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红军时期如何划分中国

红军时期如何划分中国

发布时间:2022-08-02 18:55:06

Ⅰ 中国工农红军从哪一年算起,到哪一年为止

1928-1937。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和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中国工农红军番号从此撤销。

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与在井冈山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红军时期如何划分中国扩展阅读:

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七、八、九军团(长征前)。

红四方面军:第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前)

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第三十二军(原九军团)。(二、四方面军会师时)

红十五军团: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时,包括第四、二十五军,后四军转移开辟川陕苏区,二十五军留在鄂豫皖,后来长征至陕北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组编为红十五军团。

红军抗日先遣队:红军长征前,红七军团首先转移至闽浙赣根据地,与当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由方志敏领导。

东北地区红军:1932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满洲省委将吉林省磐石、海龙县等地农民武装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全军共500余人。

由李红光、孟洁民负责。1932年11月间,受中共中央派遣,杨靖宇赴红三十二军担任领导工作。从此,红三十二军成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最早的武装抗日力量。

随着红三十二军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参军者日众,很快就发展至3000多人。1933年9月,红三十二军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

Ⅱ 八路军,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分别是哪个时期

以下资料望采纳
1.红军: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直到1937年8月23日红军接受改编。

2.八路军:1937年8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3.新四军: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4.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野战军),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1948年11月1日,毛泽东、中央军委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一野”(原西北野战军)持续时间仅1年零3个月,于195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取消其番号,所属部队归西北军区管辖。
“二野”(原中原野战军)持续时间1年零1个月.于1950年2月,同率领第1兵团入川的西北军区机关一部合并,组成西南军区。
“三野”(原华东野战军)持续时间1年零7个月,于1950年8月取消番号,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
“四野”(东北野战军)持续时间1年零3个月,于1950年4月取消番号,部队归中南军区指挥。
1949年1月15日,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

5.1946年中国爆发国共内战,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

Ⅲ 问你一个历史问题,怎样区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他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革命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1万余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930年6月,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基础和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后创建了湘赣革命根据地。1929年,红五军、红八军、经十六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委。
1930年8月,红一军团又与红三军团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朱德为总司令。

红二方面军
1930年7月,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军和红六军会师于公安县,成立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1934年8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两个月,任弼时、肖克奉命率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西征。同年10月,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随后共同发起了湘西攻势,创建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的突围与战略转移。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踏上长征路,于1936年7月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不久,红二、六军团奉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命与红32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共8个师,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红四方面军
1930年3月,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在特委领导下,鄂东北革命根据地、豫东革命根据地、皖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以后,鄂豫皖苏区组成了以曾中生为首的新特委,并于1931年1月将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徐向前、曾中生分别担任军长与政委。
1931年6月28日被王明派遣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张国焘罢免了曾中生红四军政委职务,改由陈昌浩接任。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宣告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共两万余人,徐向前同志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政治委员由陈昌浩担任。

Ⅳ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各时期不同的名称和对应的时间表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民革命军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了南昌武装起义,此时,南昌起义却并没有打出红军或者是共产党武装的旗号,为了更有效地号召民众,即便完全由共产党领导的,却还是采用国民党左派的名义,所以起义部队还是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

工农革命军: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红军举行了秋收起义,这次武装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工农红军:

1927年12月的广州起义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红军的名号,但是由于起义仅仅数天就失败了,只来得及成立了工农红军总指挥部,由叶挺、叶剑英任正副总指挥,没有成立具体的下级建制。

中国工农红军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2、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了整编。

八路军

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3、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同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9月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但仍未统一名称。直至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全军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

从此,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战争时期

此时期从1946年6月算起,到1949年9月结束。在国内各种政治力量以及美国的调停下,特别是在共产党的积极争取下,经过43天的艰苦“重庆谈判”,国共两党于1945年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

虽然签署了协定,但独裁专政的蒋介石大耍流氓手段,根本没把会谈当回事,也不准备遵守协定,面上谈判,背地里积极准备内战。

1946年6月底,在美帝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Ⅳ 老红军,老八路,南下干部怎么算怎么区分!

一、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革命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二、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

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为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已经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且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已成习惯,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在非正式场合,八路军这个称号一直沿用。因此八路军的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

三、南下干部是指:从北方到南方(长江以南)工作的党政干部。因为在解放战争中,我国北方先被解放。随着渡江战役,南方被解放后,需要大量的干部充填到地方,所以从北方各地急调南下的党政干部称为“南下干部”。

(5)红军时期如何划分中国扩展阅读:

解放军各个时期的叫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一、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二、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 6万人。

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 03万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对抗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三、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

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

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中共中央在调整战略部署的同时,发出关于野战兵团的编组与指挥关系的指示,要求各战略区都应编有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能够脱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战略区的部队都陆续进行整编,先后组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等。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7个野战纵队(有的称师)及6个野战旅。全部野战军61万人,另有地方军66万人。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Ⅵ 中国工农红军有哪些方面军

