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贸易战正式打响中国考什么赢
引述:通威·2018(第十二届)中国品牌节 艾丰的演讲
第一道题,特朗普为什么要打贸易战?
特朗普上台,老说“不确定性”,老说他是商人,现在该说“确定”了。其实他不是孤立个人,是美国新政策的代表。特朗普当选,看似意外,实非偶然。苏联解体后,美国原以为更可以“独霸天下”。没想到,三十年来世界局势变化,不如己愿,内部矛盾日益加剧,于是抛弃了原先的“政治正确”,选择了“美国优先”。特朗普主义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单边主义”,是更任性的霸权主义。美国还认为,中国成了他推行霸权的主要障碍。中国开放初期,着重“引进来”,双方矛盾不大。本世纪前10年,中国侧重“入体系”,双方虽有矛盾,但直接对抗不多。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走出去”势头很猛,美国感到霸主地位受到现实威胁,于是,美国精英层认识趋于一致:必须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加以有效遏制。所以,特朗普的贸易战,是美国政策改变的产物,是遏制中国之战,非个人之好恶。不认识这一点,仍然抱有幻想,我们是要吃亏的。
第二道题,怎么认识和处理中美关系?
人们常用“修昔底德陷阱”解释中美关系,认为是“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矛盾。这只是泛泛而论。中美之间深层矛盾在于四个不同:一、社会制度不同。二、国际政策不同。三、意识形态不同。四、发展阶段不同。面对这些“不同”,美国是基督教文化,“己所欲,施于人”,你必须变成我喜欢的样子。中国是儒家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容协调,“和而不同”。处理“不同”方法不同,中美矛盾难以避免。我们要做的是: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使矛盾不发展成为对抗,特别要避免全面对抗。怎么做到这一点?虚实结合,坚持“和而不同”原则,用好“国家利益”杠杆。至今为止的世界,最基本的福利单元仍然是国家,国家利益高于制度、意识、政策之分歧。我们要用言词和事实告诉对方,遵守“和而不同”,双方都能受益,破坏“和而不同”,自己利益也要受损。这就是我们正确处理中美矛盾之道。把“修昔底德陷阱”当成宿命是一种误导。一个大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和时代的关系。美国代替了英国,不是美国打败了英国,而是世界民族民主解放运动把这个“日不落帝国”瓦解了。美国人需要一次思想大解放,认识到,适应“时代进步”比遏制“中国威胁”更重要。中美互补,是美国保持繁荣富强大的重要条件。
第三道题,怎样看实力在博弈中的作用?
有人认为,美国实力远远超过中国,中国一定被打趴下。这种判断,过于简单。博弈靠实力,更要靠道义。除开这层不说,实力有“综合实力”和“结构实力”之分。综合实力,中美差距明显。美国的GDP是19万亿美元,中国GDP只有美国的65%。科技水平,美国是第一世界,中国是第三世界。世界金融体系,还是以美元为本。至于教育、人才、军力的差距就更大了。但结构实力,并非如此。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国,这两方面都超过美国。古今中外,都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奥妙就在巧用结构实力。中国古代有田忌赛马的故事。上中下三等马,国王都比田忌强。田忌分等来比,下对上,输了,但上对中,中对下,都赢了。2比1,以弱胜强。综合实力强者,容易忽略结构实力,结构实力强者,容易夸大综合实力,两种误判都会导致达不到战略目的。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至少有四个误判:误判美国的衰落原因,误判中国的贸易实力,误判中国的回应态度,误判中国的承受能力。把铁板当木片,任性决策,一定会付出相应代价。我们中国人要防止另一种倾向,不要把某方面的结构实力就当成综合实力。近些年,学界有人做出“中国已经全面超过美国”的判断,媒体上更有“厉害了,我的国”的浮躁,都是“把点当面”的误判。我们必须注意三点:1),正确看待GDP。GDP不等于综合实力。最近一位军人写文章指出,鸦片战争时,中国GDP排在世界前列,被英国打败。甲午战争时,中国GDP超过日本,被日本打败。因为GDP的数量掩盖着四个方面的质量问题:一、产业基础如何。二、人均水平如何。三、经济结构如何。四、民族比重如何。“在中国”不等于“归中国”。目前,中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由此说“中国汽车工业世界第一”,就要贻笑大方。2),重视体系问题。实力强弱在于体系优劣。为什么偌大的中兴一下子就让人家打垮了?产业链体系有严重缺陷。为什么欧美反倾销几乎造成我国光伏产业破产?“两头在外”的体系弱点所致。好体系必须具备整体性、先进性、效率性、安全性。安全性常被我们忽略了。3),掌握核心技术。所谓核心技术,不仅要先进,而且要能起到核心作用。我国缺先进技术,更缺核心技术。大飞机可以造了,但发动机是人家的。大型计算机运算速度,量子通讯研究,世界领先,但都还没有发挥核心作用。核心技术,国之重器。既要重视,又要踏实。
第四道题,如何把握中美贸易战的基本格局?
