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0多年以前,中国用什么表示分数
2000多年前,中国用( 算筹)表示分数。
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棋子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上面用一个棋子,下面画杠)。
2000多年前,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上面有3根算筹,下面有5根,表示五分之三,当时没有分割线)。
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
㈡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用什么计算
2000多年前,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
算筹的发明就是在以上这些记数方法的历史发展中逐渐产生的。它最早出现在何时,已经不可查考了,但至迟到春秋战国;算筹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在算筹计数法中:
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器--算盘。
㈢ 我国古代如何表示分数
一、我国古代表示分数的两种方法:
1、汉字记法
中国,很早就已采用了分数,世上最早的分数研究出现于《九章算术》,在《九章算术》中,有系统的讨 论了分数及其运算。(《九章算术》“方田”、章“大广田术”指出:“分母各乘其馀,分子从之。”这正式的给出 了分母与分子的概念。
而其中其中特别提到的计数方法是汉字记法“…分之…”。
2、筹算记法
用筹算来计算除法时,当中的“商”在上,“实”(即被除数)列在中间,而“法”(即除数)在下,完成整 个除法时,中间的实可能会有馀数,如图所示,即表示分数。在公元3世纪,中国人就用了 这种记法来表示分数了。
二、分数的简介
分数(来自拉丁语,“破碎”)代表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正整数b的不等于整数的比。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分子在上,分母在下。
(3)2000多年前中国用什么表示分数扩展阅读
古代各国表示分数的方法
其实很早已有分数的产生,各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也记载有关分数的知识。古埃及人巴比伦人亦已有分数记号, 至于古希腊人则用L"表示 ,例如:αL"=1, βL"=2,及 γL"=3等。至于在数字的右上角加一撇点即“’”,便表示该数分之一。
古印度人的分数记法与中国的筹算记法是很相似的,例如。 在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海塞尔最先采用分数线。他以来表示。而斐波那契是最早把分数线引入欧洲的人。
至15世纪后, 才被逐渐形成现代的分数算法。在1530年,德国人鲁多尔夫在计算+ 的时候,以计算得 ,到后来才逐渐的采用现在的分数形式。
1845年,德摩根在他的一篇文章“函数计算”( The Calculus of Functions)中提出以斜线“/”来表示 分数线。由于把分数以a/b来表示,有利于印刷排版,故现在有些印刷书籍也有采用这种 斜线“/”分数符号。
㈣ 古代是怎样写分数的
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棋子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上面用一个棋子,下面画杠)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棋子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上面用一个棋子,下面画杠)
2000多年前,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上面有3根算筹,下面有5根,表示五分之三,当时没有分割线)
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
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
2000多年前,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上面有3根算筹,下面有5根,表示五分之三,当时没有分割线)
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
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
㈤ 分数是怎么由来的(只要由来)
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
外国的由来
在许多民族的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和各种不同的分数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伦人(现处伊拉克一带)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数。
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学文献中,也开始使用分数,不过那时候古埃及的分数只是分数单位。
(5)2000多年前中国用什么表示分数扩展阅读
中国的由来
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过九分之一。秦始皇时代的历法规定:一年的天数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这说明:分数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并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㈥ 2000多年以前,中国用( )表示分数
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棋子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上面用一个棋子,下面画杠)
2000多年前,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上面有3根算筹,下面有5根,表示五分之三,当时没有分割线)
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
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
㈦ 两千多年前,中国用什么表示分数
《隋书·律历志》中的写法 3.1415926 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 密率355/113 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
㈧ 分数是谁发明的
在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一样古老。早在人类文化发明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的需要,所以人们引入并使用了分数。
外国
在许多民族的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和各种不同的分数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伦人(现处伊拉克一带)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数。
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学文献中,也开始使用分数,不过那时候古埃及的分数只是分数单位。
中国
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过九分之一。秦始皇时代的历法规定:一年的天数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这说明:分数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并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
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
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数-分数。
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
由来
说分数的历史,得从3000多年前的埃及说起。
3000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名称
分数
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人们只使用简单的分数,如一半,一半的一半等,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简单的分数。
大约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已经开始用分子和分母表示分数。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它是在用算筹做除法运算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除不尽时,把余数作为分子,除数作为分母,就产生了一个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分数筹算形式。
继中国的筹算分数之后,又过了五六百年的时间,印度才出现了有关分数理论的论述。印度人记录分数的形式与我国古代的筹算分数是一样的,只不过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简单的说就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
最早使用分数的是我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如: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超过周国的1/3,中等的不超过1/5,小的不得超过1/9;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1/4天;《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本专着,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古代分数用“1/111”表示1/3。
㈨ 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分数来补充整数。
3000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人们只使用简单的分数,如一半,一半的一半等,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简单的分数。
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它是在用算筹做除法运算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除不尽时,把余数作为分子,除数作为分母,就产生了一个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分数筹算形式。
分数(来自拉丁语,“破碎”)代表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 当在日常英语中说话时,分数描述了一定大小的部分,例如半数,八分之五,四分之三。 分子和分母也用于不常见的分数,包括复合分数,复数分数和混合数字。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分子在上,分母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