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抗疫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报道表示,在与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国政府毫不松懈。每当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卫生部门都会迅速进行大规模检测。法广驻京记者拉加德在报道中说,青岛市采取了严格措施,公交车、餐馆和购物中心都要求人们佩戴口罩,公共卫生二维码随处可见。报道援引一位青岛市民的话表示:“目前一切正常,人们随时关注手机应用程序警报的更新。将有数百万人进行新冠测试,这能使人感到放心,因为这些措施是即刻有效的。 ”
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提到,武汉曾于今年5月在10天内对全市1100万人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一旦出现新的确诊感染病例就迅速展开大规模检测,已经成为中国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报道指出,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这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强烈反差。在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全球很多地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仍在继续飙升,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隔离措施。
英国天空电视台在报道中注意到一些细节:青岛市将仅用3天时间完成对5个行政区的检测,5天内实现全市人员检测完毕。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上千名医护人员坚守在遍布全市的100多个检测点,从早上5时30分到子夜23时30分实施不间断检测。报道指出,此前在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实践表明,这种只争朝夕的大规模快速检测,对于阻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德国《日报》评论认为,自今年3月底以来,通过迅速隔离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并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国已经能够在新发疫情初始阶段完全控制住所有本地感染群体,从而避免影响本国其他地区。
比利时最大的荷兰语媒体《最新消息报》10月12日在其网站首屏显要位置重点报道了此次青岛疫情。该报驻华记者莉恩·维尔韦克在视频连线中表示:“在欧洲人看来,在仅有12个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就对900多万人进行检测,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已成为中国的常规做法,目的就是从源头下手,尽力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阻止其对14亿中国人造成威胁。”谈及中国与西方在抗疫中的差异,维尔韦克指出:“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干预非常迅速有力。只要发现一个确诊病例,中国政府、卫生部门和普通民众就会立即行动,他们不会等到每天新增感染200或300例之后再出手。”维尔韦克是今年初前往武汉采访过疫情的少数西方记者之一,此后一直跟踪报道中国抗疫行动。她深有感触地说:“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工作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他们对西方的抗疫斗争充满同情和支持,只是无法理解欧洲和美国为什么不采取更果断严厉的干预措施,以至于让疫情蔓延到如此地步。就连我自己每天都想问同样的问题。”
2. 武汉再次令外媒惊叹,武汉这次又发生了什么
武汉再次令外媒惊叹,主要是因为武汉的经济恢复得非常好。
就在十一黄金周的时候,中国再一次掀起“旅游热潮”,很多国外的媒体都对中国的“国庆黄金周”进行了报道,表示中国的经济恢复迅速,表现出了惊人的活力。除此之外,国外的媒体对于武汉经济的恢复速度也是非常惊讶,根据“携程”的统计,武汉的着名地标建筑黄鹤楼,已经成为了今年“国庆黄金周”最受追捧的景点之一。
不过,这里还是要提一点,虽然武汉这座拥有1100万人口的城市中,经济和社会活动已经恢复正常,但对当地居民的采访显示,深刻的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修复。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武汉的国内生产总值萎缩了20%,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接近4000人。最初爆发的震中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也在提醒人们,这座城市仍在挣扎。
当然,随着新冠疫情的过去,武汉这座城市也重新走上了正轨,表现出了勃勃生机。
3. 研究称中国若躺平将致155万人死亡,中国现在对待疫情的态度是怎样的
研究称中国若躺平将致155万人死亡,中国目前对待疫情的态度就是坚决要坚持动态清零,只有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这才能够为赢得新冠疫情的胜利赢得窗口期,而且在对新冠病毒进行分类治疗的同时能够提供给公众更加强大的心理支撑。
按照目前不少的研究来看,中国是不可能选择躺平政策的,尽管西方媒体在各种平台上进一步抹黑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当中做的努力,但这并不妨碍我国选择动态清零。目前我国对于疫情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由于整体采取动态清零的政策,所以新冠病毒感染者基本上是发现一例就隔离一例,这种将有限病毒局限在有限空间内的治疗方法是可行的。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情况下,我国在新冠疫情当中死亡人数其实真的算很少,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当中能维持这么小的死亡比例,这就是一种成功。
4. 秋季开学后,英雄的武汉为何再次震撼外国媒体
