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人怎么看中国
通过奥运会美国人才了解一些中国,人真多,场面宏伟,(都是张导的人海战术!)仍有很多美国人没来过中国,不了解中国,美国人不像我们中国人那样,人人都关注新闻,人人都了解中美关系,当年克林顿总统任职期间民意调查,有大约20%的美国人不知道当届总统是克林顿!而被弹劾后名声才在美国大作!美国人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对于了解中国或者说来过中国旅游的人来说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人民是友善的人民,当然或许有些条件太落后,但是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他们觉得中国货真是便宜又实惠!对于美国在华商人,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有竞争性,激烈,并不像欧美那样已经形成古老的模式,缺乏竞争力!市场固定!对于美国本土商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made in china 中国货的价钱压的太低,导致美国本土产品利润微薄,这就是美国成天玩反倾销的原因。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华人的增多,NBA中国行每年的比赛,中国影片和明星进军好莱坞,美国人慢慢开始知道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大国她的名字叫China
㈡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特别强大的。
1、国土辽阔,资源相对丰富。
中国拥有居世界第三位的广阔国土,不但陆上土地风光秀丽且地势也易守难攻。 资源也很丰富,以煤、稀土为代表的15种矿产储量居世界一二位。
石油居第六位,天燃气居第八位。水资源居第六位,森林居第六位,草地居第二位。再加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资源,可以说祖先留给我们的资源真的很丰富。
㈢ 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脏,乱,除了死读书成绩好之外一无是处。美国的风俗崇尚的是直肠子敢作敢当的愤青,他们不喜欢国人冷静沉稳的性格。
㈣ 美国人如何看中国
美国是个多元社会,没有我们这里的舆论一律,看神马都人言人殊,谁都无权代表美国。被毛周基本征服了的基辛格至今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来得勤,看得多,想的那些既有发人深省的,又有匪夷所思的,似乎中国什么都好,中国人普遍说不好的他也说不赖。连重庆红歌会他都又看又夸。他仅代表美国少部分人,很少有他这等觉悟和境界的。
普通人不看好的多,网上说什么话的都有,还有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明显对中国缺乏常识,也难怪,美国人不怎么看国际新闻,许多成年人连中国大概的地理位置都不知道。最大的“无产者”组织劳联-产联历来反 华,什么毛病都挑,据说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抢了他们饭碗。美 共好像和中 共不怎么交往,原因不外乎找不到共同语言。
2009年《南方人物周刊》以逢十纪念中美建交为由头,发表了一组报道和约稿,总题是《百年演进——美国人的中国观》,可读性很强。网上有这组文章和其他文章的汇总,题目如下:
中国是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的——美国人的中国观之变迁
静悄悄的革命——《时代》周刊中国观察30年
谢淑丽:美国必须适应中国的崛起
何伟:中国人什么时候想要公正?
艾远征:最不喜欢这里的污染
杰克:美国人的“中国功夫”
黄亚生:任何个人都不代表美国
美国百姓对中国所知有限
美国人的中国观——并非全是偏见
当中国因素进入美国百姓生活
2003年华夏出版社还出版过一本陈奔主编的《美国人的中国观》,全英文,汇集了40余篇通过美国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从政治、外交、经济及社会与文化等方面透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的评价佳作。
㈤ 美国人民是怎么看待中国的
一群仍然留着辫子无知而热衷于上当受骗又热衷于江湖行走的见钱眼开又充满权力欲的家伙。
㈥ 美国人怎么看中国:许多人对中国看法以负面为主
亲历与想象的中国差异大几年前,作者陪同美国议员团访华。第二天吃早饭时,一位成员就感慨道:我在美国听到的中国,是一个警察国家,戒备森严,百姓没有自由。可昨天我一下飞机,立即知道不是这样的。从机场到北京饭店,除了维持交通的警察,我没有看到一个武装警察。街道上老百姓人来人往,毫无恐惧的神色,他们都自由自在,只是稍微显得有些匆忙。我说:可惜,好多美国人到现在还蒙在鼓里呢。以前,作者陪同一个美国代表团到重庆访问。星期六上午出发参观时,两个成员左等右等就是不出来。大约二十分钟后,一男一女才气喘吁吁地赶到。一问,才知道他们偷偷去教堂了。因为相处得比较好,我略带嗔怪地跟他们说:想去教堂早点告诉我,可以安排。干吗要偷偷摸摸的?两位说:我们在美国听说中国没有宗教信仰自由,做礼拜的人都受到警察的监视。我就想搞个突然袭击,看看你们的教堂是不是摆设。我问道:怎么样?碰上警察啦?没有呀,到教堂做礼拜的人很多,和美国没有两样,警察没找我,倒是我刚才找警察帮忙问路了。说完,哈哈大笑:警察问我是不是OK,我连说了三声OK。现在,由于双方往来人员大量增加,美国人如此不了解中国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美国媒体长期负面报道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仍以负面为主。我在美国坐出租车时,曾有意识地了解出租车司机对中国的看法。结果大多数司机对中国的印象首先是中国没有宗教信仰自由,不允许生育二胎。看来,要让的美国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前面的路还很长。