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功夫熊猫导演是如何理解中国文化

功夫熊猫导演是如何理解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2-07-26 17:34:40

㈠ 我要功夫熊猫的影评,关于中西文化的

在中国的文化中,武侠文化是其中最受人追捧的一种文化。从古典传统的侠义文化演绎到如今的新武侠文化,武侠的精髓似乎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它就是“以武行侠”。而从武侠衍生出了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武侠文化,一个是江湖,另一个便是功夫(或称武术)。

“江湖”和“功夫”是两个不可忽视的词语,它们代表着武侠的两个最本质的特点。江湖是武侠的舞台,而功夫是武侠的道具。对“江湖”的最恰当解释是《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任我行的那句话:“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这是一种提升了内涵的解释,而这确实我们理想中的江湖。而关于“功夫”,似乎并不好阐述,它和“武术”似乎是可以互换的对象。我想“功夫”和“武术”应该是一致的,泛指我们的中国武术的大杂烩,而国外对于中国武术也是“武术”和“功夫”并称。 “武术”这个词似乎慢慢成了一种官方语言,逐渐向体育方向靠拢。于是,大家更偏向于“功夫”。

中国功夫源远流长,其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功夫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的道德修为,这和西方社会的“骑士”精神并不完全一致。西方的“骑士”虽然也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是它们更侧重于荣誉,中国更看重思想境界。在这一点上,中国功夫是一种磨练个人意志,提高个人修为的手段。

当电影诞生后,中国的电影自然可以很方便的从功夫中提取素材,最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功夫片。这一点上香港电影是居功至伟。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好莱坞也看到了这块大蛋糕。他们多次邀请香港的武术指导去为他们的电影提供功夫支持,这其中以袁八爷最为有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的武侠电影开始影响欧美观众,《卧虎藏龙》的成功,是李安中西文化糅合的开始,他知道怎么去迎合西方的口味,同时有能保持中国特色。而好莱坞也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在今年推出了一部影片来回馈中国的市场,那便是《功夫熊猫》。

功夫,还有熊猫,完全的中国元素。看《功夫熊猫》的过程是愉快的,但是看后也产生了许多的联想。他们用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来给我们演绎了一段熊猫成长史。不管《功夫熊猫》的故事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简单和直白,是那么的没有深度,但是它却那么的中国化。而我们中国特色的武侠文化,也终于被西方逐渐的了解并加以演绎。其实,这似乎并不是一种偶然,从《功夫之王》的片头开始,那些插画便是香港武侠电影一些巅峰之作的海报。对《功夫之王》的电影,我觉得应该完全有中国人来拍,可惜还是让西方人提前了一步。而这似乎暗示西方人已经开始用一种纯中国化的文化来占领我们的文化市场。这让我想起了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社会里,曾经是相互陌生的两种文化在不断的冲突和借鉴。我们学习西方文化从“五四”运动后逐渐走向了一种高潮。我们试图从西方文化中找到富国强兵的道理,也确实我们曾学到了一点皮毛,但是这是不够的。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开始学习西方的企业文化,管理文化,而如今这些理论或多或少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似乎把我们的传统国学给遗忘的差不多了。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文化,同样西方人也在学习我们的文化。除了文学创作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而近几年电影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通过电影这个符号,多少就看到我们自身的文化是多么的混乱。如何在不断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保持自我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西方电影自然为了全球的经济利益而研究中国文化,而中国的电影制作者也为了能够得到西方的认可而不断的努力。而真正把中西文化糅合的很好的导演似乎并不多。吴宇森、李安、张艺谋等似乎走在了前面,但是后面又有多少人能跟上这种脚步?

西方人能够把武侠这个很复杂的事情学的像模像样,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我们如何来应对这种文化的冲突,这也是我们应该不断反思的一个地方。网上有人抵制《功夫熊猫》,但是中国的文化如果不能强大,这种抵制的声音是微弱的。看看全国的票房收入,就知道这片子是很吸引人的。而人都有好奇心,越抵制就越想看,这种抵制似乎起了相反的作用。

吴宇森曾拍过一部很美国化的战争电影《风语者》,但是票房不佳。而中国什么时候也拍一部纯美国式的电影送给他们。

功夫或者票房,他们的背后都是文化在支撑!

