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拉达克人如何看待中国
就和印度人看斯里兰卡人差不多,相隔万里,实在没有什么乡土情结。只是觉得中国人很精明,很勤劳,很不一样,很独特。
拉达克的很多本地人,是从1000年前西藏古格王朝时期开始,就陆续从中国西藏迁徙来这里生活的,所以他们的祖辈,其实是咱们中国的西藏同胞。
(1)藏南人如何看中国扩展阅读:
拉达克地区位于今天由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人烟稀少。这里的面积超过40,000平方公里,但是只有260,000居民居住在这里。与克什米尔整体印度教文化不同,拉达克地区是明显的藏族文化,无论种族或宗教如何,都更接近藏族地区,因而其有“小西藏”之称。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区已成为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有争议领土。
Ⅱ 藏南人民很多都倾向回归中国,抗议印度的非法治理
其实藏南人民在远古时代是属于中国领土的,是中国的附属国的小种族,后来战争爆发,历史演变成了如今的局面。可以向联合国申请加入中国国籍,那样包括领土都应属中国。
Ⅲ 中国民众如何从陆路进入藏南地区
印度军队在那里,然后转入6人,中国人对生命有危险,并
Ⅳ 藏南地区的居民现在是不是中国公民
不是了,现在那里都是印度居民。
不过如果开战,哪里的人会逃走的。形成难民!
Ⅳ 藏南的居民是哪国人,喜欢哪国到中国来如何签证
藏南居民是印度国籍。首先说藏南地区是我国固有领土,但现仍被印度实际控制。印度强化对藏南地区政治、文化的宣传教育,并且带有贬低中国的观念,使得一部分藏南居民会倾向于印度。但是,印度又是一个种姓制度严重的国家,藏南土着居民在印度视为下等人,加上藏南土着居民相貌上倾向于中国黄种人,以及文化与藏族相似,因此会有部分人喜欢中国。喜欢哪国,因人而异。藏南地区被印度严格管控下,目前无法出印度。更无法到其他国家签证。
Ⅵ 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在中国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两等地,他们是这样看中国的:
1、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认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2009年,怀卡尔当时所在的一家德国企业把他派遣到上海,担任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现在,他11岁的大儿子和7岁的小儿子都在上海上学。2012年,怀卡尔被选为印度人协会主席,这个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联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联盟”合并的印度人社团,在他负责的这3年里,会员从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协会的网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员会成员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协会成员的名字和手机号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开。
怀卡尔说,印度人协会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联络在华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灯节公益晚会。此外,他们也愿意为上海市民做些贡献。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协会的成员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献血日”时,协会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怀卡尔说:“我们很高兴这样做。”采访中,怀卡尔再三称赞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他还说:“每次遇到新来的印度人,我都会告诉他上海给我们的安全感超过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应该给上海颁一个‘安全奖’。”
普拉迪普·库马尔和太太安·丽塔住在上海世贸滨江花园的高层公寓里,天气好的日子,从他们家的客厅能俯瞰黄浦江。在这个高档社区,总共住着七八十户印度人。库马尔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国企业高管的经历。2006年,库马尔看到中国咨询行业的机遇,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同时也是另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中国的GDP增速很快,相关政策使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非常容易,商业发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让库马尔一家感到满意。谈到在广场跳舞的中国大妈,已经当上奶奶的丽塔说:“中国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跃,也更快乐,退休仿佛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由于一家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丽塔还教会来家的钟点工做印度菜,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现在,丽塔是上海一家名为“米饭妈妈”的公益组织成员,她们致力于帮助上海的弱势儿童群体。丽塔说:“印度人与西方人差别很大。中国人把我们看成半个外国人,因为我们的语言、相貌,也因为我们的亚洲特性。我很高兴,当地人接纳了我们。”
2、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
生活在中国的印度人,有时愿意把两国做对比。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来中国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国妻子,1998年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印度餐厅。帕斯塔卡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印度创业,想出一个“工业厨房”的点子,和做外卖差不多,但不太顺利。几年后,他决定出去闯闯,曾考虑过到颇受印度人欢迎的中东地区,那里有700多万印度人,直到一个朋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国”。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亚对中国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来中国不久,就认识了会说英语的郑女士,用帕斯塔卡亚的话说:“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们认真交往、磨合了好几年,1997年才结婚。”那时候,他想买咖喱等家乡的调料要去友谊商店,但现在方便多了,网购就可以解决。说起北京的变化,帕斯塔卡亚侃侃而谈:“那时刚修完的二环路、三环路没过多久就又拥堵了。以后北京有七环也不奇怪。”对于北京的雾霾,他也会抱怨,但他觉得“污染和发展有关,哪个国家都一样,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几年已经好多了,几乎没有沙尘暴。
帕斯塔卡亚在北京开的印度餐厅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短短几年内,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轨,让帕斯塔卡亚更热衷于传播印度文化,他说:“很多中国人对瑜伽的印象就是减肥美体,其实它更强调呼吸冥想,是用来修身养性的。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印度。”
来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独生女,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月光”,是当年一个去印度的中国女孩给起的。月光很喜欢这个名字,来中国后,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义,不过,这个开朗的女孩笑着说:“在中国发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这也是我来中国的原因。”月光说,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很少见。