特朗普以己之长,攻人之短,选择了三个主攻方向:第一个主攻方向:科技领域。首先是遏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征收高额关税的对象,主要是从中国进口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集中攻击《中国制造2025》规划,打击冒尖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一般消费品贸易量虽大,但不是重点。第二个主攻方向,金融领域。美国曾经利用美元制服日本和欧洲,想对中国如法炮制。目前国际货币总量中,美元占60%,人民币只占3%,美元储备对人民币国际信用影响很大。所以我们不放弃高额储备和美国国债。美国是我国美元收入重要来源。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从1985年到2017年,中国从贸易顺差中共获得4.7万亿美元。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打贸易战,既减少中国美元顺差收入,又破坏中国投资环境,减少外资进入中国。在这点上突破,既可以遏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可以影响中国经济全局。第三个主攻方向:规则领域。现行国际规则是美国领头制定的。它利用国际规则对中国施压,指责中国政府给予国有企业特殊待遇,指责政府给予若干产业特殊补贴,指责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鹰派代表人物班农,更认为中国现在搞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矛头直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如何应对?发挥优势,弥补短板。
第一个优势,制造优势。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现在有人议论外资企业向外转移,听起来可怕,实际并不可怕。世界发展中国家,哪个能够容纳中国如此规模的制造能力?哪个具备支撑这些能力的基础产业?而且转移是要花巨大代价的。中国制造是不可替代、不可转移的优势。第二个优势,市场优势。所有经济优势都必须通过市场才能实现。中国拥有世界容量最大、潜力最大的市场。谁丢掉了中国市场,谁就被边缘化。中国市场同样是不可替代、不可转移的优势。特朗普刚刚开打贸易战,美国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厂就在上海动工兴建,成为至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引进外资项目。为什么特斯拉不给特朗普面子?因为中国市场魅力太大了。第三个优势,开放优势。今天的中国经济是开放经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美国贸易战大棒一抡,受到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企业,也殃及外资和合资企业,包括美资企业。据统计,美国提出的第一批340亿美元清单中,有59%涉及外资与合资企业。美国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赚了很多钱。中国是波音的世界最大客户。通用因在中国赚钱而免予破产。苹果手机全球产量一半在中国。美国整中兴,中国并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以“开放”与“关门”较力。
第五道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第一条,有定力。我们有底气。中国不仅经济体量大,而且经济转型快。2017年,我国GDP总量为82万亿人民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37万亿,住房开支是13万亿,内需拉动比重接近80%,外贸依赖度已经降到20%以下,中美贸易额又只占其中的14%。美国想用外贸制服中国,谈何容易!对中美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若干国际机构做过一些评估。根据不同数额商品、不同征收税率,有三种不同评估结果。轻度,影响中国进出口额4%,GDP增速0.07%;中度,影响进出口额8%,GDP增速0.2%;重度,影响进出口额13%,GDP增速0.64%。最大的影响都不超过GDP增速1%。能撼动中国经济吗?所谓定力,就是保持既定发展方向不变,保持既定前进节奏不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二条,提升智力。“以战促学”,我们必须对美国国情、中国国情、中美关系、世界格局这四方面新变化有更加全面、准确、深刻的把握;“以战促建”,激烈对抗更能暴露我们的弱点、短板、盲点和误区,更便于采取“问题倒逼”的方法,把自己建设得更结实;“以智取胜”,按照以下要点完善我们的战略策略:一、做好准备,后发制人。二、有限目标,以战止战。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四、着眼瓦解,重打痛点。五、放眼全球,联合反制。总之,防止感情用事,把握四个界限:一、不是“主战”,而是“主和”。二、不是笼统“反美”,而是反制其错误政策。三、不搞全面对抗,而是区别对待,制约主谋。四、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联合友军,用多边力量对付单边主义。
第三条,增动力。中美贸易战的压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来的正是时候。近年来,中国人的自信增强了,但也滋长了盲目自负情绪。特朗普一盆冷水,让我们更加清醒。处罚中兴,肆意妄为,贸易谈判,反复无常,美国人的态度告诉我们,中国还远没有那么厉害。对于国人,严峻局势将激发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必激发奋斗动力。
②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方贸易战