㈡ 功夫熊猫中有哪些中国元素

中国式的哲理。

片中的一些台词深入浅出,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和哲理色彩。尤其是睿智的乌龟大师,它说的很多话都耐人寻味。在桃花树下,乌龟大师对浣熊师傅说:“我不能强迫这颗桃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我只能等它成熟。”好象在告诉我们,万事自有其自然成长周期,我们不能改变其本质,却可经过精心、耐心的栽培和呵护,使其变得更加优质,切勿“揠苗助长”,颇有欲速则不达的哲理意味。而它的那句“你的思想就如同水,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展现了中国人追求“气定神宁、海纳百川”的精神境界。乌龟大师还说:“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还是个谜,只有今天才是天赐的礼物”,强调了当下现实的重要性,只有抓住今天,才能看清历史,预见未来。

另外,浣熊师傅在影片结尾时说的那些话也颇具意蕴:“你就是神龙勇士,你给这个山谷带来了平和”,“我还没有死,我只是在享受平和”,这道出了中国功夫的真谛——它的最高境界不是武功的高深、克敌制胜,也不是称霸和平谷,而是平和,即最为平静和谐的状态,而这也是中国人及中国社会追求的最佳状态,被制片人准确地把握到了。

阻挡阿宝梦想的鹅爸爸也说出了平凡的“真理”:“我私家汤的绝密食材,就是什么都没有,想让一件东西特别,你只要相信那是特别的就够了”, 你要做的就是相信,完全相信。我觉得这也是对片中神龙秘卷缘何空白的解释,世界上最强的武功秘笈是自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潜能无限。

这些台词在撰写上都运用了中国式的表达方式,含蓄、深沉、深刻。

三、 我们应该从《功夫熊猫》中学会什么?

《功夫熊猫》满载着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走遍了世界,也正是影片蕴含的浓浓的、意蕴深刻的中国味儿让其能够迅速走红,而从另一角度说它也充当了传播中国元素及文化的使者的角色。由上文分析可知,影片中展现的中国元素无一不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表达的中国文化更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但为什么这些本属于我们的东西被贴上了好莱坞的标签,并由他们成功地传向了世界,还因此赢得了满堂喝彩?为何中国早就打出了要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的大旗,最终却让美国人捷足先登,将其利用,并赚得了大把钞票?《功夫熊猫》成功了,而我们,应该从中学会什么呢?

观看《功夫熊猫》时,相信许多观众都有这种错觉——影片好象是由中国人拍摄的。因为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展现和中国文化阐释让人感觉是那样的自然而然,难见模仿、借用的痕迹,不能不称其为高水平。可见,看似与中国无丝毫瓜葛的美国制片组也应该是下了一番“真功夫”的。据了解,《功夫熊猫》导演本人是个中国迷,研究中国文化长达数十年,而这部影片的制作也花了长达5年之久,在这5年期间,他们曾亲自来中国生活,亲自到丽江、桂林等地区居住采景,并观看了大量中国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武侠片等等,足见他们台下的“十年功”。这些准备和努力反映的是什么呢?——好莱坞电影人制作电影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实地考察而非闭门造车式)。比起他们,中国的一些导演拍摄和制作电影似乎“速成”得多,据我了解,我国的大片制作一般至多两年,也本着宣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拿来现成的名着或曾经较为有影响力的剧本,诸如《雷雨》之类,将原来的主题思想照搬照用,无需进行思想的创新和文化方面的准备工作,只是让事件换个朝代发生,再换批演员,一部国产“大片”由此诞生。与好莱坞制作大片所花费的功夫相比,这些“大片”似乎草率了些,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我认为好莱坞导演制作大片的严谨态度,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

另外,好莱坞电影的素材是来源于各国文化的,如电影《木乃伊》是来自埃及文化,迪斯尼出品的《小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改编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寻找理查》《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则是改编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这些影片都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中国文化内涵的处理上。以《功夫熊猫》为例,影片表层展现的是中国功夫和异域风情,其内核里包含着“勇气与责任”的励志主题,熊猫阿宝的成长,可以见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年身上,这种情感和追求具有普世价值,有了这个思想基础,电影能够引起不同国度、文化、年龄的人们心灵共鸣便不足为奇。可以说,影片中所表达的中国文化几乎都被这样处理得“与世界接轨”,而这样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文化我们还没有让世界知道,而美国人却将其一部分发掘出来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曾对此问题发表过看法,他说:“尽管我们拥有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却难以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产业化,使之成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商品。”“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期待和看法,我们了解多少?只要把我们与国外的契合点挖掘出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大有可为的。”这正是问题所在,其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电影也不是没有借用过传统文化,且事实是大多都在翻拍、都在借鉴,甚至我们还曾借用过西方的剧本,拍出了一部“中国版的《哈姆雷特》”。然而,这些电影在我们看来似乎只是将原着原有的思想简单地复制粘贴,重复劳动,让观众感觉只是看了个热闹,而无从回味,因为对于影片的一些情节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观众大多已烂熟于心,导演们并未从那些精髓思想中挖掘出新的,能够与现实、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主题。那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留传至今,其本身必然也在发展着,因此,正像《功夫熊猫》里所阐释的那样,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其对“今天的价值”。

