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是如何实现工业化的
新中国的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核知心是工业化问题。
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先合理调整后社会主义改造;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等措施使新中国的工业化全面道起步。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基本建设投资近千亿元,石油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业也有较大发展,但“大跃进”三年造成了我国工业的畸形发展。③文革时期(1966-1976年):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除交通运输业外其他版均处于倒退的局面,新中国工业出现了严重挫折。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为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农村中权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中企业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辟,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从而大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⑵ 中国未来工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是5g工业智能。未来工业将建立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平台之上,将更多的生产要素更为科学地整合起来,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而生产制造个性化、定制化将成为常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企业应进一步整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为制造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
经过数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完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家。但是,单位工业效能却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上急需提升,除此之外,还面临众多安全和环保问题,如何积极有效的应对全球化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传统工业生产中面临的经营决策问题,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管理和营销方式的变革,已经成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为实现制造业模式的创新和企业变革,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便解决资源、能源和环保的约束问题,提高生产制造水平和应用效能,现代智能工业的发展必须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从生产工艺的优化出发,推动智能制造高端化、绿色化,这对促进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高耗能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
未来工业制造侧重于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原有的制造业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知识技能优势,将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工业生产营销的全过程,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实现智能制造,能够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使得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能够快速的赶超其他国家,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⑶ 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工业发展怎样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背景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还有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实业救国;以及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思想运动,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下,纺织业,面粉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等人都为这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定具有一定缺陷:发展不均衡,同时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尽管如此,小编认为还是很大程度上有了发展的。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1935年进行了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编认为美中不足的是,这段时期的发展是十分短暂的。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由于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都是使民族工业遭到打击的原因。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小编想说一说民族工业对中国发展历史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非常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在政治方面,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壮大,为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在思想方面,它有利地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⑷ 我国工业分析的现状如何
导语:我国工业生产自十八大以来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新兴产业生产增长较快,传
我国工业生产自十八大以来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新兴产业生产增长较快,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为实现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下对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工业的现状
(一)我国工业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8%。分门类看,制造业年均增长9%,采矿业年均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4.4%;集体企业年均增长2.4%,股份制企业年均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6.1%;私营企业年均增长10.4%。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疲软的现象未明显改观,主要发达经济体回升不及预期,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普遍回落。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制造业年度同比增速仅在2%至4%的区间徘徊,我国工业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位居前列。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实现中高速增长尤为不易。
(二)企业效益水平整体良好,单位劳动产出明显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2%。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从人均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看,单位劳动产出的上升体现出企业提质增效的进展。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117.4万元,与2012年98.8万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内提高了18.6万元,提高18.9%。
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点:
一是工业发展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增长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导致工业的潜在增长率出现趋势性下降。这种下降不仅是周期性的变化,而是具有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趋势性减速特征。
二是工业发展的要素支撑条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工业30多年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条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断下降,工业增长面临着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扩张、低价格竞争”的增长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但另一方面,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在部分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三是产能过剩普遍存在导致很多行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在外部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产能过剩长期持续不仅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阻碍企业技术进步,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给工业集约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资源成本越来越高;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正在集中显现。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工业发展亟待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精益发展模式转变,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节约型转变,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⑸ 我国重工业水平如何,跟韩国比怎么样
比不上韩国,韩国是发达国家
对中国和世界输出汽车,娱乐,高技术芯片,高附加值船舶.
中国是中等工业水平国家.
中国的优势在于摊子大,啥都有,规模大.
韩国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所以规模小,种类少.
⑹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如何
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⑺ 二战时期中国的工业为什么很落后后来是怎么追上来的
二战时期的中国工业落后是因为中国当时多年的战乱当中,没有发展工业的机会,而且本来就落后,后来能够追赶,是因为国家动用一切人力物力集中发展工业, 才能有今天的成果。
三、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发展工业
虽然工业落后,但是国家还是要建设,于是国家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将目标放在了工业上。所谓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想让其他的行业通过发展,那么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工业基础,所以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的工业终于追上了世界列强。
⑻ 中国工业水平如何
中国目前仍是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