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被毁的名胜建筑有哪些
名胜古迹被破坏:
炎帝陵主殿及其附属建筑遭严重破坏,除陵墓外,全部夷为平地。
仓颉庙多处石碑被毁。
西藏大昭寺主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
孔子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大碑被毁。庙碑被毁,孔庙的泥胎塑像被毁。
颐和园佛香阁、智慧海被砸,大佛被毁。
王阳明文庙和王文成公祠两组建筑包括王阳明的塑像,全部被平毁。
新任太原市委书记下令砸毁庙宇。随即全市一百九十处庙宇古迹除十几处被保留外悉数被毁。
西省博物馆馆长闻讯赶到芳林寺,只捡回一包泥塑人头。[
医圣张仲景的塑像被捣毁,墓亭、石碑被砸烂,“张仲景纪念馆”的展览品也被洗劫一空。“医圣祠”已不复存在。
河南南阳诸葛亮的“诸葛草庐”(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龙’、‘汉昭烈皇帝三顾处’、‘文韬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间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罗汉全部捣毁,殿宇饰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龙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烧。
书圣王羲之的陵墓及占地二十亩的金庭观几乎全部平毁,祗剩下右军祠前几株千年古柏陪伴书圣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文成公主当年亲自主持塑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觉拉寺。被捣毁。
合肥人代代保护、年年祭扫的“包青天”墓,也毁于一旦。
河南荡阴县中学生将岳飞等人的塑像、铜像,秦桧等“五奸党”的铁跪像,连同历代传下的碑刻“横扫”殆尽。
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庙,连岳飞的坟也刨了个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扬灰。
阿拉腾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园被砸了个稀烂。
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马被炸药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干二净。
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坟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遗骨被挖出游街示众。
湖北江陵名相张居正的墓被红卫兵砸毁。焚骨。
北京城内的袁崇焕的坟被夷成了平地。
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腾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扫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为荣的何腾蛟的墓给挖了。
吴承恩的故居在江苏淮安县河下镇打铜巷。他的故居不大,三进院落,南为客厅,中为书斋,北为卧室。几百年来,曾有无数景仰他的人来此凭吊此故居和他的墓。可是现在《西游记》成为“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里的“封”,吴氏故居也就“被毁为一片废墟”。
❷ 国内生活中有哪些破坏名胜古迹的事例
1. 湖南长沙岳麓山 光说岳麓山可能读者们并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提到南岳衡山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而岳麓山正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山清水秀。其中不乏着名古迹例如岳麓书院爱晚亭等等。但是殊不知在如此大好风光之下居然还藏有一个不对外开放的私人会所。 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景观毋庸置疑但一所客房标价高达每晚9988元且不向普通公众开放的“私人会所”却让人顿感“大煞风景”无疑像极了一个长在名胜景区的“一个脓包”。该私人会所显然严重违法根据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或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的都属于违法行为。那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个公共景点为何成了有钱人的后花园金钱大行其道管理者利益薰心不仅亵渎的是法律也沾污的是景区的美好风景一个被公众认可和称赞的名胜景区却变成了违法的“藏污纳垢”之地怎不让人痛心不已 2. 大理洱海 提到大理不得不提闻名中外的大理洱海。洱海的环境十分优美''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提及到洱海那么情人湖曾经是必去的一个景点。