《功夫熊猫》在国内上映后,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它代表着美国的文化侵略,威胁了我国的文化安全。但我认为,好莱坞成功地将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传播给了世界,这个结果是无可非议的。因此,批判也好,抵制也罢,归于平静后,我们最应该做的还是反思反思再反思,学习学习再学习吧

㈢ 《功夫熊猫》的成功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在国内公映后,成为近日各大影院的主要看点。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一身招式凌厉的中国功夫,外加美国式的搞笑幽默,无疑让这部动画影片《功夫熊猫》在中国电影市场越走越红。
《功夫熊猫》观后,突然间,让笔者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想必很多中国电影人也在为此感到抱歉吧,而观众们最渴望了解的是,为什么中国导演拍不出这样的东西?原因何在?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分析。
首先,从票房收入来看:据了解,自6月20日该影片登陆国内各大影院以来,首周票房便取得3800万元的成绩,两周之后突破6000万元,打破了1995年《狮子王》保持的国内4100万元的动画片票房记录。截至7月2日,《功夫熊猫》在全国票房已经高达1.1亿余元,成为今年上半年国内票房最高的进口影片。
其次,从影片内容来看:《功夫熊猫》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其故事发生在宁静祥和的和平谷里,那里生活着一群悠闲可爱的动物。然而,一只凶猛邪恶的雪豹泰龙的闯入,使得和平谷里的动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尽早铲除恶豹,和平谷的动物认定那头大熊猫是上天安排的拯救和平谷之人。在一些“武艺高强”的动物训练下,那头大熊猫迅速成长起来,打败了入侵的强敌。
再次,从动画效果来看:《功夫熊猫》的情节虽简单,但剧中出现的小桥流水场景,袅袅炊烟的村落,还有剪纸、泼墨、皮影、书法等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无不体现出影片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作为中国人观后该影片,通常会感到非常亲切,没有隔阂感,笔者认为影片中对中国功夫的刻画明显借鉴了香港武侠电影。另外,这部影片,在从头至尾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元素中,还富有创意地将熊猫与功夫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观赏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功夫熊猫》的成功应对中国电影产业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启示一:练好内功是取胜的前提条件。片中熊猫阿宝最终打败了豹子大龙,并没用什么奇招,而是基于扎实的基本功。同样的,中国电影和文化产业发展,在借鉴好莱坞、韩剧等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走自己的路,练好内功。我们的导演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以及超凡的眼光?文化产品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否朝着规模化、差异化的方向前进?练好内功的实质是将自身能量充分地发挥,以不变应万变。以韩剧为例,基本上是传统的儒家理念加“八股文”式的剧情,配以人造的俊男靓女模式。这些要素中国绝对不缺,只是没有把味做足。好比煨汤,火候不到的话,味儿也出不来。
启示二:研发原创动漫产品迫在眉睫。《功夫熊猫》是美国原创的、动漫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影片将中国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看得出导演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市场进行过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要引导国内的创意企业,要对原创的动漫产品进行研发。看来在我国研发原创的动漫产品已迫在眉睫。仅以上海的动漫企业为例:2007年2月,上海时尚生活中心引进的N家动漫企业,是上海张江动漫研发中心的子公司。据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原创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薄弱的原创力量导致国内动漫市场80%以上的利润流向日本、美国。例如2007年,N家动漫企业主要是动漫产品的后期制作,完成后大多输入日本、韩国等。为了改变这个现状,2008年,N家动漫正在加紧研发原创动漫产品。由此可见,在国内加紧研发原创动漫产品的重要性,已被业内人士引起高度重视。
启示三:敞开胸怀,虚心学习,才是提升自己的正确途径。我国动画产业应该走国际合作道路,多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动画制作企业加强合作,认真学习国际商业规则,增强自身的市场运作能力。笔者认为,好莱坞能拍出如此优秀的动画片,反映出创作者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文化融合能力。而我国动漫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功夫熊猫》赢得国内众多观众好感的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抵制。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各种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抵制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态度和气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创作资源,加之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这些都是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优势,只有敞开胸怀,虚心学习,才是提升自己的正确途径。

