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高度依赖进口的10项商品是什么
中国高度依赖进口的10项商品分别是:高端数控机床、芯片、操作系统、医疗器械、发动机、高端轴承、大型飞机、高端传感器、药品、大豆。
1、高端数控机床
机床是现代化工业的母体,沈阳机床、大连机床、昆明机床曾经都是在机床行业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生产的都是中低端产品,目前在这几家企业也走向没落,在高端机床方面,主要依靠向德国、日本、美国进口,没有这些机床设备,很多的工厂无法运转。
2、芯片
芯片是手机、电脑设备、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核心,受制于技术,目前我国的芯片市场超过4000亿美元,对于高端的芯片,大部分需要进口,就算是华为海思芯片,也需要通过台积电代工,中芯国际尽管具有芯片代工能力,还是集中在中端芯片领域,我国每年芯片贸易的逆差超过1500亿美元。
3、操作系统
不管是电脑设备还是手机设备,操作系统均被美国企业垄断,从微软、谷歌到苹果,已经瓜分绝大部分的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层面,严重依赖进口。
4、医疗器械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医疗保障体系非常复杂,尽管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国内的厂家水平还是不足,目前还需向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进口。
5、发动机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通用电气、联合技术公司、普惠、罗罗几乎垄断了全球商业飞机发动机市场,中国的商业飞机均需采购他们的产品,高端汽车发动机、船舶发动机也需要通过进口采购。
6、高端轴承
轴承看似简单,运用极广,国内的很多企业也能够生产,但是在质量方面与国际顶尖企业的差距不小,其主要差距体现在材料和工艺方面,在高端轴承方面,主要通过向德国、日本进口。
7、大型飞机
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商业飞机,但是只要到各个机场去看看就知道,目前各个航空公司运营的商业飞机不是波音就是空客,尤其是在大型飞机方面,几乎全部实施进口产品。
8、高端传感器
在智能手机、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领域,必须用到高端传感器,目前国产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
9、药品
或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购的药品大部分都是国内厂商生产的,但是这些药品绝大多数都是国际医药巨头研发,尤其是在抗癌、抗病毒、肝病等医药方面,至今还有很多药品需要进口,目前国内肿瘤药规模超过1400亿,其中95%依赖进口,国产创新药严重缺失。
10、大豆
我国是第一大人口大国,每年消耗的粮食不计其数,在主粮(稻谷、小麦)方面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但是在大豆、玉米方面,缺口风非常大,国内每年消费的大豆约1.2亿吨,可是国内产量不足0.2亿吨,大豆是食用油、饲料的主要原料,如果没有进口大豆,那么将直接推升肉制品、食用油价格上涨。
B. 中国哪些特殊高端的材料必须进口
1.铁矿砂 主要就是为了冶炼钢铁,因为中国的原材料已经比较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
2.进口铝,镍,铬,原因是国内开采的这类原料质量达不到某些行业的要求.
3. 2008年前后中国可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而在中国需求的带动下,玉米很有可能是下一只铜牛。这主要因为国内燃料乙醇和玉米深加工消费增长迅速。
4.塑料原料和塑料制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塑料机械。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机械成为机械工业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增速都在30%左右,年制造能力达到了约20万台(套),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25%,但产值却只占世界总产值的9%。我国塑料机械每年仍有百亿元的市场缺口,60% 的高端塑料机械产品需要进口。
C. 中国主要进口的资源有哪些
△受需求拉动,今年前三季度,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矿产产能进一步释放△铁矿石进口价同比下降7.2%、钨出口价同比上涨42.85%,离不开国内矿业开采秩序的整顿规范△地质勘查业投资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西部地区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尤为活跃11月21日,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中国矿业联合会在京举办2006年中国矿产资源及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研讨会。与会专家通过对去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度矿业领域相关数据分析认为,我国矿业经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快速发展的矿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大宗矿产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矿业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披露的有关数据显示,主导矿业的大宗矿产供应能力正在得到不断增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报告说,前几年矿业领域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已基本转化为现实产能,这在去年已经体现出来。2005年,全国新增煤炭开采能力1.84亿吨/年、铁矿石产能9211万吨/年、铜采矿产能746万吨/年,还新增氧化铝产能184万吨/年。受需求拉动,今年这些新增产能进一步释放,使得主要矿产品生产态势保持递进式平稳增产,1-9月主要矿产品产销两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会议材料显示,今年1-9月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5.7亿吨,同比增加1.22亿吨,增长8.4%;销售15.5亿吨,同比增加1.23亿吨,增长8.6%,煤炭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势头。该协会预计,今年全国原煤产量有可能达到24亿吨,预计比去年产量增加8%。在煤炭生产满足需求的同时,煤炭库存持续上升,截至9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5亿吨,比年初增加1128万吨,增长8%。