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完善绿色经济体系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发展是硬道理,绿色是硬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切实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
2、构建绿色创新体系
绿色发展,离不开技术引领、金融支撑,需要绿色技术和绿色金融“双轮创新驱动”。我们将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加强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形成新型生态产业体系。
3、建立绿色能源体系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1)如何美丽中国的建设扩展阅读
建设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并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努力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子孙万代,事关永续发展。只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就一定能建设成美丽中国。
㈡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二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三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㈢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以主体功能定位为依据,加快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经济、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科学谋划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有效减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
3、以全面加强资源节约为突破口,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采取有力措施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努力用合理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4、以加强污染治理为着力点,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当前,大气、水和土壤等突出的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治不行、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重点突出、重拳出击、重典治污、力求实效。
5、以健全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6、以促进绿色、低碳消费为重点,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全社会所共享。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牢固建立在公众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基础之上,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风尚。
(3)如何美丽中国的建设扩展阅读: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㈣ 大学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我们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第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第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国策和方针。
第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㈤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珍惜每一寸国土,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
2、要按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
3、要大幅提高生产绿色化程度,改变过去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物质财富的老路,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4、要以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为主满足消费需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的生活行为。
建设美丽中国意义: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㈥ 建设美丽中国的四大举措
法律分析:要推进绿色发展。
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法律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 中国科学院将组建专门团队,研究评估技术方法,制定评估方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也将根据职责,聚焦“十四五”目标任务,研究确定2025年目标值,并初步提出2030、2035年预期目标值。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
㈦ 建设美丽中国四大举措
法律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四大举措:
1、推进绿色发展;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㈧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毛概
答( -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 -的原则 ,控制开发强度, 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 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 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 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 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 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㈨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毛概
建设美丽中国要珍惜每一寸国土、建立绿色低碳、提高生产绿色化程度等等。
1、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珍惜每一寸国土,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
2、要按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
3、要大幅提高生产绿色化程度,改变过去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物质财富的老路,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9)如何美丽中国的建设扩展阅读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完善绿色经济体系。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发展是硬道理,绿色是硬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切实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