第一,保持战略定力,辩证看待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努力争取化危为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坚持审慎原则,实行稳定、谨慎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
第三,深化对外开放,营造稳定有利的贸易环境。其一,提高对美贸易双向开放对称程度,主动化解摩擦风险。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逐步加快金融领域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结合国内对外消费需求,降低相关美国进口产品关税,缩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两国矛盾。其二,继续推进与不同经济体和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建设。
第四,未雨绸缪,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准备工作。
积极应对潜在贸易战。其一,准备好反制举措,加强应对性和报复性措施的研判,提前制定报复清单。其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联合维护全球化大局的国家,商讨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三,针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中违反国际规则行为,联合有关国家向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提起诉讼。其四,如果美国依然一意孤行坚持贸易摩擦扩大化,中国应当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提出报复性措施。
③ 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国的古代王朝是如何打贸易战的
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特朗普与中国打贸易战,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金融战,其实也是一种“战争”形式,只不过这种“战争”比较“文明”而已,杀人于无形。相比特朗普,中国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早就有了贸易战的先例,且比特朗普高明得多。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贸易战持续不断,为中国积累的丰富的贸易战经验。
张居正
瓦剌与明朝进行榷场交易,除了茶叶、布匹、棉花、食糖、粮食这些生活必需品外,还希望采购到硝磺、盔甲、弓箭等“军火物资”。当然,明朝也不傻,将这些“军火物质”列为禁品,不卖给瓦剌。瓦剌为了得到这些重要的军用物资,想了许多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申请购买明朝的“铁锅”。铁锅是生活用品,瓦剌认为明朝没有理由拒绝。
但聪明的张居正很快就觉察出瓦剌人的图谋,铁锅虽然是生活用品,但熔化后就成了铁,铁是可以打造兵器的,转眼就能变成战略物资。是卖给他们,还是不卖给他们?卖给他们,有疑虑;不卖给他们,影响团结,容易引发战争。经过深思熟虑,张居正想到了应对办法,卖给他们,但只卖给他们广东产的“广锅”,且卖给他们有附加条件,旧锅换新锅。这样在数量上瓦剌的铁锅不增加,且广锅有一个特点,熔炼技术门槛极高,不是轻易就能熔化的。买回去不当锅使,打造兵器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瓦剌族没那熔化技术。
铁锅贸易战粉碎了瓦剌的阴谋,又促进了双方的贸易,明朝无形中取得了一场贸易战的胜利。而瓦剌是哑巴吃黄连,只好单纯购买广锅做饭吃。
④ 中国如何打赢与美国的贸易战
美国只是想尽快脱离,中国未来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毕竟中国国民负债率太高了,中国所带来的金融危机几乎可能是世界毁灭性的。
⑤ 中美贸易战中国采取哪些措施
中美贸易战中国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多种举措:
1、中国商务部代表中国政府发声:一、希望美国遵守世贸公约协定;二、坚决奉陪到底,看谁笑到最后;三、有利有节有度。2、起诉到世界贸易组织,争取赢得反制支持。3、制定开列对美国反制、对等加征25%的关税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大豆、生猪、汽车、飞机等产品。4、限制美国大豆进口,加征关税,有策略的反击,也叫打蛇打七寸,挑起美国农民对特离谱的怨言,不仅会对美国股市产生消极负面影响,而且对美国中期选举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农民上街游行抗议出口大豆受阻,直接影响特离谱的选票。5、积极与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扩展贸易交往,客观上起到了孤立美国的作用。
⑥ 中国为应对贸易战具体做出来什么应对手段
贸易战主要手段一般就两个:
出口补贴和进口加税,简单的说就是以本伤人。
当然现代国家已经玩出了很多新花样,比如签订更多双边或者多边协议,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自身的法律或者贸易规则,就比如最近红红火火的“长臂管理”,就是美国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前提制定的游戏规则,就看其他国家愿不愿意按这个规则玩,当然中国是不奉陪的,但是也会以牙还牙。当然世界主流的游戏规则就是WTO。。。
另外还有就是挖角,把人家的人才挖过来,让别国某一行业或者企业因为缺乏人手直接停滞,这个是中国现在间接实行的计划,所以建大型对撞机和基建项目别看很烧钱,只要能负担住,很容易会玩死其他国家的。毕竟人家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能到中国来了!