煤炭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同时指出,煤炭行业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3.41亿元,同比增长36.4%。在煤炭市场供应量增长大于消费量增长的态势下,新投资产能的转化,将进一步压缩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铁矿投资形成的产能,在今年集中释放。据统计,今年1-9月,全国铁矿石产量累计达4.06亿吨,基本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产量,同比增加37.7%,有效减轻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说,今年前三季度铁矿石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多了8.1个百分点,而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增幅,却分别回落了10.2、9.0和2.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显现出初步效果。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连年扩大,国内石油天然气行业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理事张汉平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原油1.37929亿吨,同比增长1.7%。在老油田增产困难、油气接替区尚未有大突破的情况下,我国原油产量保持增长,是一个不小的成绩。与原油相比,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迅速,1-9月全国生产天然气43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车长波认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产量有望呈现跨越式增长,年均可望增加90亿-110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950亿-1100亿立方米,并预计能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工业发展的原料,10种有色金属和氧化铝产量快速上升。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9月,我国铜精矿产量为51.53万吨,产能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着7.4%的增长势头;铅精矿产量49.7万吨,同比增长10.88%;锌精矿产量157.7万吨,同比增长18.69%;锡、锑、钼精矿的产量也都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另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对冶炼行业的统计,今年前9个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合计为1379.76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铜、锡、铝生产增速分别为21.4%、23.1%、18.5%,铅和锌分别增长了16.7%和14.3%。贵金属方面,黄金产量呈现加速增长势头。中国黄金协会统计,1-9月全国累计生产黄金169.281吨,同比增长8.05%;而2005年与2004年相比,全年黄金产量增幅是5.51%。预计今年全国黄金产量有望超过236吨。矿业生产和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目前铁矿石进口价格攀升趋缓的态势,不仅直接减少了国内企业的外汇支出,而且为国内企业参加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增加了砝码,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国内铁矿石产量的增加和钢铁行业生产秩序的好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呈回落趋势。1-9月,全国进口铁矿石2.47亿吨,同比增长24.2%,增幅同比回落了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3年以来,铁矿石进口增幅首次在30%以下;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62.7美元/吨,同比下降了7.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此前在接受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钢铁生产总量平稳及国内铁矿石产量增加,是进口铁矿石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课题组的统计显示,1-9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加了24.2%,但为之付出的外汇仅仅增加了14.6%,铁矿石进口成本下降由此可见一斑。与铁矿石进口价格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我国的优势矿产钨的出口价格大幅攀升,中国钨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孔昭庆在题为《2006年我国钨资源及钨产品供需形势简析》的发言中,不无自豪地说:“尽管受国家对钨品出口政策调整(取消部分钨品出口退税)和全球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影响,但在国内外钨需求增长、钨开采总量控制、钨开采秩序整顿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共同作用下,今年钨市场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且周期长、价格高、波动小,并创下了历史新高。”据他介绍,今年1-9月,全国累计出口钨品金属量2.2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21%;实现的出口额为7.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55%。记者粗算,相当于钨出口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钨出口创下的产值几乎增加了近50%。而孔昭庆的这番话可能更直观:“与往年相比,今年出口一吨钨品,相当于2005年的1.5吨,相当于2004年的3吨,相当于2003年的4吨!”孔昭庆说,国土资源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在严格钨矿开采总量的同时,联手重拳打击非法开采,整顿和规范钨矿开采秩序,地方政府积极实施具体的整治方案和措施,钨矿开采秩序明显好转。中国钨协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开展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检查,使得钨矿开采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据中国钨协统计,今年1-9月,国内钨精矿每标吨平均售价为10.9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每标吨8.55万元上涨了27.7%;钨制品出口综合平均价为3.46万美元/吨金属,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2.85%。