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什么时候收秋

中国什么时候收秋

发布时间:2022-07-23 07:39:09

A. 秋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1、从月份上来说,阴历七至九月从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进过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结束。

2、从气象来说,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3、从气温来说,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

B. 什么时候什么时间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节气概述
立秋(autumn 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C. 秋天是什么时候

阴历从7月开始,阳历9月开始。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

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兰型种,后播白菜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

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D. 今天什么时间立秋

2016年立秋时间:2016年8月7日 09:52:58,农历2016年七月(小)初五。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
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E. 河南省一般几月份收秋

河南省一般9月份为秋收时间。

以2018年为例,河南省农业厅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9月25日下午,全省秋作物收获已超过六成,玉米、水稻、花生、瓜菜等主要秋作物收获面积都超过了50%。

从种植区域来看,南部、中部地区收获均过半。驻马店、汝州、固始收获过八成,郑州、平顶山、南阳、信阳、鹿邑收获过七成,新乡、濮阳、漯河、商丘收获过六成,洛阳、安阳、许昌、周口、济源、巩义、兰考、长垣收获过五成。

近期虽有降雨,对秋收整体影响不大。重点是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加强农机调度,发挥农机的抢收作用,加快秋作物收获进度,确保熟一块收一块、颗粒归仓。2018年玉米、花生的机械化收获率大幅提升。尤其是玉米,由原收玉米棒到现在直接收玉米籽粒,节省了人力,提高作业效率。

(5)中国什么时候收秋扩展阅读:

农事建议:

(一)分类管理、适时收获

夏玉米长势良好、绿叶数较多的地块,可摘除天樱和基部枯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延长玉米灌浆时间,黄河以南地区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趁有利天气抓紧收获,豫北、豫西地区在不影响冬小麦播种前提下,尽量适时晚收,前期受灾倒伏严重或出现绝收地块,应提早腾茬整地。

(二)精细备耕、优选品种

机械翻耕25cm以上,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预防病虫害、同时促进根系下扎、培育壮苗。因小麦越冬期及拔节期前后出现低温灾害的风险较大,建议豫北及豫西地区应种植半冬性品种,不盲目扩种弱春性品种;豫中和豫东大部以及南阳、驻马店地区应多保留半冬性品种,慎选弱春性品种;信阳地区以弱春性品种为主,备选品种包括周麦系列、郑麦系列、新麦系列、温麦系列、豫农系列等。

(三)控制播量,精细管理

每亩播种10kg~12.5kg,根据播种前耕层土壤墒情和播期适当增减,以保证基本苗数量。一般每亩控制在25万株左右,不宜超过30万株。冬小麦播种出苗后,要实时关注天气形势变化,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指导的重点,不断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秋收已超六成 南部中部地区收获均过半

F. 什么时候立秋

公历8月07-09日交节时立秋。2019年立秋的日期: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6)中国什么时候收秋扩展阅读

立秋饮食注意:

1、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2、立秋后要少吃西瓜

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G. 立秋是什么时候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1][2]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1]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中文名
立秋
外文名
Beginning of Autumn
Beginning of Fall
代表寓意
秋季开始,收获的季节
气候特点
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
季节
秋季
快速
导航
天象变化气候特点节气风俗农事相关三候解释节气文化饮食养生
季节划分
天文法
精选片单 关于立秋,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
关注01:22
一分钟带你了解立秋节气。
4.7万次播放 | 4个视频
依据天体运行划分: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根据天象变化来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秋季是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135°)为始点,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与人为无涉。《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后,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季节转换,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1]
气温法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新的分季标准,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据此,候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开始。气温法划分的秋季,意味着天气凉爽了。近代这种以气温变化划分的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分明的中纬温带地区(北方地区)。[3]
天象变化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当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时为立秋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太阳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该方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二十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太阳黄经达135°时为立秋节气,于公历8月7-9日交节。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地支“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天,是干支历的“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2]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什么时候收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转变中国厨师 浏览:342
中国联通wap是什么意思 浏览:436
犯罪逃到越南怎么办签证 浏览:124
伊朗玻璃瓶多少钱 浏览:142
印度什么宗教多 浏览:615
伊朗边境线是什么 浏览:794
中国在海外打工工资怎么样 浏览:829
印度寺庙老鼠多少钱 浏览:532
意大利面条为什么互相缠绕在一起 浏览:346
伊朗南部有什么港口 浏览:592
英国留学生如何做笔记 浏览:289
印度最大的塔塔在哪个国家 浏览:398
印度穷人下雨怎么办 浏览:321
尖头意大利面怎么做简单 浏览:679
中国大学生如何改写向心力定律 浏览:243
印尼黑色闭壳龟是什么品种 浏览:12
越南投资大概需要多少钱 浏览:924
印尼居民是什么民族 浏览:64
金丝绒和意大利绒哪个好 浏览:416
伊朗官方货币怎么改 浏览: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