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人如何建立国际自信

中国人如何建立国际自信

发布时间:2022-08-07 15:03:24

㈠ 中国人如何走向自信中国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能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实践遵循和路径所依。
一是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基。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两千多年前,诸子百家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其奥秘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独特品质。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这些亘古及今始终绵延的文化传统和文脉根本也是我们的精神命脉。
二是要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抑或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究其实质而言,都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具体展现,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是5000年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上独具时代意义的一环,还是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依托。
三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红色革命文化,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升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深度拓展和集中展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表达和意义建构。由此可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应认识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次,正是从这一意义出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又要从红色革命文化中获得智慧滋养和精神砥砺。
吸吮着中华民族长期奋斗积累的丰富文化养分,使我们继续前进的征途具有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伟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㈡ 国人的自信是从哪些方面来的

国人的自信是从国家的强大而来,国家的强大给了他们会有厚重的底气,让他们有很强大的自信面对外国人,这样的话,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可以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底气别人说话,所以我们之间是从国家而来。

㈢ 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如今,国人越来越能感受到国家崛起带来的荣耀和光芒,但是,面对外国人,依然还有不少中国人很难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心。

为什么中国学生不自信

作为教师,体会很深的是,就多数而言,我的中国学生远不如欧美国家的学生表现得那么自信,那么敢于提问甚至挑战老师,即使在同一个课堂上也是如此。我对国民自信问题的议论,就从这里说起。

中国学生缺乏自信,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或水平不高?显然不是。有些外国学生哪怕仅读到一份资料、一篇文章,如果发现其观点同老师不合,就敢拿来当面质疑。也许是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更崇拜老师?也不是。中国学生私下对某些老师很不服气,是常有的事,只是不敢当面表露而已。

据我观察,中国学生在老师面前之所以不自信,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到自己同老师在知识面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一个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观点如果持怀疑态度,那就是“不听话”,就得不到好分数。而听不听话,在班级里的分数排名高低,是衡量好学生的首要标准。在如何把握这些标准方面,老师有很大权力。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自信,由此而来。

在欧美的现代教育中,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是否对知识刨根问底,以至是否自信,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能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固有结论,也是衡量老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有意思的是,在欧美的中国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很多人都能跟当地学生同样自信,同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因为在那里,如果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不能发表独立见解,反而会得不到高分数。此外,学生不必惧怕老师,老师反倒有几分怕学生,因为学生也要给老师打分数。在大学里,学生评价不高的老师,选他的课的人数就少。长此以往,老师晋升职称就成问题,甚至保不住饭碗。

可见,所谓中国学生不自信的问题,主要不在学生本身,而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人格关系是否平等, 在于对人(包括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于培育学生的社会环境。

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内部

将中国学生的例子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上,可以看到,部分国民在外国人面前缺乏自信,只是表象,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内部。自信产生于自尊,而自尊又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人与人之间固有天资和能力上的差异,但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不平等的社会里,国民性格必然被扭曲。鲁迅笔下的阿Q,描绘的是近百年前国人在内乱外患之下那种无奈的沉沦。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受了屈辱,回过头来却向柔弱小尼姑报仇发泄。在我们国家,两千多年的专制等级观念还远远没有肃清,而今社会上嫌贫爱富之风又在污染一些人的灵魂。在下级、“层次低”的人面前颐指气使、不屑一顾的人,转过脸去就会在长官、富豪面前低三下四,自信全无。

如果在社会内部用地位、权势、财富来衡量个人和群体的价值,在国际上也会用不平等的势利眼光去评判事物。清末朝廷对内不讲民族平等,对外不讲国际平等。先是用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拒绝开放;后来在洋枪洋炮下败退,又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丧权辱国。他们对百姓趾高气扬,在洋人面前则卑躬屈膝。对内没有人权,对外丧失国权,何来民族的自尊自信!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在国际上一贯倡导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但是,一项响亮的外交原则,却不能扫除沉积于部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自卑-自大情结。走入开放时代,我们猛然意识到本国还很贫困落后,一些人不免在发达国家面前产生自卑感,心向往之。另一方面,这种自卑感常常以自傲的面目出现,就像阿Q那样声称:“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

