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为什么中国不能三权分立

为什么中国不能三权分立

发布时间:2022-08-15 06:17:26

1. 二十四,为什么我国不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中国为何不实行“三权分立”?
“中国式民主”在政党制度方面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方面表现为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也就是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而非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
中国为什么不实行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制度模式呢?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曾经有过多种政治制度形式的选择。1895年甲午战争后,满清王朝陷入深重危机,清政府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试图通过变法维新,制定宪法、建立议会,变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因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反对而流产,清政府错失了改革时机。辛亥革命前夕,慈禧太后欲推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党人则立志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辛亥革命胜利后,国民党先后实行所谓军政和训政,国民党中央和国民党的军事首领蒋介石先后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实行独裁专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了给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和欺骗人民,召开了“国民大会”,制定了所谓“宪法”。但是,即使这样的“宪法”,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实施。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大会和宪法被蒋介石束之高阁,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也破了产。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回答和解决这个历史课题的责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借鉴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对建立新型人民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就创造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和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又建立各阶级阶层人士参加的参议会和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深刻总结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践,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其次,“三权分立”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传统。中国的国情和传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从文化角度讲就是,中国人比较突出集体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强调合作统一而不是竞争分立。这是中国为什么不搞多党制的深层原因,也是不搞“三权分立”的深层原因。“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不同机构所有,彼此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和约束以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其设计依据的是“权力容易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因而需要实现权力分立和制衡(简称分权制衡)的政治学理论。总统制国家较为彻底地实行了三权分立,美国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是最为彻底的。议会制国家中的行政机关首脑来自议会中的多数派,因而也掌握着立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并未完全分离。但在这两类国家中,司法权都对立法权和行政权保持着独立性,发挥着制约作用。三权分立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在权力分立和制约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降低行政效率,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政府运转“停摆”。美国发生的“财政悬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中国,老百姓绝对看不惯,因为这意味着一个统一权威的丧失,一种安定生活环境的丧失。
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制结构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不仅拥有立法权,还对政府和法院、检察院拥有监督权,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由它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一方面如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言,通过“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以“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等国家机关设立受各级党委领导的党组、机关党委、选派党员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等多种方式,从政权组织内外实现对国家政权机关的有效领导和顺利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法院、检察院之间并非一种相互独立、彼此制约的关系,而是一种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的关系。而且,中国文化崇尚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老百姓希望好的政策马上能实行,而不是在那里吵来吵去,议而不决。显然,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符合中国人民议而决、决而行、行必果的要求。
第三,中国虽然不搞“三权分立”,但也高度重视权力制约问题。中国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时期,儒家曾设想并尝试过由官僚士大夫阶层通过规劝、谏诤等方式来柔性约束君权,并为此设立了谏官制度。君主为了约束官僚系统的行政权,也曾设立直属于皇帝的监察系统,通过监察权和行政权分设达到监督官僚系统的行政权的目的。唐朝时曾一度将制诰权(政令制定权)、封驳权(政令审查驳回权)和执行权分配给三个不同的机构而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政治的发展历史来看,总的趋势是权力日益集中于君主个人及其办事机构手中。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分权制衡的理念,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五权宪法的思想,倡导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等五种治权分别由五院去实施,实行五权分离和相互制约,但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方面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生活的民主氛围比较浓厚,但1957年后毛泽东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将党内外不同意见的争论作为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来对待,破坏了党和国家生活中的民主氛围和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形成了权力向各级党的领导人特别是党的最高领导人集中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由于毛泽东的权力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最终导致他发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陷入“十年动乱”的悲剧。
1978年后,中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权力高度集中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一把手腐败,逐渐认识到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实现分权制衡的重要性,并在权力的分离、分解和制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种探索包括实行党政分开,也包括实行人事权、财权、物权的分属配置,更包括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就为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强化分权制衡的努力提供了政策依据,开辟了广阔的制度创新空间。今后在保证党委的决策权和政府的执行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人大和政协对党委与政府的监督权,将成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一种可行的选择。也就是说,中国分权制衡不是走西方三权分立的老路,而是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的新路,形成自己的特色。

2. 为什么三权分立不适合我国

原因:一是执政党。我国是共产党执政,非多党执政,无需中立派机构产生,反正是为共产党服务。分来分去,其实是自查自个,分的越清,查的越多,就越麻烦。
二是个人因素。试想一个纪委在同级的书记管辖下,而来监督他,这样体制的出发点,不用我们多讲吧,一个地方领导可以调动包括公安、法院等一切在内的部门力量,可以对“网上诽谤罪”进行跨省追捕。总之这样设计政治体制的目的,是保护一把手稳定,一把手稳定了,“一切都稳定了”。
三是历史原因。经过十年抗战,我们从封建社会走到了共产主义初级社会,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提出的东西,不管好坏,共产社会势必与之划清界线。

3. 各位同学,先完成一个作业,即:为什么在中国不能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

因为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多党制以及搞三权分立,毕竟在中国,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果搞多党制,一定会加强内乱,加大内行而三权力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4. 为什么三权分立在中国没有建立起来