情人湖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浪漫的小湖湾作为洱海的延伸上世纪70年代筑堤与洱海相隔。湖边垂柳成荫碧波荡漾。实乃情侣谈情说爱闲游小憩的圣地。但是这一切都已是曾经。一场公园改造毁灭了它。 2005年云南省大理市宣称为了申报省级园林城市要改造扩建洱海公园将其打造成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城市公园。但是到2008年洱海公园重新开放时市民们失望地发现公园并没有得到扩建而是被微缩了。洱海公园最美也最浪漫的景点“情人湖”被一个叫“洱海天域”项目的几栋钢筋水泥别墅所代替永久消失了。在“洱海天域”的修建过程中来自民间的质疑声也一直没有间断。近日大理市原市长段力等多名官员因为在该项目中涉嫌钱权交易而落马。 深圳海上皇宫 海上皇宫坐落于深圳市南澳东山湾海域、漂浮在海面上的别墅耗资接近亿元整个建筑约有7000平方米有花园、游泳池、跑马场还有豪华游艇主人卧室里铺有真正的北极熊皮毛被外界俗称为“海上皇宫”。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并没有破坏此处的大风景。但是官方对其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从刚建成的极力保护到后来的强制性拆迁劳资累民却最终都化成了一场空不得不令人惋惜。其实在海上皇宫生命的最后阶段。投资方曾多次表示愿意把它捐献出来开放给市民如果真能如此那必定也会成为东山湾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可惜在当局不明的态度之下。这个景点只能胎死腹中在耗费了千万的拆除费用之后这栋价值上亿的别墅也被夷为平地。实在可惜。 5. 庐山森林公园 庐山莲花洞国家森林公园不仅风光如画且人文胜迹遍布拥有好汉坡、莲花洞、龙门沟三大景区。
❸ 中国有哪些文物古迹被破坏
历史文化名城破坏古迹的事件不断发生。既为历史名城,理应保护古城的历史风貌。这就是通过城市建设规划,分别划出保护区和新建区域,既能 保护历史古迹,又能进行现代代建设。这在欧洲早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我国目前普遍存在重建设开发,轻古城保护的思想。有些地方热衷于争当历史名城,但真正的动机却在引资招商,并不把文物保护放在心上。有些地方,借发展经济为名,听任中外房地产商大片拆毁古街旧巷。这种现象,连北京、福州、扬州和苏州等着名古城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群众说,古的没保好,新的没建好,成了夹生饭。某城市明清坊巷成片,为历代许多名人祖居之地,是中外游客热衷观光的景点。奇怪的是,长期以来房管部门采取了宁可不收房租也不从事维修的错误做法。住户们表示:“我们都乐意交房租,眼看古迹毁掉太痛心啦!”
(二)为局部利益,肆意破坏文物古迹。某市秦宫遗址上高高立着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的标志碑。可当地以繁荣经济为由,公然在遗址中央兴修公路,等于在人的脸上砍了一刀。某着名瓷都的个别领导干部,看到古瓷拍卖眼红,以创收为名,三番两次指令拍卖国家陶瓷馆的国有古瓷。幸有专家找来文物法规才将违法指令顶了回去。某市交通局为修一条公路,不听文物部门劝阻,毁掉了极有价值的全国仅存的赵国城墙。某地建筑公司,不听劝阻,铲毁了几座极有价值的楚墓。公司一位领导人竟然面对“焦点访谈”的镜头大叫:“这个法,那个法,我哪里知道许多!”
(三)企图将文博单位与旅游企业捆绑上市。1998年几个省市刮起股市风,美其名“大手笔”、“新思路”。更有的拉来外国银行参与并共同策划到香港上市。套用商业经营模式,将文物捆绑上市,势必危及文物的国有性质,这是文物法所不允许的。可一位领导干部在做动员时说:“只能当促进派,不能当促退派,更不能当反对派!”炒股票要担风险的,出了问题,入了股的文物赔进去,谁负得起责任。
(四)进行新建设时,不按规定事先进行文物勘探,致使文物古迹遭受毁坏。某历史名城,地下遍是古代遗址。该市某商厦工地地下埋着史书上记载的“宋大城”、“周小城”,是史学界一直寻找的遗址。可是,多个粗大的钢筋水泥桩柱,砸进埋在地下的砖砌墙体里,使古城墙惨遭毁坏。
(五)滥建旅游景点,破坏文物古迹。某市镇热衷争上旅游项目,不听劝阻,在龙门石窟保护区内大建所谓龙宫,破坏了景观,中外游客强烈不满。这是个耗资巨大的必须拆除的违法建筑。
人类有本事飞上火星,但再造不出历史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毁一个少一个。许多文物的历史价值,凭今天的水平还难以认识,只能留给子孙去解决。一部中华文明史的许多空白,还要依靠出土文物去填补。例如夏商周的断代,如果毁掉了某些文物,断代就无法进行,必成千古遗恨!
有些干部把文物古迹看成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障碍,这是很大的误解。其实,只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是完全可以两者兼顾的。清末民初北京人的四合院,照样可以有抽水马桶、热水淋浴。问题是出在认识上。文物古迹不仅记录一地一区的历史文化风貌,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人们到一地旅游,不是为了看高楼洋厦。外国人逛北京,为什么喜欢坐三轮车胡同游呢?人们到哈尔滨为什么要去踏一踏磨光了的旧石子路呢?道理十分明白。经济要发展,生活要提高,而保护好历史遗产事关民族的长远利益,是千年万年大计,否则子孙后代会骂街的。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吗?
