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的国画怎么画
国画的技法,在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方法,由于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也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因此中国画的技法主要是用笔、用墨的技法。
1、用笔之法
(1)初学者要先学会执笔,保持正确的姿势,还要学会运笔、用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笔正:如果笔正了,那么锋就正了,骨法用笔主要以中锋为本。
②指实:手指执笔需要牢实有力,学会灵活运用。
③掌虚:手指执笔不要握太紧,手指需离开手掌,让掌心为空,才可以运笔自如。
④悬腕、悬肘:当大面积运笔时,需要利用悬腕或悬肘,才能随心用笔,保持力贯全局。
国画怎么画
(2)笔锋
①中锋用笔:保持握笔正直,使笔头中间充满力量,将笔锋放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②侧锋用笔:笔锋可以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和笔腰同时一侧着力。这时笔痕的变化较多,就会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就能够同时体现出线和面。
③逆锋用笔:需要将笔头倒逆而行,一般在顺笔作画时,笔根需要在前面,笔尖在后面;而逆锋用笔是相反的,需要将笔尖放在前面,笔根在后面,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可以体现出苍劲、古拙的效果。
④拖锋用笔:拖锋也可以叫拖笔、露锋,笔头侧卧在画面中顺毛而行,笔痕需要舒展流畅,保持自然松动。
⑥散锋用笔:需要将笔毛散开来,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一般用散锋。
国画怎么画
(3)用笔常用表现手法
①勾:用线突出造型,属于工笔、写意画法主要手法之一,以工笔画使用较多。“勾”可以与“染”结合来体现出特定的内容,比如人物的脸、手,以及花卉的勾染等,勾也可以同皴结合使用。
②擦:笔触不清楚的叫擦,擦是皴工序的一个延续,作为皴的一个补充,为了让画面效果更加浑厚。
③点:用面来突出造型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写意画使用得较多,在工笔画中也有没骨点染的方法。
④染:为了增强画面效果的一种方法,工笔画和写意画都可以使用,但在工笔画用得更多。
2. 中国画怎么画呢
中国画怎么画?要画中国画,首先要了解我们中国绘画的一些技巧
3. 想学国画,应该如何入门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对我国的国画有一些兴趣,国画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那么对于中国画来说讲究笔墨功夫,大多数人会想和练习毛笔字差不多。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想要学好国画,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呢?
学国画的方法一、先讲讲临摹。
首先像选书法帖本一样,要选择一些自己喜欢,适合自己风格的名家画集。但不要选择那些过于难的画册。对于初学者还是买一些画家编的国画入门之类的书较合适。练习时就基本照着人家的构图、笔法来画。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用帖时首先要看,要品味要琢磨。看看人家是如何构图的,一些笔法的运用如何巧妙,画的神韵在哪里等等。
初学者可以边看边画,作画中也可以不断品味、体会用笔。这时要脑、眼、心、手并用。作画时要找手上的感觉、体会前面所讲执笔法中的用笔之内涵。练习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完摹本然后默画,这时就不要去看摹本,待作完画后再进行对照、比评,找出不足进行改进。这个过程是自我摸索的一个过程,会逐渐找到技巧,并成为自己的东西。
学国画的方法四、作画时首先要有耐心,要不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将平日所得应用开来。
还要注意写生并非完全的像照相机一样从自然中搬下来,根据作画需要,可适当删减不必要的景物,或添进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画。但对于初学者,主要锻炼其对景物刻画的能力,还应尽量保持景物原貌,待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景物处理。
学习国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其实学习国画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关键还是在用脑、用心。只有反复思考、品评,才能有提高。
4. 怎样才能画好中国画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5. 中国画人物画怎么画
综观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类, 一为白描画法。二为工笔重彩画法。三为写意画法(简笔画法) 。
1、白描法画法
白描化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 称为“白画”,也有人称为“线描”,如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 我国最早的帛画,即以白描画法表现,早期的白描画,其线描 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朝吴道子,才能把白描线 条发展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生动的表现衣摺的动感与厚度 感。北宋画家李公麟可称是白描画法得代表性人物,下图是李 公麟的“维膜演教图”,把线条的特色,发挥到最完美的境界。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 着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 是指: 1. 行云流水描 2. 高古游丝描 3. 铁丝描 4. 柳叶描 5. 琴弦描 6. 蚂蝗描 7. 混描 8. 橛头钉描 9. 曹衣描 10. 钉头鼠尾描 11. 折芦描 12. 减笔描 13. 战笔水纹描 14. 竹 叶描 15. 橄榄描 16. 蚯蚓描 17. 枣核苗 18. 枯柴描
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 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后来逐渐 添加的,然而这十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 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 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是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
