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红柿、玉米、大豆、高梁、花生、甘蔗等农作物是什么时侯引进中国的
大豆,高粱是本土植物,一直都有。西红柿,玉米,花生是明末清初时引进的,甘蔗是唐朝时引进的。
❷ 甘蔗的味道非常甜美,可你知道甘蔗的起源吗
甘蔗在中国的起源非常的早,在公元五世纪,南方地区就已经有大片野生甘蔗里的存在,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擅长农田耕种,人们只是在闲暇时间就会采集野生的甘蔗嚼汁吃。但是我们之所以在古代书籍上并没有看到甘蔗的记载,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甘蔗并不叫做甘蔗,它被叫做柘,虽然读音一样,字形却不一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甘蔗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是我国的主要的农作物,随着劳动人民的选育,甘蔗与早先的甘蔗品质完全不同。并且在公元18世纪的时候,我们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引进了很多不同品种的甘蔗,很大程度的丰富了我们国家甘蔗品种。并且因为我们国家培育甘蔗的时间非常的长,千百年的甘蔗种植历史让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甘蔗的经验。古代人从最开始的嚼取甘蔗汁来解馋消渴的最简单的甘蔗食用办法,到后边使用甘蔗进行榨糖,给我国糖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❸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甘蔗制糖的
中国为甘蔗起源地之一。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已用甘蔗制糖,在唐朝已有蔗糖出口,是最早植蔗制糖的国家之一。中国蔗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80%左右,总产量约居世界第5位。中国甘蔗主要在长江以南各省种植,热带品种类型主要集中在华南蔗区,亚热带品种类型主要集中在华中及西南蔗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省、自治区总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2000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130.29万hm2,单产57337kg/hm2,总产7470.27万t。
❹ 甘蔗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甘蔗是何时进入中国种植的
甘蔗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并开始种植的。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柘”和“蔗”的读音可能来自梵文sakara。
10到13世纪(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种植甘蔗;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如真腊、占城、三佛齐、苏吉丹也普遍种甘蔗制糖。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时,部下一位将领曾说印度出产一种不须蜜蜂就能产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纪伊朗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不朽的灵魂)将甘蔗引入伊朗种植。8到10世纪甘蔗的种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后来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带到了美洲。
(4)甘蔗什么时候引进中国扩展阅读:
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到了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种植甘蔗;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如真腊、占城、三佛齐、苏吉丹也普遍种甘蔗制糖。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时,部下一位将领曾说印度出产一种不须蜜蜂就能产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纪伊朗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将甘蔗引入伊朗种植。8到10世纪甘蔗的种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
后来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带到了美洲。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曾说:蔗,是脾之果。蔗浆甘寒,能泻火热。如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自古以来就知道蔗浆消渴解酒。
前人只知酒与蔗共食可生痰,难道不知它还有解酒除热之功效吗,又说沙糖能解酒醉,殊不知即已经煎炼,便能助酒为热,与生甘蔗浆的本性完全相反了。据晃氏《客话》讲:甘草遇火则热,麻油遇火则冷,甘蔗煎糖则热,煮水成汤则冷。
❺ 关于中国的甜食是哪个朝代发明的古代的糖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中国的吗
当我们去了解某一种事物的时候,一般来说都会先去了解这个事物的起源,而探究事物起源这种事却是非常有意思的,不仅能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大致的了解,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许多的知识,同时对于事物发展的规律也会有清晰的认识。作为一个糖企公众号,今天我们的主题还是围绕糖展开,而作为一个严肃的公众号,我们今天的严肃主题则是关于糖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起源。
从公元8世纪中叶开始,制糖技术开始向周边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传播,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中国的制糖技术也日臻成熟,在宋朝也出现了专门的着作来记载甘蔗制糖技术,明代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中对于甘蔗的种植和蔗糖的制作做了更为系统和详尽的描述,其中的很多技术一直沿用到至今,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工艺的基础。
到这个阶段,中国的制糖技术已经趋于完善,接下来几百年一直到工业革命都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并没有太多大的革新,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生产则为糖的发展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❻ 各位小哥哥小姐姐,中国古代什么时候有甘蔗
