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近代社会的进化历程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封建地主积极展开自救,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民族资本工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伴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然而北洋军阀窃取了胜利果实,在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到第一国共合作形成以至于结束。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在1927年后中共和国民党展开了尖锐的阶级斗争,爆发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随着抗日战争到来,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1)中国近代化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扩展阅读: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和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这其中既有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也有各阶层人士反对外来侵略掠夺。
其中有三次大的运动最有影响和最具有代表性,这就是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和领导的变法维新运动。
1911年由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和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但是,这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结束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⑵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
①、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和军事技术。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②、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法
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
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
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③、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可以说是由浅入深 由表面到内心~无论什么时候思想都很重要请采纳
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
“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
1、经济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2、政治体制近代化: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
认识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
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本阶段说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⑷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请简述中国近代化是如何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发展的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中国的近代化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新文化运动)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发展过程。
⑸ 简要概括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近代化,即现代化,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进程。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一般被认为是 器物——制度——文化 的过程
开端(器物):1860年代,清政府面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为维护王朝统治,以“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创办军工、水师、新式学堂。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为近代化开端。
发展(制度):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对经济、政治、文化进行改革,但以失败告终。1901年,清王朝为实现自我拯救宣布“预约变法”,开始“清末新政”,以上两次改革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并颁布第一步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高潮(文化):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批判旧道德、旧思想,反对专制独裁;而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冲击了先进知识分子。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五四运动可不写)
LZ 你要采纳我啊
你说的“近代化”只有我是符合的
其他人只是说近代史而已啊!!!!
⑹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怎样的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关税主权”,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影响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发展。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庭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启迪
1.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2.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除它的影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