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瓜子是哪个朝代传到中国来的
瓜子,不论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以及平民百姓都喜欢吃。明代太监刘若愚撰的《酌中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喜爱用鲜西瓜子加盐焙干而食”。当代作家权延赤在《餐桌旁的领袖们》一书记述了“毛泽东喜欢吃黑瓜子(西瓜子),刘少奇喜欢吃葵花子”。
《红楼梦》第八回中写道:“黛玉和宝玉在梨香院作客,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一书还记述,颁发诏书宣布清帝溥仪退位的隆裕太后(光绪之妻),有个嗜好——吃瓜子。每天入寝宫前都要吃瓜子,不吃睡不着。由于吃瓜子吃得太多,隆裕太后的胃还出了毛病,而食欲大减。
吃瓜子的习俗起于何时?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西瓜》条中说:“瓜籽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看来吃西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已有记述了。
清代康熙年间文昭《紫幢轩诗集》中《午夜》就有卖瓜子的诗句:“漏深车马各还家,通夜沿街卖瓜子。”清代干隆年间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一书,在《元旦》条中记载了当时北京在除夕时街上卖瓜子的盛况:“除夕之晚——卖瓜子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
《中国帝王的私生活》一书,记述了干隆皇帝喜欢看戏,每年都要在圆明园内演戏,新年之际,他还要在园内设有买卖街,依照市井商肆形式,设有古玩店、估衣店、酒肆、茶肆等,甚至连携小篮卖瓜子的都有。
瓜子,顾名思义是瓜类的种子,如西瓜子、南瓜子,它每一粒都可以变成一条生命,故里面含有的营养物质相当丰富,至少有二十多种。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比较丰富。瓜子还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说西瓜子:“炒食,补中宜人,清肺润肠,和中止渴”。
近数十年来,“葵瓜子”以异军突起的姿态,加入了瓜子的行列。如今,中国的瓜子已跨出国门,进入到美国、日本等对食品卫生十分挑剔的国家……
B. 葵花籽是那个年代进中国的
葵花籽,即向日葵的果实。向日葵原产南美洲,约自明朝传入中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为明朝向日葵人王象晋所着《群芳谱》(1621年)。
C. 三国时期有瓜子么最好能给出具体背景。。。
1500年前的南朝墓葬里可以找到瓜子。被埋葬在地下这么多年了,这些瓜子保存完好,居然没有丝毫碳化,出土时还保持着新鲜的黄色。”昨天,在南京绕越高速进行考古挖掘的南朝大墓中,考古工作人员在一个早期就被破坏得十分严重的南朝墓葬里发现了一小撮“瓜子”。专家对金陵晚报记者说,别小看了这些看起来随时都会被忽略的“出土文物”,它们可能传递了有趣的历史信息。
意外出土 数十粒瓜子
昨天下午,在考古人员用小铲铲甬道附近的泥土时,一个长圆形状的物品随着泥土纷纷掉落时突然出现。“这是一个陶俑的头部”,考古工作人员说,“戴着冠帽,证明是一个男性”,记者注意到,这个陶俑头部大约有5厘米长,靠着甬道墙壁呈直立状。随后,考古队员又在土壤中发现了几片闪光的物品,是一些打磨得非常薄的云母片。专家推测说:墓主人看来身份不低,当年的随葬品一定颇丰。
在对土壤仔细清理时,考古工作人员无意中又发现了一些泥土中有几颗黄白色的不起眼小颗粒。工作人员取下一块土壤。对小颗粒周围的土壤仔细剥离后惊异地发现,这些黄白颗粒竟然是一颗颗瓜子。取过其中一片,发现这颗瓜子只剩下了瓜子壳,瓤肉早已经没了,但是硬质的瓜子壳还有富有弹性,而且呈现鲜嫩的黄色。说明它们没有在土壤中被碳化。
难以想象经历了1500年,这些瓜子还能这么完整鲜活地保存下来。考古工作人员分析推断:这些瓜子可能是随葬品的一部分,它们有可能一直盛放在陶罐中,后来随着陶罐被打破而失散到土壤中。
瓜子已熟 1500年前就吃零食
为什么瓜子既没有碳化,也没有在土壤中生根发芽,并且还是新鲜的呢?专家说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有可能是因为瓜子经过了高温处理,换而言之,就是炒熟或者蒸煮熟的瓜子。而且,有可能是1500年前的人们已经开始食用炒制瓜子。如果能证明,这大约是中国人最早嗑瓜子的记录了。