❹ 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哪些遭受了破坏
我只知道一个,是颐和园。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颐和园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干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干隆十五年(1750年),干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着,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干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着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❺ 我国目前有哪些景点被破坏了
九寨沟——抓得再紧,景区内还是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扔的速度远远超过拾垃圾的速度;
九乡——溶洞里的钟乳石,被人为掰坏了,掰下来带走作为私人收藏;
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百家湖等湖边均修建了休闲娱乐场所,不但建设中的泥沙随着雨水沉到湖底,导致淤积抬高湖床,减少水容量,减低了自净能力,附近排放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更直接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污染,水体80%已经富营养化。
香格里拉——人为的因素改变了那儿原始的风格,但改的还不错,还重造了一种生活方式
开山炸石伐木兴建楼堂馆 导致黄山部分景点遭破坏
在武陵源景区1992年获得了“世界自然遗产”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愚昧的山里人,把自己家拆了,做成酒店和宾馆。这样景区就成了一个热闹的小城,这时候在山上入住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对景区产生了很大的污染,产生的垃圾和废水,一直在任其排放。
在第二次世界教科文组织审查景区,也是就是五年(1997年)的时候,发现景区被污染的程度很高,严厉的批评了景区的管理,并且给予最严重的黄牌警告,并要求在第三次审查的时候,要是没有改观和恢复生态环境,就直接给予吊销“世界自然遗产”的牌子。
当时省委省政府给予景区下达了死命令,就是在第三次审查之前务必做好恢复生态的命令。
命令下达到景区的时候,是这样的:不管是私人还是国营酒店和宾馆,都必须自行拆除,并且不的在景区留下一砖一瓦,所有拆迁的东西都必须运到景区之外才能卸掉。
这样才有我们的现在在天子山上看到的郁郁葱葱的树木。
景点受到破坏当然是要维护。不管哪个景点。
具体的比如黄山景区楼堂建造过多导致自然性被破坏,污染严重事件。
“莫愁湖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碧水也温柔……”上世纪八十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莫愁之歌》,是对莫愁湖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可是,今天在莫愁湖边走,看到的是周边高楼大厦铁桶般“围剿”湖边风光的图景。站在湖畔高楼上向湖里望去,莫愁湖更像一个“城市洗脚盆”。
做法就是维护:拆掉过多的楼堂,恢复景观的自然性,规划合理位置,合理数量的楼堂数量并要有制度来规范楼堂的运营机制,使两者间达到一种和谐。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可以说是矛盾也可以说不矛盾。原因:
1:没有开发就没有所谓的保护。保护是在开发的前提下产生的后续措施。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2:说矛盾是因为两者就像矛与盾。开发了的旅游资源势必会因为运营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污染。就像做了一把矛,在不断攻击。那么只有用盾来防御。这个盾就是保护。
3: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开发?这是因为两者并非不能和谐共存,这是个辩证关系,关键看侧重点。过度开发,保护不力当然不建议开发。适度开发,重点维护。那么就能长久持续,和谐共存。
“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提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有两个基本点却没有改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目前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景区,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地方在生态旅游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许多游客在旅游时并不清楚对保护环境负有什么责任,出现了一些有意或无意破坏生态的现象。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对此,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
❻ 我国被破坏的景点图片
圆明园、莫高窟、九寨沟等,都是被外敌或自然灾害破坏的。
❼ 哪些旅游景点受到了破坏
九寨沟——抓得再紧,景区内还是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扔的速度远远超过拾垃圾的速度;
九乡——溶洞里的钟乳石,被人为掰坏了,掰下来带走作为私人收藏;
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百家湖等湖边均修建了休闲娱乐场所,不但建设中的泥沙随着雨水沉到湖底,导致淤积抬高湖床,减少水容量,减低了自净能力,附近排放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更直接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污染,水体80%已经富营养化;
香格里拉——人为的因素改变了那儿原始的风格,但改的还不错,还重造了一种生活方式;
开山炸石伐木兴建楼堂馆 导致黄山部分景点遭破坏。
❽ 中国有哪些名胜古迹因战争而破坏
敦煌部分壁画,但和战争没有直接关系
但60、70年代那场革命的破坏也很大很广泛
❾ 一个美得地方因为变成旅游景区而被破坏的中国哪些地方
美的地方因为变成旅游区而被破坏了,中国的景区有很多呀,比如说洱海,因为是旅游景区,而且环境管理不善,目前已经造成了洱海的大面积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