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国学”都包括什么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B. 什么是国学,包括哪些内容
国学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含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门类;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在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相关内容
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1、“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尔雅》。
2、“史”指一些史学着作,如:《史记》《资治通鉴》《通志》《三国志》《汉书》等。
3、“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皆入“子部”。
4、“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
C. 国学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国学文化包括的种类大致如下:
汉语汉字,语言文字,音韵学,语音学,成语,语法等。
文学艺术,文学,散文,诗歌,戏曲,小说,着作,对联,书法,中国画等。
史学,地理,史学考证,年谱,政区,地理学,地志与地图,地方志等。
古典整理,古书,历史文献,版画,雕刻,刻版书籍,古典建筑风格与艺术,园林建造艺术与风格等。
哲学与文化,哲学,经学,儒教,道教,佛教等。
自然科学,医学,医药学,中草药,针灸,物理,旅游,科技,发明与制造等。
基本概念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中国古代国学包括经、史、子、集等内容。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国学
D. 国学经典有哪些
链接: https://pan..com/s/19SsPOizYP9kD4ZKXdnhTXA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E. 国学有哪些
现代作为学术意义上的国学概念。
是在近代随着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与“西学”概念相对峙而形成的概念。
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F. 国学到底指的是什么中国《国学》包括了哪些内容
狭义上的国学是指在古时候设立的学校,像是太学和国子监;广义上的国学是指我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等内容。国学的根基是先秦的经典和诸子百家的学问,涵盖之广,跨越数朝数代,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从隋唐道学到宋明理学,还有诗赋汉赋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本来的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直到”西学东渐“后形成了与戏谑相对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子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创立学说或者学派的人物文集,像是《荀子》、《韩非子》、《孙子》、《老子》、《庄子》等。集指的是对历史上的名人的个人集,相当于人物传记,比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昭明文选》、《文苑英华》、《长生殿》、《西厢记》等。
G. 国学到底是指哪些
1、释义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太学馆”“玄学馆”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2、国学内容
《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国学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历代有《黄帝阴符经》、《老子》、《庄子》、《郁离子》和《素书》等诸子百家的经典。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3、国学经典
(1)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着。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3)子部
子部分为“儒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山海经》、《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4)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