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在危险时刻中国国旗救过哪些人

在危险时刻中国国旗救过哪些人

发布时间:2022-08-11 07:37:06

‘壹’ 90后青岛男子跨国遭遇绑架,一面五星红旗救了他,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首先事情的经过是这位90后青岛男子,他出国旅行来着,当时是他程坐了一辆出租车,原本以为一切正常,但是半路上出租车停了并且又上来一位很高大的男子,而且此是这个男子让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他才明白自己这是被绑架了,对方让他看一下出租车上的表,发现要五千多块,而他当时想的是,自己的钱要藏在哪里。

中国在努力的成为更加强大的国家,在小时候总觉得,我们很穷,那时候就在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像国外的人一样,可以衣食无忧,可以昂首挺胸的走,这才过去二十多年,我们的生活真的是飞一般的在变化,现在的我们再也不是曾经的样子,祖国在强大,真的要感谢那些曾为了让我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付出的伟人们。生在华夏,真的觉得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

‘贰’ 汶川地震9岁小英雄救下全班人,曾立志考清华,12年过去他考上了没

苦难是人生道路上一位相当严苛的老师,要想克服,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下去。在灾难面前,人们不可避免的会惧怕。但更应该镇定下来,学会克服并战胜它。只有经历过灾难的磨砺之后,才会发现这是一件需要很强的勇气才能做到的事情。

因此,当一个年仅九岁的小男孩做到的时候,不免震惊了许多人。这个小男孩,他的名字是林浩。你可以听到他的名字,还想不起来,但听到他所面临过的那场灾难事件,一下子就能回忆起来了。

最后,热血青春,热心助人。林浩长大后,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社会,帮助他人。这难道不也值得我们敬佩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当我们自己有能力了之后,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要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

‘叁’ 在中国为保卫祖国牺牲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萨师俊、黄启东、谢升标、韩明柱、丁思林等。

1、萨师俊

萨师俊(1895年—1938年),字翼仲,是中华民国海军军官,生于清朝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今福州市市区)的雁门萨氏家族,以中华民国海军中校军衔担任中山舰舰长,1938年10月24日在指挥中山舰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武汉会战时阵亡于长江江面上,时年43岁。

是抗战中阵亡军衔最高的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后被追授海军上校军衔,进灵中华民国忠烈祠,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都对其赞誉有加。

2014年9月,萨师俊名列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黄启东

黄启东(1891—1938),字霞鹤,号礼常,1891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国民革命军陆军第新编23师师参谋长。

1938年5月15日,黄启东率部与日寇展开血战。他说道: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最终壮烈殉国,时年47岁。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3、谢升标

谢升标(1903—1938),浙江临海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师34团机枪连连长,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升任团长。

1935年入中央防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升任旅长。1937年,谢升标奉命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亲自率领一个小分队,袭击日军弹药库,引起连锁爆炸,致使日军阵脚大乱。

国民政府嘉奖其为虎胆英雄。1937年12月,谢升标被任命为苏、浙、皖游击司令,率部在江苏宜兴建立游击根据地,经常以破坏交通、夜袭等方式袭击日军。

1938年4月,第4军60师与日军遭遇,苦战于江苏宜兴、安徽广德两县交界处的凤凰岭、金鸡山一带。谢升标率边区游击队开赴金鸡山,配合第60师夹击日军,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4、韩明柱

韩明柱(1913—1938) ,河南省新县人。八路军胶东抗日联军指挥部副指挥。

1938年7月,“八支队”奉命回师西征邹平、长山,以解除国民党七个土顽司令对马耀南、杨国夫所率三支队的威胁。途经掖县、桓台、长山境时,多次遇到拦截之敌,都一一将其击退。

1938年11月,韩明柱带领部队在蒙家庄一带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250多名日伪军措手不及,被打得失魂落魄。但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头部,英勇牺牲,年仅25岁。

2014年9月,韩明柱名列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5、丁思林

丁思林(1913年4月至1939年7月8日),男,汉族,湖北黄安人,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

1939年2月,在曲周县香城固的伏击战中,全歼日军安田中队和40联队补充大队,打死日军250余名,俘虏8名,毁掉汽车9辆,缴获火炮3门,枪百余支,粉碎了敌人破坏冀南根据地的阴谋。

因表现出色,新1团被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赞誉为“模范青年团”,后又被八路军前方总部授予“朱德青年团”的光荣称号。

1939年7月5日,日军109师团107联队3000多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6日,丁思林率新1团在云族镇同敌人激战两天。

