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哪个省和自治区修的路最好
您好!中国广东省的路修得最好,广东经济发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速铁路等综合交通极其发达,广东省县县通高速公路、市市通高铁。广州南站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铁枢纽。其中广东省东莞市的公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一。
B. 中国交通最好的城市排名
1、香港
2、上海
3、北京
4、广州
5、台北
6、深圳
7、成都
8、天津
9、南京
10、杭州
11、重庆
12、武汉
13、长沙
14、厦门
15、郑州
16、沈阳
17、西安
18、大连
19、济南
20、青岛
21、苏州
22、昆明
23、合肥
24、台中
25、海口
26、福州
27、哈尔滨
28、高雄
29、太原
C. 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城有哪些
1、浙江绍兴县
2、福建惠安县
3、四川双流县
4、湖南长沙县
5、上海崇明县
6、山东邹平县
7、浙江嘉善县
8、浙江长兴县
9、浙江海盐县
10、浙江宁海县
11、浙江玉环县
12、北京密云县
13、浙江象山县
14、浙江德清县
15、江苏如东县
16、江苏铜山县
17、山东桓台县
18、江苏海安县
19、浙江苍南县
20、福建安溪县
很多呢,在此我只举这些有代表性的一些经济强县,希望你能满意!
D. 中国交通最“牛”省份是哪里呢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如那句老话一样,“想在富先修路”,现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当然便利的交通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国大片土地上,四面八方的道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路线和铁元素道几乎覆盖了中国各地。
交通方面的发展,更令人瞠目结舌,在这个省,几乎可以有全县的飞机,而且票价便宜,要想离开本地人,主要的移动方式是依靠飞机。 内蒙古各县几乎通航,部分票价不到100元就能乘坐的情况较多。 这真是内蒙古的土地面积太大,需要跨县坐飞机。
E. 目前中国交通状况最好的城市是哪里
深圳360万辆汽车全市面积才两千平方公里,密度全球第一了。但经过深圳的红绿灯基本上最堵的也就两个信号周期。
F. 河南有个小县城,人口只有70多万,却坐拥数条交通命脉,这是什么地方
河南作为我国的中原大省,不仅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同时还有着发达的交通环境,就拿郑州来说,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已然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境内的铁路网四通八达,可以直达全国任何一个省会城市,而郑州也凭借着发达的交通环境,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信凭借着交通上的优势,未来的中牟县的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大好,说不定未来还能撤县立市,成为郑州的中流砥柱。各位观众,你们对中牟县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吗?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内进行回复。
G. 全国数道路交通最好的是哪个城市
斑马线让行的路段有电子眼,所以让行,没有摄像头地方一个也不让
H. 谁能告诉我,吉安市永新县好不好,条件,交通
吉安市永新县挺不错,是个宜居的县城。永新县位于江西的西部、罗霄山脉中部,毗邻湘东,南接井冈山市,西邻湖南省茶陵县,西北于萍乡市莲花县接壤,北毗安福县、东连吉安县、东南邻泰和县,古称楚尾吴头,是全国着名的将军大县、全国书法之乡、中国绿色名县。
辖25个乡镇场、238个行政村,全县国土面积2195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2.3万,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建县,至今有1810年历史,县名来源于《大学•礼记》,寓意为“日永月新”。
永新县境内有分文铁路、319国道、220国道、356国道、泉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泉南高速公路在永新县境内设有永新、永新西两个出入口。2020年,永新县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334万吨,下降2.3%,货运周转量12.55亿吨千米,与2019年持平;发送旅客123万人次,下降61.7%,客运周转量1.01亿人千米,下降50.1%。
永新县基本县情
永新的基本县情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历史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县有近10万人参军参战,占当时全县人口的近一半,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8000多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原湘赣省委所在地,“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发生地。二是生态美。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8%,高于全省7个以上百分点,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历永新,拥有三湾国家森林公园、七溪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绿色名片,被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动物——瘰螈,疑似一种新物种,其中的100多亩连片穗花杉群落居亚洲前列。
永新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县,三湾乡、象形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三是人文浓。历来重视教育,人文鼎盛,有“团箕晒谷也要教崽读书”的古训,流传着东汉孝义感天、南宋忠义三千血等义举。
有着“忠、勇、信、义”的人文精神,走出了“贺子珍三兄妹”、王恩茂、“佛光”将军张国华等41位开国将军,谭启龙、李立等正省部级干部,以及计算机专家洪加威、国画名家刘勃舒、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一批国家级文化科技精英,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
I. 镇巴,佛坪,略阳哪个县地理位置更好,交通更方便,经济更发达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位于北纬32°8′至32°50′,东经107°25′至108°16′的地方。其南接四川省万源市、通江县,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东邻安康市紫阳县、汉阴县,西北与西乡县接壤。