至于其他的手段,有些类似于明抢暗偷,大部分都不大光彩,但是关键是奏效。这就不叙述了。
⑦ 中美贸易战,中国怎么赢
增强自身力量,破除阻碍经济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优化本国经济结构,将更多的地方通过包括道路等各种形式连接起来,扩大经济规模。做好各种准备,包括两国贸易往零打的准备,唯有牺牲,为有牺牲,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经过贸易战争短时间内可能会受小部分损失,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经济结构将优化规模将扩大,更高效安全,是有利的。
⑧ 贸易战正式打响,中国靠什么赢
中国底气如何?靠什么赢?
面对贸易战,中国有底气,也有底牌。
底气之一,在于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据官方数据,中美建交近40年,双边贸易规模增长了232倍,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300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今后中美贸易投资将有更多新增长点和新机遇。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外开放,并承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中国已经表现出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这会给美国以及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忽视的。
底气之二,在于中国承受损失的能力更强。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看来,从长远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弹性以及增长与发展的巨大潜力,“美国终将承受更坏的结果”。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亦认为,考虑到中国产业体系完整,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不像部分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短板。一旦双方在贸易问题上交恶,“美国遭受的损失未必比中国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称,贸易战关键的不是损失,而是承受损失的能力。“中国承受损失的能力比美国强。”
中国能打什么牌?
第一张牌,是限制进口美国商品。
美国对华贸易依存度不低。目前,中国是美国除北美地区外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美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据中方统计,最近10年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1%,几乎是同期中国对美国出口年均增速的两倍。美国62%的大豆、14%的棉花、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
另据美国官方数据,2016年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占美国农产品出口的15%;每个美国农民平均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约1.2万美元。
在此情况下,限制进口美国农产品和高端制成品将是中国的一大“王牌”。
中国已经打出了这张牌。最新公布的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按2017年统计,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计120个税项,涉及美对华9.77亿美元出口,包括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参、无缝钢管等产品,拟加征15%的关税。第二部分共计8个税项,涉及美对华19.92亿美元出口,包括猪肉及制品、回收铝等产品,拟加征25%的关税。
第二张牌,是削减对美国出口。
美国现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家电、玩具、鞋靴……各种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给普通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带来了不小实惠,而这部分人正是特朗普着意要迎合的对象。
据官方数据,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进口市场的60.4%、58.3%和53.3%,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中国同时也是美国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和塑料橡胶的首位进口来源国。
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数据,2015年典型的美国家庭年收入约为5.65万美元,对华贸易平均为每个家庭每年节省850美元。牛津研究院估计,中国的低价商品将美国消费物价水平降低了1%-1.5%。
“试想,美国老百姓正翘首以待特朗普贸易新政能改善他们境遇时,中美贸易战却给其福利造成了损失。在福利预期较为刚性的情况下,哪怕是不太大的损失都是难以接受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专家称,中国反击的目的是让美国意识到贸易战不可取,中美经贸合作唯有相向而行,回到正确轨道,才能惠及两国和世界。
全球化的冬天正在来临?
