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共产党成立,走的苏联路线,以工人纠察队和改造旧军队为主,发展学生运动,以城市为主线,搞国共合作。
第二阶段:汪蒋背叛革命,还是以城市路线为主,重视农民运动,建立革命根据地苏区。这个阶段解决了我党几个问题,三湾改编人民军队建立士兵委员会,支部下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古田会议解决了党指挥枪问题。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路,积累人民政权经验。
第三阶段:长征。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彻底奠定农村在中国革命的绝对地位,党和军队塑造了打不垮,拖不烂,跟着走,一起走的精神。
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期间。建立新的敌后革命根据地,发展出多种游击战战术,无敌穿插雏形逐步形成。多种体制改革,减租减息,第二次国共合作,党的政策更加灵活,目标也更明确,尤其是党的7大,那是里程碑意义。
第五阶段:解放战争。土改,摧枯拉朽般的取得了革命胜利。与其说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胜利,不如说是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抛弃了国民党,这是党前四个阶段努力结果。
第六阶段:抗美援朝和两弹一星。新中国建立后,广大穷人虽然翻身了,但富人和知识分子还对党充满了疑惑,但抗美援朝志愿军按着联合国军摩擦让知识分子兴奋了,百年屈辱一朝洗刷,纷纷回国建设新中国,又对两弹一星起到决定作用,广大华人华侨也开始认同新中国。这个阶段也是中国积累工业化的过程。
第七阶段: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充分爆发,勤劳勇敢中国人改变自己,改变国家,改变世界。尤其本次疫情,我知道欧美烂,但没想到这么烂。帝国主义果然是纸老虎!
B. 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一、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稳定的政治环境
这是实现所有经济目标的先决条件。
2、资源资本化
改革开放后以前很多没有被标价的资源如土地矿产等都被标上了价格,可以买卖,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流动性资金,大幅度地提高了经济活力。
3、技术的引进
术的学习速度远大于技术的创新速度,我们在别人走过的路上跟被人学习,因而我们技术的进步比别人要大。因而生产力的提高较快。
4、物美价廉的劳动力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劳动力价格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劳动力的劳动效率较高。
5、优越的地理位置
中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距离相对较近,水运陆运便利。
二、2021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GDP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被公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进入2021年后,中国的GDP增速势头依旧迅猛,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8%。而根据国际机构预估,2021年中国的全年GDP将达到18万亿美元,二我国2020年的GDP为15.87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因为疫情呈现颓势时,我国不仅能保证正增长,而且一口气增加近3万亿美元,这令人欣喜。
据外媒的消息称,在2021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越欧盟27国之和,欧盟2021年的GDP预计只有17万亿美元,比中国少1亿美元。
C. 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一、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发生的巨大变化举世瞩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扶贫开发取得的骄人成绩为世界所赞誉。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名义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年均实际增长6.1%。1956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2元,2018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9853元,名义增长224.1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8.5倍,年均实际增长5.6%。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比1978年末减少约7.5亿人。
二、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
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
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也明显缩小。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69,比1956年下降0.64,比2012年下降0.19。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的收入倍差为2.33,比2000年下降了0.17。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的收入倍差为3.45,比2000年下降了0.74。
三、居民食品消费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跨越,衣着消费实现从穿暖到穿美的巨变
食品从匮乏到富足,食品烟酒支出水平大幅增长。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由于供给数量不足,品种单调,居民的消费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来,食品供给实现了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大幅增加。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239元,比1956年增长58.3倍。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3646元,比1954年增长88.1倍。
衣着从穿暖到穿美,实现成衣时尚化。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从“穿暖”转为“穿美”,服装鞋帽从自己制作逐步转向购买为主,服装的名牌化、时尚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衣着消费支出大幅增长。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1808元,比1956年增长53.6倍;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648元,比1954年增长82.0倍。
四、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换代,人均住房面积质量大幅提高
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不断升级换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非常有限。1956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6.7辆,机械手表10.0只,电子管收音机2.7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主要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2018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3.1部、计算机73.1台、汽车41.0辆、空调142.2台、热水器97.2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57.0部、计算机26.9台、汽车22.3辆、空调65.2台、热水器68.7台。
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提高,居住质量极大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租住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0平方米,比1956年增加33.3平方米,增长5.8倍。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7.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9.2平方米,增长4.8倍。
五、交通通信方式从落后到现代,文教娱乐消费从单一到丰富