㈣ 为什么说功夫熊猫能弘扬中国文化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

其中阿宝带来笑料可不少。影片告诉观众要成功必须建立自己的自信。这部影片还有值得警戒的地方,比如,师父对大龙的溺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㈤ 功夫熊描是如何j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意识结合的

功夫熊猫》的中西合璧:

《功夫熊猫》吸引着大量的中国受众,原因在于它使我们多数的中国观众觉得很亲切,无论是从场景布置还是人物形象设计,无论是情节处理还是文化底蕴,都散发着十足的中国文化气息。
场景:在影片的开头,就将所有的观众置于一个仙境。一幅幅水墨丹青的中国画面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群峰、星罗棋布的农田、古色古香的东方建筑,云雾缭绕之中,有青山绿水,有亭台楼榭,再加上由二胡、笛子等独具中国特色的背景音乐,使各个画面散发东方艺术的诗意与魅力。而后笔锋一转,呈现出喧闹小市场的一片生活的气息:包子、面条、馒头、豆腐、筷子、爆竹逐一映入眼帘,一副中国古代的生活场景。人物:从人物选择上来讲,熊猫是一种标志性动物,是中国的国宝,在它身上无疑深深地烙上了中国的烙印。乌龟大师是领悟天人之道的长者,洞察世间的一切,又可以未卜先知,此外,猴、鹤、蛇、虎、螳螂等动画形象与相应拳法的设计也体现着最具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别具匠心的人物设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情节:在情节上,《功夫熊猫》似乎是对中国武侠片的效仿。一个武功盖世的侠客在独得师父真传之后背叛师门成了恶人,而另一个徒弟则经过成长和历练,担负起了与恶人决斗拯救苍生的责任。这样的故事框架与中国武侠片的故事情节十分相似。影片中许多功夫的运用都可以在中国的武侠中找到原形。飞檐走壁的本领在许多武侠片中屡见不鲜,用筷子作为武器进行打斗更是中国武侠片中特有的情节,用水缸来练功的办法也颇具中国特色,就连阿宝误打误撞成为神龙武士的片段也体现了中国武侠的奇遇和宿命的安排。影片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都彰显着中国武侠影片的魅力与神秘。
文化:在阿宝满心期待打开武功秘籍的时候,竟发现里面是空白。这也正是武林高手们所追求的“无招胜有招”的真实写照。这一情节也与阿宝的父亲做面条的秘诀形成了呼应,“真正的秘方就是什么也没有”。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玄机,颇有“大道无名”、“大象无形”的道家境界。像这样的文化内涵的暗示比比皆是。乌龟大师曾说“心境就如同水,当水波荡漾的时候很难看清,当平静下来的时候就清澈见底”,这一席话无异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
贯穿整个影片的思想无异于“仁义”精神,这也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太郎武功高强,是师父的得意门生,但却违背仁义道德,大逆不道,为了一己私利,滥杀无辜,这些行为注定他将无法成为神龙武士,因为中国功夫比试的结果往往是武功的修为要重于招式。而外表看似笨拙、驽钝,内心正直、善良的阿宝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行为正是仁义之举,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功夫熊猫》的美国文化内涵
美国文化强调一种英雄主义,一种奋斗的精神,他们相信,只要经过努力和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就可以走向巅峰。这实质上体现出一种励志的思想,这个过程所表现的就是一个美国梦的实现。
西方国家的美国梦基本指的就是那些草根人物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理想的故事。《功夫熊猫》的主人公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它只是一种慵懒任性的普通熊猫,或许在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这明显地体现了主人公身上的草根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成为了拯救苍生的大英雄。机缘巧合,阿宝成了龙斗士的继承人。此后尽管他并不被师傅和其他徒弟们的认同,甚至遭到了他们的冷嘲热讽,在他听取了“把握当下”的劝说后,毅然坚持下去,勇敢地战胜了自己,承担起了责任,最终实现了理想。这就是《功夫熊猫》所讲述的一个关于成长和成功的故事,是一个从平民到英雄的励志故事。这样的一个主题是好莱坞影片的经典主题,成功运用了中国元素将它表现出来,如同一只在美国长大的大熊猫演绎着美式的精神和幽默。