武汉的确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每一个人都坚强地从疫情中挺了过来,创造了太多的奇迹,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放眼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还处在和疫情作斗争的过程之中,随着2020年秋季开学,武汉有将近140万名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正常开学,还有百万名的大学生也陆陆续续地返回大学校园。这种大规模的开学和人员流动,在全球媒体看来的确让人震撼,抗疫的效率太高了。
人心齐,泰山移。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回到校园,全是因为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上学期的在线学习,以及后来顺利推进中考和高考,这一切看上去顺理成章,但实际上背后有着无数的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武汉实现了全员核酸检测,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难办到的。
成功没有秘诀,外国媒体之所以感到震撼,完全是因为我们战胜疫情的速度与效率,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祖国,国家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第一重任,为此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5. 武汉再次令外媒惊叹,武汉这次又发生了什么
武汉这次之所以让很多外国媒体觉得特别的惊奇,主要是因为仅仅经过半年不到的时间,武汉的旅游业竟然又复苏了。
不得不说,在此次的疫情面前,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凝聚力是空前的强大,我为我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当困难来临之时,所有的人都能够抱成一团,而且所有的人都能够听从国家的指挥,正是因为中国拥有如此高的凝聚力,才能够如此快速的控制住整个局势,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到复工复产,所以我觉得这种东西外国人羡慕也是羡慕不来的,凝聚力早就已经是深深的刻在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
6. 想问一下,新冠疫情好像是从武汉开始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中国开始的外国也有呢
后面调查出是外国传进来的,美国那个实验室泄露了,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病例了,只是还没开始大范围传染。可以去网络查一下
7. bbc“重返武汉”,为何会被武汉市民怒怼
BBC重返武汉,却被武汉的市民怒怼。这是因为在疫情开始之前,BBC对于疫情的报道是片面的,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因此许多的武汉居民对于BBC的不实报道十分的愤怒。最近外交部也发表相关声明,宣称新冠病毒并不是在中国实验室泄露所导致的,而是在美国的某一实验室泄露,有中国最先发现的病毒。对于一个着名的广播电视台,如此不负责的言论是应当遭到抵制。因此,武汉的市民对于BBC在当地宣扬不切实际的新闻啊十分之愤怒。当BBC重新返回武汉并且记录相关事件进展的时候,武汉市民对于BBC的到来自然会有一种不欢迎的态度。
作为一个媒体,报道的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作为基础。在任何世界没有下定论之前,我们不应该随意将这件事情归结为某一方面的原因。许多人都是通过媒体的方式了解资讯和信息,BBC在武汉之前的报道无疑是对世人的一种误导。
8. 武汉重启一周年了,外媒镜头下解封一周年的武汉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都知道疫情已经延续超过一年了,现在已经开始全民接种疫苗,最近云南省又出现了一些,不得不说,与病毒的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刚开始的时候,武汉每天新冠增加人数,让人感觉到很害怕,数字一直在上涨,现在武汉重启一周年了,外媒镜头下解封一周年的武汉是什么样子的,外媒镜头下的解封,复苏速度快的难让人难以置信,这座英雄的城市再次雄起,经历了一场磨难,相信暴风雨后面会出现彩虹,很多外国人说再次到那里的时候,很高兴能遇到自己的老朋友。相信我们最终能够战胜这次病毒。
9. 国外报道武汉疫情视频全过程怎么搜不到
该纪录片被停播。德国《每日镜报》15日报道称,德国电视一台决定取消原计划当天晚上播出的一部名为《武汉——暴发纪事》的纪录片。电视一台公布的官方原因是“版权和法律问题”,但德国媒体猜测,该纪录片被停播的原因是其内容来自“中国官方机构”。
10. 武汉市民怼BBC记者,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武汉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封城一周年之际,英国BBC也借此机会推出了重返湖北武汉的系列报道,在BBC记者沙磊重返武汉的期间,他的一系列刁钻的问题使得部分武汉市民相当的不满,从而对BBC记者产生怒怼现象。
其实外国部分媒体他们这种歪曲部分事实根据新闻报道的做法确实是屡见不鲜,比如针对武汉新冠疫情报道当中,他们做到所谓的客观公正,他们认为中国的抗疫经验确实值得借鉴,但是同时又对武汉封城造成的所谓控制人权的问题又加以质疑。毕竟对部分的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报道所采摘到的部分镜头又加以修饰,最后添油加醋扭曲部分事实依据在西方国内媒体进行大肆的渲染,他们这样的作为究竟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想必大家心中都自有一把尺。
武汉市民面对外国媒体BBC记者诱导发问的方式,他们很清楚的意识到这些外国媒体含有不良的居心,毕竟这些外国媒体并没有秉持公正的报道方式,以及新闻媒体人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准,武汉市民完全是站在事实根据的面前有力的回击他们,武汉市民深知全武汉市民,全湖北人民,全中国人民在应对新冠疫情所努力做出的抗疫成果是不容得别人任意的抹黑,有力的维护我国民族自尊心,粉碎部分外国媒体的不良居心,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