地产消费行为,变相加大了房地产需求。
2. 投资与投机需求
除了房地产的居住性消费需求外,中国还存在庞大的对房地产的投资与投机需求,这也助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由于缺乏多元的投资渠道,大量社会闲余资金涌向房地产业。近10年里,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不断上升,推动房价上涨,进而再次导致投资需求上升,形成了房价上涨与投资需求上升加速循环的现象。
同时,投机需求膨胀是推动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直接诱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口下滑,国内资金缺乏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大量转投价格不断上涨的房地产经济。个人储户在存款负利率情况下,也通过较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流入房地产经济。
另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并长期保持接近零利率的低利率,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二、宏观经济因素
(一)货币超发的通货膨胀背景,形成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基础与诱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稀缺下房地产天然的增值性容易吸引资金流入,诱发房地产价格上涨。居住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与企事业发展相关的生产条件和办公条件的改善,也直接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历来就存在着乐观的预期。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时,许多非房地产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大量投资于房地产,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交易的火爆。
2. 长期通货膨胀会形成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一国经济高增长时期,往往伴随着高通胀。中国这10年经济高速增长,通货膨胀自然是“水涨船高”,加上缺乏有效对抗通胀的市场经济手段,房地产不断升值,吸引愈来愈多的投资人进入房地产市场,更是推高了房地产的价格。而我国市场调控手段目前不很健全,很多时候仍然惯性地选择行政命令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如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这些行政调控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被扭曲,其效果大打折扣。
3. 金融监管不力,致使宏观调控容易造成过度放贷。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助燃剂。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房地产价格长期持续上涨的必要条件,没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配合,就不会有房地产价格长期上涨。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出口开始下滑,实体经济生存艰难。在利益驱使下,金融业开始转向房地产业,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园区开发等房地产相关业务的地方融资平台、开发商和购房个人放款,并将这部分贷款作为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实际上这些贷款是长期性的具有房价波动风险的贷款,银行运用的却是银行储户的短期存款,这就形成了银行信贷资产的期限错配——短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银行业对房地产业长期的资金投入,客观上助推了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二)金融业规避贷款监管,助推房地产在充足资金支持下硬挺提价
2010年政府出台针对房地产经济调控的有关信贷政策后,金融业为了逐利,维持原有房地产贷款
的到期续贷,采用银行理财金等金融创新业务来规避有关政策及金融监管,透过银行表外业务间接将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相关领域,变相发放房地产业务贷款,形成了目前庞大的银行表外业务风险。
(三)一些不法房地产业者通过各种手段变相提高房价
一些房地产业者,利用理财业务、信托业务规避监管机构对房地产业的金融监管,同时,采取“阴阳合同”、虚假宣传、预售制下实际交工质量下降、增大公摊面积等建筑面积计算猫腻、捂盘、囤地、抬高老楼盘附近新购用地价格等手段,抬高已建楼盘的售价。甚至不惜出重金雇佣“经济学家”、媒体知名人物出面为房地产价格上涨辩护,为房地产业逃避政府监管出谋划策。
三、制度因素
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还存在一些制度性因素,现有土地制度为房地产土地供应制造了障碍与寻租空间。农地不能直接入市,农民的土地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土地财政”的空间。除此之外,制度因素还有以下问题。