说到底,部分中国人在国际上缺乏自信,就像一些低分学生缺乏自信一样,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无可避免地置于一切之首。随之而产生的一种心态,是以金钱来衡量人的尊卑。这种心态放到国际上,则是以财富多少来衡量本国和他国,误将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硬实力,即“阔”或“不阔”,视为国际地位高低的主要象征。虽然今天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在很长时期里仍将是穷国。若仅以“财大气粗”来建立自信,那么中国的自信就遥遥无期了。其实,就像达官贵人、高才生以外的国民也有资格自尊一样,物质实力不那么强大的民族,同样应当以自尊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些人想以同发达国家比肩的方式,按照他们心目中的“国际标准”来确立自信,其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争建亚洲第一高楼,以洋词命名奢华住宅,以洋文标注国内自销产品(更不消说伪造洋货),花高价换取有名无实的洋学位,巧立名目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出高租包场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而自诩“征服欧洲观众”……如此种种,都不过是向国人显示自己的骄人之处,以此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

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改变某些隐性标准

要让国民真正感觉到同外国人是平等的,而不是低人一头,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改变某些隐性标准。直至今日,我们许多单位接待外宾的规格还是高于内宾,而在外宾里,又是接待富豪和西方人的规格高于其他人。刚刚发表的我国食品安全白皮书里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去年的77.9%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85.1%,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我们有理由期待,国内的食品消费者将能够和吃中国出口食品的外国人,享有同等的安全感,而不必等到外国人批评抵制,才开始密切审视食品安全。

中国人要自信,平等的文化观也是不可缺少的。由于逼迫中国打开国门的是西方列强,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国人难以避免地以“中西文化”之辨,取代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的深入体察,对于西方文明以外的他种文明,更是知之甚少。所谓的“东方文化”,其实指的是中国文化,而所谓中国文化,指的仅仅是汉文化甚至儒家文化。同时,正如余秋雨先生所指出的:“我们又常常有一个误会,把许多人类的共同精神价值看成是西方文化,而一说西方文化又立即产生民族主义的防范心理。”这个背景,阻碍了以平等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让人难以欣赏各种文化中的精华,而割舍其糟粕。在中国贫穷积弱的时候,有人看到的是中华文明中的落后部分,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中国刚开始强大的今天,又有人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华文明优于西方文明,显露出一种文化自傲。

许多人看到国际政治中比比皆是的弱肉强食现象,便以为国际社会中没有任何平等道义可言,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在中国面临亡国威胁的年代,当大国争霸仍是世界政治的主要特征时,产生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是,既然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平等一员,国力又有所增加,就应当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为国际公道,为保护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抱着“西方过去做过的事,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做”的态度,以破坏生态平衡来攫取资源,以傲视的姿态对待穷国,为获利而不择手段,是不会赢得国际尊重的。

提高国民自信的根本,在于建设一个平等、公正、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在认同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同时,以平等之心对待他国,遵从人类的共同精神价值,才能继承从孔子到马克思的宽阔胸怀,在包容中树立民族尊严。(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㈣ 九年级政治如何做自信中国人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上展示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自信中国人介绍

要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首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敢于同破坏祖国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其次,要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我们要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不崇洋媚外。见到外国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最后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我们要为祖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㈤ 在国际交往中为什么要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有自信才会有勇气和力量,有毅力和动力;有自信才会有执着坚守、自觉践行。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强调要增强价值观自信。应该说,现在很多中国人是自信的,但也有些人不那么自信甚至很不自信。有些人言必称西方,奉西方说法为圭臬,拿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中国,似乎中国哪里都不如西方。这种妄自菲薄,动摇的是中国发展的精神支柱,消解的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自信尤其是价值观自信。这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自信不仅是个人的可贵品质,也是民族的可贵品质。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有着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国人自信的底气。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有志气、有自信的民族,始终对自己的价值观充满自信,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相信我们的国人都是这样想的。生活在中国是幸福的。