占据国际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钨,终于在外国买家面前挺直了腰板。矿业投资增长迅速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矿业和矿产勘查投入;矿业领域迅速增长的投资,显示出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采矿业投资2568亿元,同比增加33.4%;地质勘查业有关产业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地质勘查投资47亿元,同比增长27.1%。课题组评价,总体上看,在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下,金属冶炼加工业投资保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出现了负增长,去年火爆的采矿业投资增幅趋缓,但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于上游的地质勘查业及相关产业,则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参加研讨的不少专家认为,近两年我国地质勘查业投资比较活跃,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初露端倪。有资料显示,2005年国内地质勘查投资344亿元,比2004年增加9.9%。投资结构上,地方财政拨款已经超过中央财政投资,外商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认为,西部地区的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最为活跃。报告在对全国有效的勘查许可证以及今年1-8月新设立的勘查许可证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西部地区有效的以及新设立的勘查许可证,都明显多于东中部地区。然而,相对于资源储量的快速消耗,地质勘查业投资增长还难以满足需要。煤炭、冶金、黄金、有色金属,甚至非金属矿产,都面临着资源探明储量不足的压力。不少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大地勘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
D. 中国什么东西主要靠进口
你好
很乐意为你解答,进口范围很广:1、矿产:铁矿石,镍矿,铬矿以及各种有色金属原矿,来自东南亚、澳洲等地,且严重依赖,没有定价权。
2、木材:国家一年比一年支持。主要来自非洲、南北美。
3、精密仪器:我国总体技术水平不达标。例如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输送石油气和化学物质的无缝管,我国除了一两家龙头企业之外根本做不出来。
4、粮食:中国粮食严重依赖进口,比重我不敢乱说,但是非常高,也属于政治手段中的制约因素
除了小麦有国储可以调节之外,玉米、大豆都严重依赖进口,玉米还相对好一点,美豆的价格被美国abcd四大财团操纵很多年了,价格波动对中国的食用油生产企业,还有一些原料,油漆、胶纸、化妆品原料、香精、奶粉、化妆品、指甲油、和许多的电子产品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 中国到底有哪些商品是几乎完全要依靠进口
基本上高端的医疗设备、手机芯片、大型的数控机器都是依靠进口,导致很多产业如果脱离了进口是无法生存的。对于进口商品,或许很多人觉得只是在食物或者摄像机为主,但其实中国很多高端的科技都是依靠着进口的;特别在医疗设备以及芯片方面,虽然国内也有研制但是远远无法战胜国外先进的设备。
各种高端的大型设备,或者小巧但技术要求高的配件,都是主要依靠进口引入为主,期待国内的技术能更快占据自己的市场。
F. 中国主要进口产品有哪些
在工业产品方面,我国十大进口产品分别是:集成电路、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仪器、仪表、初级形状材料、显示面板、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飞机及航空器、电子元器件、医疗产品及器械、钢材。
而在农业产品方面,我国十大进口产品分别是:牛肉、大豆、玉米、植物油、大米,棉花、冷冻禽、小麦、猪肉、植物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主要粮食是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但在某些农产品方面,还是需要进口的。目前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作品是大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豆近90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
G. 中国的哪些东西必须依赖进口 知乎
中国制造规模巨大,但基础不行。其中一个要害是很多基础的东西必须依赖进口。
需要进口的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原料类,第二类是高科技类,第三类是粮食或粮油类,这些都是国产完全不够用,必须依赖部分或大部分进口的。
1、原料类的,包括石油、核电站用的铀原料、炼钢用的铁矿石等。
2、高科技类的,包括计算机芯片(CPU)硬盘内存等、机床数控系统、工控器、高档轴承等。
3、粮油类必须进口的,包括玉米、大豆、橡胶、棕榈油(生产方便面必须的)、白糖等。
在工业方面,与负荷、速度、精度、腐蚀等因素有关的就必须要进口了:
1 负荷,例如轴承,负荷到一个水平,只能进口,比如轧机轴承,
2 速度,比如液压缸,到一个速度,就必须尽快了,
3 精度,比如伺服系统,到一个精度,就只能进口
4 腐蚀,比如化工制造方面,比如耐海水腐蚀方面,关键的材料必须进口
H. 1921年中国哪些生活用品需要进口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28
I. 中国有这么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为何还要选择从外进口
中国有这么多的石油和天然气,要选择从外进口。石油是有保质期的,而且容易挥发,所以储存本身就不容易,每年要保留那么多多余的石油,要花很多钱。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既然不容易保存,而且每年的生产能力太大,为什么我们不能少造石油?为什么我们要制造这么多的石油呢?
中国的石油产量很低,但需求量很大,每天的产量无法满足日常消费需求,所以只能依靠进口。中国的石油产量只有384.6万桶/日,不足以满足国内1280万桶/日的消费。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石油生产没有跟上,进口不得不弥补不足。中国的石油生产保持了0.8%的年均增长率,远远低于5.2%的消费需求年增长率。我们为什么不钻研我们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将促进国内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事实上,虽然中国的油气储量丰富,但由于技术和地理环境的限制,油气生产无法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巨大消费需求。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