《功夫熊猫》带来的启示
《功夫熊猫》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它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领悟,充分利用中国元素,以中国的国宝熊猫为核心,利用水墨画的风格展示出了带有美国精神的传奇故事,也表现出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影片从人物塑造到场景选择,从故事构架到细节设置,无不折射着中国文化的气息,表现出中国特有的风采。因此我们可以说,《功夫熊猫》是一件被中国文化包装着的西方艺术品。
这件艺术品的产生是与美国的文化密切相关的。美国的文化是多元的,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这也启迪着我们的思考:一种异国文化元素同样可以成为我们本民族艺术创作的素材和源泉。在这一点上,《功夫熊猫》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去进行异质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应该学会摸索并利用他国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去策划,来包装具有本国文化思想内涵的艺术作品,用一种其他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展现它、去宣传它,让节目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广大受众所接受的同时,又传播着我们的文化精髓。这无论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讲还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都是积极而有意义的。《功夫熊猫》的产生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成果,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证明了具有悠久历史、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入侵和挑战时所彰显的文化影响力和民族魅力。《功夫熊猫》中许多富有哲理和寓意的语言都与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密切相关。一部如此成功的美国动画片却能充分的利用中国文化内涵,不失为一种创新之举。而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我们更应该运用本民族的精神内涵去展现我们与众不同的一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的民族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才不会被取代,不会被淹没。一部电影,无论它是通过怎样的元素和途径去表现,它所表现的精神都将是其他民族所无法取代的。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多年,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的艺术创作,因为他们的创作并没有仅仅局限在这200多年历史给他们带来的文化积累。它善于从多种文化中提炼素材,运用多种元素进行表现,不分地域和国籍,兼收并蓄,从而创造出自己国家的影视作品。
《功夫熊猫》中,功夫、针灸、书法、筷子、爆竹、房屋建筑、亭台楼榭等等都是中国特有的元素,但是却被好莱坞的三维动画技术丰富了美国梦的实现,既有文化融合的迹象,又有文化内核的表现。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因此我们中国的影视艺术创作也应该不断利用多种文化,丰富表现手法,挖掘民族特色,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资源,渗透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涵,并且融入西方人喜闻乐见的元素,形成文化的融会贯通,那么我们也将会创造出全球人民都喜爱的影视作品。

㈥ 《功夫熊猫2》:一次美妙的“文化侵略” 你怎样理解的

不可否认的是《功夫熊猫》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儿,带给中国人以美与激情的享受。然而,它以中国的功夫为形式,又重新打回中国市场,在这种包装下,是美国的文化渗透,贯彻的是美国的价值观。阴险一点说,蕴含着和平演变的阴谋。Nach meiner Meinung,我们不能因为怕被渗透了就不引进不接触好的片子,像义和团运动时的一味排洋是错误的,有能耐就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扛下来这种冲击,有种就打回去。

㈦ 谁能帮我找篇《功夫熊猫》的影评啊

影评1
6月20日,一只来自美国的“熊猫”登陆中国电影大银幕,这个名叫“阿宝”的憨态可掬的懒家伙,在短短三天内就卷走3800万票房,让130万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为之疯狂,用它那肥胖的彪悍身躯把“动画电影吸引不了中国观众”的魔咒挤得粉碎,这就是“来势熊熊”的《功夫熊猫》。那么,“阿宝”究竟有什么绝招?“熊猫”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绝招1】文化

2008是中国年,全世界的焦点仍然是北京奥运。功夫属于中国,熊猫属于中国,功夫加上熊猫便强调了这是一部中国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年放映中国题材的电影,《功夫熊猫》抓住了北京奥运的商机。

看中文版配音的《功夫熊猫》,也许很多人都会有种错觉,认为这是中国人制作的原汁原味的中国电影。《功夫熊猫》的制作者们,没有用自以为是的固有思维去定义中国的功夫与熊猫,而是经过对中国文化的刻苦钻研才向全世界展现了基本地道的功夫与熊猫,让欧美观众惊奇,让中国观众惊叹。据了解,导演是个十足的中国迷,不仅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还看过《大闹天宫》、《哪咤闹海》等中国动画电影。

中国味弥漫了电影的每一个角落,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从一开篇就做到了极致。除了功夫与熊猫这两大中国元素之外,阿宝家的传统手推车与面馆,和平村的四人轿、鞭炮、针灸与传统庙会,各个人物角色的服饰,无处不在的汉字,还有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很符合中国古代特点,写毛笔字,手拿筷子吃包子和面条,就连螳螂都喜欢喝面条汤等等,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致命的吸引力。在建筑风格方面,飞檐斗拱、红墙绿瓦,而寺庙中更是装点了许多山水画、瓷器,室内的墙壁、柱子、桌椅绘制都很用心。中国四川一带的自然美景在影片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云雾缭绕、山水秀丽,颇有意境。