㈥ 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如何建立自信心
①建立自信的具体方法
(一)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二)练习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你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会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你: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三)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当大卫·史华兹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去是很大的乐趣。在办完所有的差事坐进汽车后,母亲常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行人。”
母亲是位绝妙的观察行家。她会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或者“你认为那边的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者“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有点迷惘。”
观察人们走路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看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作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
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四)练习当众发言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你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涉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用心获得会议主席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五)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拿破仑·希尔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的车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突然‘砰’的一声,原来是后面那辆车的驾驶员的脚滑开刹车器,他的车撞了我车后的保险杠。我从后视镜看到他下来,也跟着下车,准备痛骂他一顿。“但是很幸运,我还来不及发作,他就走过来对我笑,并以最诚挚的语调对我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诚的说明把我融化了。我只有低声说:‘没关系,这种事经常发生。’转眼间,我的敌意变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笑就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什么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有功效。我们常听到:“是的,但是当我害怕或愤怒时,就是不想笑。”当然,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强迫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笑。要控制、运用笑的能力。
(六)怯场时,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静下来
内观法是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是实验心理学之祖威廉·华特所提出的观点。此法就是很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情况,而后毫无隐瞒地抖出观察结果。如能模仿这种方法,把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心理秘密,毫不隐瞒地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么就没有产生烦恼的余力了。例如初次到某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难免会疑惧万分,这时候,不妨将此不安的情绪,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几乎愣住了,我的心忐忑地跳个不停,甚至两眼也发黑,舌尖凝固,喉咙干渴得不能说话。”这样一来,不但可将内心的紧张驱除殆尽,而且也能使心情得到意外的平静。不妨再举一个很实在的例子。有一个位居美国第5名的推销员,当他还不熟悉这行工作时,有一次,他竟独自会见美国的汽车大王。结果,他真是胆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老实地说出来了:“很惭愧,我刚看见你时,我害怕得连话也说不出来。”结果,这样反而驱除了恐惧感,这要归功于坦白的效果。
(七)如用肯定的语气则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对着镜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肤色时,忍不住产生某种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却被自卑感所困扰。虽然彼此的肤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会以为:“我的皮肤呈小麦色,几乎可跟黑发相媲美。”而她内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来:“怎么搞的,我的肤色这么黑。”两种人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女人看见镜子就丧失信心,甚至在一气之下,把镜子摔破。由此可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非常主观而又含糊的。只要认为漂亮,看起来就觉得很漂亮,如果认为讨厌,看来看去都觉得不顺眼。尤其,关于自卑感的情况,也常常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所以说,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物性论》一书的作者是古罗马大诗人卢克莱修,他奉劝天下人要多多称赞肤色黑黝的女人说:“你的肤色如同胡桃那样迷人。”只要不断如此赞赏对方,那么,这位女人即使再三对镜梳妆,或明知自己的皮肤黑黝,也会毫不在乎。这样一来,她就能专心于化妆,而且总觉得自己不失为迷人的女性。
