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有哪些更好的物质基础

中国有哪些更好的物质基础

发布时间:2022-08-11 14:52:38

A. 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一、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物质基础是农业。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农业格局之所以能够形成,有两个不可缺少的东西,其一是水,中国有两条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培育原始的农业,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二、简介
中国的多元文化:
中国有56个名族,其中汉族占据多数人口,其它各族为少数名族。每个名族都有她独特的传统、文化、历史,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主要少数名族还有自己的语言。各族人民相处融洽,多数国人都对其它各名族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对其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古城西安,既有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道观,也有供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有基督教的教堂,也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并且,还有盛唐时期所建的回民区,至今还居住着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家庭。而中国政府也支持和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一系列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B.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什么提供物质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C. 新中国成立以来,还奠定了哪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1、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80年代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1985年与195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从46.5亿元增至368.3亿元;粮食从1582万吨增至4006万吨,大牲畜(年底头数)从2439万头增至4749万头。
2、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没收了官僚资本,清除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逐步改造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工业中占了统治地位。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如各工业部门已拥有一批具有现代水平的产品、工艺和技术装备,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和纺织等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子能、自动控制、激光等尖端技术已开始运用于工业生产中。
3、科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高铁的举世瞩目。

D. 试述"一五"期间我国为社会主义奠定了怎样的物质基础

1.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2.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
3.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E. 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现代化物质基础

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社会生产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到 1952 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还比较低,但这时我国社会化生产力已有一定规模,这说明我国已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国营经济包括各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运用政权的威力所没收的官僚资本和陆续收回的外国资本企业。这就使占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80% ,占工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 80% 的官僚资本变成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国营经济。日益壮大的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也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经济条件。这些先进生产力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3.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F.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material and technical basis of socialism
社会主义国家工农业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中以采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为基础的大机器生产。亦称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生产条件。
特点 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K.马克思曾经形象地用手推磨和蒸汽磨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的象征,他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一般地说,是高度发达的大机器生产。列宁根据20世纪初叶的条件指出:“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但是不能局限于这个一般的原理。必须把这一原理具体化。适合最新技术水平并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就是全国电气化”(《列宁选集》第4卷,第549页)。在人类的历史发展总过程中,更高、更进步的社会形态总是拥有更为发达和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力水平,它就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得以战胜旧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物质前提。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梯中较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也理应较资本主义有更高的水平。只有建立起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为先进和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后,才能保证有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彻底战胜资本主义,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牢固地站稳脚跟。
形成的过程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和壮大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①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资本主义社会里已经产生了机器大生产,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始基,这种在旧社会形成的机器大生产,它的发展水平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是不相同的,但它毕竟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发展和最终形成的起点。②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为了巩固新产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进一步发展大生产,使之普及于工农业和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并且要在广泛地采用世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机器大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这种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将导致较发展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有了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能够保证人民生活水平较旧社会有很大的提高,比较充分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将进一步地壮大和充实,经过长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广泛地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运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将最终建立起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机器大生产。它将保证有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种在发展水平上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的建立,意味着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只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并且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缩小以至消灭,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日益成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见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在中国的建立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上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是象俄国和中国这样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这样,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来讲,比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得多,但是社会生产力却大大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着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紧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原来是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尽管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机器大生产,但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极大比重的仍是手工操作的个体生产,现代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而且工业门类不全,主要是一些轻纺工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30多年的建设,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有了很大的增强。1985年同1949年相比,主要可比工业产品的年产量是,原煤从0.32亿吨增加到8.72亿吨,原油从12万吨增加到1.25亿吨,发电量从43亿度增加到4107亿度,钢从15.8万吨增加到4679万吨,水泥从66万吨增加到14595万吨。1985年年产机床16.72万台,汽车43.72万辆,拖拉机(20马力以上)4.50万台,化肥1322.2万吨,铁路机车746台,民用钢质船舶166万吨。总的说,变化是很大的。但是,同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把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要求在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了这一目标,中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增强。

G.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有着长远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H.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目前中国特色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I.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事业单位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职责,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归属于国务院直属管理,这些中央企业属于正部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国有企业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骨干力量,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有哪些更好的物质基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国名怎么来 浏览:112
意大利实心粉用英语怎么写 浏览:134
12万印度卢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44
伊朗人喜欢说什么 浏览:537
去英国买什么麦 浏览:345
ff中国基地建在哪里 浏览:231
英国属于地球哪里 浏览:976
英国第二套房的首付是百分之多少 浏览:655
中国医院看癫痫哪个医院好 浏览:455
中国最能打仗是哪些省 浏览:859
印度木薯怎么做 浏览:699
抖音超级火那个印尼歌曲叫什么 浏览:289
意大利鸡血石什么价 浏览:782
惊奇队长中国有多少人 浏览:1004
英国贵族人吃什么蛋糕 浏览:810
越南胡志明市有多少外来的中国人 浏览:168
意大利软奶酪怎么吃 浏览:105
印度话傻子怎么说 浏览:370
有多少日本人想嫁给中国人 浏览:633
印尼语buah怎么读 浏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