不仅如此,人物的名字也保留了中国发音,主角熊猫“Po”的发音类似“国宝”的“宝”,功夫大师“ShiFu”是“师父”,乌龟大师“oogway”是“乌龟”,而那只被功夫大师宠坏了之后变成反面人物的雪豹“TaiLung”,有的音译成“唐郎”,有的音译成“大龙”,而“太郎”这个日本味十足的名字显然比较合适一些。在配乐方面,唱主角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民乐阵容,唢呐、箫、二胡、古筝、木笛、锣鼓、木琴等,中国民族味浓郁。

无论是《功夫熊猫》还是《埃及王子》、《花木兰》,影片中都透着浓浓的民族气息,三部影片的全球票房也成为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真理在商业电影的题材选择上得到了体现。

绝招2】功夫

为什么《功夫熊猫》的票房能够高于同样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花木兰》?功夫恐怕是最大的因素。中国武侠功夫片,不仅中国人爱看,全世界人民都爱看,欧美人在谈论“KungFu”时,总喜欢在前面加上“Chinese”。这个由李小龙带向全世界的中国文化形式,是外国人通过电影认识中国文化的第一个标志,也是中国商业电影走向世界的敲门砖。

《功夫熊猫》一片的整体气息与中国武侠小说描绘得如出一辙,飞檐走壁、点穴神功,及各种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招式、学派、武侠精神和江湖义气,有金庸和古龙小说的架构,甚至佛学思想均在影片有所体现。与其说是“功夫熊猫”,不如说“武侠熊猫”更为贴切些,只是西方人对“功夫”这个词太着迷。涉及的中国功夫让人眼花缭乱,十八般武艺通通派上用场:“五大武林高手”中,母老虎使用虎拳,臂力和爪子是主要武器,善用奔跑,凶猛凌厉;青蛇使用蛇拳,善于出其不意的攻击,滑动速度快而静,高傲幽雅;金丝猴使用猴拳,上蹿下跳,灵活自如,还会耍棒子,嬉皮笑脸;丹顶鹤是唯一能飞的动物,使用鹤拳,躲闪自如,嘴部攻击较多,并可作为后勤援助,平和友善;螳螂体积小便于隐藏,使用螳螂拳,转移和出手速度快,两只“大刀”能准确切中要害。至于功夫大师小熊猫,影片并没有交代他的招式特色,但是单凭他能教出“五大武林高手”和雪豹这样的高徒,就能推测出他是一个精通各类武艺的名师。

《功夫熊猫》借鉴了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的影子:阿宝与雪豹太郎对决,阿宝的招式与叫声都模仿了李小龙;在打斗过程中的幽默则是借鉴了成龙的电影,功夫大师在训练阿宝时的“抢包子”片段成了影片中最精彩的打斗片段,对于身边道具如筷子、碗等的运用,还有见招拆招边打边吃的演绎形式,都是成龙电影里的惯用套路;而李连杰的经典电影《少林寺》中的少林棍法则被搬到了“五大武林高手”之一金丝猴身上。最令人惊喜的情节则是点穴神功的出现,当“五大武林高手”与雪豹在吊桥上一决高下而惨败时,雪豹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点了他们的穴位,让他们动弹不得。

绝招3】幽默

影片的故事内容虽然很简单,但搞笑的桥段却一点也不简单,时刻能让观众捧腹大笑。影片一开始,阿宝为看比武大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当他带着一身的脂肪终于征服1888级台阶时,比武大会刚好过了入场时间,“嘣”的一声把阿宝关在大门外,阿宝想尽一切办法进入比武现场,从门缝窥探,爬墙,用树枝做弹簧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可惜都失败了。最后,阿宝通过自制的“烟火板凳”正好“飞”到赛场中间,当被烟火炸晕的阿宝醒来时却看到乌龟大师指着他,宣布他就是“神龙大侠”。笨拙的阿宝在影片开头就让人忍俊不禁。

最有趣的情节还有“阿宝偷吃饼干”和“阿宝挨针灸”。熊猫阿宝见到食物时如获至宝的丰富表情和大吃特吃的滑稽动作,被导演用作最大的笑料,贯穿整部影片,每当他因满嘴食物而做出各种古怪的表情,都会令观众笑喷。阿宝在接受丹顶鹤为其针灸时,母老虎正严肃地与他谈话,阿宝此时却做了个极度搞怪的鬼脸后迅速晕倒,原来是丹顶鹤针错穴位导致阿宝面瘫。周星驰无厘头的搞笑方式在《功夫熊猫》中得到了尽情再现。