接着,卢克莱修奉劝我们不妨将“骨瘦如柴”改说为“可爱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说为“雄辩的才华”。不同的语言可将相同的事实完全改观,而且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总之,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词,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别的结果。可见措词这件事,诚然是任何天才都无法比拟的魔术师。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常用有价值的措词或叙述法,则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当然驱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八)自信培养自信
如果缺乏自信时,一直做些好像没有自信的举动,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缺乏自信时更应该做些充满自信的举动。缺乏自信时,与其对自己说没有自信,不如告诉自己是很有自信的。为了克服消极、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试着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不行,身边的事也抛下不管,情况就会渐渐变得如自己所想的一样。有某一学生团体,提倡大学生每年选出一位最合乎现代且美丽的大学生,并且举办比赛。以下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说的。他(她)们到各大学、到大街上,看到美丽的人,就把小册子拿给他(她)们看,请他(她)们参加这个比赛。从地方到中央,举办一次又一次各种的比赛。然而,大家变得愈来愈美,简直让人看不出来。那里的工作人员说:“大概愈来愈有自信了吧!”这话完全正确。因为“我要参加这个比赛”的这种积极态度,使这些人显得好美。“我要参加这个比赛”,这种肯定生活的态度产生自信,使这些人显得更美。丹麦有句格言说:“即使好运临门,傻瓜也懂得把它请进门”,如果抱着消极、否定的态度,即使好运来敲自己的门,也不会把它请入内。机会来临时,更应该抛开自己消极、否定的态度。运气不仅发自于外,也发自于内心“今天一整天都不说刻薄话”,这些事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做得到。如果能在声音中表现得有笑容,那么人生就会一天天变得亮丽起来。因为,如果声音带着亲切的笑意,人们就会想和你交谈,然后因为和人接触而有精神起来。电话交谈时,如果用有笑容的声音说话,对方听了舒服,自己也觉得快意。苦着一张脸或者冷言冷语地,不仅会让对方不舒服,自己也会不痛快。用言语冲撞对方时,就是用言语在冲撞自己,自己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态度。我们应该像砌砖块一样一块一块砌起来,堆砌我们对人生积极、肯定的态度。即使不能喜欢所有的人,也应该努力多喜欢一个人也好,喜欢一个人,相对地,也会喜欢自己,然后,也会克服对他人不必要的恐惧。因为,自信会培养自信。一次小成就会为我们带来自信。如果一下就想做伟大、不平凡的事,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九)做自己能做的事
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时,个性会显现出来。重要的是,与其极欲恢复自我的形象,不如找出现在可以做的事。知道应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行,就可以从自我的形象中获得解放。总之,要试着记下马上可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践,没有必要非是伟大、不平凡的行动只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就是想一步登天,所以才找不到事做。“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可以轻松做完的工作,如果留到第二天,工作就会变得很沉重。如果心想“真烦!”而留待第二天,工作就会相对地变重。今天能动手做的事如果拖到第二天,那么那些延迟的工作就会使自己的负担加重。从没遇到有人说:“从明天起我要戒烟!”而把烟戒了的。也从没有遇到有人说:“今晚酒喝到此为止!”而把酒戒掉的。以下是一位摄影师的小故事。一次,这位摄影师出席某个聚会。前往酒会的途中,这位摄影师说道:“我戒酒了”,问他:“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回答:“刚才我决定戒掉的。”他把烟、酒都戒掉了。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待这次酒会过后”或者“这次酒会是最后一次”。“永远”也是一小时一小时累积起来,因为抽掉一小时,也就没有永远了。试着制作两张卡片,一张写上“Go ahead!”(做吧),另一张写上“待会儿再做”。把这两张卡片随身带着,当自己不太有自信时,抽出其中一张。这时应该抽出写着“Go ahead!”那张。我们可以在背面先写上“要有自信”。当自己不知道要不要做时,务必抽出这张卡片。因为今天关系着第二天,今天可以动手做的事如果没有动手做,明天再要动手做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跑马拉松,因为身体会疲倦,所以我们不可能每超越一根电线杆就更有动力。但是,只要不完全是肉体上的操劳,一次一次的达成目标会带给人更多的动力。所以,应该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阶段来达成。每达成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新的动力。然后就会激发达成终极目标所需要的动力。心想:“大概很难吧!”然后陷入忧郁的人,一开始就被目标屈服了,而且,这些人会立一个自己做不到的目标,可见他们内心已经扭曲。一个健全的灵魂,会向往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心智发育未成熟的人,会不断采取非常强烈的自我中心的态度。这种表现型,以自我中心的人一旦订立目标,一定是立刻吸引众人注意的那个目标,然后,因为执着于那个 目标,而迷失了此时此地自己应该做的事到了最后就是独来独去,标新立异。年轻时候喜欢标新立异的人,老了以后往往抑郁度日,就是这个缘故。年轻时无法克服自我表现、自我中心的个性,到上了年纪,就成了忧郁症。有句俗话说:“雁子飞,乌龟也跺脚”,就是说“找不到自己要作的事”的人,不做像这句话中的乌龟吗?假设乌龟看到雁子飞过天空而自己也想飞,那不是很奇怪吗?乌龟应该有乌龟能做而雁子不能做的事才对。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如何建立国际自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国家有哪些国家的 浏览:52
中国共有邻国多少个 浏览:893
印尼有多少华人华侨华裔 浏览:325
美国制裁伊朗给伊朗带来了什么 浏览:821
结合所见所想如何理解中国精神 浏览:704
中国最大的宅院是哪个 浏览:359
一千万越南盾什么生活水平 浏览:576
印尼gdp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357
英国进入中国的关税是多少 浏览:863
中国哪里可以赛车 浏览:50
错把工厂报价发给英国客户怎么办 浏览:706
印尼人用微信怎么实名制 浏览:635
意大利南部丘陵地区种植什么 浏览:304
德国为什么打英国空军 浏览:425
广西哪个市场换越南盾 浏览:181
想去印尼需要办理什么 浏览:662
中国女排和意大利比分如何 浏览:369
中山越南语培训班机构收费多少 浏览:192
为什么伊朗和伊拉克地震多 浏览:277
越南还有多少个省没出现新冠肺炎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