(一)缺乏个人房地产税收制度,大量不规范的税费政策,造成房地产需求旺盛,房地产成本与价格不断上升
房地产的取得、交易、流转环节税费较多,这些税费往往被转嫁给购房者,而在持有房产方面的税种缺乏,不利于打击炒房交易,无法长期有效地抑制房价非正常上涨。
欧美国家实施比较完善的房地产法律法规,实行土地私有制,承认个人合法的土地及房产所有权,土地及房产供给充足。在这些国家,房地产行业是竞争性行业,居民可以自由进入房地产行业,不存在非常暴利的情形,即使是2001~2005年房价高涨时期,房地产业的收益率仍然低于高科技行业及金融业的平均收益率。同时,欧美国家实施房地产保有税制、房地产转移税制。这些与房地产有关的税收,加大了房产的持有成本和转让成本,使得房地产,特别是民用住宅类的房产炒作空间压缩,投资空间有限,房地产上涨空间受限。目前虽然美国房价已经跌落至历史低点,但高额的物业税却成为挡在购房团面前的大山。
(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推高了土地价格和房价
在分税制背景下,地方财源减少,工业欠发达地区,更是财政窘困,土地财政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财源。2008年经济增速回落,地方财政更加依赖土地财政。于是出现了执行中央政策不积极,或者变相出台抵消政策效力措施的现象。这也是导致调控政策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长期缺乏的保障房制度建设,也迫使那些本应该进入保障房的阶层,被迫进入商品房购房大军,增加了房地产需求,助推了房价上涨。
(三)目前对房租的调控措施及租房者的权益保护措施缺乏,致使房租不断飙升,迫使一些没有购房能力、本来打算长期租房的中低收入被迫加入购房大军
我国收入分配差别大,在目前缺乏有效投资渠道的情况下,部分高收入人群争购黄金地段的高端住房,抬高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而且,房屋租赁市场不规范,缺乏租金上涨的调控机制,对租户权益无法保护。在房价上涨时期,出租人往往选择卖房或提高租金,使原本打算租房居住的个人难以承受,而选择购买住房。
(四)房地产业承载的特殊功能,迫使城市居民承受高房价
我国房地产业承载着一种特殊的功能——居民户籍及社会共同服务等方面的社会管理。居民户籍往往与住房捆绑,与相关居民生活福利捆绑,如购买汽车等要求当地户籍、购买自有住房才能真正落户,子女才能在自有住房区域内的公办学校入学;个人社会保障和生活保障(当地户籍人口才有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就业、教育、医疗等,都与户籍挂钩,从而间接与与自有住房与房地产相关。这就等于说,自有住房与政府对居民进行社会管理捆绑,出现了自有房屋的居住功能与居民社会管理功能的捆绑。在当今城镇化加速的情况下,迫使一些来城市谋生、原本租房的中低收入阶层,在尚缺乏社会保障的形势下,为了获取城市户籍与城市公共福利而购买高价的商品房。
与中国相对比,欧美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与保障制度,个人有在国内完全的自由迁移权和平等的受教育权,不需要通过购房来取得居住、落户和社会保障及社会公共服务(如子女教育)资格,大大降低了对自有房产的需求。
四、社会因素
除了上述供求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外,中国房地产价格10年持续上涨还存在着社会因
素。
(一)对住房的消费习惯与社会心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安居乐业”的生活理念与信条,对拥有住房的安定感要求非常强烈。社会的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也迫使年轻人早早进入购房大军。
(二)房地产的社会财富分配效应助推房价上涨
房地产的社会财富分配效应,迫使中国一些不具有购房能力的居民为了积累财富而通过贷款购房来做投资,这也推高了房价。房地产作为抗通货膨胀的保值品和增值投资品,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会形成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加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差距拉大。在通货膨胀持续和房价长期上涨的情况下,拥有一套或多套自有房产,就意味着自有财富快速上升,而没有房产的阶层面对不断高企的房价,自有货币资产快速贬值。这种分配形势加剧了中低收入者的恐慌心理,而超越自身购买能力去贷款买房来做投资。
(三)房地产价格上涨带来的受益群体增多并多元化,形成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与民意博弈,加大了政府调控难度
房地产资产的社会财富分配效应,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有房阶层或抗房价调控阶层,政府调控政策的效力大减。在通货膨胀时期,高收入阶层,以至中低收入阶层也因有无房产、房产多少而形成不同的的群体。有房或多房阶层,尤其是大量举债购房的群体,急切盼望房价继续上涨来实现自身的财富积累,往往抵触中央控制房价的政策。