8日,日军纠集兵力再次发动进攻,为掩护部队撤退,他主动阻击日军进攻。激战中,丁思林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日英雄

‘肆’ 危难时刻见真情,在抢险救灾行动中,处处都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救死扶伤的身影,这样的动人故事有很多写出来

接受紧急抢救的是该县寨安乡政府48岁职工王谢江。原来,7月19日上午,王谢江赶往自己所包的村——连罡村枯罡屯组织指导群众开展抗洪救灾工作。王谢江到村后,连续三天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安全隐患,动员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每天仅休息3个多小时。由于日夜奋战,过度劳累,加上多次被雨淋,21日下午18时,王谢江感到身体极为不适,就找村民帮忙刮刮痧,但最终他还是昏迷过去。村干部见状一边汇报乡政府一边拨打120电话,同时急忙找船将王谢江送到对岸的江逢村,晚上10时许,王谢江被送到县人民医院紧急救治。经检查,被诊断为高血压、晕厥、心绞痛及肺部感染。经抢救,22日上午8时,王谢江已脱离生命危险。
这是宁明县万名干部众志成城,抗击 “威马逊”强台风,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县今年以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真实写照。
受“威马逊”强台风影响,宁明县最大风力达12级,全县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城中镇,过程累积降雨量达359.4毫米;县城最高水位120.48米,超警戒水位4.48米。据初步统计,截止7月22日下午18时,全县受灾人口达36.26万人,民房倒塌237间,直接经济损失达3.98亿元。
“威马逊”强台风到来之前,宁明县组织10000多名干部和部队官兵奔赴前线,指导群众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彰显干部爱民为民情怀。
党政领导:坐镇指挥 忙而不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宁明县及时成立抗击“威马逊”台风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刘勇、县长黄剑克担任总指挥长。18—19日,县委书记刘勇马不停蹄深入海渊镇、那堪镇指导抗洪救灾工作;18—21日,县长黄剑克连续四天坐镇台风袭击的第一站——那堪镇指挥作战;县四家班子领导奔赴全县抗灾一线指导抗洪救灾工作。
“报告领导,我有困难,请求援助。”7月21日14时许,县城桥东路的救援工作站来了一位神色紧张的年轻姑娘。在场指挥救灾工作的县领导黎志华、赵新颜热情接待了她,并认真倾听她的诉求:原来,姑娘叫黄彩兰,其姐姐黄雪兰怀孕7个月,被困在桥东路三巷自家里,现在感觉到肚子痛。了解情况后,黎志华、赵新颜两位领导立即电话指示外出救援的冲锋舟前去救援孕妇黄雪兰。然而,冲锋舟已远离黄雪兰家。
“时间就是生命。不能再等了。”黎志华、赵新颜两位领导果断决定,火速另调派一艘冲锋舟火速赶往救助黄雪兰,由其妹妹黄彩兰带路,并派两名干部随船协助。20分钟后,冲锋舟终于将黄雪兰救出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傍晚,病情稳定的黄雪兰轻轻抚摸着大肚子说:“孩子,是这些好人救了娘和你呀!”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采访时间里,笔者发现,桥东工作站就已经安全转移群众将近100人,其中儿童20多人,孕妇5人。
驻军官兵:救助灾民 谱爱民曲
驻地是第二故乡,老百姓的困难就是子弟兵的困难。宁明县的灾情牵动着广大驻军官兵的心,驻军官兵们纷纷主动请缨,迫切加入抗灾救灾队伍,转移被困群众,运送救灾物资。抗灾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官兵们的身影。
7月20日下午4点,县防汛指挥部打来电话,称驮龙松香厂宿舍区内有3个正在发高烧的小孩,因洪水围困无法出来就医,请求救援。前来参战的驻军某部副团长黄泰峰立即带领官兵跳上冲锋艇向目标进发。半个小时后,他们来到松香厂外围。官兵们一边绕着厂区围墙寻找,一边询问救援对象的确切位置。经过几番周折,冲锋艇终于来到这家人楼下,大家又是喊话,又是打手机。由于水深堵住了楼梯口,官兵转了好几圈都无法进入。“涉水徒步进去救人!”一声令下,官兵们纷纷下船,顶着齐胸洪水涉水徒步上楼,连扛带抱加扶,成功救出被困的一家四口,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截至7月22日下午18时,驻军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民兵应急分队,出动抢险人员7572人次,及时救助860多人,共转移安置群众12800人。
公安民警:冲锋在前 保民平安
守护人民平安是人民警察的天职。“威马逊”袭击宁明后,该县200多名警察在维持抗灾救灾社会治安的同时,积极加入抢险救灾队伍中,使警徽在滔滔洪水中闪闪发光。
7月20日晚10时50分,明江派出所接到一男子紧急求救:其叔叔黄某因急事冒险蹚水回明江老家,被困在离岸边100多米的洪水中,情况危急,急需救援。
接到报警后,派出所所长郑德权立即将情况向现场防汛指挥部报告。由于救援路段路况复杂,水流湍急,万分危险,黄某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为及时救出黄某,派出所民警迅速找来四个轮胎扎成了简易的“轮胎救生舟”。夜晚11时,民警何力君、吴宇打着手电筒,顶着狂风暴雨,奋力推着“轮胎救生舟”投入湍急洪流中,一步步艰难地向被困者黄某所在位置挺进。半个小时后,救援队伍才找到黄某。救援人员让黄某躺在“轮胎救生舟”上,所长郑德权与镇政府干部滕广林也赶到一起拉着救生舟往岸边拖。凌晨0时05分,黄某终于安全获救。

