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方便面的由来有多少年的来历了
早在方便面发明以前,在中国已经有类似的面食称为“伊面”或“伊府面”。安藤百福结合了传统的面条和拉面,再加入一些食用油,经过了脱水处理,变成了方便面。
方便面在90年代初的日本流行非常之广。1958年8月25日,日清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安藤百福(1910——2007 原名吴百福,日籍华裔)销售了全球第一袋方便面——袋装 “鸡汤拉面”。其后,日清公司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并于1971年增加了杯装方便面。
方便面:
1.又称快餐面、泡面、杯面、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香港则称之为公仔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
2.方便面是通过对切丝出来的面条进行蒸煮、油炸,让面条形状固定(一般为方形或圆形),食用前以开水冲泡,溶解调味料,并将面条加热冲泡开,在短时间(一般在3分钟内)内便可食用的即食方便食品。
3.如今市场上各种品牌的方便面充斥着各大商场的货架,从大型零售超市到街头的小门头商铺都能够看到它的踪影。
② 中国哪一年开始有方便面的
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厂诞生。
中国工业化方便面生产开始于1970年,从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里,中国方便面行业突飞猛进,年产量从1970年的200万份发展到2000年的178亿份左右居世界界第一。
(2)方便面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扩展阅读:
营养价值:
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面粉、棕榈油、调味酱和脱水蔬菜叶等,都是补充人体营养所必需的成分,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节奏的提高,方便面这一既能快速充饥,又富含营养的美味食品越来越受人们喜欢。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小松教授介绍,方便面常为人们所诟病,认为多吃不利于健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油脂含量高,因为大部分方便面都采用油炸的方法对面块进行干燥。但胡教授指出,与炸薯条、汉堡包等相比,方便面中的油脂含量并非很高,平均每份所含油脂在16%-18%左右,其中,11%都是棕榈油,也就是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植物油,而一份汉堡包中的油脂含量则平均在30%左右,比方便面高出近一倍。
二是含有一定的添加剂。胡教授说,一说到添加剂大家就谈虎色变,觉得它是不利于健康的物质,这是观念上的一个误区。食品工业离不开增稠剂、稳定剂等添加剂,国家允许使用的,都是经严格检测,证明对人体无害的,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三是被很多人所关注的丙烯酰胺问题。胡教授指出,所有淀粉类食品在高温烹调(超过120℃)中都会产生这种致癌物,因此,炸薯条中有,方便面中肯定也有。
网络-方便面
③ 中国是什么时候有方便面的第一个方便面牌子是什么
上海益民食品厂和北京方便面厂于1980年和1982年分别从日本引进一条5m00包/班的袋装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进入80年代后,全国先后从日本引进 100余条生产线,同时在广州、上海、无锡、郑州等地相继出现40余家方便面设备生产厂家。1986年,北京昌平长城食品厂引进了日本富土公司的碗装方便面生产线。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④ 方便面的起源
相传清朝伊秉绶在家为自己母亲祝寿,由于客人多,厨师手忙脚乱下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早期方便面包装上依然写有伊面、伊府面。
最早制作方便面的是中国扬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厨子。他把面粉中加入鸡蛋,擀成薄片,切成细丝,放水中煮过,立刻再放入油中炸过晾干。这样处理过的面条放在热水中随时可以泡软,食用非常方便。非油炸的方便面,则可追溯至中国西汉汉高祖三年(前205年)韩信军队发明的踅面。
成为速食产品的现代方便面,是由191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的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1]有鉴于当时吃一碗拉面要排队排很长、很久,所以在大阪府池田市发明的。安藤百福并在发明方便面后,创立日清食品公司,贩售鸡汤拉面。