高房价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首先,高房价引发“房奴”、“蜗居”、“蚁族”、“鼠族”等社会现象,导致社会问题突出。其次,高房价会挤压一般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不利于刺激内需。第三,高房价下房租(包括住宅租金、厂房租金和商铺租金)高企,会提高民众生活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也会吸引大量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流入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削弱本来就因出口不振而疲惫的制造业,带来社会资源错配问题。第四,房价持续上涨,会继续使有房者财富越来越增值,财富越来越多,无房者储蓄越来越贬值而财富不断缩水,越来越买不起房,使社会财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个阶层达成共识,通力合作,有力调控房地产,打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循环怪圈,使房地产价格回归正常水平,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政府应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与政策措施,去除房地产本不应有的社会管理功能与公共福利职能,完善宏观调控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和房地产业监管,建立健全保障房制度,加强租金调控政策和租户权益保护体系。
望采纳
❸ 中国未来的房价走势会是怎样的
中国未来的房价走势:
1.未来十年,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虽然没有前十年那么夸张,但基本上会一直涨,且涨幅不小。(具体涨幅本来不想预测的,因为一线城市是调控政策严厉实施的城市,几乎神仙也难猜。但为了给大家个示范,我猜个数,10%,2013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10%左右。如果没有出台真正的打压房价的政策,例如高额的房产税,那么一线城市还会以10%的增速再长10年。)
2. 未来十年,二线城市仍然是持续上涨,涨幅小于一线,但重庆可能会是这19个二线城市中涨最快的,重庆涨幅略小于一线。(同上,为了给大家个示范,二线城市涨幅在每年5%~9%之间)
3. 未来十年,三四线城市根据当地经济和就业好坏及以前炒的泡沫程度出现严重分化。有些地方涨,有些地方跌。但基本上都没啥投资价值了。(同上,为了给大家个示范,三四线城市涨幅在0~3%,跌幅在0~5%)
4. 未来十年,五线城市除了有特殊原因的(如工业特别强或旅游资源特别好之类)少数,只有跌的份了。(同上,为了给大家个示范,五线城市绝大多数会以平均每年5%的幅度阴跌。关于下跌的模式我要说明一下。基本上不会有暴跌,每次下跌一点,就会吸引一批刚需入场,然后就是小涨,然后再下跌。每次套牢一批有效刚需后,就会接着跌。最可能的情况就是五线城市象日本房价那样,阴跌20年,平均每年5%,直到20年后达到五线城市历史高位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最近三年五线城市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房价僵持,有价无市。在这三年中,有些城市涨,有些城市跌。但三年后,基本上就是90%的五线城市开始跌了。)
❹ 中国的房价是怎么涨起来的
1、供给收紧
最近几年,包括北京在内的多数重点城市无一能完成当年的土地供应计划,特别是商品住房用地计划。
2、货币发行量加大
即使不再谈此前的宽松货币政策、4万亿救市,但这10年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增长近5倍,2013年2月末已接近100万亿元,居全球第一。
3、土地财政和高地价
土地财政的思路下,各地产生大量的地王,这也逐渐抬高了房价和预期,高地价在事实上也推动了高房价,甚至有时候“面粉”贵过“面包”。
4、调控政策缺乏长期规划,十年9次调控,相对急功近利,导致越调越涨的恶性循环心5、需求旺盛。中国人对自己房子的传统拥有心理,同时个人住房信贷的快速发展以及审核不严,降低了购房门槛。
6、大规模征地拆迁的背后,是其成本上升对房价产生巨大推力。拆迁成本水涨船高使得地价上升的同时,也同时推高了房价。
7、政府保障力度不够,保障房建设没有起到对商品房价格有效抑制的作用,不少应该被保障的人群被迫流入市场环节。
8、城市人口激增,农民变市民,城镇化进程加速。2003年全国城市化率40.5%,2011年末已达51.3%。
以上出自中房网独家解析:<<十年房价是怎样涨起来的>>
❺ 中国的房价怎么涨这么快
利益集团的需要 房地产正在绑架中国金融。中国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里的贷款(包括开发商贷款、土地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已经达到几十万亿,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是不敢轻易紧缩房贷政策的。否则,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银行存量房贷将面临巨大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一句“房地产业已成中国经济直接命脉”,这两日在媒体迅速蹿红,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余斌在明年经济面临的七大挑战中把房地产视为第一挑战。他说,2010年内地房地产业能否保持稳定发展,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是与国民经济高度关联的产业,占GDP的6.6%和1/4的投资,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产业达到60个。 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被房地产所绑架。房地产在GDP中占比如此之高,在投资中占比如此之大,就决定了房地产稍有闪失和起落对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在投资主导下的保增长中,各级政府自然会把拉动经济的产业放在房地产上,也必须放在房地产上,否则,经济不可能立竿见影拉动起来,GDP不可能立竿见影出现高位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左右着中国经济。