2、工笔重彩画法
工笔重彩画法是一种造型工整细致,色彩浓艳而略带装饰 性的画法,如下图是晚唐周的簪花仕女图即为典型的作品 画工笔重彩法适宜使用熟纸或绢,通常可分成六个步骤:
(一)起稿: 先用铅笔或炭笔在稿纸上将人物造型画正确,修 改完美后将画纸蒙在上面覆描。
(二)钩线: 钩线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钩勒法,就是先用淡 墨钩出轮廓线,着色后再用重墨或重颜色把主要线条重 复钩勒一次,这种方法不怕着色时把原来的线条遮盖, 画起来较方便另一种称为钩填法,就是用浓淡墨色把 线条钩好的轮廓里面,不可将颜色盖住墨线,这种方法 钩出来的线条流畅,但填色较费工夫。
(三)分染底色: 为了表现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变化,在暗 处先分染一次重色,面部可以用赭色分染,方法是珠一 只笔蘸赭石,一只笔蘸清水,先用颜色笔局部染色,即 用清水笔推开仕女的面颊可先用洋红分染。
(四)着色: 传统仕女的着色法近似京剧人物的化装,称为三 白法,即额鼻和下颚三部分晕白粉眼眶和面颊用色比 较夸张,多用洋红朱膘藤黄,调少许白粉男子的脸用 赭石朱膘和藤黄,加少许白粉。
(五)罩色: 在渲染和着色之后,为了使色调统一或补救某些 不协调的部份,如脸部常用淡赭石平涂一或两遍。
(六)提色: 在最后完成之前对重点部份再作加工,如眼睛口 角或鼻等,使其更为突出画仕女面部在三白的部份再 加白粉,有时可从纸的背后托染白粉,以加强面部的粉 的粉白效果, 一般常用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染色法有:罩(平涂色) 窄染(窄小范围的分染)宽染接染叠染掏染(染背景底色而预 留出前面人物)染(染儿童或妇女面颊,着色时旋转用笔,使 颜色逐渐变淡变无,又不留笔痕)。
3、写意画法
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即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 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画家梁楷发展减笔人物画,开拓新风气 ,而且创造了大笔泼墨法,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其 作品“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皆运用豪放而简洁 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神韵。近代自扬州八怪以来,也 有不少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的画家,逐渐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一 个主要潮流。
画写意人物宜选用生纸,通常先以炭笔在画纸上轻轻钩画 轮廓(如已熟练,则不必用炭笔钩轮廓),然后蘸墨先画主要 的线,涂上大的墨色面逐渐加重,再画次要的线与色面,尽量 避免用琐碎的笔墨,以免破坏整体统一。
在生纸上作画,一互失败了就很难修改,故用笔用墨时, 必须考虑整体的调和该强调的地方(如眼睛)必须画得传神。 用墨画后,再上产色,着色燎应慎重,依据人物的结构、明暗 的关系来表达彩色,才能增加色彩的变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 的精神和表情。
6. 怎样画中国画
作画先不求好,先要求合理,合自然的理,比如画花卉,木质硬的多生直角,软者多生锐角。枝叶有对生的和不对生的,即轮生和互生的。
画翎毛:有食谷类、食肉类、涉水类、游水类,鹤、鸭、鸡等等,生长环境不同,所以形体生长不同。要注意观察。
构图,有长的、宽的、圆的、扇面形的很多种。我们构图要像飞一样,不易太老实,老是那么一两个式子。有副对子说得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画东西要里出外进,才像大自然的一部分。老是在画框子里头画画,不是画外取画,就老实得死板小气了,清朝“如意馆”里的画就常犯这个毛病。
作画要避免“妙”而不真和真而不妙。古人讲要“搜妙创真”,很对!
讲笔墨,初讲可以说“:线者为笔,染者为墨”,易懂易入手。进而应当明了“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用墨无笔,古人称之为“墨猪”,它有肉无骨;用笔无墨是行笔间缺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其实“笔”与“墨”分不开,所以叫“笔墨”,它是一种表现美丽的手段过程。如同地球公转和自转:为表现意象造形的美服务,是“公转”;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现,是“自转”。笔墨离开了这个意思,那就是“耍笔墨”,那不是“笔墨”,更不是写意画。
7. 中国国画怎么画
画国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学习:
一、多临摹一些名人名家的作品,从基本功练习开始看,练习墨色的运用和把握绘画的技巧。要突出国画的特点,突出意境。
二、学习国画,不能一蹴而就,要认认真真从头学起。要多观看视频,看那些画家大师们是怎样调色,调墨的又是如何运笔的,不同的绘画内容和绘画对象,运笔的方向技法不同。按照结构要用不同的笔法,学会提、按、顿、挫、压的运笔方法,使人笔合一,出神入化。
三、学习画国画,也可以多看国画书,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平时要多加练习,多画,更要多思,多感悟,不断的提高自己绘画水平。
四、学习国画,要和同行相互学习,相互赏析作品,从鉴赏作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反思,练习,提高。促进自己绘画水平更上一层楼!
8. 中国画的绘画方法有
中国画的绘画方法有主要白描画法,工笔画法,写意画法,兼工带写;没骨法的画法。白描画法主要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有单勾和复勾两种,有时略敷淡墨作为渲染。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工笔画按照创作顺序主要有描,分,染,罩。所谓描指的是白描勾线,分别用浓磨,淡磨描出底稿。分是指用墨色上色,用清水分匀开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染和分意思相同,只不过用的不再是墨色,而用彩色来分蕴画面,罩色指的是整体上色,根据想要表现的对象不同,一层一层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写意画法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有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的破墨法。有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的落墨法。有随笔将多量的不匀之墨水挥泼于宣纸上的泼墨法。有以手指为笔作画的指画法。有以参胶之墨作画的胶墨法。兼工带写主要是一幅作品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份,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