中国在古代很久以前就有甘蔗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没有人敢使用它。
❼ 中国什么时候有甘蔗吃
中国从公元前500年就可以种甘蔗、吃甘蔗,距今大约两千五百多年了。中国是全世界甘蔗第三大种植国家,连河北、山东均有种植,除东三省全部有甘蔗种植,东三省也有长途运输销售。
古代用甘蔗制糖图
甘蔗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并开始种植的。在东晋时有一个关于甘蔗的轶闻趣事,留下了甘蔗'渐入佳境'的独特吃法。那便是东晋时期着名的大画家顾恺之,有一天他和桓温一起去江陵考察,当地官员带来了特产甘蔗来拜见桓温。
当大家都在吃甘蔗时,'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其余人笑问顾恺之,他反而却说'我从尖子开始吃,到最后越来越甜。'《世说新语》中写道'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入佳境'。'
此外,古代还通过甘蔗来制糖。比如《楚辞》中的相关记载,就说明楚国掌握了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的方法。'甘蔗长杖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
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大陆的中原地区也有分散性大棚种植(如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❽ 在中国,哪些动植物是外来引进的
我知道的就是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8到10世纪甘蔗的种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后来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带到了美洲。10到13世纪(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种植甘蔗,后来普遍种甘蔗制糖。
❾ 甘蔗几月种植
一、甘蔗几月种植
二、甘蔗的栽培技术
1、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是甘蔗种植技术中的关键因素,可以采用石灰水浸泡、清水浸泡泡两种方法,将种苗放入稀薄的石灰水中浸泡12-24个小时左右,能够杀死存留在里面的病菌,采用清水浸泡的时候一般保持在常温下1-2天为宜。
2、基质配制
种植甘蔗的基质要保证土层深厚、排水流畅、肥沃疏松,可以满足根系的生长要求,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基肥,肥料主要以钾肥和磷肥为主,再浇入水分后进行松土,使土壤保持疏软且平整的状态最佳。
3、入栽定植
将准备好的种苗放在土壤的小坑中,周围用土压实,保持行距1-1.2m,以利于发根,浇透一次水分后即可,待出苗后要及时清除土壤中的杂草,施加适量的尿素溶液,再浇入一次水分,以湿润为主。
4、环境管理
植株在不同的发育期控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苗期萌发时要控制温度在20℃-25℃左右,温度可让植株生长的很快,超过30℃就会生长缓慢,成熟期间需要温度在20℃以上,后期温度在13℃左右最佳,形成一个合理的温度差,有利于糖分的形成。
5、除草处理
在生长期间要结合药液进行除草,减少养分的消耗,主要是以西马津和阿特拉津除草剂为主,喷洒时兑水进行,通常只需要喷洒一次,在出苗期间或者长势较好的时候进行。
❿ 甘蔗制糖是什么朝代从什么地方传入我国的
我国最早的蔗糖类应该是在战国十的楚国,唐代传入的制糖方法只是对我们自己方法的改进而已
世界上蔗糖的发源地有两处,一处是古代的印度,这在其古籍《吠陀经》中可以知道;另一处就是古代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资料见于战国末年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宋玉)所作的《招魂》,其中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句,意为在烹煮鳖鱼和煎炸羊羔这些美味食品的时候,还要淋上一些“柘浆”调味。所谓柘浆,也就是指甘蔗榨出来的甜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战国末期,位于南方的楚国不但已经有了甘蔗的种植,而且人们已经能够懂得榨出其中的甜汁来作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又由于《招魂》一诗通篇描写的是民间常见的招徕亡魂的风俗礼仪,与之同时描写的还有稻、麦、鸡、牛等民间常用的食物,这足以说明蔗类制品的榨取与食用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到了西汉时代,蔗类制品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刘歆《西京杂记》曾述及“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 ,所谓石蜜,即是指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固态制品,这与战国后期的液态“柘浆”,应该是一个技术上的进步。高帝即是指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可知汉初的蔗糖制品尚是稀罕之物,否则就不会作为贡品上献于皇帝。当然,汉代之际柘浆依然存在,不过功能又有了进展。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汉武帝祀于甘泉宫,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赋诗称颂,共同制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浆析朝酲”之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贵人们早上犹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见,至迟在西汉中期,人们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食品,还往往用来作解酒之用。
到了唐代,蔗糖的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由于甘蔗的大量种植和消费的广泛普及,原来用日光爆晒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人们将目光移向国外,寻求更好的生产方式。《新唐书》载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一年(647)遗使至“摩揭它国”求取熬糖法,然后下诏令扬州上贡当地种植的甘蔗进行试生产,其成品的色、味均远胜于摩揭它国 ,当时人们称之为“沙糖”,又称为“霜糖”。“摩揭它”(Magadha)为古印度时代的奴隶制城邦,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曾一度统一印度全境,孔雀王朝时最为强盛,至公元四世纪的笈多王朝时仍为印度强国。中国晋、唐僧人法显、玄奘等都曾到此。摩揭它蔗糖的生产方式相对先进,它是利用火的热能作为蒸发方式来进行生产的,因而有更快的生产周期。唐太宗不惜远离数万里之遥而派人前往,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来说,甚至比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更具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