(4)方便面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扩展阅读
方便面的危害
1、油脂:为了延长保存期,大多数品种的方便面都用油炸过,油脂经过氧化后变成氧化脂质。它积存于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形成老化现象,加速人的老化速度,引起动脉硬化。
2、食盐:一包方便面含盐约6克,而一个人一天食盐的摄取量以6克为宜,方便面含盐量明显偏高。
3、磷酸盐:磷酸盐添加剂可以改善方便面的味道。但是,人体摄磷太多会使体内的钙无法充分吸收、利用,容易引起骨折、牙齿脱落和骨骼变形。
4、防氧化剂:方便面从制成到消费者,短时为一两个月,长时竟达一两年,其中添加的防氧化剂和其他化学药品因长期贮存,受环境影响,已经在慢慢变质,食后对人体有一定的害处。
⑤ 方便面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
我国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方便面雏形。面条发展到清代,由于制作工艺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意义上的“方便面”—伊府面,简称“伊面”,既可以汤煮,亦可作干炒。
相传清朝年间,曾任惠州知府及扬州太守等职的书法名家伊秉绶在位于宁化的家中宴客,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而世界上第一袋方便面于1958年8月25日制成,是日清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安藤百福(已故,原名吴百福,日籍台湾人)销售的袋装“鸡汤拉面”。其后,日清公司推出了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并于1971年增加了杯装方便面。由于伊面与现代的方便面有相似之处,所以又被喻为方便面的鼻祖。伊府面在中国南北方皆有制作,尤以闽、赣最出色。伊府面是用鸡蛋液和面做的,这是它的最大特征;面经沸水煮后用冷水冲凉、烘干,再经油炸后就变成了半成品。
⑥ 中国最早的方便面是什么牌子的
中国大陆的方便面生产一般认为始于1964年,当时北京食品总厂用手工操作曾用鸭油生产油炸方便面。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厂诞生,它采用高压蒸面油炸工艺,标志着中国方便面生产正式起步。1978~1980年,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与北京方便食品厂共同研究了班产1吨非油炸方便面生产线,采用间歇式高压蒸煮工艺和远红外干燥技术。
上海益民食品厂和北京方便面厂于1980年和1982年分别从日本引进一条5m00包/班的袋装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进入80年代后,全国先后从日本引进 100余条生产线,同时在广州、上海、无锡、郑州等地相继出现40余家方便面设备生产厂家。
1986年,北京昌平长城食品厂引进了日本富土公司的碗装方便面生产线。方便面刚刚步人市场,人们开始了解方便面,由于享受粮油平价和产品限价政策,不能普遍接受,加之生活水平较低,消费方便面属于一定程度的奢侈品。产品规格为100g/袋,市场零售价格为0,25元/袋,还需加收2两粮票,产品结构单一,都是低档方便面。
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珠海华丰食品公司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其推出的华丰牌三鲜伊面在80年代曾热销全国。在康师傅、统一进军大陆市场前,华丰一直占据中国方便面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冠生园的美味肉蓉面成为了那时相当着名的方便面品牌。味道不错,包装外面是纸,里面防止受潮,有一层薄薄的塑料纸那种,而一般的方便面就是塑料袋包装,是一代人的回忆。
过渡发展阶段
1988年,国家制定了GB9848—88方便面质量标准,它的出台规范了各种方便面质量参差不一情况,也预示着方便面以产量盈利开始转向以质量、信誉和品牌占领消费者心理而盈利。
1、 从1987年起,中国粮油政策逐步放开,粮油可以自由贸易,计划管理体制下方便面的生产经营格局逐步被打破。随着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方便面的优点明显地体现出来,方便面迅速从大、中城市流向广大城乡和农村,市场需求量骤增,全国开始出现方便面生产热潮。这个期间主要先从国营的食品加工厂和粮食系统开始建立方便面厂,有实力的乡镇企业也开始筹建。1989—1991年,国内新增生产线800余条。