‘伍’ 中国近代史中有哪些人物为救中国而甘愿冒生命危险抛头颅,洒热血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陈独秀、李大钊、张作霖、叶挺、张自忠、贺龙朱德刘伯承、佟麟阁、彭德怀刘伯承、陈毅、傅作义、黄继光、王进喜、刘少奇、

中国近现代史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陆’ 危险时刻见真情中国人民解放军救死扶伤的事

2002年,昆明暴雨连连五天,官渡区某居民区因新区建设,老区被砖墙围困漫水,由于地势问题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形成了水坑,已然漫过窗台,老居民区的房子是由泥土混合稻草砌成的,经过几天的雨水浸泡已经开始垮塌,大部分居民已经撤往高处,还有一部分老人与妇女因行动不便或者私有财产迟迟不肯离开。
原昆明陆军学院警勤连全连战士及时奔赴现场抢救人员及物资。看着岌岌可危的房屋,战友们没有退缩,一家挨一家的搜寻被困人员,寻找屋主指定的物品。浑浊发黄的水散发着臭气,水面上飘着各种小动物的尸体和生活垃圾,让人忍不住干呕。浅水及腰,深的地方只能游过去,天不作美,刚停了一两个小时的雨又开始稀稀拉拉的下了起来。
在搜寻到一个已经垮塌一大半的房子时,一个战友听到了呼喊声,寻声望去在二楼的角落里还有一位被困老人,可是通往二楼的楼梯已经断开,只留有一节在二楼地板上悬着,我们通过半塌的墙壁阶梯似的把老人挪了下来,最后一名战友刚下到水中,大家背后轰的一声,刚才站的地方就塌了下来,溅起的水就扑倒了好几个人,全没在了水中。待续………

