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古代和现代,有哪些人堪称“汉子”(含事例)
一、所谓的“汉子”就是真正的男人,是那种为了正义的事业,哪怕明明知道是牺牲也在所不惜,勇往直前的人,比如古代的班超,现代的谭嗣同。
二、解释汉子这个词:
1. 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族男子的称呼。
《北齐书·魏兰根传》:“何物 汉 子,我与官,不肯就!”
2. 用为对男子的通称。
唐 寒山 《诗》之二五三:“碌碌羣汉子,万事由天公。”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水浒传》第二七回:“那两个汉子急待向前,被 武松 大喝一声,惊的呆了。”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3. 犹好汉,大丈夫。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一生聪明,要做甚么三世诸佛,则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 明 李贽 《五死篇》:“夫如此而死既已不可得,如彼而死又非英雄汉子之所为,然则将何以死乎?”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世俗称人曰汉子,犹云大丈夫也。”京剧《黑旋风李逵》第四场:“我看你是条汉子,为何不投奔 梁山 ?”
三、举例如下:
1、古代的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真乃汉子: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2、现代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的“去留”可以作死生讲,嵇康的《琴赋》有“委天命兮任去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曷不委心任去留”,无论生还是死自己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有人认为“去留”不是“去”和“留”两个对比的意思,而是要留下什么。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黄浚:《花随人圣庵摭忆》,见杨廷福《谭嗣同年谱》,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页)
㈡ 中国古代有哪些大公无私的人
这就很多了,最出名的有商鞅,春秋时晋国祁奚,西汉霍光,东汉董宣,三国诸葛亮,隋朝高炯,唐朝魏征,北宋包拯、寇准,,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一般来说历史上着名的清官第一个特征就是大公无私。
㈢ 中国古代如何形容一个人外向性格
擅长交际,言辞,外交!比如诸葛亮能言善辩,总之性格比较开朗的!
㈣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
1、纣王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击败商军,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看累了,开心一刻】
到底是谁先传出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答:九九八十一难既然是用来考验唐僧的,说明就是设计好的局。那么,谁设计的局,想一想不就明白了吗……
最后请您点击下方说一说评论,这篇文章如果值得您看的请回复1,不值得您看的请回复2,谢谢您的参与!
㈤ 古代善于雄辩口才的人有哪些
王衍,吹牛大王,清谈高手。辩论时谁都驳不倒他,为了驳倒对手,经常随便推翻自己以前的论据,被当时人称为“信口雌黄”。也是祸国殃民的典范。
㈥ 中国古代乐观的人物事例有哪些
中国古代乐观的人物事例:
1、苏轼
苏轼数次被贬谪,但是仍旧豁达地面对人生,他有一首诗《薄薄酒》写道: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2、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却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志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勾践害怕自己会因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子,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
勾践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加劳动,在越国人民的同心协力之下,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一举灭亡了吴国。
苏格拉底乐观的事迹
古希腊的大哲学者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一栋大楼里。这栋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子,也感到高兴吗?”
“是啊!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
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儿,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啊,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㈦ 历史上有哪些“文武双全”的人
说到文物双全这个事情其实也还是很有点说法的,为什么这么说,毕竟把两个时期都做到极致的人那其实还是很少很少的,我们都熟悉其实文武双全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其实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面也有超多的文武双全的人却被我们遗忘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个话题一起来揭秘看看,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是被我们遗忘的文物双全的人了!
所以,做领导的,手下能得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很是难得,而如果领导本身自己也是文武双全,那就更是难得。
道理很简单:原本需要两个人凑一起才算完美,现在一个人就行了。
㈧ 中国古代着名的隐士有哪些
1、许由
许由(生卒年不详),是尧舜时代的贤人道家前身。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县许由村一带活动,见到了贤人许由,便想传位于许由。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便到颍水河洗他的耳朵。
至今河北省行唐县有一村名叫许由村,据《行唐县志》记载:“为传说‘唐尧访贤’中的贤人许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庄叫颍南,许由村在颍水河北面,颍南在颍水河南面,颍南因此而得名。
2、巢父
传说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今属山东省),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不明),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着名的 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4、庄子
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战国晚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㈨ 中国古代有志向的人有哪些
李白,杜甫,曹操,唐玄宗,祖冲之,张衡,王羲之,屈原,岳飞,文天祥,郑成功,苏武持节牧羊,林则徐虎门硝烟,陆游,辛弃疾
㈩ 中国古代对自由向往的名人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名人,向往的自由,多数是指想摆脱社会教条,礼教与思想束缚而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真理。
在追求思想解放的名人有很多,主要是“道、佛、儒“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庄子、释迦牟尼;
在追求礼教解放的名人有很多,主要是以反对女子封建礼教为主,如祝英台、谢灵运、李清照;
在追求心灵与梦想自由的名人有,竹林七贤、李白、屈原等一系列浪漫主义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