中国功夫吓坏美国小伙曾几何时,中国对众多美国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不少美国人是从成龙、李连杰的武打片中了解中国的。过去好莱坞电影当中的动作片只有手上功夫,没有脚上功夫。成龙的电影引发了中国功夫热,中国人的脚上功夫如今已被美国人所接受和模仿。在纽约华人当中,流传着一个经典故事。纽约市中心的中央公园是散步和锻炼的好地方,但治安不太好,抢劫时有发生。一个刚到美国的中国青年人也喜欢到中央公园锻炼身体。一次,他在跑步时突然有个黑人小伙从旁边擦身而过。他怀疑这是美国强盗的伎俩,赶紧伸手摸口袋,发现手表不见了。照理说他应该认了,路遇强盗,自认倒霉吧。可他就是不信这个邪,一个箭步追了上去,拦住对方的去路,伸出手大喊:手表!手表!见对方没反应,他急中生智,想起美国人怕中国功夫的说法,便摆出马步,做少林武功状。美国小伙见状,赶紧从手上摘下手表,扔了过来,然后拔腿就跑。中国青年捡起手表一看,不是自己的,再摸自己的另一只口袋,发现手表在里面呢。这下他明白了,自己的功夫把美国小伙吓坏了。现在,中国功夫仍是美国民众津津乐道的特产,但许多神秘感却已消失。比如,紫禁城(故宫)、长城、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对美国人来说,仍是中国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来中国的美国人没有不想看一看的。但这种愿望的是旅游者的渴望,而不是过去那种带着神秘莫测的心态去向往。因为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说,随着接触的增多和了解的增加,中国已日益成为一个普通国家。担心中国发展抢了美国风头掀开神秘的面纱之后,许多美国人又对中国担心起来: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抢了美国风头,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美国的吸引力下降。中国的产品,从初加工的棉布到高科技的电脑,都很有竞争力,让这些领域的美国工人面临饭碗丢失的问题。中国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一些美国人担心中国为了争能源和原材料而与之对着干。在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环保的背景下,美国许多人指责中国不负责任地大量排放污染。当然,还有一些人担心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而对外扩张。正如一位研究中美贸易关系的美国权威人士近来在国会作证时所说的,中美之间已经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步,美国既担心中国强大对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又担心中国衰弱连累美国经济。他的话代表了美国政界许多人的共同心理。美国的理念是美式民主与自由,并自认为肩负着将其推向世界并惠泽全人类的使命。在一些美国人,特别是从政的人看来,中国并非一个民主国家,至多在民主的方向上迈出了一小步;中国在强大过程中,必然会重走世界上所有强国所走过的道路:对外扩张。其实这也是美国所走过的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是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思路,那就是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让中国成为与美国配合的建设性合作伙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
㈦ 请问,美国民众如何看待中国
美国民众没有那么关心中国。倒是中国对美国的情况非常关心。
㈧ 美国人,怎么看中国人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日前编译《Market Watch》14日文章,题为《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在这里(中国),“美国”是一个充斥着分析与批评的话题,正如“中国”在美国一样。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关系这类话题会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因为它们关乎经济增长、投资潜力和国家荣誉。相比回答其他跟中美关系没多大关联的问题,谈论这些话题需要在政治上更加圆熟。
不管是投资、经商还是辩论,同中国打交道都需要相互尊重:
──很多中国人觉得,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就是对他们人格的批评。虽然我们经常大声批评自己的政府,但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包含他们自身在内的统一整体。外人对中国的批评,事实上就是对中国人民、中华文明的不尊重。一定要和他们保持和谐。讨论冲突话题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其实不管对方是哪个国家,这样做都没有坏处。
──他们对我们的了解,甚于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我们的衣服和科技产品是中国制造的,但我们了解中国的渠道仅限于新闻报道。他们看我们的电影,追随NBA,在肯德基(KFC)和星巴克(Starbucks)吃喝,开别克(Buik)车,并且在商店里张贴美国演员和运动员的海报。他们隆重地过圣诞节,只是不履行其中的宗教部分。不过,很难说这就是美国和美国人的真实再现。
1 1
──美国政治家对中国的负面言语,常常被中国人当真,正如美国体育教练正儿八经地对待竞争对手留在更衣室留言板上的负面言语。很多国会议员蓄意发表一些措辞其实是为了取悦选民,但中国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
──出现重大争议时,中国各个年龄的人士都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成就,哪怕他们的前进道路并没有完全勾划出来。缩小贫富差距,将是最重要的经济任务之一。