三权分立是西方通行的政治体制,它的本质就是“主权在民,权力制衡”。主权在民,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在人民手里,通过周期性的选举代理人来兑现国家管理。这就意味着谁想要在国家主要权力机关里坐上一把重要的交椅,都必须在人民面前展开公平竞争,然后人民会从中挑出最合适的人选。而权力制衡,就是国家权力分为数个体系,各个权力体系相互独立,并且相互监督和制衡。权力制衡保证了权力不会因为过度集中而产生的危害,也保证很难产生因权力过大而出现的暗室欺心和背后欺民的恶劣行径。也正因为如此,三权分立体制令已经运行了许久的西方深为自豪,并认为其他地方的人也有权享有,于是他们就积极地向全世界进行价值观宣传和推广。
但是,在东方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并且在马列体制下运转了六十多年后,慨然拒绝和反对西方体制朝中国传播。因为执政者已经断言,三权分立是西方的,不适合东方的中国。虽然马列那一套也是西方人发明的,但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因而是最适合的。百草止水一直非常欣赏三权分立,认为这是西方人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况且最近完成访华行程的奥巴马也一再表示,他不认为美国的价值观和体制是只有美国人才能享有的专利,他认为全人类都有权进行分享。尽管如此,随着一些势力对三权分立体制批判的日益深入,我也渐渐地改变了想法,发现三权分立的确不适合中国。
为什么说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呢?第一,中国广大屁民们素质太差,如果让他们进行选举,能选举出擅长下一盘很大棋的领导人吗?第二,中国的执政者都是精英,都代表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方向,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实行民主选举,这些难于被屁民理解和接受的拥有数块表的精英,就很难登上权力宝座,也就无从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第三,权力制衡是资源浪费,他让掌权者天天提心吊胆,无法静下心来筹划蓝图运筹帷幄,因经常身陷舆论质疑和司法调查而无心国事,其损害大唉矣!第四,民主体制决策太慢,太多的人参与决策讨论会贻误战机。哪像集权体制,领导一拍脑袋,一项重大决策就轻松出台;几个人在圈子里一合计,一项项宏伟工程就横空出世。更何况,在集权体制下,想禁摩就禁摩,想强制拆迁就强制拆迁,根本就没有和屁民商量的余地。第五,集权体制有利于权力体系的稳定和高效运转。你看,上级领导都是英明的,他们选择的下级官员自然就是很能干的。每个下级的仕途都掌握在上级手里,自然对上级就惟命是从,执行力自然就空前强大。哪像西方,选举出来的领导人自身就不够英明,其提名的官员也就好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各级权力主管都是民选的,他们不仅不会听从上级权力机构的指挥,反而会俯身倾听下面屁民们的意见,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其政策执行力不就自然大打折扣吗?
其实三权分立在中国的危害并不止于这些。中国流行“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文化,“举贤不避亲”的传统也非常浓厚。你想想啊,做领导的老子是那么英明那么智慧,他们的基因品种自然就是最优的,他们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自然也是最好的。既然自己的孩子也非常优秀,自然就要优先获得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就应该让他们接老子的班去管理那帮素质低下毫不懂事的屁民们。更何况,领导们既然那么英明,为人民服务又那么劳累,收入或明或暗地高些,生活待遇或公开或私下地奢华些,都是应该的,也是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的。那些屁民们天天嚷嚷着要公布官员们的财产,职责官员贪污腐败挥霍公帑,要求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这不摆明了对广大英明领导们不信任吗?是的,官员们的收入和待遇都来自公民们的税款,可这些税款都是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的结果。那么是谁让经济发展收入增长的呢?不是广大屁民,而是少数领导,所有的经济和收入增长都是领导们英明的结果,你们的税款是应尽的义务,你们的美好生活是领导们的恩赐。所以,你们不应该抱怨,而应该感恩,否则的话就是忘恩负义,就是素质低下。
呜呼,百草止水终于顿悟,原来三权分立真的不适合中国!中国人民早在六十多年前就选择了目前的体制,那时的人民是聪明的智慧的,所以选择就是正确的。如今满天下多数都是低素质的屁民,他们的聪明才智越来越少,所以他们就再也无法选择了,也不能再选择了!