交通通信方式从落后到现代,出行沟通更加便捷。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交通出行方式比较单一,通信方式主要依靠邮政传递。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为3473元,比1985年增长393.7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3%,比1985年增加12个百分点。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为1690元,比1985年增长300.8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9%,比1985年增加12.2个百分点。
文教娱乐消费从单一到丰富,精神生活日益充实。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水平低下,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974元,比1985年增长41.9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比1985年增加1.1个百分点。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1302元,比1985年增长104.0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7%,比1985年增加6.8个百分点。
六、医疗卫生服务长足进步,生活环境条件明显改善
医疗卫生服务长足进步,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比较紧缺,医疗设备简陋,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较低。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046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8%,比1985年增加7.0个百分点。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40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2%,比1985年增加7.8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生活环境条件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住宅外道路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户比重为75.4%,比2013年提高24.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为79.7%,比2013年提高18.8个百分点。83.6%的户所在自然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比2013年提高34.9个百分点。65.3%的户所在自然村实现了饮用水集中净化处理,比2013年提高19.7个百分点。在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后,农村居民的厕所卫生条件显着提升。2018年,农村居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56.0%,比2013年提高20.4个百分点。
D. 中国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按照新的军事战略方针,人民军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举措。科技强军、质量建军,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成为军队建设的主旋律。军队建设步入了注重质量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E.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经历,谈谈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这种跨越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新中国如何一步步实现跨越的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有时也专指经济建设。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并成功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向共产主义过渡必不可少的条件。
F. 从开国的物质缺乏到原子弹的研究中国怎么实现这种跨越的
二战结束后,由于我国受到了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损失极其惨重,国内一片废墟百废待兴,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不尽人意,完全可以用一穷二白这一词语来形容,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还是仅花费了6年时间就造出了原子弹,究竟是怎么回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国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战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国家都是处在落后挨打的状态,充分的证实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从各个层面开始注重科学研究,科技强国,科技强军,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只有国家足够强大,才能在国际上有足够的影响力!所以,新中国在当时,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我国的原子弹研发计划!
中国当时有诸多的爱国科学家,都从海外积极回国。这些科学家,为中国的科研团队增添了极大的力量,也为后期的原子弹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我们有着原子弹之父钱学森先生,他能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的回国效力,这样的爱国情操绝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钱学森先生运用自己的学识至少让我们国家的原子弹事业提前了20年。而且是这些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才让我们在短时间拥有了核武器,在短时间内拥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位置,从此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若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功。
中国在二战期间,一直有着苏联的支持。所以,也是尊称苏联为老大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依旧还是有着原来的态度。但是,当我们提出向苏联求助 时,苏联却不想让我国继续发展,便毫不犹豫直接拒绝了。之后,由于种种的原因,苏联与中国的关系迅速降到了冰点,几乎在一夜之间苏对中方的一切支援都被撤回!
而在6年时间里我国对于原子弹的研发之所以会这么快,其实还是有苏联提供一定的帮助的。虽然当时斯大林拒绝了我国的请求,但之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开始在这一方面帮助我国,而目的也是为来看拉拢我国,虽然他们是很不乐意,但终究是提供了一部分的技术与资源上的帮助,再我国专家克服掉了很多困难,最终得到了这一成果。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大朵蘑菇云升天,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这之前,外界对于中国的研发,都是充满着质疑。而且,也是全面的进行了技术封锁,目的就是拖后,甚至将中国的制造计划扼杀与摇篮之中。但是,最后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中国不仅研发出了原子弹,而且是在极快的时间之内,使得国家的安全有了极大的保障!
就这一声响,响亮的,打了外国人一记耳光——中国人能自己自强!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G.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生活的历史性跨越
因为,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鲜明地昭示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举世瞩目,但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和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继续拓宽居民收入渠道,不断挖掘居民收入增长潜力,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7)新中国如何一步步实现跨越的扩展阅读: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着改善,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特别是精准扶贫战略带动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