一只浑身肥肉、好吃懒做的熊猫本身就很滑稽了,偏偏他还有一个体积比他小N倍、走路摇摇摆摆的鸭子爸爸,和一个瘦小的小师父。鸭子爸爸一心想让熊猫儿子继承自己的面馆,他自以为是地认为儿子做梦梦见的是面条,将成为一个厨艺高超的面条师傅。每当鸭子爸爸戴着这样的表情自信满满地望着儿子,熊猫儿子却表现出心虚的表情时,巨大的反差带出不小的幽默效果。他的小师父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但影片的最后也安排他幽了一默。当阿宝抱着被太郎打得奄奄一息的功夫大师,哭着说“师父不要死”的时候,功夫大师忽然睁开眼睛大吼一句:“我没死!”

绝招4】禅意

影片用故事告诉观众:心怀梦想、相信自己并去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熊猫阿宝一直有个梦想,对武术更是痴迷不已,当他被无厘头地选为“神龙大侠”时,他没有退缩,勇敢地接受了任务,最后,没有任何功夫基础的阿宝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成为了盖世英雄。当然,阿宝也有胆怯的时候,当功夫大师终于悟透乌龟大师所说的“从来没有意外”而承认阿宝的“神龙大侠”的身份时,阿宝害怕了,“最伤我心的是,我每天努力练习,却还是这个我。”在功夫大师苦于如何劝说阿宝时突然发现,吃东西才是阿宝的最大动力。发现这点后,功夫大师因材施教,利用与之争夺食物来训练阿宝,并向他灌输“只要相信自己是神龙大侠,你就是神龙大侠”的思想。

影片中经常呈现积极和健康的经典台词,诸如“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谜团,只有今天才是天赐的礼物”、“认为自己行,自己就真的行”等等。还有大量中国传统学说思想存在,如阿宝在拿到“神龙秘籍”时却发现“秘籍”是空白的,鸭子爸爸在向阿宝传授做面条的“秘籍”时说:“我私家汤的绝密食材,就是……什么都没有。”乌龟大师也说:“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这几点类似老子的“道法自然”;乌龟大师预料到太郎要逃狱,派飞鸟信使去通知监狱长加强防备,但从信使身上掉下的毛却成为太郎打开枷锁的工具,这一点则符合中国的哲学思维,是“无事即有事”的儒学思想与周易的“天机”和“命运”的结合;乌龟大师的另一句名言“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以及功夫大师一直追求的“心静”都有着很浓的禅意。

绝招5】色彩

曾制作出《埃及王子》、《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等动画电影的梦工厂,幕后制作班底强大,《功夫熊猫》运用先进的3D动画技术,通过电影宽银幕呈现了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影片中最让人称奇的是山河秀丽的美景和刻画得细致入微的古代建筑,两者像是写实的中国风景画和建筑美工画,精妙的画工让观众叹为观止。

“玉皇宫”是影片的重要场所之一,大量的玉竹装饰其中,使其诗意典雅又不失威严。影片的另一重要场所和平村则是以丽江的山谷和桂林为原型,夸张壮观的桂林石柱有着让人震撼的美感,而一切都以圆形为设计根据的和平村则有着欢乐和悦目的效果。

《埃及王子》的整体色彩则以鲜亮的金黄色为主,跟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埃及文化息息相关,沙漠、法老宫殿、金字塔等都是金黄色的,而一条蔚蓝色的尼罗河让观众做了视觉Spa,缓和了亮色对视觉刺激。而《花木兰》则以柔和的色调为主,衬托中国人内敛的气质。由此可见,商业动画中的美工也不是光有技巧就行的,更要能反衬影片的文化气息。

绝招6】明星

超强的配音阵容是影片的另一大亮点,新生代搞笑巨匠杰克·布莱克担任了为阿宝配音的伟大重任,为功夫大师配音的数届奥斯卡奖得主达斯汀·霍夫曼则是配音阵容中的另一个顶梁柱,此外,安吉丽娜·朱莉、成龙、刘玉玲等大牌明星的加盟让影片星光熠熠。老演员霍夫曼说:“杰克是阿宝的不二人选,我们是第一次合作配音,他的态度非常认真,最好的喜剧演员都把他的角色看得很认真,所以他才会演得这么好。”而布莱克则说:“小熊猫在片中是功夫大师,达斯汀则是演技大师,他很用心去诠释功夫大师,而且会用很真实的方式念台词,他简直就是师父的化身。”

中文版的配音阵容虽然没有英文版强大,但配音演员刘风、王肖兵、狄菲菲等人的高超技巧也大获好评,尤其有些对话还巧妙地运用了时下年轻人的流行语,讨巧的配音方式为影片增加了与英文版不同的幽默方式。