地貌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巴山主脊东西横亘,构成南北两个地理单元,成为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质构成以褶皱、断层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岩石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境内沟谷幽深,山势陡峭,相对高差大。最高点-巴山主峰箭杆山海拔2534米,最低点-巴庙镇烂柴沟沟口海拔416米,垂直高差2118米。地形以中山地貌为主,海拔800米以下低山面积占8.4%,平均高度为1231.4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坡缓,北坡陡。25度以上坡度面积占84.4%。不同高度、坡度组合,构成境内多样的地形地貌。横跨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有较大河流6条。
气候
镇巴县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区,大陆性较强,气温年差较大。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36天,年均降水1250~1350毫米。
2016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亿元、增加值14.6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5倍和4倍。五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9.9亿元,实施了县煤矿、袁家坝煤矿、简池煤矿技术改造。
佛坪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地区东北部,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南坡山峦腹地。秦岭山脉主脊横亘县境北部,境内山峦重叠。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1'至108°10',北纬33°16'至33°45'。县城袁家庄,东到宁陕县26公里;西南到洋县28公里;南到石泉县43.5公里;西到洋县75公里;北到周至县39公里;西北到太白县100公里。东北(经周城公路)到西安市212公里;西南(经周城公路)到汉中市158公里。佛坪县南北长约54.05公里,东西宽约50.25公里。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
地貌
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县境北界秦岭主脊自西而东有黄桶梁、光头山,为南北坡分水岭,亦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东有天花山、老庵子;西有烂店子梁、观音山;中部有鳌山、文观庙梁蜿蜒伸展,接连娘娘山主峰,构成倒挂的“山”字型骨架,形成低山和中山的高程差异,县东西两半以山相隔,汇集为金水、椒溪两个水系。蒲河系过境水,与椒溪交于三河口。三条河道纵贯佛坪县。山体多呈中切峡谷,沟壑纵横,群峰四起。河沟两岸分布大小不等的洪积、冲积、淤积台地,地势较平坦,为基本农田的分布区。
气候
佛坪县属暖温带气候,有显着的山地森林小区气候特征,成为特殊的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东西向秦岭主脊的屏障作用,使县境气候明显区别北坡,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地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冷暖反复交替,气温回升缓慢,雨少偏旱;夏季多洪,秋季多淋;冬季雪雨稀少,较干燥。
2016年,全年新纳入规上工业1户,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15.5%,实现增加值0.7亿元,同比增长16.8%。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略阳东南与勉县、宁强接壤,西北与甘肃康县、成县、徽县相连。总面积2831平方千米。
地貌
略阳以县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各方大体相等,平面图略呈长方形。最高海拔(昏人坪)2425米,最低海拔(登蹬垭村)587米,相对高差1838米。县境从北到南有两条高度不等的相对平行线贯穿。一是嘉陵江主流线,将县境分为大致相等的东西两半;二是南北山脉脊岭线,东北部西庵山山脉,向南扩展伸延,脊岭经费家垭、大茅垭、煎茶岭、分水岭,与东南部龙山主峰支脉漂草坪连成一线,伸向宁强县境。
气候特征
略阳县地处内陆腹地,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属大陆性过渡气候。县北部为南暖温带气候区,南部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地势高差大,立体性气候明显。从海拔最低点587米(乐素河区的登蹬垭村),到海拔最高点2425米(东北部浑人坪主峰),高差达1838米。
2016年,略阳县降雨量592.3毫米,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全年日照小时数1552小时,全年无霜期242天,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42天。
气温
略阳县年平均气温为13.2℃(1982—1984年),暖年平均气温为13.9℃(1966年)。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是7月,月平均气温23.7℃,冷暖相差21.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2℃,极端最高气温37.7℃。无霜期236天。
2016年,略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5年增长7.9%,人均GDP为27805 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63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7.76亿元,增长8.9%。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7.1 %、33.3 %和49.6%,非公经济占比46%。共有“四上”企业6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6户、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户。2016年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在全省80个县中位列第7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