2、外资方便面集团公司看好中国市场,采用独资和合资方式大举进入布点办厂。1991年底,台湾顶新食品集团在天津开设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以“康师傅”晶牌打响中国大陆市场,取得了极大成功;不久,台湾“统一”,新加坡“幸运”,印尼“美厨”和“营多”,日本“出前一丁”等大举进入,生产高、中档袋装、碗装和杯装方便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3、珠海“华丰”,山东“龙丰”,河北“华龙”,无锡“中萃”,陕西“熊毅武”,河南“南德”,广东“来利”和“锦丰”,福建“宏发”等国营、集体和民营方便面生产企业纷纷建厂,推出品牌,全国方便面生产呈现高速发展浪潮。
南街村方便面,又称北京方便面,90年代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的喜欢南街村产的方便面!南街村方便面由南街村方便面厂生产,90年代最畅销的方便面品牌之一。
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方便面品种的多样化及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人们开始真正地接受了方便面,很多人都把方便面作为出门必备,生活常有的食品,方便面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1、这一时期的竞争以“康师傅”、“统一”、“美厨”、“营多”、“幸运”等外资企业对大陆方便面市场的争夺为主线,这期间,他们以精美的包装,有筋道、爽口的面条和独特的风味,打破了低档面产品结构格局,一步跨入了中、高档方便面行列。主要采用日本、台湾和韩国的进口制面设备生产方便面。
2、 方便面成为中国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点,平均年递增速度为70%。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各企业都有自己的产品定位,或中、高档的城市市场,或中、低档的农村市场,竞争重点落在产品质量的改进、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价格的适应性及营销策略等方面。仅1989—1994年的5年间,方便面生产线达到1500条以上,市场需求旺盛,出现高速发展及市场竞争局面。国内方便面设备生产厂家达到了20多家。
其中不得不重点提康师傅,于1991年进入中国大陆发展,1992年8月21日推出第一碗“红烧牛肉面”,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经典口味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陪伴我们走过几代人。
⑦ 方便面的来历
安藤百福,日本人
按安藤百福自己的话说,方便面的发明是“被饥饿催生的灵感”。安藤并不是地道的日本人,他1910年出生在中国台湾,原名吴百福。自幼失去双亲,但父亲的遗产却给安藤提供了足够的创业资金。他吸取了祖父经营绸缎布匹商店的经验,起初他靠销售针织品发财,1933年渡海到日本,事业上还算成功。
二战前后,日本面临严重的食品不足情况,人们饿得连薯秧都吃。就在这一时期,安藤开始深信“有了充足的食物,世界才会和平”。即所谓“食足世平”,从而决定投身到食品行业。
有一天早上,安藤路过一个拉面摊。时间虽然还早,但是摊前却已经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人们在寒风中眼巴巴地等待着拉面出锅。站在拉面摊对面,安藤心里想,要是有一种面,只要用开水冲一下就能吃,估计大家都会喜欢。想归想,安藤当时并没有立刻去研制方便面。
1948年,安藤创立中交总社食品公司,开始从事营养食品的研究。他利用高温、高压将炖熟的牛、鸡骨头中的浓汁抽出,制成了一种营养补剂。产品刚上市,就深得日本人的喜爱,安藤也因此成为日本食品界的知名人士。营养补剂的生产,为日后方便面调料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天有不测风云,50年代一场变故使得安藤几乎赔光了所有的财产,不得不从零开始创业。这时生产方便面的想法再一次从他的大脑中闪现,从此,他开始了与方便面几十年的不解之缘。
老婆做菜激发油炸灵感 儿子怕鸡引出鸡汁调料
1958年春天,安藤在大阪自家住宅的后院建了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当作方便面研究室。他找来一台旧的制面机,买了一个直径1米的炒锅以及面粉、食用油等原料,一头扎进木屋,起早贪黑地开始了方便面问世前的种种实验。
面条看似做法简单,实际上原料配合却非常微妙,偏巧安藤又是一个十足的外行,这就给他的实验平添了不少的困难。他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全部都拿到制面机上试验,结果做出来的面有的松松垮垮,有的粘成一团。他就做了扔,扔了又做。一次次不厌其烦地重复着。
试验让安藤有点痴迷,有一次在饭桌上,夫人做了一道可口的油炸菜,他猛然间从中领悟了做方便面的一个诀窍:油炸。面是用水调和的,而在油炸过程中水分会散发,所以油炸面制食品的表层会有无数的洞眼,加入开水后,就像海绵吸水一样,面能够很快变软。如此一来,将面条浸在汤汁中使之着味,然后油炸使之干燥,就制出了又能保存又可开水冲泡的面了。这种做法被他称作“瞬间热油干燥法”,很快便拿到了方便面制法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