5. 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三权分立,从经济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点等方面解释一下。拜托

因为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执行力上不如美国,在美国以法律为准,哪怕你是最高法院院长、国家总统,只要你犯法,法律就会干涉。中国不同,中国一贯是“老子说的就是法”,如果有三个老子,那怎么办。

6. 为什么我国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基础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九鸟提出的分权学说。这一学说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即不受限制的权力必须产生权力的滥用,导致专制,所以,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互相制衡。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希望据此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以后,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在当代,尽管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三权分立仍然是它的一个根本特点。对于这种制度,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非常推崇,认为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是民主和法治的标志;不实行这种制度,就是专制。

如何看待西方国家以分权学说为指导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我国能不能实行它?对这个问题,我们的部分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应该看到,三权分立学说作为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理论武器,曾经起到了进步的历史作用;这一学说提出的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对权力加以限制和监督的思想,对于人们探索国家权力的监督问题不无启发。但是,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不符合我国国情,不应照搬。这是因为: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西方主要国家都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政治制度,有其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根源。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生活所导致的利益多元化的状况相适应,资产阶级内部从来就存在有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防止某个集团或阶层的专制,维护资产阶级的长久统治。三权分立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并不是像许多西方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宣传的那样是一种抽象的、超越社会制度的、可以到处套用的、甚至是唯一的民主模式。邓小平指出,以搞不搞三权分立“来判断是否民主,恐怕不适宜。”这是其一。

其二,随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发展,三权分立制度已经同资产阶级多党制溶为一体。三权分立框架内的权力制约,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竞斗。例如,今天的美国,立法权(国会)和行政权(总统)之间的制约,基本上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制约。西方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宣扬三权分立时,是同鼓吹多党制相结合的。在他们看来,实行三权分立,必须实行多党制。

其三,三权分立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总统也好,首相也好,议员也好,大法官也好,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或代表人物。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种制度内的作用和影响是无足轻重的。

其四,这种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一是影响国家权力的统一,特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往往造成几个权力机关各说一套,多个声音,造成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混乱,无所适从。这是西方国家普通民众对政治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由于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往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

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由广大的人民群众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他权力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按照职能分工协调一致工作。这种制度使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已经找到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在这种制度内部,我们完全可能、也有能力解决好权力的监督问题,而不必采用三权分立的方式

7. 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就是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J.洛克倡导,由法国的孟德斯鸠完成。它建立的根据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是与社会契约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三权分立制度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国国情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三权分立制度对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建设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运用来自于西方国家的分权学说,结合中国历史上的统治经验,创立了五权宪法理论,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外,加入中国古代特有的监察、考试两权。1947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权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政治体制上根本否定并排斥三权分立制度,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制。

8. 为什么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民国时期的五权分立呢

中国并非不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不一定就是中国必须实行和坚持的。现阶段之所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的国民素质还不足以达到实行三权分立的程度。我国公民的法制意思仍然很淡薄,许多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低下,况且,权利的实行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有13多亿人,按60%的比例可以投票计算有近8亿张选票,光统计这些选票就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别说还有选票的运送,投票箱的保管,投票点的维护等等,那将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支。而且,现阶段在农村实行选举时,贿选的案例层出不穷,可见我国的国民现在并不能很好得行使自己的权利。2、由于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许多习惯和观念在现在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为皇权的至高无上,一旦谁掌握它,便能宰割天下,鱼肉黎民。一县之主宰割一县,一州之主宰割一州,一国之主宰割一国,天子便宰割天下。虽然孙中山推翻了帝制,但是没推翻人们对绝对权力的迷恋。虽说国体决定政体,但是什么决定国体?传统!3、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有其基础。一是契约精神,二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在我国,自古人亡政息,人治现象严重,清官崇拜至今依然存在。再说共和国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哪来发达的经济?更何况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就被无产阶级革命给取代了,无产阶级的民主是怎么一回事请参阅马恩列斯毛邓等等的着作。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将来是否有可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我们是看不到了。

9. 三权分立为什么不适合中国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并不是像西方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宣传的那样是一种抽象的、超越社会制度的甚至是唯一的民主模式。大家知道,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生活导致利益多元化,也就导致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在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正是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防止某个集团或阶层的专制。可见,三权分立只能是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一种瓜分和调整。它所制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受剥削的广大无产者同有产者的根本对立的利益关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严重弊病在于,它使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其一,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者之间那种深刻的利益对抗关系,因而在国家政治形式和党派制度上,没有必要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各种不同利益的政治对手。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一国体相适应,我们的政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其二,我国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如果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其三,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这种制度使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不同,国家最高权力是一元的、统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政权组织形式,本质上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只能通过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当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应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重视对西方分权制约思想的研究,但一切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中国不能三权分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发生了什么 浏览:115
印尼一共有多少人啊 浏览:66
越南首都河内有什么景点 浏览:759
越南酸辣酱料怎么做 浏览:139
越南自卫反击什么时候 浏览:790
印尼的手机是什么版本 浏览:623
意大利申根签证自己怎么办 浏览:332
中国a股是什么意思 浏览:221
印度人如何治疗鼻炎 浏览:510
印度战争怎么爆发的 浏览:691
越南最穷的国家有哪些 浏览:556
伊朗来款对于银行有什么影响 浏览:283
伊朗马汉航班怎么样 浏览:546
今年印尼斋月什么时间 浏览:262
伊朗的星期一怎么写 浏览:7
英国和美国有多少搅屎棍 浏览:927
伊朗的眉毛为什么很黑 浏览:880
英国留学生接机注意什么 浏览:853
印度摩托车怎么上去的 浏览:120
伊朗语有多少阿拉伯介词 浏览:362