月光的父亲曾在英国、中国香港经商,她13岁首次来中国时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后又去了广州和深圳。月光说:“你问100个印度人刚来中国时是否适应,可能99个都说不适应,因为印中的文化差异很大。可是我很适应,我想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国有联系的原因。”现在,她最喜欢的中国小吃依然是粤菜系中的虾饺。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谈到为什么放弃美国名校而选择中国大学时,月光说,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印地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她在印度的商学院里学到的知识也都以欧美为范本,因此,选择去美国留学意义不大。相反,她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肯定能超越美国,因此,她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见证历史”。月光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国商场里的售货员、旅游景点咨询处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等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多是女性,而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来做。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尼廷·达尼在意大利读研时,一次到上海实习的机会让他对中国产生兴趣。2011年毕业后,达尼来到上海,现在,他是一家名为“绿色倡议”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同时兼职做室内摄影和建筑咨询。“绿色倡议”经常组织宣传环保的活动,如每月邀请环保产业的相关专家和高管讲座,每次参加的人数都有上百人。达尼对政治话题不感兴趣,但更关注中国政府的环保举措。达尼说:“在印度,环保问题还没有像在中国这样被重视。印度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才被重视。”
达尼认为中国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举例说:“与上海相比,班加罗尔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但他觉得,印度在旅游业上有优势,景观和风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被装点过,越来越西方化”。对达尼来说,他希望可以简化来中国的签证手续。
3、印度学者:“印中不要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说: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4.5万印度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人员往来可以增进了解,促进中印两国经贸、文化发展。但是人口大国印度在中国的人数还不够多。
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学者说:印中两国媒体有时会有关于对方国家的负面报道,如炒边境话题,其实印度普通百姓不太关注这些报道。他认为,欧美媒体也经常有对印度的负面报道,这很正常,西方不愿接受其他国家崛起的事实。说起1962年的那场战争,他认为,印中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就太可惜了。他还谈到,“莫迪总理对华友好访问,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领导人喜欢把耳朵捂上自己做决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较开放,亲和力强,因此赢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国。
库马尔表示:“民间层面,印中两国之间可以说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层面,彼此有些过于谨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国公司带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相关程序。在中国,美国公司注册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国注册时也很容易。”他认为,中国稳步增长,印度也迅速发展,“两国应以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共同繁荣”。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异 感叹中国机会多更安全--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Ⅶ 藏南人愿意回归中国吗
人民在印度非法统治下过着困难日子,其期待回到中国。
目前要收回藏南、而且要全部收回藏南,对我们来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太高、太不成比例,而且当地还有大量的印度本地族裔居住,在社会治理与维持稳定方面的成本会更高。
这属于典型的在次要方向大量投入力量、而且还吃力不讨好的举动,故而仅仅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收回藏南就不是最佳时机。
详细解读
以藏南的地理特征与山川形势看,藏南西部的达旺,德让宗,邦迪拉一线在我西藏错那县以南,尚具备一定的道路通过能力;而藏南以门久卡为分界线,以东的主要地形被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分割,道路通行极其困难,尤其是要从墨脱县往南。
要知道,中国在2016年才实现了墨脱县全县通电,要通过墨脱县经略藏南以东,对中国来说极其困难,而对于印度来说,藏南南部就是广袤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平原,要进入藏南南部非常容易。
Ⅷ 中国地图是怎么标注藏南地区的
国家测绘局权威发布、中国地图出版社1:400万双全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简称《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区划入我国境内。但是藏南地区东段内仅标注了达旺、德让宗、邦迪拉、哥里西娘、尼乌木、格当、里戛、阿帕龙、瓦弄9个地名点,形成了较明显的“中国地图上的空白”。2010年增补了27个地名分别为:鲁巴、曲那门、塔库姆、尼克特、巴里金、胡巴、瓦宗、伦卡、埃打让、培洛根、加士岗、旁金、巴昔卡、野如、营五、拉曼、都登、埃洛莫、尼杂木哈特、恩多林、钦邦、基明、娃买、卡多、惹英、布瑞尼、因通埃坡,加上原有的9个,这样就使得该地区在双全开版《中国地图》上的地名点达到36个。
Ⅸ 藏南人承认自己是印度人吗
不承认,藏南地区现在实际居住人口中,印度人已经逐渐成为多数,中国人已经沦落为少数民族。我们都知道,文化认同感是一个地方居民对主权归属的一个重要标杆。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经久不衰,其中最具凝聚力的地方就是华夏子孙们根深蒂固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也是中国历经多次外族入侵,但始终没有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
二十多年来,印度直接往藏南地区移民约30至45万,这几十万印度移民目前已经在藏南地区定居、安家落户、耕耘劳作,并且繁衍生息。而且,现在这些移民大部分已经有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总人口接近六十万。
而中国在藏南地区的土着居民主要为珞巴族、门巴族和僜人,其中珞巴族占绝大多数。据中国统计部门2001年统计的数据是:珞巴族约30万人,门巴族约4万人,僜人近2万人,合计共约35万人。
Ⅹ 国际上承认藏南是中国的么
藏南当然是中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国际上是不是支持这个观点,我们都要据理力争,我们不侵占别人的一分领土,但是谁要想占领我们的土地,我们也绝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