大牌明星的加盟无疑会让一部商业动画片锦上添花,成功的商业片都很会利用“明星效应”。例如《花木兰》的配音阵容也非常强大,英文版由艾迪·墨菲、温明娜、米高·菲尔等明星配音,中文版由成龙、陈佩斯、许晴、陈慧琳、李玟、吴宗宪等大腕助阵;《埃及王子》除了在配音方面由瓦尔·基尔默、拉尔夫·费因斯、米歇尔·法伊弗等明星助阵,由惠特尼·休斯敦和玛丽亚·凯利演唱的主题曲《When You Believe》更是成为经典金曲。

㈧ 通过功夫熊猫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本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而主角阿宝的原型是中国国宝大熊猫。所以,他也或多或少代表着中国这个形象,而片中许多人对阿宝的不相信也可以看作是现在许多国家对中国的觑视。

《 功夫熊猫1,2》中阿宝自己悟出了师傅的“无锡指法”和“太极神功”,这两个功夫可以说都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典型,这代表了中国的主张和平正义的防御式态度。中华文化讲求谦以待人,不过分展露自己。
而第一部中的残豹,第二部中的孔雀沈王爷都是急功近利想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威摄他人,这都是典型的西方文化所带来思想差异。
很高兴为您解答,望采纳。

㈨ 《功夫熊猫》中有什麽中国文化

《功夫熊猫》中使用了很多中国传统习俗和历史故事的元素。武术就不用说了,整个片子的卖点就是“功夫”嘛,其他如面条了、比武大会了、大侠情结了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倒是动画片里另有一个牵涉中国历史的元素,而该史实在一般只注重“帝王将相”的中国人脑子里反而往往忽视。还记得熊猫阿宝为了去看比武大会爬到山顶时大门关了后,心急之下坐在一个绑满爆竹和烟花的糊着风筝翅膀的木椅子上炸飞到会场中的情节吧,这个情节取材自中国明代的真人真事。据不太完整的史料,明代万历年间即公元14世纪时,中国有一个士大夫官吏叫万户,他就是试图用绑满爆竹和糊着风筝翅膀的木椅子利用火箭推力实现人类飞天梦想的第一人,当然也是第一个试图实践火箭推力设想而牺牲的人类第一人。很奇怪的是,这个“万户飞天”的故事在中国人中几乎不为人知,倒是很多太空技术发达的国家很醉心于这个故事,比如国际天文联合会就把一座月球上的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当然了,《功夫熊猫》也只是借用了这个典故而已。
综合来看,《功夫熊猫》一片可以说在彰显中国文化元素方面是下足了功夫的,尽管其核心内涵仍是欧美的价值观,即”英雄本色尽诙谐“,这一点和我们中国传统观念里厚重的英雄观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了,要说文化,我认为好莱坞尽管站在自己的传统上说话,但许多东西对于今天变革中的中国来说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比如虽与现实差距极大但仍顽强坚持自己的理想的“白日梦”行为,再比如在成功的道路上父权为英雄让出道路从而实现独立打拼的“自强模式”等等。
当然,中国人最该学的我觉得还是《功夫熊猫》似的细致,想想看好莱坞把人家的东西琢磨的那么透彻,倒是好多东西中国人自己要么在有意遗忘(如万户为科学创新而英勇献身的壮举),要么在日甚一日的衰落(比如越发流于影视作品之花拳绣腿的中国武术)。所以,这部动画片还是很值得中国人思考的。

阅读全文

与功夫熊猫导演是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古玩拍卖哪里最好 浏览:424
英国为什么叫二百年之战 浏览:182
印尼语男女怎么说 浏览:847
印度三哥有什么用 浏览:214
印度这次参加东京奥运会有多少人 浏览:877
海尔为什么选择印尼 浏览:780
伊朗为什么山多 浏览:644
伊朗射程有多少公里 浏览:581
意大利的品牌衣服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272
意大利科意公司在哪里 浏览:134
英国坐一次出租车多少钱 浏览:542
杭州英国公司注册哪里好 浏览:466
伊朗什么时候能完成产业转移 浏览:991
公鸡牌意大利面是哪里的 浏览:631
欠中国银联的钱还不起了怎么办 浏览:127
华为到底卖多少设备给伊朗 浏览:347
伊朗比印度大多少面积 浏览:971
从印尼回中国航班什么时候开通 浏览:366
越南音标有哪些 浏览:341
意大利披萨饼什么味道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