专家看告诉记者,从照片上看,这些瓜子颇像小西瓜子或者南瓜子,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西瓜和南瓜、葵瓜子等外来瓜种子明确传入中国的时期都应在南朝之后。因此大致排除是西瓜子或者南瓜子的可能。但是在此之前,中国早已经有甜瓜了,如浙江在距今4000年前的文化遗迹考古中就曾发现过甜瓜子,1972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女尸体内也发现了138颗甜瓜子,而在近年来安徽六安双墩王陵汉墓发掘出土的植物种子中也有甜瓜子。因此专家倾向认为,这些瓜子最有可能是某种甜瓜子。
尽管如此,专家还是很兴奋,因为在此之前的考古发现表明:瓜子在过去仅仅是作为瓜果种子或者吃完瓜肉被抛弃的部分保留下来的,从无熟瓜子出现。南京出土的这些不起眼的熟瓜子,说明了在南朝中后期,就有食瓜子的习俗。
D. 葵花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我国嗑瓜子什么时候开始呢有人说嗑瓜子是中国人的专利
1、在明代进入中国,而直到民国人们才开始流行食用葵花籽。
2、中国人嗑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已经流行,到清代和民国时期愈演愈烈。晚清之前,“瓜子”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来南瓜子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花子又异军突起,最终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3、19世纪中期的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来华之后就被嗑瓜子的风气给惊到了:“这些人在用餐前把嗑瓜子当成开胃之需,确实是一道耐人寻味的景致……无论是在大街旁,还是在小道边,到处都可以买到。你就是到了最荒凉的地区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西瓜子。
在大清帝国各个地方,这种消费形式确是一种不可思议、超乎想象之事。”不光寻常百姓,就连富贵人家也不例外,《红楼梦》第八回里林黛玉拜访薛宝钗的时候,就边嗑瓜子边聊天。
(4)瓜子什么朝代传入中国扩展阅读:
中国人精于饮食,喜食瓜子,可能源于节俭的理念,而后逐渐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成了一种习俗。
嗑瓜子的习俗大概最早兴于北方,这不单是因为嗑瓜子的记载主要发现于北方的历史文献中,更为客观的原因是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农闲时大家整天待在家中避寒——形象的说法叫“猫冬”,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
E. 有哪些美味食物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
明朝时,大量外国物种传入中国,比如我们爱吃的番薯、马铃薯、玉米、番茄、辣椒、向日葵和花生等农作物。从外国传来的农作物不但丰富了人们的餐桌,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农作物还解决了古代缺粮的问题,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结构。辣椒成为人们喜爱的蔬菜;瓜子和花生成为榨油原料和常见的零食。这些外来的物种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1、马铃薯
马铃薯又叫洋芋、薯仔,原产于美洲,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做成的薯仔丝是我们最常吃的家常菜之一。
F. 花生和瓜子中国最早哪个朝代开始食用
花生原产美洲,是明末清初以后才传过来的。
瓜子食用较早,古人多食用甜瓜的籽,这可能在史前就有,出土的实物可以见到春秋战国的墓葬中就有。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瓜子:又叫瓜子儿,俗名叫边果。它的种类较多,有葵花子、海瓜子、白瓜子、吊瓜子、西瓜子、南瓜籽、黄瓜子、丝瓜子等。葵花子是向日葵的果实,不但可以作为零食,而且还可以作为制作糕点的原料,同时也是重要的榨油原料,是高档健康的油脂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