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和欧洲中世纪封建君主专制的差异
欧洲古代的封建帝制是教会管制,皇帝比教皇低。而且经过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等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连不可一世的宗教统治都限制了,皇权当然也不能独揽天下了。他们推崇民主自由。最后建立皇权立宪。而中国的特殊文化环境,而且国家不被宗教束缚。中国的封建专制从秦朝就一直开始,百姓已经习惯了封建专制。中国的皇帝基本上就是天,说东不能往西。皇帝完全不受法律限制。而欧洲的皇帝在17世纪削弱。
‘贰’ 德意志的皇帝与中国清朝皇帝有何区别
西方的“皇帝”一词来自拉丁语的imperator或caesar,意思为罗马军队的最高统治者、元首、皇帝。后来多指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在西方,皇帝多半作为一种荣誉称号,在名义上,是所有君主(包括国王和众多贵族领主)的领袖。但实际上没有多少实权。
德文“皇帝”是Kaiser,凯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德文写成Rouml;mischer Kaiser,拉丁文写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罗马人的皇帝”。 到了18世纪以后,欧洲许多国家变为君主专制国,皇帝这个头衔大多作为专制君主的头衔使用。当时欧洲的皇帝只有法国(拿破仑)、奥地利和俄罗斯三个。1850年,德意志邦联议会曾经给普鲁士国王加皇帝的尊号,但是被拒绝。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意志统一,普鲁士国王才接受这个头衔。
拜占庭帝国原本就是东罗马帝国,所以保留了皇帝的称号。
查理曼大帝在整个统治期间,一直坚持与罗马教皇保持密切的政治联盟,因而被教皇利奥三世封为罗马人的皇帝。这意味着在三个多世纪前被毁灭的西罗马帝国复辟了,而查理曼是奥古斯都·凯撒的合法继承人。
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人认为他是查理曼大帝的继承者,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所以也称为皇帝。1804年,最后一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王国国王弗朗茨二世宣布采用“奥地利皇帝”的称号,并于1806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1867年,奥地利帝国实行二元君主制,改为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国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由于莫斯科大公娶了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所以在拜占庭帝国被吞并后,开始以拜占庭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自居。到伊凡四世时期,大公称号显得权力不够大,于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恢复君主制,因为国王(roi)这个头衔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已经极不得人心,再加上拿破仑一心崇拜查理曼大帝和太阳王的功绩,所以拿破仑不称国王而称皇帝。从这个时候起,“皇帝”这个称号有一种冠冕堂皇的、比国王高一级的味道在里头。后来,拿破仑的侄儿也继承了皇帝的称号。
英国本土一直是王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继承莫卧儿王朝皇帝的帝位。她的头衔是“天佑大不列颠、爱尔兰及海外领地女王,国教保卫者,印度女皇”
这是所谓“大英帝国”的来源。不过确切地说,应该说是有一个共同君主的两个国家,大不列颠王国(及其海外领地)和印度帝国。英国在印度的直接统治者为Viceroy,直译为“副王”,意译为“总督”。而英文皇帝称emperor,女皇称empress。
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后,男性的英国君主头衔是“国王大皇帝”。只有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三个国王用了这个头衔。爱德华八世未加冕即逊位,乔治六世时期印度独立,印度皇帝的头衔被取消。
自从彼得一世和拿破仑使得“皇帝”的尊号成为伟大帝王的头衔和象征之后,一些小国的君主也称自己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太子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称墨西哥皇帝的奥地利马克西米连大公等等。海地独立之后,还曾经有一个奴隶出身的黑人皇帝——亨利一世。
埃塞俄比亚也有皇帝,不过更确切的翻译是“万王之王(国王们的国王),犹太人的雄狮”。因为在埃塞俄比亚,国王也是一种和公爵伯爵一样的贵族头衔。中非共和国总统博卡萨也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加冕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