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茶书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茶书

发布时间:2022-07-24 14:29:43

① 我国历史上所着的茶书有哪些

茶书开始于我国。它是我国古代专门论述茶的图书,是茶叶科学书。

我国茶书,开始见于唐,唐朝是我国茶业和茶叶生产技术空前发展的时期。在唐以前,我国饮茶、经营茶,主要限于南方;北方初不多饮,但到开元年间,由于北方大兴禅教,坐禅夜不餐食,只许饮茶,所以饮茶在北方也很快兴起。唐朝时,北方饮茶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据记载,中唐以后,每到采茶时节,茶商云集茶区,舟车相继,货如山积。唐朝茶业的繁荣景象,也引起了整个社会对茶的普遍重视。公元8世纪,唐代学者陆羽应社会的需要,亲身实践,广泛调查,博采群书,编写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

《茶经》全书三卷,分十篇,论述了我国种茶的历史,介绍了茶树的产地、品种、适宜生长的环境、栽培方法、生产工具、茶叶采摘、制造技术、煮茶饮茶的器具、烹茶用水的品第、煮饮方法、茶叶的种类、各地饮茶的习惯、茶史资料的搜集和各地茶叶的品质等等。可以说,《茶经》实际就是祖国全部茶书的总目。此书不但对我国茶叶种植事业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地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茶叶于公元850年首次传到阿拉伯,后来传入威尼斯、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地。

陆羽《茶经》是一部综合性的茶书,我国茶书除《茶经》、《茶谱》和《茶论》等一类综合性的着作以外,还有许多只是就《茶经》中一项或几项内容加以专门辑录,有关茶的诗文和茶马政要,专述其一,其他概不兼及。还有一类茶叶专着,也就是地方性的茶书,如专门记述福建建安茶叶的《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宣和北苑贡茶录》,以及专门介绍芥茶的《罗芥茶记》、《洞山芥茶系》和《芥茶汇钞》等着作。这类地方性的茶书,是专着一地或某一名茶的历史、生产情况和茶叶特色的。

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撰写茶书的国家,也是撰写茶书最多的国家。据万国鼎先生于1958年在《茶书总目提要》所列,从唐朝陆羽《茶经》算起,至清末程雨亭的《整饬茶皖文牍》为止,我国历史上刊印的各类茶书共97种。最近又发现了唐朝裴汶《茶述》、宋朝桑尼茹芝的《续谱》和明末无名氏撰的《茗芨》等3种茶书。如将万国鼎的总目加上3种茶书,正好是100种。但这并不是准确数字,可以肯定,我国历史上所着的茶书不止这些。

② 我国古代,较为着名的几部茶书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对茶叶的研究和记录也一直在继续,中华传统文化上下5000年,对于查血的记录也一直都没有中断,不论是唐朝,宋朝还是清朝,明朝都对茶学有一定的纪录,说明茶学一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③ 《茶经》《七碗茶诗》如何体现了中国古代茶文化

1、《茶经》体现中国古代茶文化具体分析: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着,被誉为“茶叶网络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着。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着,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着。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着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着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茶经》全文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了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并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此外陆羽还留心于民间茶具和茶器的制作,且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一套茶具。《茶经》系统地总结了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2、《七碗茶诗》体现中国古代茶文化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中,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这一部分,写的是军将送来孟谏议的书信与新茶,信中提到:最新的阳羡茶(阳羡即江苏宜兴,古称阳羡县。阳羡茶即阳羡紫笋茶,此茶经陆羽的发现和推荐,自唐肃宗时便正式列为贡品),每年都要赶在清明节之前送到皇宫,以备宫中“清明宴”之用(“月团”喻指茶饼。用最好、最新、最嫩的茶叶制好封存之后,立即送往皇宫,剩余的才是王公贵族享用,作者感慨道:好茶、新茶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这些种茶的山人家呢?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第二部分: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这是第二部分,是这首诗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破孤闷;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之事都能抛到九宵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其中从“一碗喉吻润”到“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一部分,又常被提取吟咏,并被单独命名为《七碗茶歌》。

④ 有关茶文化的好书有哪些

1.《茶经》
《茶经》是一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着,被誉为“茶叶网络全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的划时代茶学专着。
2.《煎茶水记》
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着作。全文仅约900字,共列出全国宜茶用水20处。
3.《品茶要录》
本书共10篇,一至九篇论制茶过程中应当避免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情况。对今天辨别茶叶质量仍然有参考价值。第十篇讨论各产茶之地的特点。
4.《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为宋代皇帝赵佶所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皇帝的茶专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5.《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是中国第一部茶具专着。该书绘制了宋代着名茶具12件,一具一图一赞语,又以拟人手法给每一种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职责,妙趣横生。
6.《续茶经》
《续茶经》是从唐代至清代之间对《茶经》作出最完整补充的茶书,内容是《茶经》的10倍。

⑤ 现存明代茶书有多少种

现存明代茶书有35种之多,占了现存中国古典茶书一半以上。其中有朱权《茶谱》、顾元庆《茶谱》、吴旦《茶经水辨》、吴旦《茶经外集》、田艺蘅《煮泉小品》、徐忠献《水品》、陆树声《茶寮记》、徐渭《煎茶七类》、孙大绶《茶谱外集》、陈师《茶考》、张源《茶录》、屠隆《茶说》、陈继儒《茶话》、张谦德《茶经》、许次纾《茶疏》、程用宾《茶录》、徐勃《茗谭)、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等。其中,嘉靖以前的茶书只有朱权《茶谱》1种,嘉靖时期的茶书5种,隆庆时期1种,万历22种,天启、崇祯6种,仅万历年间茶书就超过明代茶书的一半以上。
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兴叶茶,促进了散茶的普及。但明朝初期,延续着宋元以来的点茶道。直到明朝中叶,饮茶改为散茶直接用沸水冲泡。明人文震亨《长物志》云:“吾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补遗》载:“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渝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泡茶道在明朝中期形成并流行,一直流传至今。

⑥ 学习中国茶文化的书籍有哪些,你知道吗

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非专业习茶的人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充分且正确的茶道入门知识是不容易的,笔者以从事二十五年茶道教学的经验,多次整理这类课程,皆希望使初学者能以最短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⑦ 除了陆羽的《茶经》外,史上还有哪些关于茶文化的文献古籍呢

除了陆羽的《茶经》外,史上还有《茶录》等关于茶文化的文献古籍。

《茶录》是北宋蔡襄在祐年间(1049-1053)撰写的一部茶学专着。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茶,第二部分是关于器具。说到蔡襄,作为宋四家的一员,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茶叶专家。自福建道上任以来,他为福建当地的茶叶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福建省的茶叶生产情况也是受当时蔡襄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茶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官方货币怎么改 浏览:158
这边是哪里用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747
为什么越南产的汽车没有沥青 浏览:858
中国建安七子有多少 浏览:205
印尼年有多少个小时 浏览:651
伊朗为什么断网 浏览:722
伊朗伊斯兰教是什么教 浏览:41
伊朗是现在什么民族 浏览: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浏览:737
越南菲律宾如何侵占南沙 浏览:138
印尼血龙木手串什么颜色是真的 浏览:510
意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么关系 浏览:470
意大利面条酱怎么配 浏览:87
中国良工阀门厂在哪里 浏览:201
美国与英国区别是什么 浏览:241
越南战争美军有哪些部队 浏览:21
榴莲泰国的和越南的哪个好吃 浏览: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发店多少钱 浏览:433
怎么在印尼开通移动国际漫游 浏览:785
印度人怎么换衣服 浏览: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