大家都在谈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其实最大的不合理在于房地产比重太大,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保增长为第一要务的关键时期,谁都不敢得罪房地产,谁都要宠着、惯着、让着甚至敬着房地产。其实,不但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而且社会许多方面都被房地产绑架。 地方政府特别是官员们已经彻底被房地产绑架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官员们有了GDP高增长才有政绩,有了政绩才能把官帽越戴越大,而房地产大发展哪怕是泡沫式发展对GDP贡献率最大,地方政府特别是官员只有“求爷爷告奶奶”地巴结房地产商开发房地产。地方政府的税收甚至自己支配的预算外收入都得依靠出让土地和向房地产征收税金来支撑着,这是一块大肥肉,地方政府岂能放弃。甚至一些官员都依靠开发商供养着,这个利益链条和既得利益集团岂能轻易打破?房地产正在绑架中国金融。中国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里的贷款(包括开发商贷款、土地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已经达到几十万亿,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是不敢轻易紧缩房贷政策的。否则,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银行存量房贷将面临巨大风险。金融机构只有依着开发商继续增加贷款,继续给投资投机者提供按揭贷款,维持房价继续走高,这样其贷款才会安全,房产作为抵押物才不会缩水。 房地产正在绑架中国普通百姓。城市居民为一套住房耗尽三代人的积蓄。一些百姓为一套住房几乎用一生的收入来归还银行按揭贷款,成为可怜的“房奴”。 就一个房子问题使得城市居民幸福感全无,生活压力倍增。更有一些家庭在高房价面前只有望房兴叹,根本就不敢有买房的奢望。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房改房已经不可能容下下一代年轻人的结婚等对住房的需求。一个城市家庭如果有子女结婚,子女双方父母甚至三代人也不能买一套房。子女双方父母和子女三个家庭都不得安宁。房地产也已经在绑架农村百姓。现在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许多都打算在城市安家落户。但是,就一个住房问题使得农民工想都不敢想。在住房问题面前,农民工很自卑,自感低人一等。 因此,可以说中国房地产正在绑架整个社会。但是,在上述四方面中只有普通百姓愿意挤干房地产泡沫,希望畸形高房价尽快下降。而前三者在抑制高房价中都没有积极性。就是房地产有泡沫,也不愿意看到其破灭,更不愿意、也不敢主动亲自去刺破;就是百姓再呼吁抑制高房价,痛恨高房价,前三者也不愿意、也不敢采取切实措施。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高房价一落千丈,导致GDP增速迅速下降,谁能负起责任?影响到官帽不是得不偿失吗?地方政府为何要自断财路?出现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或者金融危机,事情就彻底闹大了,谁也不敢贸然为之。能纸里包火就越包越厚,反正延缓一天是一天。 房地产绑架中国社会已经非常可怕。可以说,如果不痛下决心,纵然有阵痛,也要刺破泡沫,使房价回归理性,那么,一个房地产最终将给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经济闯下一个大祸,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❻ 近十年m2的增速是多少
2007年底,中国M2为4034.42亿元。截至2017年底,中国的M2为167.68万亿元。显然,从这个比较可以看出,M2在十多年里增长了四倍。
2.2007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3864元。到2017年底,全国平均房价将达到每平方米7950元左右。从过去十年的增长来看,中国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
当然,关于中国房价的十年上涨,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在过去的十年里,大多数城市普遍上涨了2-3倍,一些地级市上涨了1-2倍,一些特大城市上涨了4倍(平均城市价格)。
例如,2007年南京的房价为每平方米5304元,但2017年为每平方米23154元,十年间上涨了4.37倍。在一些三线和四线城市,10年的房价涨幅非常小。
总的来说,除了最近两年三线和四线的房价疯狂上涨外,中国房价主要在一线和二线上涨,而其他地区平均上涨。
发展历程
中国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25亿元,预期为5700亿元,前值为6246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2年率增长13.6%,预期增长13.9%,前值增长14.2%。
中国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1年率增长9.3%,预期增长9.0%,前值增长9.4%;12月货币供应M0年率增长7.1%,预期增长8.0%,前值增长7.7%。
中国四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前值从3.66万亿美元修正为3.6627万亿美元;中国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