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是如何看待中国教育的
中国教育有自身的特点,但是我们应该摆正一个思路,就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其实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要差。
⑵ 怎样看待中国教育
中国模式的教育特点有:
一是应试教育全面泛滥。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以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考试为核心来运转,既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考虑学生的道德修养,更不要考虑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创新能力了。大学之前在应试,大学之后在应付,学的越高,应付的越容易,职称越高,应付的越轻松。
二是教育理念全面衰变。教育以学生为根本,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圈养。教学好坏的关键是教师,但是不管懂不懂教育都可以来当老师。教学本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现实中却变成了题海战术和知识讲述。一百个人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九十九个认为教育就是上课,学习就是上课,上课就是把书本的知识讲一遍,学习就是做一堆的题。学生弄不明白的知识,教师就应该立刻讲解。
三是教育被行政权力完全左右。中国所有学校的上面有一个太上皇,它的名字叫教育部。中国的大学校长是由行政部门任命的,所以校长懂得政治但不懂教育。看看一大堆的行政官员和大学校长在那里胡言乱语的说用中国模式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知道这些人对于教育无知到什么层度。学校的行政力量完全凌驾于教育和学术力量之上。
四是教育改革由政府推动。教育出现了问题,并不是找教育家和教育者来解决,而是放到政府官员的桌面上。教育的未来如何,并不是由懂教育的人来设想,而是一群根本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政客在那里天马空。
五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增加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以后走向社会的时候有能力立足,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与家庭社会是完全脱轨的,学生在学校里只学到了知识而并没有真正能应用与实践之中,这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的主要是中学学校,目前大部分大学学校都开始重视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互结合,比如很多大学都定期开展了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而目前很多中学学校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完全的封闭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家庭社会中失去了实践的能力。
六是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是最聪明的,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发现孩子的聪明,其实在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重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才能正确的培养孩子,其实很多老生都苦恼的坏孩子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顽皮而是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对,现在的学校大部分都开始重视针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很多学生甚至针对每一个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始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真实培养出人才,而普及性的学校教育会导致很多孩子和学生的个性被整体忽视而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
七是学校教育太呆板不灵活,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模式太呆扳而不灵活,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最多就是考试和作业,而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很多企业和单位都这样抱怨到招聘来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说这些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一点思想上的创新意识,虽然学历都不低但是却很难成为企业真正有价值的人才,这就说明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思想非常僵硬的而不能灵活的适应实际,这就说明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方式呆板不灵活,导致很多学生都不能灵活的把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更谈不上思想的创新,因此中国的教育模式需要改进,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课堂不是呆板的而是灵活的,学生甚至随时都可以和老师进行辩论,而老师们也会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思想,有时候,老师也会成为学生,学生也会成为老师,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而呆板的课堂教育只能培养出思想固定僵硬的高学历中国的教育很难说清楚,源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源于中国的体制。教育本身是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在现实中却变成大家懒的再提及的事,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教育问题多不甚数。
⑶ 你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大学教育
不从教育入手,不消除当今教育与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断层,或许现代人的劣根性会永远循环往复。教育问题由来已久,积弊深厚。首先是家庭教育问题: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父母基本上都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把成绩作为第一位,娇生惯养,不知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思想。父母自己的理念就错了(还应追溯到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还给孩子做了反面教材,不孝老人,贪财,玩乐……。其次是学校教育问题:孩子进入学校后,学校更是只注重升学率,都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老师根本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是利欲熏心、金钱至上。第三是社会教育问题:社会上对孩子恶污染就更大了,电视,网路,报纸,杂志上的内容天天在教孩子们学坏。媒体的力量比什么都大。一天24小时在教所有的人啊。还有现在的商店、网吧、酒吧、歌舞厅、洗浴按摩等等,到处都充斥着教唆、迷惑人的内容,想找个好地方去都少有,想不学坏都难。
⑷ 如何认识新时代的学校教育
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阅读氛围。精心打造校园阅读场所,让孩子们吟诵蒙学经典、儿歌童谣、国学经典,让晨诵带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让教师们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开展阅读竞赛;通过校刊、校报等平台,展示师生阅读和写作成果,以阅读为媒,引领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将阅读渗透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立足于传统模式的书香学校建设,学校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对丰富的藏书进行统一管理,每一位师生只需要搜索关键词便能准确定位藏书位置,借阅形式相应简单方便。