有三个,分别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一、红一方面军
1930年8月24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当时红一军团辖红三、四、十二军,红三军团辖红五、八、十六军。1931年8月,张云逸、邓小平的红七军编入三军团。1931年12月2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党军(26路军)编为红五军团。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二、红二方面军
原为红二、六军团,1935年接中央命令编为红二方面军,后来和四方面军会师后编成中还包括九军团和三十三军一部整编为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的九军区分)。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三、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黄麻起义失败后余部以后发展成红11军31师。加上在六霍起义和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改编成红1军。1930中红15军与红1军合并成红四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徐向前。1931年11月,以红4军和红25军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

Ⅶ 红军长征时期一,二,四方面军是怎么回事

红一方面军成立时间最早,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师,决定将红一和红三军团合编为中国红军第一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作出了成立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决定,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7月5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二、红六军团和第32军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7)红军时期如何划分中国扩展阅读: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不是统一按建制关系成立的,而是各自在战争实践中形成的。这主要是当时革命战争形势和军队建设的特殊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三大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三方面军就更没有再编的必要。

以红一方面军为主,红15军团及陕北红74师等部队编成了第115师;以红二方面军为主,第2、第6军团和陕北红军第27、第28、第32军及独立第1、第2师、总部特务团等部队编成了第120师。

以红四方面军为主,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第15军团骑兵团及陕甘宁4个独立团等部队编成了第129师,三大雄师劲旅各自奔赴抗日战场。

Ⅷ 红军共有几个方面军

红军时期有三大方面军,分别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1、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24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当时红一军团辖红三、四、十二军,红三军团辖红五、八、十六军。

1931年8月,张云逸、邓小平的红七军编入三军团。同年12月2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党军(26路军)编为红五军团。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2、红二方面军

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政府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

3、红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仅红军时期歼敌88万,为第一,共计走出700多位开国将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红四方面军接受张国焘为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932年11月19日一1935年6月29日)领导。

(8)红军时期如何划分中国扩展阅读: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

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至此红军这个称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工农红军

Ⅸ 红军是怎么分的类为什么没有红三军

红军分为 第一 第二 第四 方面军。然而第三方面军没有请看下文;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央原计划将红军1、2、3、4军团依次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后来因为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主动提议3军团和1军团合编为第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第三方面军缺编。其实,据历史档案资料考证,缺编是另有原因的。

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还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那时中央认为:“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1929年6月25日《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政治问题报告记录》)。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了。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支较大的红军编为一至八军。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军按地域组成三个军团。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该计划作了调整,决定组成四个军团,即三、四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六七月间,第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从目前所见到的史料看,在此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同年8月23日,朱德、毛泽东所领导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师。随即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需要,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自发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中央在得知此情后,仍然没有发出组织方面军的指示。8月29日,中央在给长江局的信中提到:“关于红军问题……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并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这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编为红四军。中央在此期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

1931年11月,红四军和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成立了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诚然,1931年底中央也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按照该计划,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将基本上被编入第一、二方面军。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此计划未能实行。因为鄂豫皖地区没等到与湘鄂西及鄂北等处打通,早已成立了红四方面军(中央本来的计划是让他们成立红二方面军)。后来,他们得知中央这一指示后,也曾打算改称红二方面军,可是这个打算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行。造成红三方面军缺编,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已成事实。在那个年代,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而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因而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些组织。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大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这两个军团遵照中央的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于是,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

Ⅹ 中国工农红军有几个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1930年8月24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

红二方面军:原为红二、六军团,1935年接中央命令编为红二方面军,后来和四方面军会师后编成中还包括九军团和三十三军一部整编为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的九军区分)。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黄麻起义失败后余部以后发展成红11军31师。1930中红15军与红1军合并成红四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徐向前。1931年11月,以红4军和红25军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

(10)红军时期如何划分中国扩展阅读

红军,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成立于1927年8月1日,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阅读全文

与红军时期如何划分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在中国殖民了多少 浏览:200
印尼鳄鱼轮胎怎么样 浏览:246
印度媳妇说印度真名叫什么 浏览:578
越南沙巴有哪些民族 浏览:79
印尼语嘎嘎嘎什么意思 浏览:492
伊朗疫情怎么传入最新通报 浏览:137
英国使团有多少人来中国 浏览:40
意大利发生火灾是什么时候 浏览:955
意大利金顶奖是什么 浏览:645
同志在中国有多少 浏览:180
意大利的衣服店是什么样 浏览:843
如何养中国海棠 浏览:630
意大利滑板车补助怎么申请 浏览:109
为什么伊朗出口石油有很多欠款 浏览:384
到印尼马古鲁省需注意什么 浏览:131
英国硕士留学多久收到回信 浏览:327
英国街头有多少个会中文 浏览:266
英国灵活用工率是多少 浏览:96
伊朗为什么设最高领 浏览:235
美国和伊朗发生了什么新闻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