美国对华打响贸易战,对原本并不稳固的全球经济复苏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前景可能更不明朗,全球化进程也可能遭遇更多的波折。
站在全球贸易的立场考量,美国以贸易战的方式试图平衡经贸关系,这样的做法可能并不会带给美国企业和普通公众更多的福祉。
一来很多品类的中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必需品”,加征关税,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必将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导致生活生产成本的上升,他们也将是贸易战的受损者。
其二,就产业结构而言,这些美国可能加征关税的商品,原本并不体现美国的产业竞争优势,即使美国不从中国进口这些商品,美国厂商自己恐怕也无法提供足以满足美国消费者需求的类似商品,美国仍然需要从其他经济体进口。这并不会如政策始作俑者期望的那样带来美国产业的复兴。
其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很多产品是全球产业链合作的结果,即使其最终体现为“中国制造”。这也意味着对中国制造加征关税,也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害。这其中也包括在中国营商的美国企业。
实际上,美国商界的反应多少说明了他们的关切所在。包括沃尔玛、梅西百货、百思买在内的25家美国知名零售商19日联合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美国政府不要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以免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这些美国零售商在信中说,利用“301调查”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将导致服装、鞋子、电子设备等日用商品价格上涨,这将损害美国消费者尤其是工薪阶层利益,也将扩大美国贫富差距。据统计,目前有45家美商协会明确提出反对意见。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争议本来就是正常经贸关系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双方是否愿意本着理性、建设性和务实的态度,妥善地管控和处置争议。对于中美关系来说,经贸关系一直被认为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每一次中美关系的转圜,都离不开经贸关系的稳定器作用。如今这个“压舱石”出现裂纹,又会发生怎样的变数?
去年世界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最好的一年,但增长依然疲弱。如果贸易保护成为主流,复苏之路可能更为艰难。这也是全球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要问的是,全球化的冬天正在来临么?从历史角度看,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或有快慢,不同的时间点上,也的确屡遭质疑,甚至有些阶段还有倒退,但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逆转。全球化意味着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对跨国企业来说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确,很多人看到了全球化的另一面,比如贫富分化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反全球化也因此赢得了不少支持者。不过这只是提醒我们,世界需要一个更好的让更多人获益的全球化。从经济意义上考量,贸易保护并没有被证明是一件合用和有力的武器,可以更好地保护本国的企业,提升消费者的,对于仍在复苏进程中的全球经济来说,并没有好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已经高度融合的全球经济中,任何独善其身的政策设计都无法真的达成目标。
⑨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贸易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坚定维护本国经贸利益
坚持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国际贸易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学习掌握国际贸易规则与本领,实施反贸易战的行动与措施
转变对外开放发展方式,培育对外竞争新优势
积极走出去。
⑩ 鉴,中国当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第一,保持战略定力,辩证看待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努力争取化危为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坚持审慎原则,实行稳定、谨慎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
第三,深化对外开放,营造稳定有利的贸易环境。其一,提高对美贸易双向开放对称程度,主动化解摩擦风险。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逐步加快金融领域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结合国内对外消费需求,降低相关美国进口产品关税,缩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两国矛盾。其二,继续推进与不同经济体和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建设。
第四,未雨绸缪,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准备工作。
积极应对潜在贸易战。其一,准备好反制举措,加强应对性和报复性措施的研判,提前制定报复清单。其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联合维护全球化大局的国家,商讨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三,针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中违反国际规则行为,联合有关国家向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提起诉讼。其四,如果美国依然一意孤行坚持贸易摩擦扩大化,中国应当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提出报复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