另一方面,图书不能仅仅停留于馆藏,还可以引进移动图书馆,为师生和家长提供海量的电子图书资源和阅读课程,让教师、孩子、父母共读一本书。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微信等打造班级阅读圈,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阅读的内循环,还可以通过多样化平台的优质网课,实现学生阅读的私人定制,让读书更深入地融入师生及家长的精神生命。
建构丰富课程
要积极构建“博”“雅”为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框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博”字重点在于内在修为、丰富自己、做强自我。
“雅”字重点在于外在言行、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博雅课程框架集中指向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的“人”。活动课程设置丰富多元,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尽情参与。
学校还可聘请民间艺人、大学教授、川剧艺术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对选择特色课程的学生进行指导,将传统文化在中小学传承。在此基础上,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管理体制的革新。
未来,数字校园的实施将为我们建立一个更密集、更清晰、更智能、更便捷的新型教育环境,推动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服务,推动学校机制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也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
21世纪的今天,谁能更深刻理解教育,谁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教育不仅为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为学子提供了更加个性、精准、优质的教育服务。期许未来,我们的教育更加美好。
⑸ 怎么样看待中国学校的教育方式呢
现有教育方式还是相对公平的。只要你肯努力,成绩不错,基本上都能考上大学,学习自己热爱的专业,然后利已利国。当然了,这里的公平,也是指的相对公平。毕竟,现如今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育不如城市教育,城市教育中,南方要优于北方。但是,不如如何,我国现行学校教育方式,还是基本相对公平的。
⑹ 中国式教育有很多优缺点,你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式教育
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很多人都明白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教育在扫除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有人教我们一些虚幻的素质教育,需要一个更充实的家庭。只想问一下,你有吗?其他人可以使用无人机。普通农村孩子用无人机干什么?我们的发展越来越稳定,我们的国民素质也在逐步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基础。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和条件,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接受教育。此外,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模式下,教育成功和教育效果的机会相对平等。这种教育制度保证了阶级上升的相对顺利的通道。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教育在中国。我们的基础知识是系统的,配套练习层次丰富,训练方法成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严格的训练,他们有积累和发展的潜力。
⑺ 如何认知新时代的学校教育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是优先发展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明确定位,为办好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这一定位,认真落实好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经费的保障,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唯此,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校教育特点:
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的产生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文字发展比较成熟之后。通常认为,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由非专门教育机构逐渐演变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学校按水平可分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按性质可分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和各种专门学校。
⑻ 对于当下的学校教育,大家有什么想法
对于当下的学校教育,大家有什么想法?
如果给中国教育整体打分的话,一定是不及格的成绩。
其实我们的学校教育,只需要用一半的时间,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可以了。另一半的时间,应该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在实践中的能力。大家说,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对国家更有用呢?
⑼ 为什么很多人说中国的教育不好教育的好坏该如何评判
引言:大家应该接受的都是中国式教育,但是有人说中国式的教育不好,有人说中国式的教育好,在小编看来,中国式的教育还是非常不错的,顺应了当代发展的规律。
⑽ 如何评价中国当下的高等教育
从总体上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卓有成就,已经在路上。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科教育离人民群众要求接受越来越好的优质本科教育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仍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发力。
中国本科教育“体量”世界最大,质量稳步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根据报告,截至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达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达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为高校增长最重要的主力军。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规模405万,在校生规模突破1613万,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突破374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数据显示,2005-2015年十年来本科累计毕业生达到2853万人,本科毕业生占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从22%增加到47.2%。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新增人力资源的最重要发动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报告同时指出,本科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显着,整体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流本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支出18144元,是2005年5376元的3.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2%。教师数量持续增长,1995-2015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06.5万人增加到236.9万人,跃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