‘柒’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着名英雄人物有哪些

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多名。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 毛岸英等。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抗美援朝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积广,四川中江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壮烈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缅怀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其家乡中江县兴发乡也改名为继光乡。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第9连战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拿起炸药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10余米处两腿负伤,就夹着炸药包爬行。在逼近敌暗堡后,发现炸药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来,扑向敌碉堡机枪眼,双手紧抱敌机枪脚,胸膛紧抵枪口,整个上身都钻进了枪眼,阻止了敌人机枪发射,保证了攻击部队迅速攻占主峰,全歼守故100余人。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张桃芳(1931-2007)江苏兴化人。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1954年,24军选拔战斗英雄支援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经过体检,214团仅张桃芳一人合格,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歼击机,但在随后换装新式歼击机后,身体不适应高空缺氧,由空军司令刘亚楼亲自批示,转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营长,后来历任坊基地警卫连副指导员、上海空军政治学校学员、山东潍县基地警卫连指导员、济空地空导弹第九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地空导弹九团副团长等职务。 1985年6月,张桃芳退职休养。
吕松山,山东省牟平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屡立战功,2007年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王凤江,开国英雄中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的王凤江烈士。1950年9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血战武家小庙英雄王凤江的战斗剪影》,使这位战斗英雄在全国闻名遐迩。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热辽军区第三师第十旅战士、战斗组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第十四团班长、副排长、排长。解放战争中,王凤江英勇作战,先后荣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
1950年9月,他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同年,他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七团七连副连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凤江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里战斗中,他率突击队攻占敌高地时中弹牺牲,年仅26岁,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志愿军三十九军党委授予王凤江“保国英雄”光荣称号。
杨连弟,从登高英雄到志愿军一级英雄
1919年,杨连弟出生于天津北运河畔北仓村,家境贫寒。1943年,杨连弟被日伪当局抓去当电业工人,爬杆架线。他终日奔波劳碌,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后来,他在建筑工地当架子工。垒台搭架、登梯爬高成为他独特的本领。
1950年9月25日,杨连弟出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展开,铁路、桥梁大部分被敌机炸毁,前方供应中断,杨连弟所在部队参加龙津桥抢修。由于缺少备用枕木,杨连弟冒着敌机轰炸,顺着一根由桥墩垂下的半截钢轨爬上17米高的下行线桥墩,取下40多根枕木,解决了工程急需,赢得了抢修时间。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被赶至“三八”线附近的“联合国军”为挽回败局,对志愿军后方补给线实施狂轰滥炸,炸毁了钢铁运输线上的重要桥梁之一清川江大桥。
运输中断,上级命令一连在80天内修复。杨连弟奉命带一个排抢修清川江大桥。这时,恰逢朝鲜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们先后搭浮桥12次,均被冲毁。最后,杨连弟创造了修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的方法,终于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胜利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小时。杨连弟荣立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他领导的一排荣立集体功。
1952年3月,杨连弟所在部队进驻百岭川桥。该桥位于半径500米的弯道上,东靠峭壁,西临清川江,是满浦线上的枢纽。十座桥墩中,有五座已被炸坏,钢轨、枕木散落各处。5月15日上午,连里召开支委会,中间休息时,杨连弟因桥上有一个班正在起梁,就到桥上去看。他发现新修的第三孔钢梁由于过车多、负重大,移动了5厘米,就和战士们抬着压机上桥,准备移正钢梁。就在这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他当场牺牲,时年33岁。
杨连弟牺牲后,志愿军总部为杨连弟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为了纪念杨连弟,铁道部接受群众建议,将陇海铁路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桥头建立纪念碑和烈士塑像。
1953年3月15日,杨连弟的灵柩从朝鲜清川江畔运回祖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6月25日,朝鲜政府追授杨连弟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多名。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 毛岸英等。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抗美援朝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

‘捌’ 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事迹有哪些

1、黄继光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

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

恳切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

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

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

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

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

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2、关天培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

年逾六旬的关天培亲自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英国司令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不予理睬。

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受伤10多处,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后被枪弹击中,致创痕遍体,口中仍然大呼杀敌。

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敌手,关天培急令随从将大印带走,随从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

忽然,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牺牲。关天培以身殉职时,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个个吓得目瞪口呆。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3、赵尚志

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4、李大钊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5、吉鸿昌

面对“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丑行。

在给夫人胡红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

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国民党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

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

‘玖’ 汶川地震9岁小英雄救下全班人,曾立志考清华,他考上了吗

即使冬天有多么寒冷,春天的脚步都不会停下的。也希望社会上能有着更多像林浩一样善良、勇敢、舍己为人的人,他们的存在让残酷的灾难都多了一丝温暖,他们的存在也鼓励着深陷困境的人。

‘拾’ 一外国人中国殉国,死前请求盖上中国国旗,是谁

身为外国人为中国殉国,并且要求给自己盖上中国国旗。这个外国人就是菲里奥诺顿马吉芬,他是一个美国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海军。


在晚清时期,有一支新式的水军,那就是北洋水师,在北洋水师里面,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但其中也有一些是外国人,就比如说菲里奥诺顿马吉芬。

马吉芬虽然是一个美国人,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
奉献给了北洋水师,与那些投敌卖国的人比起来,马吉芬是无私的。


阅读全文

与在危险时刻中国国旗救过哪些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国名怎么来 浏览:112
意大利实心粉用英语怎么写 浏览:134
12万印度卢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44
伊朗人喜欢说什么 浏览:537
去英国买什么麦 浏览:345
ff中国基地建在哪里 浏览:231
英国属于地球哪里 浏览:976
英国第二套房的首付是百分之多少 浏览:655
中国医院看癫痫哪个医院好 浏览:455
中国最能打仗是哪些省 浏览:859
印度木薯怎么做 浏览:699
抖音超级火那个印尼歌曲叫什么 浏览:289
意大利鸡血石什么价 浏览:782
惊奇队长中国有多少人 浏览:1004
英国贵族人吃什么蛋糕 浏览:810
越南胡志明市有多少外来的中国人 浏览:168
意大利软奶酪怎么吃 浏览:105
印度话傻子怎么说 浏览:370
有多少日本人想嫁给中国人 浏览:633
印尼语buah怎么读 浏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