──国家和父母对中国年轻人取得成功的要求,远远超过美国年轻人承受的这种压力。中国的父母成长于一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下,他们要求子女学习要更刻苦,工作要更努力。独生子女政策使年轻人更需要取得成功。全中国的购物广场里,主要都是30岁以下的人,这显示了年轻一代的经济实力。
──一般来讲,中国人确实更愿意和熟人打交道。这种现象在任何国家都不鲜见,但在中国通过友谊建立起的纽带,肯定会带来生意和共享信息。匆匆会面不会有多少结果,而经常拜访是十分有用的。
文章最后指出,当今美国人研究中国跟他们20年前研究日本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看到自己好像马上就要被人家从经济上超过,所以在研究的时候是带了一种担忧和紧迫感的。
㈨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总体印象
2012年9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中美两国国民性格的调查,该调查抽取了1004名美国成年人,让他们分别对美国人和中国人的15项性格特征做出判断。这15项性格特征包括勤奋、竞争性、创造力、国家主义、现代、世故、诚实、进取心、贪婪、宽容、傲慢、自私、慷慨、粗鲁、暴力。
调查结果如下,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更勤奋,美国人更富有创造力。在竞争性和国家主义这两项上两国得分基本持平。美国人认为他们比中国人更现代、更诚实、更有进取心、更宽容、更慷慨;同时,美国人也认为他们比中国人更世故、贪婪、傲慢、自私、粗鲁和暴力。
问卷从七个维度调查了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人形象:中国人有教养、中国人守诚信、中国人敏感、中国人待人友好、中国人充满活力、中国人有效率、中国人有创造性。笔者把“很不同意”赋值为1,“很同意”赋值为5,以此类推,计算出美国公众关于中国人看法的均值,对应的均值越高,说明对中国人的评价就越高。
由上图可知,美国民众最认同中国人有效率,均值得分4.21,美国民众也较同意中国人有教养、充满活力和有创造性。在守诚信和待人友好两项上,中国人得分略低。总体来说,美国民众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较好。
问卷按照社会心理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列出了七个选项,包括:中国人同您的子女结婚;作为您亲密的朋友;做您的邻居;与您在同一行业共事;生活在您的国家;只能作为访问者停留在您的国家;被驱逐出境。
下图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人没有排斥感,只有极少数受访者(2.3%)表示希望中国人被驱逐出境,有6.4%的受访者觉得中国人只能作为访问者留在美国。选择愿意和中国人在同一行业共事的比例为7.9%,有12.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自己的子女同中国人结婚,有18.2%的受访者愿意和中国人做邻居,有20.5%的受访者愿意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选择与中国人成为亲密朋友的受访者比例最高,达到32.0%,这与受访者在回答是否有中国朋友这一问题时的选择一致。
两次问卷都调查了美国民众是否有中国朋友,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中国朋友或熟人。
受访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中国朋友,大大超过了到过中国的比例,超过90%的受访者没有来过中国(见图3-6),说明这些受访者接触的中国人多是在美中国人,并且与这些中国人有较多的人际交流。
中美两国的价值观认同与国家形象塑造
WVS问卷内容由英格尔哈特设计,中美两份问卷的问题相同,个别问题由于两国国情不同,进行了技术性的微调,中国的问卷包括253个问题,美国的问卷包括258个问题。
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统计比较,要满足三个条件:构念等同,即在不同的目标文化中,研究考察的心理学构念必须有完全相同的意义;测量等同,即不同目标文化中的被试在测试中的回答必须能够在同等程度上表示隐含的构念;样本对等,即不同文化样本中的研究被试必须是从可比较的抽样总体中选取的。WVS的中美两国的问卷调查基本上全部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具有可比性。
WVS涉及的价值观远远超出文化价值观的范围,它涉及生态、经济、教育、情感、家庭、性别与性观念、政府与政治、健康、个人、娱乐与朋友、道德、宗教、社会与国家、劳动等多方面的价值观。
“世界价值观”调查还专门设问:您认为在家里培养孩子下列哪些品质更重要?(请选择五项)备选项包括:独立性、勤奋、责任感、有想象力、对别人宽容尊重、节俭、坚韧、虔诚的宗教信仰、不自私、服从、不知道。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勤奋,排在前十位的是:勤奋、独立性、责任感、节俭、对别人宽容尊重、不自私、坚韧、有想象力、服从、虔诚的宗教信仰。美国受访者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对别人宽容尊重,排在前十位的是:对别人的宽容和尊重、责任感、勤奋、独立性、虔诚的宗教信仰、坚韧、不自私、有想象力、节俭、服从。将两国排在前五位的品质加以对照,勤奋、独立性、对别人宽容尊重、责任感是相同的,而且百分比都超过了50%,是双方都认同的价值观。有些价值观差异较大,如节俭,中国受访者选择比例为68.8%,美国为29.9%,前者是后者的2.3倍;还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美国受访者的选择比例为50.6%,中国为2.2%,前者约是后者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